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鑑別鑑定推斷(14) - 初中化學大師

2020-12-05 初中化學大師

45.(2019·浙江金華) A、B、C為初中科學常見的三種無機物,它們之間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係(「→」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

(1)若C是氣體,它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A、B所屬的物質類別和組成元素都相同,則A→B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若A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與B屬於不同物質類別,B和C屬於同種物質類別,A、B、C三種物質中都含有相同的兩種元素,則C可能的物質類別是   。

【答案】(1)2H2O2

2H2O+O2↑ (2)酸或鹼或鹽

【解析】(1)C是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C為氧氣;A、B所屬物質類別和組成元素相同,且都能通過化學反應產生氧氣,則A為過氧化氫、B為水,所以A→B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2H2O+O2↑。(2)A、B、C為三種無機物且都含有相同的兩種元素,A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則A為二氧化碳或水,假設A為水時,B、C可以是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的鹼,如B為氫氧化鈣、C為氫氧化鈉,也可以是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的酸,如B為硫酸、C為碳酸;假設A為二氧化碳時,B、C可以是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的鹽,如B為碳酸鈉、C為碳酸鈣。故C物質的可能類別是酸或鹼或鹽。

46.(2019廣東廣州) (5分)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步驟I:取少量樣品於燒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攪拌,靜置,有固體剩餘。

步驟II:取步驟I所得上層清液於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再滴入過量稀鹽酸,無氣泡產生,紅色逐漸褪去,得到無色溶液。

步驟III:取步驟II所得溶液於試管中,滴入過量Ba(NO3)2溶液,無明顯現象。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II中溶液的紅色褪去,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實驗過程,關於樣品的組成,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進一步確定樣品的組成,還需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OH+HCl=NaCl+H2O

(2)該樣品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OH,至少含有Na2CO3和K2SO4其中一種。

(3)取少量步驟 I 所得固體於試管中,滴加過量的稀鹽酸,若固體不溶解,則樣品中含 K2SO4;若固體完全溶解,則樣品中含 Na2CO3;若部分溶解,則樣品中含Na2CO3和K2SO4。

【解析】加足量的水並充分攪拌仍有固體剩餘,而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則都是可溶的,所以此固體不溶物為它們之間某兩種物質的反應產物;結合題意可知,Na2CO3和BaCl2可以反應生成BaCO3沉澱;K2SO4可以BaCl2反應生成BaSO4,步驟I中所得清液加酚酞呈紅色,說明溶液呈鹼性,加鹽酸無氣泡且紅色褪去,說明溶液中無Na2CO3,有NaOH,步驟II中所得溶液再加Ba(NO3)2無現象,說明溶液中無K2SO4,綜合上述實驗現象可以確定的是原固體混合物的組成中是一定含有NaOH、BaCl2,而Na2CO3和K2SO4至少含有一種,要確定它們的存在與否可取步驟I中固體加鹽酸,滴加過量的稀鹽酸,若固體不溶解,則樣品中含 K2SO4;若固體完全溶解,則樣品中含 Na2CO3;若部分溶解,則樣品中含Na2CO3和K2SO4。

47.(2019·湖北荊州)A、B、C、D都是九年級化學教材中較常見的物質,它們存在下圖所示的轉化關係(反應條件略去)。

(1)若A為較活潑金屬,C為氣體單質,則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

(2)分別寫出一個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方程式。

①若C為金屬單質,A、B、D都是化合物:__________。

②若A是最簡單的有機物,C為水:_________。

(3)若A為藍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澱,則B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1)置換反應(置換)

(2)①CO+CuO

Cu+CO2(合理即可)

②CH4+2O2

CO2+2H2O

(3)氫氧化鋇(合理即可)

【解析】(1)若A為較活潑金屬,C為氣體單質,則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於置換反應。(2)①若C為金屬單質,A、B、D都是化合物的反應可以是一氧化碳還原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如3CO + Fe2O3

2Fe + 3CO2、CO+CuO

Cu+CO2等。②若A是最簡單的有機物,則A為甲烷,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

CO2+ 2H2O。(3)若A為藍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澱,則C、D中有一種是氫氧化銅沉澱,說明B是一種鹼溶液,產生兩種沉澱,則B可能是氫氧化鋇。

