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香農時代,華為徐文偉提出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2021-01-08 IT之家

IT之家9月15日消息 8月28日,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在長沙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舉辦的 「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進行發言,提出了《後香農時代,數學將決定未來發展的邊界》,並發布了10大待解答的數學挑戰問題。

IT之家獲悉,華為徐文偉表示,過去 20 多年,數學在提升華為產品競爭力方面起了極大作用,我們非常願意與大家分享華為如何把工程問題轉變為數學問題的經驗,同時我們也將在本次大會,發布信息產業面臨的十大挑戰問題,張榜求賢,希望與數學家們攻克難題。

我們一路走到現在的 5G 時代,幾乎達到了香農定理的極限。同樣馮諾依曼架構等,也都是幾十年前提出的。可以說,當前的創新主要是把幾十年前的理論成果,通過技術和工程來實現。

去年,華為提出了創新 2.0。創新 2.0 的核心是基於願景和假設的基礎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的發明,解決從 0 到 1 的問題。而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的發明,來源於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研究,而數學是基礎之基礎。

下面是演講內容: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數學家,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非常感謝張平文院士的邀請,很榮幸參加會議,與在座的各位院士、數學家探討應用數學的相關話題。過去 20 多年,數學在提升華為產品競爭力方面起了極大作用,我們非常願意與大家分享華為如何把工程問題轉變為數學問題的經驗,同時我們也將在本次大會,發布信息產業面臨的十大挑戰問題,張榜求賢,希望與數學家們攻克難題。

我們正處於交叉科學及新技術爆發的前夜,在未來二三十年裡,人類社會將進入智能社會,智能社會有三個特徵,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在智能社會,萬物可感,感知物理世界,並轉變為數位訊號;網絡聯接萬物,將所有數據實現在線聯接;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應用將實現萬物智能。這些新的工作、生產模式、生活方式,與 70 年前香農時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當初香農需要解決的是,面向人與人的可靠通信問題。香農資訊理論基於離散無記憶傳輸的假設,實現了點對點可靠傳輸;通過信源編碼壓縮數據且保證網絡傳輸的內容解碼後可以讓人理解,通過信道編碼保證傳輸的內容不會出錯。基於 70 年前香農發布的這個定理,信息產業有了超過 50 年的高速發展,發明了一代又一代的通信產品。

但是,我們一路走到現在的 5G 時代,幾乎達到了香農定理的極限。同樣馮諾依曼架構等,也都是幾十年前提出的。可以說,當前的創新主要是把幾十年前的理論成果,通過技術和工程來實現。

隨著智能社會的到來,通信的場景發生了根本變化,也更加多樣化。過去是以人與人通信為主,模式為點對點可靠傳輸,現在是以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通信為主,模式為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那麼,人與機器的通信,是否可以更好地滿足人的認知要求;機器與機器的通信,是否可以不考慮人對內容的理解,探索高層次的語義問題;這些都是人與人通信主導的時代沒有考慮到的場景和問題。

這些新場景,新問題,新挑戰,我們可以稱之為進入了後香農時代。在後香農時代,需要理論的突破和工程技術的發明,更需要數學家們發揮核心作用。

去年,華為提出了創新 2.0。創新 2.0 的核心是基於願景和假設的基礎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的發明,解決從 0 到 1 的問題。而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的發明,來源於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研究,而數學是基礎之基礎。

華為公司一直非常重視數學,目前已經有 700 多位數學博士。早在 1998 年,華為在俄羅斯成立了第一個數學研究所。2016 年 10 月在巴黎成立了第二個數學研究所。華為吸引了很多數學家,成果豐碩。例如,2008 年,華為專家與俄羅斯數學家一起,用非線性數學多維空間逆函數,解決了 GSM 多載波幹擾問題,當時攻克了 2G、3G 基站合一的難題,現在實現了 2G、3G、4G、5G 基站融合,基站功耗降低 50%,集成度大大提升,幫助華為無線一舉在歐洲和全球取得領先,數學家真是功不可滅。

同樣,在國內,華為與眾多的數學領軍專家開展了深度的合作,例如,華為與張平文院士、徐宗本院士、李安民院士都建立了數學聯合實驗室;同時,還有與高校和研究機構有大量合作課題,如我們與中國科學院馬志明院士、天津大學陳永川院士等。華為希望與學術界及研究機構一起,深入合作,共同推進基礎研究的工作:工業界的參與,一方面可以加快科學家研究成果的商業落地,另一方面,工業界分享的客戶需求,行業挑戰和世界級難題,對研究方向是極大的牽引作用,是雙向的能量交換和增益過程,我們將持續加大與數學家的合作。

展望未來,我們希望與各位數學家們一起努力,實現四個目標:

第一, 超越身體限制,提升感知能力,比如更好的拍照技術;

第二, 超越生物智慧,發展新型計算,比如更好的人工智慧;

第三, 跨越空間障礙,實現身臨其境,比如真人級全息通信;

第四, 拓展認知極限,開發介觀器件,比如原子設計與組裝。

此次數學與企業創新發展論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分享平臺!下午的華為專場報告中,我們將發布後香農時代,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包括利用更少的資源(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等),獲得更高的性能,需要暴力計算的場景,採用數學算法和軟體優化等,減少資源消耗等等業界難題。

後香農時代,數學作為基礎的基礎,將決定未來發展的邊界,數學家越努力,成果越卓著,我們的邊界將會越來越延展,直到趨向無限!

讓我們攜手前行!謝謝大家。」

後香農時代,華為發布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1

有損壓縮的極限問題

(語義資訊理論)

信息產業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之一

2

突破信源編碼理論

挑戰無損信源壓縮極限

信息產業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之二

3

網絡基本業務模型問題

信息產業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之三

4

MassiveMIMO 容量域問題

信息產業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之四

5

非線性信道補償問題

信息產業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之五

6

大規模通信網絡的最優控制問題

信息產業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之六

7

反問題高精度快速求解問題

信息產業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之七

8

高性能的糾錯碼—代數幾何(AG)碼

信息產業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之八

9

DNN 的可解釋性

信息產業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之九

10

網絡級流量矩陣近似計算

信息產業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之十

相關焦點

  • 華為徐文偉:後香農時代,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上的發言 徐文偉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 後香農時代 數學決定未來發展的邊界
  • 華為發布:後香農時代,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那麼,人與人的通信,是否可以更好地滿足人的認知要求;機器與機器的通信,是否可以不考慮人對內容的理解,探索高層次的語義問題;多點對多點,能否解決更複雜的香農容量域的難題。這些都是點對點可靠傳輸沒有考慮到的場景和問題。 這些新場景、新問題、新挑戰,我們可以稱之為進入了後香農時代。在後香農時代,需要理論的突破和工程技術的發明,更需要數學家們發揮核心作用。
  • 後香農時代,華為提出10大數學挑戰問題,你能看懂嗎?
    機器之心報導編輯:杜偉後香農時代的通信技術會如何發展?又有哪些值得業界關注的數學問題呢?在上月底結束的長沙「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拋出了後香農時代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了十大挑戰數學問題。提到香農定理,通信領域的小夥伴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了,可稱得上是該領域的「金科玉律」。
  • 後香農時代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十大挑戰數學問題
    打開APP 後香農時代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十大挑戰數學問題 機器之心 發表於 2020-11-20 17:33:21 又有哪些值得業界關注的數學問題呢?在上月底結束的長沙「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拋出了後香農時代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了十大挑戰數學問題。 提到香農定理,通信領域的小夥伴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了,可稱得上是該領域的「金科玉律」。1948 年,香農博士在《通信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這一著名的定理。
  • 後香農時代 華為提出10大數學問題 網友:看懂題目都算我輸
    學過通訊的網友應該知道香農定律,這是通訊領域的金科玉律,我們現在使用的移動通訊技術都離不開它的指導。70多年去了,還有什麼數學定律能夠給通訊行業帶來變革呢?日前華為心聲社區公布了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在長沙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舉辦的「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上的發言,談到了華為對數學的重視,並拋出了十大數學問題。徐文偉表示,隨著智能社會的到來,通信的場景發生了根本變化,也更加多樣化。
  • 華為徐文偉:5.5G是下一步願景,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
    12月17日,據華為官方消息,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近日在IEEE GLOBECOM 2020大會上發表了「萬物智聯的未來願景」主題演講。徐文偉表示,5.5G是無線通信行業的下一步願景,以滿足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需求。
  • 以世界級難題引領行業創新發展,華為2021年奧林帕斯懸紅正式發布
