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這種動物和也許和偶蹄類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

2020-11-25 騰訊網

會走路的鯨

20世紀60年代,還是學生的利·范瓦倫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鯨與偶蹄類動物源自同一個祖先。

他發現,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保存的幾個已知鯨化石的牙齒,與原蹄類動物中的肉食動物中爪獸很相似,而偶蹄目動物的牙齒與中爪獸的近親北犬獸很相似。所以,他認為,鯨是從類似狼的中爪獸演化而來的,與偶蹄類動物一樣源自原蹄類動物。原蹄類是一種原始的有蹄哺乳動物。

這個假說被提出10多年後,古生物學者才找到接近鯨演化分化點的化石。但一開始,這些化石並沒有引起學者的重視。

事情得從密西根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菲利普·金格裡奇到巴基斯坦尋找始新世陸棲哺乳動物說起。那是1977年,有人報告說發現了他想找的化石。金格裡奇到了當地後非常失望,因為在那裡只找到了海洋動物化石。在巴基斯坦遠離海洋的地區發現古代海洋生物的遺蹟並不令人驚訝:在始新世,廣闊的特提斯海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將今日印度次大陸的大部分地方淹沒

金格裡奇團隊找到的化石,除了古代魚類、蝸牛,還有兩塊骨盆化石,似乎屬於體型大、有腿的動物。金格裡奇笑著回憶道:「我們開玩笑說那是『會走路的鯨』,可心裡完全沒有當回事。」這些骨盆碎片儘管令人好奇,但他們並沒有放在心上,反而更關注在巴基斯坦的另一個遺址發現的一個原始偶蹄類動物的顎骨。

兩年後,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丘陵地帶,金格裡奇的團隊又找到了一塊古怪的化石:一個不完整的腦顱,似乎來自體形像狼的動物,卻有一些鯨類獨有的特徵。與它同時出土的都是5000萬年前的陸棲哺乳動物化石。金格裡奇為它取名「巴基鯨」(Pakicetus),以紀念出土化石的地方。這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鯨,當年它在陸地消磨了不少時間(或者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陸地也說不定)。金格裡奇由此迷上了鯨的起源問題,開始認真搜尋古代鯨化石。

大約在同時,另一個團隊找到了更多的巴基鯨化石(一塊下顎化石碎片與一些零散的牙齒),都支持鯨類與中爪獸有血緣關係的說法。巴基鯨大約在5000萬年前出現,而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也有中爪獸存在。鯨從中爪獸或它們的近親演化而來的證據似乎越來越多。

1983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金格裡奇無法在巴基斯坦繼續搜尋化石。他決定去埃及開羅西南152千米處的械齒鯨谷。在20世紀初,那裡出土了鯨化石。埃及與巴基斯坦一樣,都曾淹沒在特提斯海中。今天,當年古代大洋的動物的骨架都埋藏在砂巖中。

金格裡奇的團隊在那裡找到了第一個「鯨有腳」的證據——龍王鯨的小小的後肢骨。龍王鯨生活在始新世末期,身長近20米,像一條海蛇,是完全生活在水中的怪物。在此之前,考古學家只找到過一根龍王鯨股骨殘片,發現者認為,那是已退化的痕跡器官。

金格裡奇發現的這塊化石長不到0.5米,有腿有腳,形態完整,不能協助龍王鯨遊泳,更不能讓它們在陸地行走,但是也許能在它們困難的水中交配過程中幫忙引導蛇一般的身體。無論它的功能是什麼,這一發現的意義都很重大。這塊化石的主人生活的年代比巴基鯨遲1000萬年,仍然有腳有趾,那我們就有1000萬年的歷史可看了。「鯨會走路」突然間變得可能了。

1992年,這種奇妙的動物居然現身了。美國俄亥俄大學醫學院解剖系副教授漢斯·德威森領導的團隊,在巴基斯坦北部4800萬年前的海洋巖石中,找到了一具幾乎完整的骨架,正好介於現代鯨與它們的陸棲祖先之間。它的腳很大,尾巴強而有力,遊泳本領高強;同時,它的腿骨結實、肘腕關節可以活動,也透露了它能在陸地上行走。德威森將它命名為陸行鯨,意指既能步行又會遊泳的鯨。

