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顯示:新智彗星在掠日飛行中倖存下來

2020-09-05 參考消息

美媒稱,近幾個月來,有著壯觀分叉彗尾的新智彗星照亮了北半球的天空並使天文學家和愛好者們眼花繚亂。隨後,它又重返外太空,離開了我們的視線。現在,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近距離照片顯示,新智彗星在掠日飛行的過程中完好無損地倖存下來,而且可能在下一次重複這段軌道時——也就是大約6800年後——重新回到地球的天空。

據美國史密森學會網站8月26日報導,研究人員加雷思·多裡安和伊恩·惠特克指出,新智彗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呈橢圓形,遠日點距離為630個天文單位左右(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聲明,今年7月3日,這顆彗星抵達近日點,距離太陽僅2700萬英裡。

報導稱,這顆長三英裡的彗星現在正以每秒37英裡的速度重新進入外太空。8月8日,哈勃望遠鏡的科學家們捕捉到了這個天體迅速飛離地球的罕見圖像。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聲明,這是一顆「有如此亮度」的彗星在僥倖逃過太陽之後首次被近距離捕捉到。

科學家們指出,即使使用強大的哈勃望遠鏡,這顆彗星的冰核也小得無法看清。不過,8月8日的圖像顯示了環繞在彗星冰核周圍11000英裡長的慧發。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究員、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生張其成在聲明中說:「哈勃的解析度在拍攝這顆彗星時遠遠高於其他任何望遠鏡。這種解析度對於如此近距離地觀測核心細節非常關鍵。它讓我們看到了塵埃因太陽的熱量而脫離慧核後發生的變化,儘可能接近彗星的原來特性。」

報導稱,在新智彗星掠過太陽並開始發熱時,彗星的部分內部結構分裂成塵埃和氣體形成的雲,即彗星明亮的尾巴。距離太陽如此近的天體如2013年的ISON彗星通常會完全解體。但新智彗星似乎在完成這一段旅行後沒有完全解體。

張其成說:「因為彗星是由冰構成的,所以它們很脆弱。之前我們不完全確定新智彗星能否在繞行太陽的過程中存活下來。」

報導指出,科學家估計,這顆彗星的公轉周期約為6800年——因此,到了公元8820年,可以留心觀測新智彗星的再次光臨。(編譯/塗頎)

