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的「家」

2020-12-01 新華網客戶端

    隨著5G網絡的落地與人工智慧技術日漸成熟,作為物聯網主要應用領域之一的智能家居將帶我們走進萬物互聯的智慧生活。

文/《環球》雜誌記者 張漫子

  清晨6點,當主人還在熟睡,麵包機、咖啡機已經自動開始準備早餐,衛生間取暖設備、熱水器開始工作。7點,預設好的「起床模式」啟動,主臥的窗簾緩緩打開,輕柔的背景音樂響起,室外柔和的陽光射進房中,提醒主人起床時間到了。當主人起床並洗漱完畢後,烤好的麵包已經準備好。夜晚睡前,也無需離開被窩關燈,只要說一句「睡覺了」,便可自動啟動「睡眠模式」,家中的燈依次熄滅,窗簾自動拉上,所有無關的電器相繼關閉,安防系統上崗……

  以上也許是我們對「智能家居」最原始的期待。隨著5G網絡的落地與人工智慧技術日漸成熟,作為物聯網主要應用領域之一的智能家居將帶我們走進萬物互聯的智慧生活。

  2014年,谷歌出資32億美元收購美國智能家居設備製造商愛巢實驗室公司(Nest Labs),實現家電互聯互通,使之成為智能家居領域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同年,亞馬遜發布Echo智能音箱。隨著語音識別與交互技術的進步,語音助手的實用場景和頻率大幅提高,並替代遙控器成為控制家電的主要人機互動手段,使智能家居向前再進一步。

  未來,超高速率、極大容量、超低時延等5G網絡的優勢可支撐海量家用設備互聯,大量數據包傳輸,人與設備之間的真正互聯。更多硬體都能在5G網絡環境下連接傳感器以實現快速數據處理與智能操控。

  5G還意味著實現更多物聯智能設備的整合與反饋機制,家庭產品的智能化應用場景將不斷得到拓展,人與機器的交互方式日益豐富。當滿足多設備聯網、多交互方式之後,加之人工智慧技術的加持,真正的智能家居系統將通過多渠道的信息輸入與輸出,控制幾乎全部的智能產品。

  一方面,智能家居產品光學控制、感應器控制等使得無聲無觸摸的交互方式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的交互方式從被動響應命令向主動配合發展,從而實現互聯互動的多種智能化應用場景;識別家中多種智能化產品的差異化功能,並加以組合,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通過自主學習,適應用戶個性化的口令和需求。

