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代,我們要做的是不忘初心、緊跟時代、與時俱進,努力做好該做的事。這樣我們才能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我做了這個時代一個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
」
這樣的教授你見識過嗎?
他是浙大語言學教授
也是國際世界語學院院士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更厲害的是
他連續四年入選
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
是浙江大學唯一一位
入選社會科學類的學者
他們團隊的語言研究文章
2017年7月發表在Physics of Life Reviews上
這是生物學、生物物理學領域
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
四個月後該論文成為ESI前1‰熱點論文
前1%高被引論文
你能猜出他是誰嗎?
答案馬上揭曉
▼▼▼
劉海濤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浙江省優博論文指導教師;國際世界語學院院士(Akademiano de Esperanto);愛思唯爾2014、2015、2016、2017年「中國高被引學者」;近十年來被WOS核心庫(SSCI、A&HCI、SCI)收錄語言學論文最多的大中華區學者。
「中國智慧」引領世界
2018年1月19日,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基於其旗下的Scopus資料庫,統計出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學者,同時在愛思唯爾科技部中國區網站發布了2017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1793名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學者成功上榜。
此次評選中,浙大共有91人入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的劉海濤再次名列其中。他也是浙江大學唯一一位進入「社會科學」類的高被引學者。
看到這裡,有小夥伴可能會問,什麼是「高被引學者」?
顧名思義,「高被引學者」,意味著學者寫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很多,也就是常說的被引頻次很高。一名學者的影響力大小,往往根據其發表的所有論文獲得的引用次數來設計指標進行測算。成為「高被引」,意味著該學者在其研究領域內具有世界級的影響力。
作為蟬聯四屆的「高被引學者」,劉海濤及其團隊在過去五年,發表了28篇被A&HCI檢索的文章,為浙大的A&HCI發文數量排名全國高校第二的優異成績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更為這次學科評估(浙大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進入A類學科)錦上添花。更值得一提的是,從論文質量(H指數)上看,他們團隊過去五年A&HCI文章的H指數為6,這個成績僅次於北京大學!
在計量語言學、語言複雜網絡、依存語法等領域,劉海濤團隊的相關研究多年來均處於國際前沿,在探索語言奧妙的世界中亮起了一盞源自古老中國的「明燈」。劉海濤一直以來倡導的「多學科+數據密集型」的語言研究方法,在國際上也逐漸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認可。
除了「高被引學者」,更多「光環」亦籠罩其右。他是全世界只有40個成員的國際世界語學院的院士;他是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Language Problems & Language Planning等多種高水平國際語言學學術刊物的主編、副主編及編委會成員,在語言學領域,向世界勇敢地發出來自中國的聲音;自1992年以來,他在國內外文、理、工等專業刊物發表語言學相關文章160餘篇,其中50多篇被SSCI、A&HC、SCI收錄。
「這是一個中國日益走向舞臺中央、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新時代。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常在想我能夠為解決人類古老的語言問題貢獻哪些好的智慧和方案。時代在變化,我們要努力發出自己的聲音,努力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不僅僅是跟隨世界,還要引領世界。」劉海濤說。
學科發展引領者:與時俱進
抓住範式轉變的機遇
搶佔學科發展的先機
從自動化專業的本科生到語言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從西北邊陲的大型國企青海鋁業到東南沿海的學術重鎮浙江大學,從國營企業的副總工程師到中國名校的「高被引學者」……這個或許在常人眼裡難以理解的「跨界」,抵不過劉海濤發自內心的熱愛、好奇心、以及與時俱進的範式改變理念。
「人之所以區別於其他動物,是因為人充滿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而學術研究就是滿足好奇心的過程。」劉海濤37年來一直保持著對人類語言旺盛的好奇心、探索欲。「我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學術研究就是探索一切的未知,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除了熱愛與好奇心,強烈的時代感也一直追著劉海濤不停向前跑。
「時代發展很快,計算機、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為我們探索未知提供了新的可能。學術研究也要與時俱進,抓住機遇。改革創新,學科交叉,改變原有研究範式,使用新的研究範式開拓新的學科領地、勇攀學科高峰,非常重要!」劉海濤反覆強調。
在劉海濤看來,語言學是一門探究規律的科學,只有掌握了科學共同體認可的方法,並用它找到了語言規律,才能得到科學共同體的認可。長此以往,語言學才能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而大量基於人類真實語言的數據、謹慎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才是這個時代的最有說服力的「法寶」。
(劉海濤與他收集的書,分別攝於1997年、2003年、2008年)
