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徐文偉:5.5G是下一步願景,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

2021-01-11 電子工程專輯

12月17日,據華為官方消息,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近日在IEEE GLOBECOM 2020大會上發表了「萬物智聯的未來願景」主題演講。徐文偉表示,5.5G是無線通信行業的下一步願景,以滿足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需求。

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

5.5G是無線通信產業的下一步

5G的發展,短期看投資、中期看生態、長期看技術演進。5G在快速規模商用的過程中,產業和垂直行業的應用和需求,推動5G進一步升級擴展,提供更豐富的聯接類型、更高的聯接質量,「將人類社會從萬物互聯帶入萬物智聯」。

「5.5G是無線通信產業的下一步」,徐文偉表示。5.5G願景,是對5G場景的增強和擴展。首先是繼續增強ITU所定義的eMBB、mMTC、URLLC三大標準場景。然後5.5G還要擴展3大新場景,包括上行超寬帶UCBC(UplinkCentricBroadbandCommunication)、寬帶實時交互RTBC(Real-timeBroadbandCommunication)和通信感知融合HCS(HarmonizedCommunicationandSensing),把5G場景的「三角形」變成更為豐富的「六邊形」。

徐文偉還闡述了5.5G發展的三個技術訴求,「5.5G來源於5G,需要兼容所有5G設備;5.5G需要實現sub-100GHz全頻段按需靈活使用;5.5G需要與AI深度融合,實現AirInterface+AI、Network+AI、Service+AI,應對網絡多樣性需求、能耗管理等訴求。」

迎接新的挑戰,突破理論框架的極限

到2030年,AI的需求驅動連接速度提升20倍,計算能力提升近100倍,如何持續提升連接和計算能力是一個挑戰。此外,隨著數位化轉型的加速,數據中心的擴張和網絡部署增長,電力節約和碳中和也是通信產業面臨的迫切問題。

徐文偉表示,「突破理論框架的極限,在有限的帶寬下傳遞更多的信息;以更高效的方式處理數據,提高計算和連接效率。迎接這些新的挑戰,需要全新的理論,並建立相應的數學基礎。我們已經看到語義傳播、AI聯合學習、近似計算等新技術的潛力」。

語義傳播理論是一個70多年的夢想,在機器學習的使能下成為新興領域。語義傳播的「香農理論」一旦建立,通過少量比特傳遞海量信息將成為可能。AI聯合學習可以將算法訓練分布到海量節點,從而獲得更高的性能,而且AI聯合學習不需傳輸本地數據,可以保護數據隱私。隨著5G的使用,通信和計算的進一步融合,AI聯合學習將更加成熟。近似計算是平衡功耗和性能的一個新方向,採用與傳統計算不同的設計思想,能夠平衡精度和近似值,以提高能效。

以學術多樣性和開放性,推動基礎技術的突破和基礎理論的發明

聯接是ICT的基石,其力量永遠不會被高估。今天,我們如此依賴連接,以至於它們超越了地理和空間界限,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成為了我們社會的脈絡。萬物智聯的未來,需要我們共同培育,通過產學研的協作,推動5.5G等技術的發展。

多樣性和開放性,一直是技術進步的動力,我們需要繼續堅持開放和多元化的學術精神,構建和共享數字社會生態圈,抓住數位化轉型的機遇,共建智能世界。

在會上,徐文偉還呼籲堅持學術多樣性和開放性,繼續開放升級、科研升級、合作升級,產業、學術界和研究機構持續共同協作,推動基礎技術的發明和基礎理論的突破。「萬物智聯的未來,需要我們共同培育,通過產學研的協作,推動5.5G等技術的發展。」

