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億年前地球什麼樣?陸地開始鑽出海洋

2020-12-05 IT之家

據《每日郵報》北京時間5月24日報導,專家表示,直到24億年前,地球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當時,陸地迅速從海洋中「鑽出來」,地球也隨之一變。

在此之前,地幔硬度較低,無法支撐巨大的山脈。

但是,隨著地幔逐漸冷卻,地球上出現了陸地,地球的氣候也隨之發生變化,具備了支持複雜生命體的能力。

從海洋中「鑽出來」的陸地相互碰撞,形成了首批山脈和高原。

約27億年前,地球上形成了首個超級大陸——肯諾蘭。

之前,研究人員一直認為肯諾蘭是在35億至11億年前之間逐步形成的,這項新研究表明,它是突然形成的。

當新的陸地從海洋中「鑽出來」時,地表溫度可能比目前高數十度。

科學家發現,氣候巨變觸發了地球上複雜生命體出現的過程。

只能在水中繁衍的簡單細菌,被更複雜的藻類、植物和真菌所取代。

天氣作用於新形成的陸地,可能引發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集聚。

這破壞了地球的輻射平衡,導致了24億年至22億年前期間一系列的冰河時期。

新形成的陸地表面,能把陽光反射回太空中,破壞輻射-溫室效應平衡,引起氣候的變化。

俄勒岡大學伊利亞·賓迪曼(Ilya Bindeman)博士稱,「地球上可能將首次出現降雪。」

這還可能導致了大氧化事件——約21億年前結束,當時,大氣的變化使得空氣中出現了大量單體氧。

由賓迪曼領銜的一個研究團隊,通過研究頁巖(世界上最常見的沉積巖)的化學變化,對氣候的巨變進行了追蹤。

他們從每個大陸採集了278份頁巖樣本,對頁巖樣本中氧17、氧18與更常見的氧16的比例進行了研究。

圖:肯諾蘭是地球上第一個超級大陸,約27億年前完全形成

研究人員發現,約24億年前,地球上的陸地面積達到了目前的約三分之二。

賓迪曼表示,「地殼需要很厚,才能鑽出水面。當地球溫度很高、地幔很軟時,它們無法支撐高大的山脈。我們的研究顯示,約在24億年前,這種情況突然發生了巨變。溫度降低的地幔,能支撐大片陸地突出海平面以上。」