此後,德威森、金格裡奇與其他學者發掘出許多化石,從不同角度補充了鯨從陸地進入海洋的後續演化階段。學者研究那些標本得到的結論是:陸行鯨與它的親屬都是從以陸棲為主的巴基鯨演化而來的,後裔中有鼻子尖細的雷明頓鯨和勇猛的原鯨。原鯨是最早的海棲鯨,因此能從印度、巴基斯坦擴散到全世界。原鯨還進化出體形像海豚的矛齒鯨。長得像海蛇的龍王鯨與現代鯨可能都是從矛齒鯨演化出來的。

這些發現除了用來建構鯨族譜的分支,還使研究者了解到鯨在演化過程中需要經歷的許多生理變化。要不是那些變化,鯨不可能以大洋為家。

從陸地走入海洋

聲音在水中和空氣中的傳播方式不同,陸棲動物和水棲動物的聽覺器官也不一樣。人類與其他陸棲動物有薄而扁的鼓膜,接收以空氣為介質的聲波;現代鯨聽聲音靠的是個叫作「鼓泡」的骨頭。鼓泡非常緻密,可以將由稠密介質傳送的聲音傳遞到內耳。巴基鯨的鼓泡已經朝現代鯨的方向演化了,但仍然保留了類似陸棲哺乳動物的鼓膜。鼓膜在水下毫無用處。

那麼,巴基鯨變得厚實的鼓泡有什麼可能的用途呢?德威森推測,就像烏龜聽到的是以龜殼傳送的地面震動,巴基鯨也許是用鼓泡捕捉地面傳遞的聲音。他根據新發現的化石推測,巴基鯨是一種以靠伏擊方式捕食的肉食動物。它們也許潛伏在河岸淺水處,頭朝岸上,攻擊前來飲水的動物。德威森說,陸行鯨更可能利用這種聽覺方式,因為它們已經有了聯結顎與耳的管道。陸行鯨將顎置於地面,就能聽到獵物接近,現代鱷魚就這樣做。德威森推測,早期鯨用來接收地面傳遞的聲音的構造,使它們「提前適應」了水中聽聲的需求。

美國匹茲堡卡內基自然史博物館的羅哲西已經證明,到了龍王鯨與矛齒鯨(完全生活在水中的鯨)出現的時候,像繩子般的鼓韌帶也許已經演化出來了。此外,它們的中耳附近出現了氣竇,其中也許充滿了海綿組織,使它們在水中的聽覺無論是解析度還是方向感都提升了。羅哲西還說,外耳道封閉後(深海潛泳的必要條件),下顎在聽覺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於是演化出一條充滿脂肪的管道,可將聲音傳送到中耳。

鯨的聽覺器官演化到後期,齒鯨與鬚鯨就分道揚鑣了。齒鯨演化出接收與製造高頻聲音的裝備,可以利用回聲定位搜尋獵物,而鬚鯨則接收與製造極低頻的聲音,彼此可以遠距離通訊。羅哲西說,鯨耳骨化石顯示,約2800萬年前(漸新世晚期),早期齒鯨已經擁有接收高頻聲音的一些骨質構造,因此,它們至少有起碼的回聲定位本領。雖然就化石記錄來看,鬚鯨在3400萬年前(漸新世初期)就出現了,可是它們的低頻聽覺的起源時間仍然不確定。

更多的身體變化

早期的巴基鯨與陸行鯨像鱷魚,眼窩位於頭頂,演化到水棲的原鯨與後來的鯨,則位於兩側。巴基鯨的鼻腔開口從口鼻尖端移到頭頂,成為現代鯨的噴氣孔。鯨的牙齒也變形了,原始哺乳動物祖先的臼齒齒尖複雜,適於磨碎食物,轉變成現代齒鯨的單純叉狀齒,它們以牙齒咬緊食物送入食道,根本不用咀嚼。鬚鯨的牙齒全都失去了,演化出梳子狀的鯨鬚板,從上顎垂下,捕捉海水中的浮遊生物。

在鯨演化中促成各種變化的適應,最明顯的就是使它們的體型呈流線型,以及幫助它們成為遊泳高手的那些。在這個過程中,出現某些古怪的兩棲動物並不令人驚訝。陸行鯨就是一個例子,它仍然保存了陸棲祖先靈活的肩、肘、腕、指關節,以及在陸上用來支撐體重的骨盆。但是這種動物的後肢大得不成比例,腳掌又像槳一般,在陸地行走必然不太靈活。不過,靠這些構造在魚兒充斥的特提斯海淺水處晃蕩,倒方便得很。