來源:2019年3月20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6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萬物互聯時代的興起及其邊緣算法效應
    以5G網絡技術為先聲,以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為基礎的「萬物互聯」時代正悄然而至,並呈現出一派「萬物生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並存的狀態或景象。「萬物生長」靠什麼?「萬物生長」是萬物互聯時代的「人工物」達到了一定程度的物理世界和以人為主體的社會世界的一種技術社會整體徵候或格局。
  • 從M2M到IoT理解萬物互聯的真實意義
    從技術上講,萬物互聯和物聯網有很大的區別。物聯網是由互聯互通的普通物理對象組成的,而構成萬物互聯的網絡則必須支持這些物理對象所產生和傳輸的數據。也就是將一切還未聯接起來的人、數據、流程和萬事萬物都聯接起來,使各種終端跟人的身體之間產生更緊密的關係。
  • RFID技術將邁向萬物互聯時代
    RFID技術將邁向萬物互聯時代 張潔 發表於 2020-12-01 15:51:01 日前,全球知名的RAIN RFID解決方案提供商Impinj(英頻傑)召開線上媒體溝通會
  • 華為徐文偉:5.5G是下一步願景,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
    12月17日,據華為官方消息,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近日在IEEE GLOBECOM 2020大會上發表了「萬物智聯的未來願景」主題演講。徐文偉表示,5.5G是無線通信行業的下一步願景,以滿足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需求。
  • 天基物聯網升空,「萬物互聯」再迎機遇
    行雲工程力爭實現全球萬物互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如果你也曾在線作為我國首個宣布自主投資建設的天基物聯網星座,該工程計劃分α、β、γ三個階段,在2023年前後建成由80顆低軌通信衛星組成的天基物聯網星座,徹底解決目前地面物聯網業務因蜂窩通信網絡覆蓋率嚴重不足(陸地覆蓋率約為20%,海洋覆蓋率不到5%)而導致「通信盲區」難題,幫助客戶實現真正的全球萬物互聯。
  • 華為5g商用圖標曝光 酷似莫比烏斯帶寓意萬物互聯?
    從爆料的圖片中不難看出,該圖標為黑底白字,由互相融合、彼此連結的「5」和「G」二字組成,彰顯出5G時代萬物互聯的主題。值得注意的是,「5」和「G」的半圓部分似乎組成了一個莫比烏斯帶的形狀,也即「無限」符號(∞)。這可能寓意著5G在未來擁有無限的發展空間和技術潛力,也彰顯了華為布局5G戰略層面的雄心。此外,數字和字母相連似乎也有表示萬物互聯的含義。
  • 秩序,讓我們從茹毛飲血到萬物互聯
    在我們智人這個物種通過近十萬年的傳承與發展,從茹毛飲血進步到今天萬物互聯的後工業化時代,從一個個相互獨立的原始部落到今天的人類共同體,一方面得益於我們的合作,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我們的競爭,在這合作與競爭之間的關鍵,是建立和維護統一的秩序。人與人之間、各種團體之間因為三觀的不同,免不了要在文化認同與資源分配的問題上發生矛盾、迷失方向、甚至是發生衝突。
  • 美的與HarmonyOS強強聯合共同布局萬物互聯時代
    共同發力IoT,美的與HarmonyOS一拍即合陳挺坦言,之所以選擇與HarmonyOS合作,最大的驅動力是因為美的集團在萬物互聯時代的發展戰略,與HarmonyOS的服務支撐能力高度契合。他透露,5G商用加速了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對跨品類、跨行業、跨技術的萬物互聯的體驗感提出了更高要求。
  • AirPods或配備U1晶片,蘋果萬物互聯始於U1?
    (VRPinea 9月21日訊)今日重點新聞:美國虛擬健身平臺Zwift完成4.5億美元融資,將用於健身課程及更加遊戲化的健身模式;Facebook已收購新加坡VR變焦頭顯技術廠商Lemnis,幫助VR成為下一個計算平臺;AirPods Studio或配備U1晶片,超寬帶U1晶片將改變短距離設備互聯體驗。
  • 格力聯合騰訊雲小微AI助手,開啟萬物互聯的智能家居入口
    2020年即將到來, 智能家居的發展也進入了「萬物互聯」時代。  2019年12月28日,格力電器舉辦了萬物互聯產品發布會,展示了格力自主製造讓家電「萬物互聯,一呼百應」的智能家居全新藍圖。由騰訊雲小微助力的格力AI語音空調等成為智能家居控制入口,為用戶帶來豐富的智慧生活體驗。
  • 感受萬物互聯的力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MBA2004班走進海爾中央...