圖:陸地的快速上升改變了地球上的氣候和生命

24億年前,新形成的陸地開始消耗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並開始受到化學風化。

此時生命也發生了巨變。

賓迪曼說,「陸地露出水面改變了地球的反射率。最初,如果從太空看,地球會是深藍色的,漂浮有一些白雲。」

相關焦點

  • 5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專家:氧氣濃度是現在的幾十倍!
    這些星系中就包含地球,那大家有沒有對地球剛誕生之初,是什麼樣子感到好奇呢?地球初期如同大多宇宙中的其它星系一般,都是光禿禿的一片,很是荒涼,而在地球周圍存在著很很多的小行星及宇宙塵埃。在受地球的引力之下,這些宇宙塵埃與小行星向地球匯集,最終形成了地球,這也是地球中的地殼地幔與地核的由來。剛開始地球是沒有任何生命的,可是一個小行星的到來,讓地球在太陽系當中,展開了生命的序幕。
  • 4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呢?魚類「稱霸」世界?
    可以說是人類現在主宰著整個地球,並且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和各方面都與人類的生活活動息息相關。探索浩瀚的宇宙到達深奧的海洋已經不再是古時期人們所幻想的事情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這些幻想逐步成了現實。人們由最初的迷茫無知到最後走出地球,進入宇宙探索宇宙的神奇與奧秘。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呀。那麼地球到底存在了多久呢?早在5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了生命。那麼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是什麼樣的呢?
  • 3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的?科學家終於有了答案!
    早期地球的氧-18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32億年前地殼形成時,氧-18更多,這意味著當時海洋中的氧-18更多。這兩位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著當地殼形成時,還沒有大陸。這是因為大陸形成時,它們含有黏土,而這些黏土吸收了較重的氧-18。因此,如果32億年前有大陸的話,它們的地殼樣本所含的氧-18就會少一些。
  • 假如地球30%是海洋,70%是陸地,人類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地球是個蔚藍色的星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公裡,其中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面積為1.49億平方公裡;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面積為3.61億平方公裡。有些人大膽假設一下,如果地球30%是海洋,70%是陸地,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 假如地球30%是海洋,70%是陸地,人類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地球是個蔚藍色的星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公裡,其中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面積為1.49億平方公裡;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面積為3.61億平方公裡。有些人大膽假設一下,如果地球30%是海洋,70%是陸地,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 4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還沒有誕生,那個時候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我們的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誕生於46億年前,剛形成的地球可一點都不美麗,到處都是巖獎流動,可以稱得上是一顆煉獄星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慢慢冷卻才逐漸穩定下來,這個時候地球形成了厚厚的大氣層,表面有了大量的液態水。於是早期的簡單原始生命開始在海洋誕生,這個時間大約是在38億年前。
  • 科學家發現,30億年前的地球可能完全被海洋覆蓋了
    站長之家(ChinaZ.com) 3月3日 消息: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證據表明, 30 多億年前,地球被全球海洋覆蓋,變成了一個「水世界」。他們在一塊古老的海洋地殼中發現了一些能說明問題的化學信號,它們指向一顆曾經沒有大陸的行星。
  • 現在地球45億歲,那2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地球正在發生巨變
    要了解「地球20億年前的樣子」,咱們得先科普一下,人類把地質年代,分為宙——代——紀——世——期;咱們現在處於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而20億年前的地球,位於元古宙——古元古代——造山紀。造山紀開始於20億5000年前,結束於18億年前,而20億年前剛好在這個時期。
  • 研究表明,30億年前的地球到處都是水,根本沒有陸地
    32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新的證據表明,地球被一個巨大的海洋覆蓋,根本沒有大陸。科學家們最近報導說,大陸出現的時間較晚,因為板塊構造將巨大的巖石陸地塊向上推進,衝破海面。他們在一塊古代海底發現了關於這個古代水世界的線索,這塊海底現在位於澳大利亞西北部的內陸。
  • 2億年後的地球是什麼樣的?專家測繪出模擬圖片,實在太過壯觀!
    2億年後的地球是什麼樣的?專家測繪出模擬圖片,實在太過壯觀!其實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德國非常著名的地質學家魏格納在偶然間發現,地球上面陸地的海岸線是非常吻合的,2億年後的地球是什麼樣的?專家測繪出模擬圖片,實在太過壯觀!所以在當時他認為,在遠古時期地球上面的大陸很有可能是一整塊。