若想到外海活動,身體就需要更多的改造了,我們在原鯨身上就可以觀察到許多這類變化。密西根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桑德斯研究過羅德侯鯨,他指出,羅德侯鯨的後肢骨縮小了,已經朝符合水動力效率需求的方向發展。它們的腳長而薄,也許趾間有蹼,像潛水員穿的腳蹼。羅德侯鯨的骨盆也有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徵,由幾塊脊椎骨融合成的骶骨現在鬆開了,於是尾巴能夠強有力地擺動。羅德侯鯨的化石是金格裡奇團隊發現的,這些特徵顯示,羅德侯鯨在海面上可以用狗爬式優哉遊哉,在水面下則以後肢划水(像水獺)、尾巴推進迅速變換使身體前進。他推測,它們上岸繁殖或曬太陽時,也許會蜷著身子,將頭埋在後肢間,有點像現代的海獅。

龍王鯨與矛齒鯨出現後,鯨已經是十足的水棲動物了。它們與現代鯨一樣,肩關節仍然靈活,肘、腕關節都僵化了,形成鰭狀肢,能控制方向、平衡身體。骨架後方則只剩下微小的後肢,骨盆也隨之縮小。位於美國底特律近郊的布隆菲希爾克蘭·布魯克科學館的優恩分析了矛齒鯨的脊椎骨,發現了一個圓形的尾椎。現代鯨在分叉尾巴的基部,有個同樣形狀的脊椎骨,叫作「球椎」。優恩懷疑,龍王鯨與矛齒鯨有現代型分叉鯨尾,能像現代鯨一樣利用所謂的「尾端擺動」方式遊泳。脊柱一個單點產生的運動會推動尾巴在水中垂直移動,而且分叉的鯨尾能產生浮力。

鯨究竟在什麼時候完全喪失後肢,科學家仍然不清楚。事實上,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的巴恩斯有個令人驚訝的發現,他在華盛頓州找到一個2700萬年前的鬚鯨化石,它的主人似乎仍然保存著發育完全的後肢,而學者過去以為,鯨早在這之前就失去後肢了。不過,鯨的四足祖先首次進入特提斯海的溫暖水域,距今已有5000萬年,時至今日,鯨的造型已極為簡潔。它們的後肢縮成外表看不見的痕跡器官,骨盆也縮小了,只供幾條與行動無關的小肌肉附著。