相關焦點

  • 物質的鑑別鑑定推斷(2)
    5.(2019湖南湘西)下列鑑別或區分物質的方法不正確的是A.用肥皂水鑑別硬水和軟水 B.用灼燒法區分羊毛和合成纖維C.用食酷鑑別純鹼和食鹽 D.通過觀察顏色區分黃銅和黃金【答案】D【解析】A.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軟水
  • 物質的鑑別鑑定推斷(10)
    37.(2019·四川自貢) (5分)右圖A—E分別是鐵、硫酸、氫氧化鋇、硫酸銅和碳酸鈉五種物質之一,橫線相連的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其中C物質的溶液呈藍色,A與E作用產生的氣體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1)A物質的俗稱是_________,E物質的用途是_________。
  • 中學化學專練:物質的鑑別、推斷與分離,著重掌握,化學考滿分
    「物質的鑑別、推斷與分離、提純」一直是中考化學會涉及的知識點。它既是化學中的重點,也是考試中的難點。其中,一般分布在選擇題和實驗題。這些題型所佔的分值是比較高的,同學們要想在化學上面考出好成績就需要認真地去複習,把這些習題掌握好,爭取在考試當中不出錯。
  • 初中化學物質檢驗、鑑別和除雜
    【化學方法】利用物質特殊的化學性質,反應時產生的特徵現象,如:溶液顏色的變化、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通過觀察、分析、得出結論。 溫馨提示:物質檢驗的關鍵是:必須熟練掌握各物質的特徵反應,並且正確的選擇試劑和實驗方法。 ☆ 物質的鑑別 ☆ 原理:根據各種物質在性質上的不同及反應現象的不同對幾種物質進行區分,其對象一般是多種物質。
  • 初中化學物質的除雜、鑑別知識清單,拿走不謝!
    不減:提純或分離的物質不能轉變成其他物質,不減少被提純的物質。 3.易分:雜質易分離。 4.復原:被保留的物質應能恢復原狀。 2.化學方法 (1)轉化法:將固、液、氣體中的雜質轉化為被提純物質。 (2)沉澱法:將雜質轉變為沉澱而除去。 (3)氣化法:將固、液體中的雜質轉變為氣體而除去。
  • 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檢驗與鑑別方法匯總
    物質的檢驗與鑑別向來是化學考試中的必考點,下面是為大家總結的一些關於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檢驗與鑑別方法。01離子的檢驗氫離子的檢驗:1,利用酸鹼指示劑,紫色石蕊(變紅)。2,利用pH試紙測pH值(pH值<7)。
  • 2019中考化學專題複習——物質的推斷
    (2018內蒙古呼和浩特,5,2分)甲、乙、丙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其相互轉化關係如下圖,通常甲為固態單質,乙、丙為兩種氣體,且所含元素種類相同,乙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CO2能產生溫室效應,故A正確;①②④三個轉化的反應中,相同的反應物為碳,故B正確;③的轉化也可以通過CO與氧化鐵的反應來實現,故C不正確;CO和CO2的化學性質不同是由於其分子構成不同,故D正確。
  • 2019初三化學知識點:物質的鑑別
    1沉澱法 待鑑別物質的溶液中,加入某種試劑,觀察是否有沉澱產生,進行鑑別。 例:如何鑑別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 使用BaCl2溶液鑑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Mg2++2OH-=Mg(OH)2↓ Zn2++2OH-=Zn(OH)2↓ Zn(OH)2+2OH-=ZnO22-+2H2O 4相互法 利用物質間反應,現象不同而予以鑑別。 例:不用任何化學試劑,也不能加熱,如何鑑別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 逢考必有:初中化學物質鑑別+分離+提純專題概念+習題,中考必備
    初中化學的學習中,有一個重點,也是同學們比較容易忽略的一個知識點——物質的鑑別、分離和提純。通常在初中化學的期末、期中、甚至中考裡面,都會有1-3道與之相關的題目,通常以填空選擇題的方式出現。在實驗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過加入試劑,然後觀察現象最後再定結論,所以,要學好化學還有一點就是同學們的基礎知識一定要掌握牢固,化學是一門很多基礎知識都需要同學們去記憶的學科。
  • 初中化學常見實驗題型解題技法總結
    初中化學常見實驗題型解題技法總結 (除雜、分離、鑑別、鑑定、推斷)   除雜題   解答除雜質一類的題目時,要注意三原則;三要領;五種常用的方法。    三原則:①不引入新雜質;②不減少被提純物質的質量;③雜質便於分離。