「當我們緊跟智能時代,改變研究範式,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我們會發現不一樣的問題,看到不一樣的路徑,也就有了新的不一樣的思考」。談到學校最近召開的文科發展諮詢專家小組會議,劉海濤非常贊同吳朝暉校長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思路,即,學校人文社會科學應該超前布局,改革創新,搶抓人文社會科學範式轉變的機遇,於多學科優勢中找到文科發展的重點和亮點,不斷提升浙大文科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近年來,人文社科領域頻現「彎道超車」的呼聲,他笑著說:有開車經驗的人都知道,「彎道超車」很危險,幾乎不可能。那怎麼辦?我們幹嘛要跟他們玩超車呀,我們直接坐上高鐵、飛機走了呀!「多學科+數據密集型」的範式轉變,可以給我們的車裝上一副翅膀,不但避開了危險,而且也能在文科「雙一流」的競技場上,火力全開,快速前行,可以早早地在領先位置樹立標杆,引領其他選手的前進方向呢!也有助於實現人文社會科學的國際化。
對於人文社科的國際化,劉海濤有自己非常明確的態度。他認為,人文社科的國際化是「雙一流」發展必須面對的課題。國際化的定義,只要一句話就夠了:「世界一流」首先得讓世界知道。國際化的實質就是讓世界知道我們在做什麼,讓國外的語言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知道中國也有語言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因為世界上很難找到不參加世界大賽的世界冠軍;同樣也很難有世界所不知道的世界一流。
我們知道世界上有那麼多偉大的哲學家、文學家,我們的經典文獻課上閱讀過那麼多國外的文獻。他們可能是德國人、荷蘭人、義大利人。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他們的研究成果,會出現在我們的課堂裡?為什麼我們所做的研究不走出去,流通在國際學術世界呢?努力讓自己變成一流,努力讓自己的學科變成一流。唯有努力,唯有與時俱進,唯有踏踏實實地採用新範式,才能讓我們的研究不拘一格,開闢出更加廣闊的疆域,產生更加顯著的國際影響力。劉海濤說到國際化的時候,還不忘引用習總書記的新年賀詞: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我們人文社科應該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做好工作。
「但凡是一所大學裡設置的學科,無論是人文、社科,還是理、工、農、醫、信息,都是探尋規律的,都應具有時代特徵,自然應該充分發揮這個時代的發展優勢。與時俱進,求是創新,把握研究範式改變的大好機遇,搶佔學科的發展先機,實現學科真正的國際化,才是最最重要的。」劉海濤說,「有人問我,你為什麼每天還這麼潛心鑽研,努力發文章呢?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科分界越來越模糊,學科交叉越來越明顯,學科疆域越來越寬廣。新技術,新路徑,新的研究範式。這麼大好的時代,我們哪有時間躺著休息?作為一個大學教授,又有什麼資格守著陳舊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過一輩子呢?!」
人才培養的築夢者:
他是傳播者、指路人
也是體貼「老劉」
在人才培養方面,劉海濤也有自己的想法。
「想要做好研究,一定是對這個領域感興趣、充滿好奇心。」為此,他常常應邀出去開辦學術講座、傳播語言學知識,為的就是發現和吸引那些散落在全國各地、對語言學研究「一見如故」的人。
校內講座,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十分火爆的校外講座
除了講座,劉海濤非常注重線上科普。《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浙江大學校報》的科普專版,都有劉海濤團隊的足跡。他們將智慧的「觸角」伸向微信公眾號,在「語言學午餐」裡發表的文章「一不小心」就是好幾萬的閱讀量……
無論是從語言學角度研究為何「交替傳譯比同聲傳譯更累,雖然同傳薪資更高」、 「川普的競選演講真的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水平嗎」,還是用語言學來探索詩歌、民歌的規律,他們將研究變成一件有趣的事兒,讓人們明白「語言學是一門妙趣橫生的學科,語言學研究是一段發現規律的奇妙之旅。語言學和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息息相關。」
在指導學生的時候,劉海濤也特別強調「個人興趣」。劉海濤的博士生王華告訴我們,「他從來不指定我們做哪一項具體的研究,而是仔細傾聽我們的想法,通過深厚的學識和豐富的學術經驗給予我們指導。」跟隨劉海濤完成本科、碩士、博士學業,如今攻讀博士後的黃偉十分贊同,「劉老師擅於抓住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同時他涉獵範圍很廣,給我們的建議都十分清晰、十分具有可操作性。」
除了是播撒好奇心的「傳播者」、因材施教的「引路人」,劉海濤還是學生眼中體貼入微的「老劉」。「劉老師特別關心年輕人的成長,這是和其他老師最大的不同」,黃偉提到,「在我2007年碩士畢業之後,他也一直督促、關照著我的學習和生活。」
「在學術方面,劉老師很嚴格。但在學術研究之外,他非常和藹、風趣、幽默,常念叨我們的生活」,王華說到這,一臉自豪。
「不會攝影的段子手
不是一位好學者」
「拍照好的人裡邊,科研最好;科研好的人裡邊,段子講的最好;段子好的人裡邊,拍照最好」。關於劉海濤,團隊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兩個小時的採訪過程中,劉海濤金句頻出,「撩」、「刷存在感」……不像是德高望重的教授,更像是一位充滿濃濃網際網路感的資深「90後」。
除了是「段子手」,劉海濤還是攝影的「弄潮兒」。他拍攝的照片被浙大官方微博多次轉發……
以下是福利時間~
劉海濤老師推薦的書
1.《人文學的歷史》
推薦原因:有史以來的第一部人文學史,對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都很有啟發。
2.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計算社會科學》)
推薦原因:這本書可以說是資訊時代社會科學工作者與時俱進的指南。我們這十多年來研究語言學問題的方法幾乎就是這本書提及的計算社會科學範式在語言學中應用的範本。
文字記者:汪程可 | 葉鑫
圖片來源:部分來源於劉海濤教授微博、部分整理自網絡
今日編輯:汪程可 | 李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