相關焦點

  • 鯨魚是哺乳動物嗎?鯨魚的祖先是什麼動物?
    鯨魚有兩個大類,一個是鬚鯨,一個是齒鯨,在我國海域中,有30餘種鯨魚。那麼,鯨魚是哺乳動物嗎?鯨魚的祖先是什麼動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海南省暫停引入省外偶蹄類動物及其產品
    南海網3月2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楊振東):鑑於海南省周邊省區和國家當前動物疫情狀況的複雜性和嚴峻性,為維護好海南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確保海南公共衛生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海南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3月19日,海南省農業廳省發布《海南省農業廳關於暫停引入省外偶蹄類動物及其產品
  • 鯨魚為了生存,從陸地動物進化成海洋動物,鯨魚:我容易嗎
    在浩瀚的海洋中有著許多神秘的海洋動物,這些海洋生物有的生活在淺海區為人所知,有的則生活在深海區域,長相奇怪醜陋,還有人們曾一度開玩笑說,深海裡的生物也就隨便長長就可以了,反正也不出來見人。在海洋動物中,鯨魚受到了很多大人和小朋友的關注,鯨魚屬於哺乳動物,而不是我們所說的魚類。
  • 百餘噸重的鯨魚,祖先竟是這種陸生小動物,為啥又從陸地回到水裡
    我們都知道鯨魚並不是真正的魚,而是一種哺乳動物,這種動物最早和我們常見的牛馬羊豬狗等都有4條腿和尾巴等,體型上並沒有多大的區別,然而這種動物不知什麼原因卻選擇了進入海洋生活,漸漸進化成了幾乎完全和魚一樣的體型。
  • 用偶蹄類動物替代汽車的N個現實意義
    在汽車取代了牛馬的一百年後,重要考慮用偶蹄類動物做主要交通工具,其實極具有現實價值。  其一,人們大談節能環保,試問有什麼新能源交通能有牛馬更環保?空氣排放基本為零,偶爾的固體排放不但具備百分之百可降解和無公害的優點,還有大幅減少全球化肥生產的附加效應。  其二,最徹底解決石油危機。還不必建什麼氫氣工廠和汽車電池生產廠。
  • 臺灣地區擬修訂金門縣偶蹄類動物及其產品禁運令
    2016年4月13日,臺灣地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布農防字第1051471344號公告,預告修正「金門縣偶蹄類動物及其產品禁止輸往臺灣本島及其他離島」,14天內接收公眾意見和建議。草案如下:    一、本措施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訂定之。    二、本措施指定區域:金門縣。
  • 奇臺縣做好春季偶蹄類動物防疫確保免疫密度質量兩個100%
    (通訊員王新君、史國忠)今春,奇臺縣紮實做好偶蹄類動物重大傳染病的防疫和免疫工作,確保重大動物免疫密度和質量兩個100%。 「2016年春季動物防疫已經開始進展了,先打的是小反芻,後打的是口蹄疫,我們這個村上有5000多隻羊,現在已打到尾聲了」,碧流河鎮永豐渠村動物防疫員王建兵介紹說道。
  • 鯨魚是哺乳動物嗎? 鯨魚的祖先是什麼?
    鯨魚是哺乳動物嗎? 鯨魚的祖先是什麼?時間:2016-08-04 15:12   來源:黔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鯨魚是哺乳動物嗎? 鯨魚的祖先是什麼?鯨魚一般指鯨目,主要分為鬚鯨亞目和齒鯨亞目兩個子目,鬚鯨的種類較少,但體型巨大,目前已知最小的種類體長也超過6米,齒鯨類的體形差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3分米左右,最大的也在20米以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   原標題:鯨魚是哺乳動物嗎? 鯨魚的祖先是什麼?
  • 上百噸重的鯨魚,它們的祖先也是龐然大物嗎?
    從外表特徵很難將外表像魚、體重最大近200噸的鯨魚和長著四肢的陸生動物聯繫在一起,但是DNA序列證據卻顯示鯨魚和河馬是近親,最為古老的鯨的體型和現代的一些海豚相當。鯨魚的演化是較為奇特的,哺乳動物多是生活在陸地上,鯨魚的祖先也是如此,但是它們卻又重新返回了海洋。DNA中有一些轉位子,它們可以複製並插入其它基因中,這種過程是隨機的,因此轉位子插入到基因組的同一位置的機率是很低的,而現代鯨魚和現代河馬及一些反芻類動物的轉位子卻插入到基因組的同一位置,除了解釋為它們有親緣關係,也沒有別的解釋了。
  • 證據表明:這種原始蠕蟲可能是所有動物的祖先!
    眾所周知,根據物種起源,動物是根據自然選擇逐漸進化而來的,那麼在生命誕生之初是否存在一個共同的祖先呢?近日,在3月23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一組科學家分析了在澳大利亞深海發現的一塊含有古代海底洞穴的巖石。
  • 四足鯨魚最早出現在什麼時期?它是不是現在鯨魚的祖先?
    鯨魚有四條腿?是的,你沒看錯,鯨魚的祖先確實有四條腿。其實,鯨魚的祖先以及演化史一直以來在科學界都是個謎團。在沒有發現一些與鯨魚相關的化石之前,科學界比較統一的說法就是鯨魚是由早期的水生哺乳動物進化而來的。但是,隨著一些化石的被發現和研究,鯨魚的演化之路被重新的改寫和定義。下面我們來簡答的看一下鯨魚的演化史。
