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擬修訂金門縣偶蹄類動物及其產品禁運令

2021-01-09 食品夥伴網

    2016年4月13日,臺灣地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布農防字第1051471344號公告,預告修正「金門縣偶蹄類動物及其產品禁止輸往臺灣本島及其他離島」,14天內接收公眾意見和建議。草案如下:

    一、本措施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訂定之。

    二、本措施指定區域:金門縣。

    三、本措施指定期間:自即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

    四、本措施指定禁止輸送的動物種類及停止搬運的物品:偶蹄類動物與其屠體、內臟、生鮮及加工產品,禁止輸送至臺灣本島及其他離島。但下列肉品或肉品加工產品,不在此限:

    (一)  肉品加工產品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1、偶蹄類動物肉及雜碎佔總固形物未達50%,且經連續三十分鐘70℃以上或連續三分鐘100℃以上加熱處理。

    2、偶蹄類動物肉及雜碎佔總固形物50%以上,經去骨、去脂肪,連續三十分鐘70℃以上或連續三分鐘100℃以上的加熱處理,有適當包裝且經查核無交叉汙染的牛、豬肉乾及其他肉品加工產品。

    3、肉品來源或製造地為除金門縣以外臺灣地區,且經連續三十分鐘70℃以上或連續三分鐘100℃以上的加熱處理。

    4、 金門縣政府提出申請並經本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口蹄疫風險評估通過。

    (二)  屠體來源牛隻符合下列條件的生鮮、冷藏或冷凍牛肉。但不包括屠體的頭、腳、內臟及骨:

    1、於屠宰前,經金門地區畜牧場(以下簡稱來源場)飼養一年以上。

    2、屠宰前三個月內,金門地區無口蹄疫案例,且來源場無甲類動物傳染病案例。

    3、來源場每三個月抽檢動物血清檢測口蹄疫非結構性蛋白抗體及血清抗體,且結果應為口蹄疫非結構性蛋白抗體陰性反應及百分之八十以上有O型口蹄疫血清抗體陽性反應。

    4、依清除豬瘟暨口蹄疫所需疫苗的種類及其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於完成口蹄疫疫苗基礎免疫後,每半年補強一次。牛隻屠宰前應完成二次以上口蹄疫疫苗免疫,最後一次免疫應為屠宰前一至六個月內或經檢測血清抗體具足夠保護力價。

    5、運往屠宰前,應釘掛耳標或烙印等標識,並於來源場或金門縣政府公告指定的隔離場所內,隔離飼養檢查三十日以上,隔離期間不得引入口蹄疫感受性動物。隔離滿二十八日後,經金門縣政府派員逐頭檢查健康情形良好,並採取檢體進行病毒學及血清學檢測,確認無感染口蹄疫病毒。其屬O型口蹄疫血清抗體陰性者,應補強注射一劑口蹄疫疫苗滿三十日後,再次採血檢驗,其檢驗結果應為陽性。

    6、輸送及屠宰過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於金門縣政府公告指定的屠宰場(以下簡稱指定屠宰場)進行屠宰,且屠宰場於屠宰前、後應確實清潔及消毒。

    (2) 起運及屠宰當日,無口蹄疫臨床症狀。

    (3) 由來源場或隔離場所以專車直接運至屠宰場,運送過程不得接觸口蹄疫病毒或其感受性動物,且裝卸動物前後應確實清潔及消毒。

    (4) 屠宰前應以食用級檸檬酸進行動物體表消毒。

    (5) 經屠宰衛生檢查獸醫師完成屠前、屠後檢查,並開立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

    (6) 自指定屠宰場執行屠宰前最後一次消毒時起,至該批肉品起運前,金門地區無口蹄疫案例。

    (三) 屠體來源豬只符合下列條件的生鮮、冷藏或冷凍豬肉。但不包括屠體的頭、腳、內臟及骨:

    1、於屠宰前,經來源場飼養三個月以上。

    2、屠宰前三個月內,金門地區無口蹄疫案例,且來源場無甲類動物傳染病案例。

    3、來源場每三個月抽檢動物血清檢測口蹄疫非結構性蛋白抗體及血清抗體,且結果應為口蹄疫非結構性蛋白抗體陰性反應及百分之八十以上有O型口蹄疫血清抗體陽性反應。

    4、 依清除豬瘟暨口蹄疫所需疫苗的種類及其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於完成口蹄疫疫苗基礎免疫後,每半年補強一次。