  • 物質的鑑別鑑定推斷(11)
    ①中鐵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中鐵釘鏽蝕主要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 發生化學反應。③中鐵鏽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 初三化學常見物質的鑑別方法,中考最愛考!
    化學物質的鑑定是初三化學考試中的一種常見題型,常考氣體、液體、固體以及混合物的鑑別,那鑑別有什麼方法呢?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種,物理方法主要是聞氣味、看顏色等,化學方法鑑別的核心是根據物質的特性反應去查出要檢驗的物質,也就是要求我們要根據物質的特有反應,去選擇適當的反應物。
  • 質量守恆定律在初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分析
    質量守恆定律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真正理解了質量守恆定律理論知識, 才能在解題的過程中做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統一, 這樣就能快速地解決相關的化學習題, 提高解題正確性, 進而促進自身化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 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除雜,匯總詳細,建議收藏複習,成績飛漲!
    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我們都知道,實驗是化學課程的核心內容,比之記憶公式這些「背多分」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考核同學們對實驗原理的理解,想要掌握好,那我們不光要記住各種實驗的操作順序,反應條件等等,最核心的還是其蘊含的化學反應原理的掌握。這也是考試中對這類實驗題型的考核重點。
  • 初中化學溶液的相關知識點匯總(4)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化學溶液的相關知識點匯總(4),希望對同學們複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4 2020年中考化學物質的鑑別方法知識之還原法 點擊查看 5 2020年中考化學物質的鑑別方法知識之氧化法 點擊查看 6 2020年中考化學物質的鑑別方法知識之指示劑法 點擊查看 7 2020年中考化學物質的鑑別方法知識之聞氣味法
  • 初中化學易混概念辨析
    初中化學易混概念辨析     1、點燃、加熱、高溫、燃燒     要使化學反應發生,通常需點燃、加熱、高溫或加入催化劑等條件。     點燃,通常用於可燃物燃燒的反應。點燃(有時加熱也可以)的目的是使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點燃的結果是使可燃物燃燒。
  • 初中化學方程式最全匯總!趕緊背起來!
    原標題:初中化學方程式最全匯總!趕緊背起來! 化學是初中很重要的一門學科,記好化學方程式,化學解題so easy!以下是小編編搜集的初中化學方程式大全,祝娃們中考化學得高分!
  • 初中化學複分解反應小結,全是基礎,初中生必看! - 初中化學大師
    3.反應中,反應物相互交換成分,組成新物質。四、實質在溶液中進行的複分解反應,大都是酸、鹼、鹽電離後進行的離子間的互換反應。當溶液中存在某些離子能相互結合而使其濃度迅速減小時,反應就向離子濃度減小的方向進行,從而發生複分解反應。五、能發生或進行到底的依據複分解反應要進行,電離出的離子混合後,濃度要減小。
  • 中考化學高頻考點—金屬材料及其用途
    [方法歸納]物質的不同用途,體現了物質在某些方面的不同性質,在金屬中加入不同成分的物質(包括含量的不同)會使合金的性能不同,以滿足人類在不同領域的需要。[易錯警示](1)鋁雖然活潑性較強,但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緻密的氧化鋁薄膜,防止其進一步氧化,所以反而耐腐蝕。
  • 中考高頻考點-複分解反應條件應用與物質的共存
    [考情剖析]此知識點為全國中考的必考點,主要考查內容有:①複分解反應的判斷;②複分解反應條件的驗證;③根據複分解反應的條件判斷反應的發生並書寫化學方程式;④利用複分解反應推斷反應後溶液中的成分;⑤判斷物質(或離子)的共存;⑥物質的鑑別、淨化與轉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