7月23日,在英國英格蘭威爾特郡的巨石陣,新智彗星划過天際。新華社發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捕捉到彗星Neowise的精彩特寫照
    據外媒CNET報導,彗星Neowise可能已經離開了地球人的視線,但它並沒有逃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眼睛」。
  • 彗星的特寫視圖顯示它倖存下來並與太陽相遇
    彗星並不總是能停留在內部太陽系中,但是最新的特寫照片顯示NEOWISE彗星(數十年來最亮的彗星)將其聚集在一起。從現在開始大約6,800年,如果我們的後代仍在附近,他們可以期待NEOWISE彗星的回訪。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前世今生
    埃德溫·哈勃是20世紀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之一,是星系天文學和觀測宇宙學的創始人。你可能還不知道,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人類還天真地認為銀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直到埃德溫·哈勃利用望遠鏡認真觀測,發現銀河系之外還有大量河外星系。比如,所謂的仙女座星雲並非銀河系中的一片星雲,而是另一個星系。
  • 回顧哈勃哈勃望遠鏡的歷史與成就,慶祝哈勃太空望遠鏡成立30周年
    哈勃望遠鏡的名字由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使用,是1920年代當時山上最大的望遠鏡。加利福尼亞帕薩迪納附近的威爾遜天文臺,發現了我們之外的星系。天文臺哈勃望遠鏡是第一個放置在太空中的主要光學望遠鏡,這是最終的山頂。在大氣的扭曲之上,遠遠超過雨雲和光汙染,哈勃對宇宙的視野一覽無餘。科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觀測了我們太陽系中最遙遠的恆星和星系,以及行星。
  • 哈勃望遠鏡在太陽系中所見|哈勃太空影像展
    我是阿萊克斯科爾根(Alex McColgan),你正在看的是Astrum欄目,在這一期哈勃太空影像展中,我們會再一次探索一些由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在太陽系中發生的壯觀景象。圖:哈勃望遠鏡(來源:Youtube,下面的圖源大多來自哈勃望遠鏡)(此欄目之前已經介紹過54項發現)第55項,「海馬」星(海衛十四)。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工作原理
    即使你很幸運能夠使用地面望遠鏡,它的清晰度取決於大氣因素,如雲和天氣,它仍然不能提供這些令人驚嘆的天體應得的那種清晰度。1946年,一位名叫Lyman Spitzer Jr.的天體物理學家提出,太空中的望遠鏡可以顯示遠比任何地面望遠鏡更清晰的遙遠物體圖像。這聽起來合乎邏輯,對吧?但這是一個令人髮指的想法,因為沒有人甚至已經向外太空發射了火箭。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10張最美豔的照片
    1990年4月2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了發現號太空梭,並搭載了哈勃太空望遠鏡。 從那以後,哈勃就一直繞著我們的星球運行。 對於天文學家來說,漂浮在太空中而不受地球大氣幹擾的望遠鏡是一種真正的奢侈品。 儘管如此,哈勃拍攝的第一張照片還是令人失望。
  • 太空梭救哈勃望遠鏡於危亡之際,而今無奈退役,望其涅槃重生
    其中,最具傳奇性的莫過於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發射和維修了。哈勃望遠鏡是1990年4月24日,由發現號太空梭搭載送入太空的。在太空中進行觀測,不會受大氣層的幹擾,比起地面望遠鏡觀測精度更高,而且視野更加開闊。可是當哈勃望遠鏡傳回第一張照片時,卻讓人們大失所望。照片十分模糊。地面控制人員無論怎樣調整焦距,依然無法看清。哈勃望遠鏡竟是個近視眼。這意味著哈勃計劃奮鬥了十幾年、三十多億美元的投入都將打水漂。結果甚至連普通的地面望遠鏡都不如。
  • 哈勃空間望遠鏡
    哈勃空間望遠鏡(英語: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望遠鏡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美國馬裡蘭州的霍普金斯大學內)的指令並將各種觀測數據通過無線電傳輸回地球。由於它位於地球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受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且無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
  • 哈勃望遠鏡在太陽系中所見|哈勃太空影像展
    我是阿萊克斯科爾根(Alex McColgan),你正在看的是Astrum欄目,在這一期哈勃太空影像展中,我們會再一次探索一些由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在太陽系中發生的壯觀景象。海王星和天王星,這兩個被冰霜覆蓋的遠日行星好像被全世界的宇航機構遺忘了,只在1989年旅行者2號探測器有過一次近距離飛越。這意味著我們對於這兩個巨大的行星仍然知之甚少。如果不是哈勃望遠鏡偶爾觀察一下,我們甚至會對它們更加陌生。關於海王星,哈勃的重大發現之一就是在2013年發現了一顆新的衛星,被命名為「海馬」(Hippocamp)。
  • 哈勃望遠鏡——驚天大維修