    5、 運往屠宰前,應釘掛耳標或烙印等標識,並於來源場或金門縣政府公告指定的隔離場所內,隔離飼養檢查三十日以上,隔離期間不得引入口蹄疫感受性動物。隔離滿二十八日後,經金門縣政府派員逐頭檢查健康情形良好,並採取檢體進行病毒學及血清學檢測,確認無感染口蹄疫病毒。其屬O型口蹄疫血清抗體陰性者,應補強注射一劑口蹄疫疫苗滿三十日後,再次採血檢驗,其檢驗結果應為陽性。

    6、輸送及屠宰過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於指定屠宰場進行屠宰,且屠宰場於屠宰前、後應確實清潔及消毒。

    (2) 起運及屠宰當日,無口蹄疫臨床症狀。

    (3) 由來源場或隔離場所以專車直接運至屠宰場,運送過程不得接觸口蹄疫病毒或其感受性動物,且裝卸動物前後應確實清潔及消毒。

    (4) 屠宰前應以食用級檸檬酸進行動物體表消毒。

    (5) 經屠宰衛生檢查獸醫師完成屠前、屠後檢查,並開立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

    (6) 自指定屠宰場執行屠宰前最後一次消毒時起,至該批肉品起運前,金門地區無口蹄疫案例。

    7、屠宰後以防滲漏方式包裝,於動物防疫機關監督下,輸送至臺灣本島指定肉品加工廠,以下列方式之一加工處理:

    (1) 製成罐頭。

    (2) 加熱使產品中心溫度達70℃以上並持續三十分鐘以上。

    (3)水活性在0.85以下的鹽漬乾燥。

    (四) 臺灣本島製造,於金門地區販賣,且完整維持原廠密閉式包裝的生鮮豬肉產品,得由旅客攜出或以貨運方式輸送至臺灣本島及其他離島。
 

相關焦點

  • 海南省暫停引入省外偶蹄類動物及其產品
    南海網3月2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楊振東):鑑於海南省周邊省區和國家當前動物疫情狀況的複雜性和嚴峻性,為維護好海南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確保海南公共衛生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海南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3月19日,海南省農業廳省發布《海南省農業廳關於暫停引入省外偶蹄類動物及其產品
  • 臺灣地區修訂保育類野生動物產品或製品進出口要求
    2017年6月27日,臺灣地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發布林保字第1061701400號公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布的農林務字第1061700219號公告修訂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已於2017年5月1日生效,自該法生效後,要求後續野生動物活體、保育類野生動物產品或製品的進出口貿易、產品展示等活動
  • 臺灣地區擬修訂飼料詳細品目 將動植物油脂納入管理
    2014年10月8日,臺灣地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布農牧字第1030043417A號公告,預告修訂「飼料詳細品目」,7天內接收公眾意見或建議。    依飼料管理法第三條第二項規定,臺灣地區的飼料詳細品目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87年2月19日公告飼料詳細品目,並於1990年10月19日公告修正。
  • 用偶蹄類動物替代汽車的N個現實意義
    在汽車取代了牛馬的一百年後,重要考慮用偶蹄類動物做主要交通工具,其實極具有現實價值。  其一,人們大談節能環保,試問有什麼新能源交通能有牛馬更環保?空氣排放基本為零,偶爾的固體排放不但具備百分之百可降解和無公害的優點,還有大幅減少全球化肥生產的附加效應。  其二,最徹底解決石油危機。還不必建什麼氫氣工廠和汽車電池生產廠。
  • 奇臺縣做好春季偶蹄類動物防疫確保免疫密度質量兩個100%
    (通訊員王新君、史國忠)今春,奇臺縣紮實做好偶蹄類動物重大傳染病的防疫和免疫工作,確保重大動物免疫密度和質量兩個100%。 「2016年春季動物防疫已經開始進展了,先打的是小反芻,後打的是口蹄疫,我們這個村上有5000多隻羊,現在已打到尾聲了」,碧流河鎮永豐渠村動物防疫員王建兵介紹說道。
  • 臺灣地區修訂鮮乳等5項CNS標準
    2013年5月13日,臺灣地區"經濟部"發布經授標字第10220050400號公告,修訂"鮮乳"等5項CNS標準如下表。    總號 類號 標準名稱
  • 臺灣地區擬修訂L-抗壞血酸鈉等4種添加劑的規範標準並規定銨磷脂的...
    2012年2月28日,臺澎金馬特別關稅區發布G/SPS/N/TPKM/253號通報:食品添加劑規範、使用範圍和限量要求標準修訂草案。具體如下:    1、修訂L-抗壞血酸鈉、核黃素、吡哆醇鹽酸鹽、葉酸的規範標準;    2、建立銨磷脂的規範、使用範圍和限量要求。
  • 30餘年來首次修訂!長江江豚擬升一級保護
    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分享一條關於小動物的好消息。施行30餘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迎來首次大幅修訂。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
  • 我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
    農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第1712號為防止動植物疫病及有害生物傳入,保護我國農林牧漁業生產和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規定,農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郵寄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現予以發布。
  • 海關總署發布禁止從動物疫病流行國家地區輸入的動物及其產品一覽表
    史瓦帝尼 非洲馬瘟 馬屬動物及其相關產品
  • 臺灣修改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移除臺灣獼猴等8種動物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1月9日,臺灣「農委會」發布公告,修改陸地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其中臺灣地區物種新增17種,移除8種保育類動物。據報導,臺灣「農委會」1月9日發布公告,修改陸地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 鯨魚這種動物和也許和偶蹄類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
    會走路的鯨20世紀60年代,還是學生的利·范瓦倫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鯨與偶蹄類動物源自同一個祖先。他發現,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保存的幾個已知鯨化石的牙齒,與原蹄類動物中的肉食動物中爪獸很相似,而偶蹄目動物的牙齒與中爪獸的近親北犬獸很相似。所以,他認為,鯨是從類似狼的中爪獸演化而來的,與偶蹄類動物一樣源自原蹄類動物。原蹄類是一種原始的有蹄哺乳動物。
  • 海關總署:禁止直接或間接從莫三比克輸入偶蹄動物及相關產品
    央廣網北京8月26日消息(記者 果君)2020年8月14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公布莫三比克馬普託省(Maputo)發生1起牛口蹄疫。為保護我國畜牧業安全,防止疫情傳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海關總署、農業農村部近日聯合發布關於防止莫三比克口蹄疫傳入我國的公告。
  • 金門與馬祖在蔡英文眼中算不算臺灣的「領土」?
    離世的李敖先生當年在諷刺臺灣當局時有個段子,「一『國』就兩省,一『省』就兩縣。」這裡的省指的是「福建省政府」,兩縣就是指金門縣與「連江縣(馬祖地區)」。福建人還是臺灣人?1949年後,臺澎地區因為遠離祖國大陸而相對平靜,金馬地區則成為兩岸對峙的前線,特別是金門與對岸的泉州廈門,「大炮小炮炮打炮」,以至於用當年炮彈皮製成的金門菜刀,成為如今當地一大特色產品。以上種種原因,造成了今日金馬地區在民進黨當局執政下的 尷尬。從執政理念上說,民進黨迄今也沒有拿出關於金門與馬祖地位的論述。
  • 臺灣地區保育類動物「石虎」又遭路殺
    華夏經緯網1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保育類動物「石虎」又遭路殺。「國道三號」苗慄縣苑裡段前天又發現一隻石虎疑遭輾斃,是去年以來命喪「國道」的第三隻。據報導,石虎學名「豹貓」,屬貓科的夜行性動物。外表的斑點類似豹紋,兩耳後面有明顯白色塊斑,尾巴長且粗,具強烈狩獵本性。石虎多棲於低海拔淺山處,易受人類活動幹擾,全臺灣僅存600隻,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
  • 長江江豚等擬升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施行30餘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迎來首次大幅修訂。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我國擬修訂人民武裝警察法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記者熊豐)人民武裝警察法修訂草案26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司令員王寧26日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作修訂草案說明時介紹,現行人民武裝警察法自2009年8月27日頒布實施以來,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衛人民美好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武警部隊依法履職和全面建設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據。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不斷深化推進,現行人民武裝警察法已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需要重新修訂完善。
  • 臺灣地區將對基因改造作物佔比逾0.9%產品進行標示
    原標題:臺灣地區將對基因改造作物佔比逾0.9%產品進行標示   中國臺灣網12月10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為因應社會團體要求,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未來將比照歐盟標準,凡是食品中基因改造作物佔總比重達0.9%以上就標示為「基因改造食品」。該項措施預計半年後上路。
  • 穿山甲女孩考察臺灣屏東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擬開展合作
    10月22日,穿山甲女孩Sophia繼續前往位於中國臺灣屏東縣的屏東科技大學,考察其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佔地298.3公頃的屏東科技大學,佔地面積為臺灣地區高校之首,被號稱為「公園大學」。其下屬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已經成立25年,目前共收容有1500多隻野生動物,比高雄市動物園的動物還要多,其中最常入鏡的紅毛猩猩,也是保育中心最資深的「房客」。
  • 阜新關注:長江江豚等擬升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施行30餘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迎來首次大幅修訂。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