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西班牙馬德裡順利召開,在此次大會中,一位9歲中國女孩黎子琳以「青年的力量·青年的責任」為主題發表了全英文演講,不僅談吐得體,而且自信大方,並成功地給現場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很多網友在看到黎子琳的演講後,紛紛讚嘆「這真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家寶寶什麼時候也能把英文說得那麼流利?」「英文講得好還是其次,能在這麼大的場合不怯場才是真的棒!」
因為同樣都是提到「環保」這個話題,黎子琳難免會被拿來與瑞典的「環保少女」格雷塔做對比。相較于格雷塔的空洞無物,並且提出的荒誕的罷工、罷課提議,黎子琳提倡的以自己所學為基礎,落實到實際行動上這一主張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讚揚。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學好英文,並且用英文很好地表達自己呢?
就英語教育來說,現在英語的學習一直在走向低齡化,有的孩子從很小就會開始學習英語,他們究竟應該學習什麼呢?牛仔爸認為低齡兒童學習英語主要目的是營造語言環境已經培養語感。但是現在國內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學習英語後並沒有特別大的效果,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浙江外國語學院校長洪崗曾經反對孩子過早地學習英語,認為孩子太小,在認知和學習能力上稍微欠缺,鼓勵孩子在10歲之後再學習。
我不認這是對的,因為孩子學習語言應當是越早越好,並且家長應當配合營造英語環境。
現在造成孩子學習英語的效果不好,主要問題在於在校、在培訓班裡孩子說英語的時間太短,無法長期營造語言環境,容易造成孩子今天學明天忘。因此回到家中,父母應該陪孩子多說多練,才能鞏固孩子的所學。否則只通過學習簡單的單詞和對話,效果自然不會好。
黎子琳的父母都是英語老師,因此自孩子出生起,他們就著重培養孩子的英語視聽說能力,例如給孩子聽英文兒歌,又或者是看英語動畫片。也正是因為黎子琳的父母給其打造了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所以黎子琳在父母的薰陶之下,對學習英語也是越來越感興趣,學習效率自然是更上一層樓。
多說多練,如有必要給孩子報一些能夠提高會話水平的培訓班
學習英語需要學習大量的詞彙、語法習慣,同時需要大量語言灌輸,單純靠學校每天1~2節課,甚至兩天才1節課的情況,孩子無法接受和消化所學知識,容易造成孩子學英語一知半解。所以家長可以考慮適當地給孩子報一些課外英語班,這樣才能校內校外聯動學習。
當然,培訓機構是否靠譜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還需要事先考察老師是否具備教學資質。現在很多學習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而師資力量(尤其是外教)的良莠不齊,更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根本原因。
學習語言必須持之以恆。
如果家長單純出於為了讓孩子去上英語補習班考慮,而沒有全面考察和了解通勤時間、出行上課的便利性等問題,那麼很可能會因為時間衝突,孩子不願去等種種原因而中斷,如果沒有辦法進行持續地學習,年紀小的孩子很容易忘記之前所學。
希望這些能夠幫助你的孩子掌握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也希望他能夠在以後持之以恆學好小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