責編:Yvonne Geng

相關焦點

  • 華為5g商用圖標曝光 酷似莫比烏斯帶寓意萬物互聯?
    6月15日,網絡上曝光了華為申請註冊的5G商用圖標。不過華為官方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公布關於此圖標的用途和設計寓意等具體信息。  從爆料的圖片中不難看出,該圖標為黑底白字,由互相融合、彼此連結的「5」和「G」二字組成,彰顯出5G時代萬物互聯的主題。值得注意的是,「5」和「G」的半圓部分似乎組成了一個莫比烏斯帶的形狀,也即「無限」符號(∞)。
  • 華為汪濤:定義5.5G,從5G場景三角形變成5.5G場景六邊形
    為此,華為提出5.5G願景,核心內容包括增強「三老」場景(eMBB、mMTC和URLLC),擴展「三新」場景(UCBC、RTBC和HCS),從5G場景三角形變成5.5G場景六邊形,從支撐萬物互聯到使能萬物智聯。他強調,5.5G的發展,需要產業鏈各方各司其職、通力合作。華為期待與產業界攜手,共同定義5.5G,構建美好智能世界!
  • 華為徐文偉:後香農時代,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本文為2020年8月28日徐文偉在長沙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舉辦的「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上的發言 徐文偉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 後香農時代 數學決定未來發展的邊界
  • 後香農時代,華為徐文偉提出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IT之家9月15日消息 8月28日,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在長沙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舉辦的 「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進行發言,提出了《後香農時代,數學將決定未來發展的邊界》,並發布了10大待解答的數學挑戰問題。
  • 華為聯合北京聯通共同構建萬物互聯的5G健康生態系統
    打開APP 華為聯合北京聯通共同構建萬物互聯的5G健康生態系統 通文 發表於 2020-11-13 10:55:46 2020全球移動寬帶論壇期間,在北京聯通&華為5G Capital發布會上,雙方以「三生萬物 智慧同行」為主題,發布了5G Capital創新項目成果,並攜手宜通世紀、騰訊等產業夥伴啟動5G Capital Cube魔方,共同構造端到端網絡能力及合作共贏的生態環境。
  • 從M2M到IoT理解萬物互聯的真實意義
    可以說,智能化、交互式成為了M2M有別於其它應用的典型特徵,這一特徵下的機器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三個內涵 此外,可以從內涵上進一步了解M2M。M2M的內涵大體可以歸納為三個。一個是強調了終端的智能化。因為要把所有的機器世界和人的世界結合起來,就需要增強機器對信息的智能收集和智能處理,這樣一來對終端的要求就得提升。
  • 萬物互聯時代的興起及其邊緣算法效應
    我們只要對「萬物互聯」一詞稍加思索就會發現,這裡存在著福柯式的「詞與物」的秩序和追問「物體系」的知識考古史。從「物的追問」到「萬物的追問」再到對「萬物互聯」的追問中,折射出了整整一部人類對物質世界或技術社會的認識史。假如我們繼續沿著福柯的方向思考,便可以看到,詞在與物及萬物互聯的分離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形式與意味,不僅隱含著技術文化的變遷,而且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間的深刻差異。
  • 亮亮視野出席英特爾AI技術研討會 「雲邊端計算」助萬物智聯
    5G時代降臨 加速「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聯」 AI的市場需求已逐漸變化,現代企業在布局物聯網時已經由「萬物互聯」轉向於「萬物智聯」。但如果仍依照舊方向發展,萬物智能化勢必將給核心網絡帶來巨大的數據量,從而影響核心網絡穩定性。因此,在雲端邊緣具有計算能力的智能感知終端,即是萬物智能的必要要素。
  • 萬物互聯的「家」
    隨著5G網絡的落地與人工智慧技術日漸成熟,作為物聯網主要應用領域之一的智能家居將帶我們走進萬物互聯的智慧生活。文/《環球》雜誌記者 張漫子  清晨6點,當主人還在熟睡,麵包機、咖啡機已經自動開始準備早餐,衛生間取暖設備、熱水器開始工作。
  • 汪濤就「定義5.5G,構建美好智能世界」進行主題發言
    )期間,華為常務董事汪濤發表了題為「定義5.5G,構建美好智能世界」的主題演講。華為的願景使命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聯接和計算是構建智能世界的核心,而5G將是聯接裡面最關鍵的技術;面向2030,蜂窩網絡將承載超過千億連接,其中絕大多數靠5G承載。截止當前,蜂窩網絡僅承載了13億物聯。5G需要持續演進,滿足更多樣性、更複雜的全場景物聯需求。 聯接人的體驗需要被提升,聯接物的場景需要被完善。
  • 從「補洞」到「反攻」,5G降臨華為通信模組加速「連接」未來