    11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MBA2004班的同學帶著種種問題直奔合肥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去探尋萬物互聯的奧秘。上午九點,參加活動的同學在國金院集合,乘車出發前往位於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合肥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
  • 奠定萬物互聯的網絡基礎,5G助推智能製造,迎接萬億市場
    大數據時代,萬物互聯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而在智能製造領域,工業物聯網、物聯網將成為最基礎的底層技術支持,以4G技術作為工業互聯的網絡基礎,已然力不從心。不僅執行精密操作的機械設備、機器人需要更強大的網絡與通信技術,諸如生產加工、質量檢測、機器人巡檢等眾多環節,也在等待更強大的信息技術的加持。
  • 我國低軌物聯網星座初成,「萬物互聯」再添關鍵一環
    隨著我國低軌物聯網星座建設不斷推進,「萬物互聯」再添關鍵一環。系統能夠為極地環境監測、地質災害監測、氣象數據預報、海洋環境監測、海上運輸通信等多個行業提供應用測試,並為後續衛星物聯網的組網奠定基礎,有望實現全球萬物互聯。行業前景十分可觀未來的衛星物聯網有著十分可觀的市場前景。世界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報告顯示,預計2025年前,全球衛星物聯網產值可達5600億美元到8500億美元。
  • 重慶市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萬物互聯智能工廠 助力...
    為全市工業網際網路情況畫「地圖」重慶市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去年6月才正式獲批成立,目前已有成員單位115家。談及成立的背景,聯盟副秘書長、重慶郵電大學(以下簡稱重郵)教授魏旻回憶,2018年下半年市裡召集市科技局、市經信委等相關部門,以及幾十家企業開座談會。當時很多企業就反映,亟需既懂工業又懂網際網路的人才。
  • 廣和通借萬物互聯東風 產品量價齊升 純正的無線通信模組供應商...
    3、第四輪科技浪潮的特點是萬物互聯,隨著下遊應用領域的持續擴張以及通信制式持續升級換代,公司有望在萬物互聯大時代保持量價齊升的成長邏輯。以網絡更新換代為基礎,過去經歷了三輪科技浪潮,現階段正在開啟以5G網絡建設與普及前提下的第四輪科技浪潮,而這輪科技浪潮將開啟萬物互聯大時代。
  • 吳曉波:5G重新定義創新空間 將開啟人類萬物互聯時代
    吳曉波 知名財經作家                            開啟萬物互聯時代(上海經信委) 這背後,其實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萬物互聯時代的開始。等到10年之後,2029年的某一天,有專家回過頭來看現在5G的發展,可能會說,2019、2020年的5G應用,是人類萬物互聯的元年。
  • 華為聯合北京聯通共同構建萬物互聯的5G健康生態系統
    打開APP 華為聯合北京聯通共同構建萬物互聯的5G健康生態系統 通文 發表於 2020-11-13 10:55:46 2020全球移動寬帶論壇期間,在北京聯通&華為5G Capital發布會上,雙方以「三生萬物 智慧同行」為主題,發布了5G Capital創新項目成果,並攜手宜通世紀、騰訊等產業夥伴啟動5G Capital Cube魔方,共同構造端到端網絡能力及合作共贏的生態環境。
  • 萬物互聯!國外開發出可與標準觸控螢幕通信的新型柔性標籤C-touch Tag
    這三家公司希望可以將它應用到票證、認證文件和支付卡等各種物品中。這些物品在集成了這種柔性晶片後,通過和標準的電容式觸控螢幕通訊,就可以實時連接到網際網路中。    C-touch標籤可以創建實現「萬物互聯」的目標,它可以標記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對象,且不需要重大硬體和配置的更新以及相應造成的額外費用。
  • SpaceX已成功測試星鏈衛星「雷射通信」,實現萬物互聯
    業內認為,建立新一代衛星網際網路是適應「網際網路+」時代萬物互聯的需求,是萬億級規模的新產業。
  • 萬物互聯——柔性RFID之噴墨列印
    不過,目前RFID標籤的價格比較高,特別是在天線工藝的製備上具有過程複雜、成本較高等缺點,因此不適合在低端物品上廣泛使用,這就大大限制了RFID在未來萬物互聯時代的應用前景。傳統的天線製備主要包括,化學蝕刻法、電鍍法、絲網印刷以及凹版印刷等方法。蝕刻法和電鍍法工藝複雜、成本高,且對環境汙染較大。而絲印和凹印等方法製備的天線厚度15-20 μm,且柔性較差,所採用的貴金屬消耗量較高,成本優勢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