2021-01-05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成華區融媒體中心
人的一生中約有三年的時光是在廁所裡度過的。
如廁,這一人們生活的日常行為,
被稱為「天大的小事」。
廁所革命
小廁所代表著大民生。2018-2020年,成華區科學布局、優化設置、統籌推進、強化保障,積極推進「廁所革命」,改變了全區公廁數量不足、分布不均、標識不清、設施不全等問題,越來越多的星級公廁在成華「上線」,切實改善了居民、遊客的如廁環境,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
經過三年的努力,
日前,華仔從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
「廁所革命」三年行動順利收官啦!
科學統籌
夯實基礎設施實力
出門在外,
你有沒有遇到過內急找不到廁所的尷尬?
來回折騰,好不容易找到廁所,
卻又發現女廁「排長隊」,男廁「空蕩蕩」……
為了減少這些尷尬,成華統籌分析人口分布、區塊面積、出行半徑、規劃條件等要素,進一步優化了設施布局,共新建補建公廁72座、改造公廁107座。
「我經常愛和老伴一起在三環綠道上散步,以前最怕的就是找廁所了,現在好了,不僅多了綠化還有這麼安逸的公廁,以後來這邊散步就不用擔心了。」——家住萬科魅力之城的王阿姨
在增設公廁數量的基礎上,成華還科學統籌提高女性廁位比例,女士和男士廁位比已基本達到了3:2,併合理設置了第三衛生間。
同時,優化了公廁功能,強化了公廁無障礙設施配置,配套建設了環衛工人休息房,極大緩解全區環衛設施數量不足、分布不均、結構不佳等問題。
以人為本
提升優質服務能力
「廁所革命」,三分建設、七分管理。成華始終貫徹「以人為本、便民利民」的精細化服務理念,不僅廁所硬體外觀升級了,廁所管理的軟實力也在同步提升。
「廁所革命」實行以來,成華提高了公廁管護標準,健全了管理評比機制,加強了管護人員專業培訓,強化行業公廁管理指導,認真做好消殺防護、設施維護,推進日常管理精細化。
隨用隨清,拖地、清理垃圾、擦拭水池,這些看似平常的動作公廁管理員鄧光華每天都要進行數十次以上。在他的工具間裡擺放著10種工具、5種藥劑、6種物料。
別看只是打掃一個小小的公廁,但是我們需要用到的工具卻有很多,針對公廁汙染區、非汙染區,我們會用到不同的工具分別保潔,從源頭上杜絕了汙染物交叉汙染。——公廁管理員鄧光華
目前,全區已開放街面公權環衛公廁176座,全部設置「兩紙一液」,提高了市民如廁體驗舒適度。
同時,在人流密集區域實現77座公廁24小時開放,積極做好公廁導引標識標牌設置,滿足群眾夜間如廁需求。162座公廁也已錄入智慧城管APP及百度地圖,實現地圖找公廁、用公廁、評公廁功能,方便群眾在線實時找尋。
改革創新
增強良性發展動力
在「廁所革命」中,成華也十分注重科技創新,針對老舊公廁面積狹小、設施老舊等問題,合理布置LED節能照明系統,採用紅外感應水龍頭,有效降低運行能耗。
青磚黛瓦如詩如畫,煙雨樓臺,似從夢中來。竹林掩映下,兩隻憨態可掬的熊貓寶寶吸引著來往遊客,在它們背後竟然是一座今年剛剛完成建設的星級旅遊公廁。
星級公廁的打造就是成華在「廁所革命」中注重理念創新的縮影,成華在公廁建設中有機融入成華工業文明和熊貓元素,優質完成了沙河城市公園、熊貓基地遊客集散中心、熊貓大道驛站五星級公廁打造,廣受群眾好評,沙河城市公園等3座公廁分別被市級行業主管部門評為「最美公廁」「管理示範公廁」。
此外,成華積極創新機制,探索社會資本參與公廁建設管理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深入推進「以商養廁」,目前已初步形成規模效應。
「廁所革命」三年行動
不是僅僅做到公廁衛生整潔這麼簡單,
數量與質量,管理與維護
都是成華關注的焦點。
通過「廁所革命」,
成華讓「方便」之事更方便了。
值班主任/劉蓄瑞
編審/張媛
原標題:《三年時間,與你生活密切相關的「它」有了這些改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