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技術在像片控制測量中的應用

2020-11-24 中國測繪網

摘要:通過與現有的方法的分析比較,論述了GPS   RTK技術不僅可以滿足像控點測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與常規方法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展示了RTK在航測中的廣泛應用前景。

    關鍵詞:GPS RTK;像控點測量
     
    一、 概 述
    W市為了城市快速發展的需求,需要測繪市區1:500和該市開發區1:1000地形圖進行城市中長期設計規劃,本課題組承擔了該市測區全部的航空攝影測量外業控制測量任務,測區共需測設像控點400餘個,測區面積約為80km2。

    測區內市區建築物較多,在經濟開發區和郊區有村莊、池塘、樹林等,測區地形以丘陵為主,山上樹木茂盛,通視條件較差。在測區內有1990年測量的三等控制點四十餘個,但因城市發展和人為破壞,只有少數的控制點可以使用,大部分已經無法使用。

    像控點採用ASHTECH Z-X型儀器進行測定,從測量結果來看,RTK 
    技術不僅可以滿足像控點的精度要求,而且可以大量節省測量時間,與傳統像控點測量方法相比顯示了較大的優越性。
     
    二、 像片控制點的一般測量方法

    測定像片控制點的平面坐標,通常採用的方法:①導線。較長路線採用符合導線;短距離通常採用支導線法。②線形鎖。③交會法。當已知點為三個時,採用前方交會或側方交會;已知點為四個是可以採用後方交會。④引點法。在通視條件受到限制時,可以採用引點的方法在通視較好的地方做一個過渡點。

    高程控制點根據地形條件可以採用:①高程導線;②測圖水準和經緯儀水準;③三角高程路線;④獨立交會高程點。

    上述傳統的像控點測量方法在該市的實際測量中收到了諸多限制:

    ① 高等級的控制點成果很少,採用傳統測量方法實施困難極大;
    ② 由於像控點大多都位於房頂和明顯地物折角頂點等影像清晰的明顯地物上,往往這些點的通視條件較差,施測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輔助性工作,成本高;
    ③ 
    工程時間要求緊,採用上述方法,一天只能測量5~6個點(依據在該市實際進行實測的情況),在困難地區有時只能測量3~4個點,根本無法如期完成測量任務;
    ④ 應用傳統的測定方法,內業計算工作量較大,且出錯率高,返工現象較嚴重。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0171082),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WKL(02)0201)
    作者簡介:魯鐵定(1974- ),男,陝西富平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測量數據處理及GPS應用研究。
    由於在該測區應用傳統的像控點測定方法很難實施,所以,所有的像控點採用了GPS RTK技術,採用兩臺ASHTECH 
    Z-X雙頻GPS接收機實時動態測量模式進行。
     
    三、 RTK原理

    GPS實時動態測量(Real-Time 
    Kinematic)簡稱RTK,具體作業方法是在已知點上設置一臺GPS接收機作為基準站,並將一些必要的數據如基準站的坐標、高程、坐標轉換參數等輸入GPS控制手簿,一至多臺GPS接收機設置為流動站。基準站和流動站同時接收衛星信號,基準站將接收到的衛星信號通過基準站電臺發送到流動站,流動站將接收到的衛星信號與基準站發來的信號傳輸到控制手簿進行實時差分及平差處理,實時得到本站的坐標和高程及其實測精度,並隨時將實測精度和預設精度指標進行比較,一旦實測精度達到預設精度指標,手簿將提示測量人員是否接受該成果,接受後手簿將測得的坐標、高程及精度同時記錄進手簿。
     
    四、 技術要點

    1、 基準站的選擇

    RTK定位測量中,流動站隨著與基準站距離的增大,初始化的時間將會延長,精度將會降低,所以流動站與基準站之間的距離不能太大,一般不超過10km範圍。目前國際測繪領域的RTK,無論是單頻和雙頻RTK系統,都採用UHF電臺播發差分信號,為了接收到基準站發射的差分信號,要求基準站和流動站之間的天線必須「準光學通視」。這在沙漠、戈壁、沙灘、岸邊、平原等地區的幾公裡範圍內,一般都能順利進行RTK測量。但在城區和丘陵地帶則難以成功實施RTK測量。為了提高各點到基準站的距離,應使其能準光學通視,在測量中,事先選擇了測區均勻分布的6個已有國家坐標的四等點作為控制點,在其上設置基準站。同時要考慮到基準站上的「淨空」,即基準站上空無衛星信號的大面積遮掩和影響RTK數據鏈通訊的無線電幹擾,以及提高基準站天線的架設高度。

    2、 坐標轉換參數的求解

    在測區像控點的測量中,要求採用的是國家北京54坐標系,因此在RTK作業時,流動站所得到的坐標應為高斯平面坐標。求取轉換參數的方法主要有①在有控制點的WGS-84坐標和國家北京54坐標時,根據兩套坐標系統建立關係求得轉換參數;②在測區已經進行了GPS控制測量,應用已求得的轉換參數人工輸入轉換參數,從而進行兩種坐標的轉換;③採用地圖投影的方式,即使用已知的投影方式來確定轉換參數。在使用②和③方法進行求取轉換參數時,基準站的坐標必須放在已知點上,而且基準站的WGS-84坐標必須是已知的國家北京54坐標通過已知的轉換參數和投影方式反算得到。