    哈勃望遠鏡在太空飛行的姿態"亞特蘭蒂斯 "號太空梭等待發射 對哈勃望遠鏡進行最後一次維修的七名太空人    2009年5月18日,當本次維修任務中的最後一次太空行走結束之後,地面指揮員們終於放鬆下來,不過想到這很可能是人們最後一次接近哈勃望遠鏡了,心情難免有些惆悵。    □美國東部時間5月 19 日早上8點,詹森航天中心的地面控制人員正在相互慶祝,慶祝本次哈勃望遠鏡第五次在軌維修任務基本完成。
  • 【每日科技名詞】新智彗星
    新智彗星 NEOWISE釋義:美國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在 2020年3月27日發現的一顆長周期亮彗星,它進入內太陽系時的軌道周期大約是4500年,於2020年7月先後經過近日點和近地點,由於受太陽引發的非引力效應和大行星引力攝動的影響,離開後的軌道周期大約是6800年。
  • 哈勃望遠鏡能拍攝134億光年的星系,為什麼看不清冥王星?
    與地面望遠鏡不同,哈勃太空望遠鏡是人類送入太空中口徑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口徑為2.4米,它以每秒將近8公裡的速度繞地球旋轉。為了使哈勃在太空中保持穩定,捕捉到清晰的圖像,科學家們在哈勃上安裝了6個最精細的平衡陀螺儀和多種觀測暗弱天體的科學儀器,比如暗天體照相機、暗天體攝譜儀廣域和行星照相機,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地面之上約640公裡的軌道上環繞地球,不像地面望遠鏡那樣飽受大氣層上湍流的幹擾,故而能拍攝到清晰的宇宙圖像。
  • 哈勃望遠鏡能拍攝134億光年的星系,為什麼看不清冥王星?
    與地面望遠鏡不同,哈勃太空望遠鏡是人類送入太空中口徑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口徑為2.4米,它以每秒將近8公裡的速度繞地球旋轉。為了使哈勃在太空中保持穩定,捕捉到清晰的圖像,科學家們在哈勃上安裝了6個最精細的平衡陀螺儀和多種觀測暗弱天體的科學儀器,比如暗天體照相機、暗天體攝譜儀廣域和行星照相機,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地面之上約640公裡的軌道上環繞地球,不像地面望遠鏡那樣飽受大氣層上湍流的幹擾,故而能拍攝到清晰的宇宙圖像。
  • 哈勃望遠鏡在早期宇宙中的驚人發現
    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哈勃空間望遠鏡天文臺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早期宇宙中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的形成比預想的要早。 一個歐洲的天文學家小組並沒有發現第一代恆星的證據,這些恆星被稱為第三族群恆星,可以追溯到宇宙只有5億年的時候。
  • 哈勃望遠鏡在早期宇宙中的驚人發現
    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哈勃空間望遠鏡天文臺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早期宇宙中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的形成比預想的要早。 一個歐洲的天文學家小組並沒有發現第一代恆星的證據,這些恆星被稱為第三族群恆星,可以追溯到宇宙只有5億年的時候。對最早的星系的探索仍然是現代天文學中的一個重大挑戰。
  • 哈勃望遠鏡三十周年紀念。這個意義非凡的望遠鏡,曾捕捉到鷹星雲
    哈勃望遠鏡敏銳的觀察力讓天文學家得以了解系外行星大氣的化學組成,捕捉到太陽系中行星的飛行視角,並收集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深空」圖像,顯示著第一批星系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合併。星系就如塵埃一般。在這張超深場影像裡的每一個物體,都是一個星系。這提供了一個幾乎延伸到宇宙起源的核心樣本。
  • 30年繞地球飛行16萬圈,NASA哈勃望遠鏡演繹不老傳奇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川陀太空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1990年5月,在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的一間會議室內,NASA各路科學家屏住了呼吸。圖像分析專家、哈勃團隊資深科學家戴維-萊克隆皺起了眉頭,憑藉其30多年的圖像分析經驗給出了解釋:是一個雙星系統的圖像,但是非常模糊。
  • ...射電望遠鏡|宇宙|nasa|望遠鏡|天文學|哈勃太空望遠鏡
    今天,哈勃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剛剛過完自己在軌30周年的生日。對於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和惡劣環境帶來的損傷,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哈勃已不再年輕。多年來,哈勃望遠鏡可以說是勞模中的勞模,自其進入太空以來就24小時地觀測浩瀚的星空,為人類帶來了100多萬張的圖像和信息。
  • 哈勃太空望遠鏡第四次大修結束 太空人12日返航
    新華網華盛頓3月8日電(記者毛磊)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太空人8日再接再厲,成功為「哈勃」太空望遠鏡上一臺觀測儀安裝了新的冷卻系統。「哈勃」歷史上第四次「大修」的全部預定工作至此都已結束。  安裝新冷卻系統的任務由太空人約翰·格倫斯菲爾德和裡克·利納漢完成。「哈勃」上的一臺「近紅外照相機和多目標分光計」,因為冷卻系統中的氮冰製冷劑耗盡,從1999年初開始一直無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