    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在致辭中表示:「華為始終重視對前沿、未來技術的研究和投入,在全球設有86個實驗室,並與300多所大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我們希望通過對世界級難題的挑戰,實現雙向的能量交換和增益。
  • 華為「奧林帕斯懸紅」有什麼重要意義?數據存儲的業界難題怎麼破?
    創新數據存儲,點亮數字文明論壇期間,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做《攀登奧林帕斯,突破數據難題》開場致辭,他表示:「創新是華為公司的DNA,追求卓越、敢於領先、堅持做技術創新的引領者,華為與學術界攜手,推進科學家研究成果的商業落地,通過對世界級難題的挑戰,實現雙向的能量交換和增益。
  • 華為在長沙拋出十大疑難問題,向全球數學界「下戰書」
    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去年5月落戶長沙,這是該學會第一次在長沙召開相關發展論壇。出席論壇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華為專場拋出了十大疑難問題,向數學界「下戰書」。 在華為專場上,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表示,華為的創新已進入2.0時代。
  • 華為發布2021年奧林帕斯懸紅,加速科研成果產業轉化
    創新數據存儲,點亮數字文明  論壇期間,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做《攀登奧林帕斯,突破數據難題》開場致辭,他表示:「創新是華為公司的DNA,追求卓越、敢於領先、堅持做技術創新的引領者,華為與學術界攜手,推進科學家研究成果的商業落地,通過對世界級難題的挑戰,實現雙向的能量交換和增益。
  • 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巨頭都在布局雲端 華為要...
    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巨頭都在布局雲端 華為要做什麼樣的雲?在華為舉辦萬人參與的全聯接大會的間隙,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對上述問題一一做出解析。8月29日,華為召開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全聯接大會,邀請了英特爾、SAP、IBM等全球300多家合作夥伴參會。在全社會數位化轉型的節點,華為需要把握住前進方向,而不被OTT掉,華為需要一個與生態夥伴思想碰撞的「羅馬廣場」,與世界握手。
  • 華為成立法國第六家研發中心,這次為什麼選擇數學?
    研究所將與巴黎所在的法蘭西島大區合作,充分利用法國的數學科研能力,並且將這裡打造成面向全世界所有數學家開放的平臺,未來這裡的研究成果將服務於整個通信業。 在拉格朗日研發中心落成典禮上,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通過視頻致辭表示:過去30年裡,數學在通信行業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 這是一個關於「華為與數學」的故事
    華為30年,真正的突破是數學早在1999年,在任正非的支持下,華為公司在俄羅斯就建立了專門的算法研究所,招聘了數十名全球頂級的數學家,創造性地用非線性數學多維空間逆函數解決了GSM多載波幹擾問題。算法研究所突破了行動網路的幾個特殊瓶頸,使華為成為全球第一家實現GSM多載波合併的公司,能夠通過軟體打通2G、3G和4G網絡。
  • 華為5G與數學
    今日的美國,能文能武的數學家還是很多,數學家成為兩院院士的至少有十幾個,包括做計算數學的 Carl de Boor, Gene Golub, Stanley Osher, James Sethian, Leslie Greengard, Ingrid Daubechies, Vladimir Rokhlin, James Demmel, Marsha Berger, Margaret
  • 華為在法國設立第二家數學研究所 加強基礎研究
    網易科技訊6月15日消息,華為周二宣布在法國設立數學研究所,擁有研究人員超80人,全部為博士及以上學歷,成為其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又一重要舉措。
  • 華為成立ICT基礎科學戰略研究院 徐文偉任首任院長
    然而有一家企業僅在去年一年的科研投入就超過了1000億元,這就是中國的華為公司,就在今天,華為更是宣布將成立戰略研究院。華為今天上午,一年一度的華為分析師大會在深圳成功開幕,華為多名高管在大會上做了主題演講。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高管中,華為董事徐文偉首次以華為ICT基礎科學戰略研究院院長的頭銜發表演講。
  • 香農定律:新帝國的基石,資訊時代規則的制定者,5G幕後的大Boss
    眾所周知,瓦特改良蒸汽機,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而麥克斯韋提出的電磁理論,則讓人類從蒸汽時代跨越到了電氣時代。而第三次信息革命,則是香農提出的香農定律吹響了變革的號角。從 1G 到 4G 時代,美國都是主導者,但到了 5G 時代,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異軍突起,爭奪 5G 的全球領導權,這也是美國惱羞成怒的原因。但不管怎麼樣,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主宰者從來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香農公式,它才是5G幕後真正的大BOSS。香農定律誕生 70 年,是時候搞懂它了。
  • 華為鯤鵬920晶片問世,最強性能面向智能計算
    鯤鵬920晶片:業界性能最高華為董事會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今天在布會上表示,鯤鵬920是為大數據處理和分布式存儲等應用而專門設計的。鯤鵬920與華為8月推出的海思麒麟980一樣,都是採用7納米工藝製造,由華為內部設計。
  • 香農,帥又有才的科學家
    香農的任務就是需要找到比日常語言更有形,更易數的方式來描述語言這種「思維的模具」。香農的這篇文章於1949年解密後發表,題目是「密碼術的數學理論」。該文剛一發表就引起轟動,香農也隨之為美國政府聘為密碼事務顧問。這篇論文為對稱密碼系統的研究建立了一套數學理論,從此密碼術變成為密碼學了,由一門藝術或技藝變成一門真正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