  • 地球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沒有誕生,當時是什麼樣子?
    地球的年齡有46億年,但是並不是在一開始地球就適合生命居住的,大約在40億年前,最初的生命出現在了地球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地球上氧元素有很多,但是在一開始大氣中的氧含量很少,只有0.02%,近乎無氧環境,因此地球上最初的生物都是厭氧生物,大約26億年前,地球氧含量增加,真核生物出現,5億年前,氧含量再次增加,導致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因此地球上真正開始出現複雜的生命體,大約是5億年前。
  • 32億年前,地球可能是一個「水世界」表面被海洋覆蓋
    這項研究發表在3月2日的《自然地球科學》上,它利用水熱化學的一個有趣角度,提出在32億年前,地球表面可能被海洋覆蓋。它甚至看起來有點像凱文·科斯特納那部科幻電影《水世界》中描繪的那種後末日、無陸地的未來。這一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Boswell Wing說,該小組的發現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單細胞生物是如何以及在哪裡首次出現在地球上的。
  • 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沒有誕生,當時的地球上是什麼樣子?
    地球的年齡有46億年,但是並不是在一開始地球就適合生命居住的,大約在40億年前,最初的生命出現在了地球上,這些生物是最原始的原核生物,大多生活在深海的熱泉附近,在極端的環境下生存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地球上氧元素有很多,但是在一開始大氣中的氧含量很少,只有0.02%,近乎無氧環境,因此地球上最初的生物都是厭氧生物,大約26億年前,地球氧含量增加,真核生物出現,5億年前,氧含量再次增加,導致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因此地球上真正開始出現複雜的生命體,大約是5億年前。
  • 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沒有誕生,當時的地球上是什麼樣子?
    地球的年齡有46億年,但是並不是在一開始地球就適合生命居住的,大約在40億年前,最初的生命出現在了地球上,這些生物是最原始的原核生物,大多生活在深海的熱泉附近,在極端的環境下生存。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地球上氧元素有很多,但是在一開始大氣中的氧含量很少,只有0.02%,近乎無氧環境,因此地球上最初的生物都是厭氧生物,大約26億年前,地球氧含量增加,真核生物出現,5億年前,氧含量再次增加,導致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因此地球上真正開始出現複雜的生命體,大約是5億年前。
  • 1億年後的地球長什麼樣?超級計算機給出模擬圖,網友:是真的嗎
    例如我們熟悉的恐龍,他們在地球上生存了長達1.6億年的時間,但是人類存在的時間雖不長,可是擁有著其他物種所沒有的高智慧。人類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勤勞,創造了人類燦爛的文明和文化,並且這些偉大的文明都是在近幾千年之內完成的。如果人類再繼續發展下去,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 4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雖然它很古老,但並沒有地球本身那麼古老,隕石告訴我們,地球是在45億年前圍繞太陽形成的,然而最古老的巖石比地球年輕5億多歲,超過地球歷史的10%從記錄中消失了。5億年是很長的一段歷史,這與動植物所有多細胞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相同。那麼,在地球歷史的這段空白歷史中,我們還遺漏了什麼呢?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在這顆巖石形成之前的5億年,地球誕生了。新生的太陽照耀著行星盤,在那裡引力把塵埃、小鵝卵石、大巖石和巨大的質子行星拉到一起。最終,一個單一的大致球形的天體,在離太陽1.5億公裡的地方形成。
  • 地球的秘密(4)3.75億年前,有一條大魚,離開海洋,來到大陸
    自從海洋裡出現了更為複雜的生命體後,這些生命體就沒有停息過,它們不斷進化,不斷尋找新的棲息地,直到有一天,一條怪魚從水中爬出,踏上了陸地……4.6億年前4.6億年前,地球上的氣溫是溫暖的30℃,氧氣的濃度與現在相仿。照理說,此時地球上的陸地應該滿是動植物,然而除了土還是土,陸地上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為什麼呢?
  • 地球科普|前太古代:從約45-46億年前至38億年前
    時間從地球形成(約45-46億年前)至太古代之初(38億年前)。冥古宙(Hadean)是太古宙之前的一個宙,所以也叫前太古代。開始於地球形成之初,結束於38億年前,但依據不同的文獻可能有不同的定義。在整個冥古宙,地球從46億年前形成,從一個熾熱的巖漿球逐漸冷卻固化(計算表明僅需1億年),出現原始的海洋、大氣與陸地,但仍然是地質活動劇烈、火山噴發遍布、熔巖四處流淌,在41億年前到38億年前地球持續遭到了大量小行星與彗星的轟擊,根據同時期月球撞擊坑推算(月球面對地球的那一面的大部分大型盆地如危海、寧靜海、晴朗海、肥沃海和風暴海也都是於此一時期撞擊形成的),地球遭遇了撞擊
  • 在地球40億年的生命史中有36億年都是海洋的生命史
    在距今5億多年前的地球上,生命出現了大型化的飛躍,但是在大型化之後,這些已經使用氧氣的生命仍然在海洋中憋了1億多年,它們是在海洋裡修身養性嗎?也可能,至少水的浮力能夠讓骨骼還比較脆弱的大型動物能比較輕鬆地支撐自己的身體結構。
  • 陸地的老大哥 ——海洋
    你也許並不清楚地球上的生命誕生於海洋,但是從3億年前總鰭魚登陸以後,陸生動物們從此離開了海洋,開始了它們「天高任鳥飛」的自由生活。習慣了陸地豐富多彩的生活的動物們,以為海洋深冷黑暗而無趣,但我們忘記了,祖先總鰭魚只是海洋生命中的一個小小分支,而與海洋比起來,寬廣的陸地也只是一個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