    萬物互聯的基石5G時代華為通信模組發展提速在5G和AI時代,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信能力是萬物互聯時代的底層基礎,一款優秀的5G通信模組是萬物互聯的營養根系。隨著5G時代的到時來,5G應用已覆蓋個人、家庭、出行等方方面面,華為發布的5G工業模組更是將5G加速擴展到萬物互聯的工業物聯網。《華為全球產業展望GIV@2025:智能世界,觸手可及》顯示,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千億,其從中IoT聯接將佔據絕大部分。
  • 5G時代的萬物網際網路:內涵、要素與構成
    5G網絡具有傳輸速率高、時延低、更高的頻譜效率和低功耗等特點:峰值速率能夠達到10Gbps,可以達到0.1~1Gbit/s的用戶體驗速率;端到端時延可達到毫秒級水平,業務時延小於5ms,可實現450km/h高速環境下通信;更高的頻譜效率、更多的頻譜資源利用,能滿足用戶業務流量的增長;5G網絡的連接數密度達到106/km2,能量效率能提升10倍左右。
  • 萬物智聯,匯付天下打造全場景智能商業的聚合支付與服務平臺
    日前,在2020第三屆上海人工智慧大會暨第三屆圖像、視頻處理與人工智慧國際會議上,匯付天下受邀出席AI金融科技論壇,公司首席架構師梁星元就「萬物智聯時代的金融支付科技萬物智聯,從支付出發打造全場景智能商業服務平臺「什麼是萬物智聯時代?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我們開始聊智慧城市、智慧商圈等等,大家會發現各種智慧場景在身邊已經無處不在。」梁星元在開場時這樣介紹。
  • 美的與HarmonyOS強強聯合共同布局萬物互聯時代
    共同發力IoT,美的與HarmonyOS一拍即合陳挺坦言,之所以選擇與HarmonyOS合作,最大的驅動力是因為美的集團在萬物互聯時代的發展戰略,與HarmonyOS的服務支撐能力高度契合。他透露,5G商用加速了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對跨品類、跨行業、跨技術的萬物互聯的體驗感提出了更高要求。
  • RFID技術將邁向萬物互聯時代
    RFID技術將邁向萬物互聯時代 張潔 發表於 2020-12-01 15:51:01 日前,全球知名的RAIN RFID解決方案提供商Impinj(英頻傑)召開線上媒體溝通會
  • 3年500億,OPPO用萬物互融撬動5G未來
    中國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寡頭時代,以華為、OPPO、vivo代表的前三廠商成為HOV第一集團軍,佔據了全市場76.9%的份額,而從全球手機市場來看,國內企業中唯二能保持市場增長的企業只有華為和OPPO。戰場上的短兵相接,講究的是真本事,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才能穩贏。
  • 奠定萬物互聯的網絡基礎,5G助推智能製造,迎接萬億市場
    同樣的,智能工廠裡的生產設備將在5G技術的支持下實現無縫連接,全面打通設計、採購、倉儲、物流等環節,構建智能製造網絡,自動執行人工智慧決策,並反饋執行情況2019年6月大數據時代,萬物互聯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而在智能製造領域,工業物聯網、物聯網將成為最基礎的底層技術支持,以4G技術作為工業互聯的網絡基礎,已然力不從心。不僅執行精密操作的機械設備、機器人需要更強大的網絡與通信技術,諸如生產加工、質量檢測、機器人巡檢等眾多環節,也在等待更強大的信息技術的加持。
  • 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巨頭都在布局雲端 華為要...
    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巨頭都在布局雲端 華為要做什麼樣的雲?在通信行業超越愛立信成為領頭羊的華為,正在雲計算市場銜枚疾進,走向下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在運營商市場和終端市場的成功,把華為營收連續推到歷史頂峰,保持著一種實力空前的高光狀態。但人們對華為進入雲市場依然有諸多疑問,在雲計算領域華為希望扮演什麼角色?要吃掉哪一塊蛋糕?和亞馬遜雲之間有何差異化?和運營商之間如何競爭又合作?
  • 智慧互聯——AIoT打破單品智能的「孤島效應」
    物聯網的最終目標是「萬物智聯」,把所有設備連接起來達到的是萬物互聯,單純的萬物互聯意義缺缺,只有賦予其一個「大腦」,才可以真正實現萬物智聯,發揮出物聯網的巨大價值。一方面,通過IoT萬物互聯的超大規模數據可以為AI的深度洞察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具備了深度學習能力的AI又可以通過精確算法加速物聯網行業應用落地。
  • 後香農時代,華為提出10大數學挑戰問題,你能看懂嗎?
    在上月底結束的長沙「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拋出了後香農時代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了十大挑戰數學問題。提到香農定理,通信領域的小夥伴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了,可稱得上是該領域的「金科玉律」。1948 年,香農博士在《通信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這一著名的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