  • 鯨魚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其祖先竟和羊差不多,如何成了龐然大物
    我們都知道鯨不屬於魚類,而是屬於哺乳動物,包括一些海豚和淡水豚也是這樣,它們是從陸地上回到海洋中生活的,那麼鯨的祖先到底是什麼樣子?又是怎麼從陸地上返回到海洋中生活的呢?鯨從陸生哺乳動物的進化開始於5000萬年前,起初他們是一種和羊形狀、大小與體重都差不多的偶蹄類哺乳動物,被叫做印多霍斯獸或巴基鯨,但其可能是雜食或者肉食動物,其和現在的鯨魚以及海豚沒有什麼相似之處,由於一種未知的原因,它們開始傾向於在水中生活,先是進化成了類似水獺的動物,被稱為陸行鯨、遊走鯨,接著又成了和如今的海豹,海獅,海象,海牛差不多的樣子
  • 大象和鯨魚,是怎麼樣一步步進化成為今天的樣子呢?答案並不複雜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最開始人們認為「神創論」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發現生命的進化一直有跡可循,一定存在一個最初的源頭,也就是所有生命共同的祖先。蹄兔蹄兔是一種十分神奇的動物,我們幾乎找不到任何這種動物相似的物種,它們體型像是兔子,腳掌上卻長有蹄子,生活在樹上和巖石間的縫隙中
  • 「動物篇」鯨魚的簡筆畫分解教程
    地球上最成功的海洋哺乳動物要屬鯨類。它們的身體和四肢骨骼演變得簡直就像魚一樣了,難怪被人們俗稱為「鯨魚」。當然,它們不是魚類,它們是溫血的、胎生哺乳並有很高智力的高等脊椎動物。第一步:先畫一條橫線沿著橫線畫一個半圓收筆處要注意小的勾勒第二步:沿著橫線的下方繼續畫一個半橢圓作為鯨魚的肚子,注意上下比例第三步:在畫好的鯨魚下側畫出幾條豎線作為鯨魚的牙齒第四步:畫出鯨魚的眼睛和鰭第五步:在鯨魚上方畫出水的形狀作為鯨魚在海裡的特徵鯨魚小知識:鯨是一種溫血動物,其體溫總是保持在37℃左右,跟人的體溫差不多
  • 恐龍是鳥類祖先,哪種動物是恐龍的祖先呢?科學家認為是這種動物
    恐龍是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爬行類動物,曾經雄霸地球約1.6億年,最終在6500萬年前的一場巨大自然災難中被滅絕掉,不過恐龍也有其後裔流傳下來,那就是如今的鳥類了。在6500萬年前,有一些似鳥類恐龍憑藉著飛行技能可接近恆溫的生理功能,在地球上尋找到了可以生存下去的地,而扛過了那場自然災難,之後逐漸發展演變成了如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鳥類物種,如今的古生物學也大多認為恐龍就是如今鳥類的祖先。那麼恐龍的祖先又是誰呢?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都有點發懵了,其實恐龍當然也不是在地球上憑空就出現的,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是有其祖先的。
  • 科學家在澳洲發現蠕蟲狀生物化石,很可能是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地質研究團隊在澳洲南部的巖層中發現具有5.5億年歷史的生物化石,這種只有一半米粒大小的蠕蟲狀生物被稱為「Ikaria wariootia」,很可能是現今幾乎所有動物家譜中的共同祖先。
  • 鯨魚和海豚是如何在海洋中生活進化的?
    鯨類的基因組,包括海豚和鯨魚,已經發生了重要變化,從而使這些動物從陸地環境過渡到水生環境。儘管鯨類(例如海豚和鯨魚)看起來像魚,並且像魚一樣生活在水生環境中,但實際上它們是水生哺乳動物。鯨類動物的遺傳構成是如何進化的,從而使其可以生活在海洋中。這種轉變在某種程度上是可能的,因為特定的基因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已在海豚,鯨魚和其他鯨類中變得不活躍。85種「丟失的基因」可能促進了海上生活鯨類的基因組如何適應以使其在水下繁衍生息。
  • 那你也許不能吃蘑菇,因為真菌和動物真的很像
    這個問題很難給出一個定論,但如果世間沒有真菌這種生物類別的話,那麼所有的真菌一定會被劃歸到動物的行列,而不會劃歸為植物。從外表上看起來,真菌更像植物,但除去外表,真菌的各個方面與動物簡直是如出一轍。無論是動物也好,植物也罷,從微觀角度來看都是由細胞所組成的。
  • 貓和狗的共同祖先
    在本月最新發表在《古脊椎動物學》上的一個研究中,比利時科學家對新近發現的食肉動物化石樣品進行了解剖學的描述,指出肉食性哺乳動物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大約5500萬年前。什麼是「食肉形」?由於缺少古新世(距今約6500萬年~5580萬年)和始新世早期(距今約5580萬年∼5200萬年,該時期蔬果繁盛,哺乳類迅速發展)的化石,食肉形動物的直接祖先是未知的,所以這一類群的很多特點還沒得到描述。喵星人和汪星人的共同祖先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最早憑藉比利時Dormmaal地區發現的兩顆臼齒來描述這種動物—— 小古貓(』Miacis』 lato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