    應用控制點求解轉換參數時,可以有不同的作業方式:①基準站位於已知點上,該點的WGS-84坐標的獲得可以採用已有的靜態數據,直接將控制點的WGS-84坐標和北京54坐標輸入手簿直接求取,或者也可以點採集的方式獲取,此法是在無WGS-84坐標成果的情況下使用的一種方法,基準站的WGS-84坐標通過單點定位得到,再用流動站到控制點上去採集WGS-84坐標,然後再應用採集的數據進行轉換參數的求取。②當在某些特殊的地方,無合適的控制點坐標來設置基準站,可以採用基準站任意擺放的方式,即虛擬一個基準站的北京54坐標,基準站的WGS-84坐標直接測量手簿讀取,然後流動站再到各個控制點上去採集WGS-84坐標,由於基準站的北京坐標是一個虛擬坐標,所以在求解轉換參數時基準站不得參與轉換參數的求解。

    在求解轉換參數時,要求控制點的個數在3個以上,此外,通過實際作業發現,利用遠離作業區的控制點求解的轉換參數,誤差較大,所以在求解轉換參數時,最好使用作業區附近的控制點來求解轉換參數。

    3、 RTK作業前的檢驗

    RTK測量的可靠性取決於數據鏈傳輸質量和流動站的觀測環境,雖然RTK技術使用了較好的數據處理方法,但畢竟RTK使利用非常有限的數據量,而且實時處理難以消除由於衛星信號暫時遮掩、無線電傳輸錯誤所造成的誤差。對於每日施工前、設置新的基準站和接收機或控制器內的數據或參數更新後都要進行複測檢核。通過檢驗,一方面可以發現在基準站和流動站設置中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檢驗RTK作業的精度情況是否可以滿足像控點的精度指標。

    在作業中RTK的檢驗可以採用測區內的高等級控制點,即在設置好基準站和流動站後,求解完轉換參數,測定點的坐標前,將流動站放置到已有的未參與參數轉換的控制點上進行比較,然後將測定坐標與已有的成果進行比較。此外,為了提高像控點測定的可靠性,在檢驗時,儘量使檢驗點在該基準站作業範圍的邊緣(一般距離基準站在5km左右)。

    在控制點成果較少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前一次測定的結果與本次測量結果進行比較,以達到檢驗的目的。

    通過在測定過程中的實際檢驗情況,與已有的高等級控制點的檢驗較差最大為5.49cm,高程較差最大值為7.2cm,均可以滿足對像控點的精度要求。

    4、 RTK作業中注意的問題

    在應用RTK測量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減少信號的幹擾。對於基準站而言,要避開在測站周圍100-500m範圍的UHF、VHF、TV和BP機發射臺,避開用於航空導航的雷達裝置等強電磁波輻射源。②在進行RTK測量前,要登錄相關網站查看太陽的活動信息,避開太陽黑子爆發活動期。在太陽活動平靜期,其影響小於5ppm,當太陽黑子爆發時,其影響可達到50ppm。實踐證明,在太陽黑子爆發期,不但RTK測量無法進行,即使靜態GPS測量也會受到嚴重影響。③作業前,使用隨機軟體做好衛星星曆的預報,應選擇PDOP值小於5的情況下進行RTK測量,否則在野外測量中很難得到『固定解』。
      
    五、 結論

    1、 
    與傳統像片控制測量相比,RTK技術不僅能達到像控點測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誤差分布均勻,不存在誤差的積累,完全可以滿足1:500,1:1000航測成圖的要求。
    2、 
    通過20餘天的實際測量結果來看,RTK技術用於像控點的測量,操作簡便,靈活方便,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測量速度,而且能夠大大減小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這在像控點測量中優為顯著。
    3、 基準站的選擇對於RTK測量非常重要,它將直接影響到流動站的施測精度和測量速度,應注意二者之間的「準光學通視」。
    4、 
    應根據測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坐標轉換參數求解方法,參與坐標轉換的已知點應在3個以上,且分布要均勻,做到在滿足精度要求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減少外業的工作強度。
     
    參考文獻:
    [1]GB 7931-87,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測攝影測量外業規範[S].
    [2]劉大傑,施一民等.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原理與數據處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6.

相關焦點

  • GPS-RTK技術在國土測量中的應用探討
    本文簡要闡述了GPS-RTK的相關概念,探討了有關GPS-RTK技術在國土測量中的應用問題及質量控制措施。關鍵詞:GPS-RTK技術;國土測量;應用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1GPS-RTK技術相關概念1.1基本概念GPS技術的全稱為全球定位系統,是由空間、地面控制和用戶設備等部分所組成的。
  • GPS RTK技術在城市規劃測量中的應用
    隨著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的快速發展,RTK(Real Time Kinematic)測量技術也日益成熟,RTK測量技術逐步在測繪中得到應用。RTK測量技術因其精度高、實時性和高效性,使得其在城市測繪中的應用越來越廣。
  • RTK技術在水利工程測量中應用要點
    1加密控制點  在水利工程測量中,通常需要針對渠道、管道、河道等區域開展帶狀地形圖以及斷面測量工作。在其測量時,基於傳統技術的測量方法往往選擇使用導線、水準等測量方法加密控制點,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例如,通視條件、氣候條件、交通條件等,不僅浪費時間,還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RTK技術的應用則有效地克服傳統測量方法的這一缺陷,提高測量效率。
  • rtk測量儀器使用教程
    秋瑞測量測繪教育中心專業從事測量測繪技術的培訓教育機構 ,由畢業於廣西大學土木工程系以及具有多年工程測量實戰操作技術的師傅親自授課 ,所授知識都是實戰操作的寶貴知識。 我們培訓的時間一般為 3天, 有基礎的學員2天基本能掌握 無基礎的 3天就能學會 。
  • 淺談RTK在城市測量中的應用
    測量技術逐步在測繪中得到應用。RTK測量技術因其精度高、實時性和高效性,使得其在城市測繪中的應用越來越廣。    實時動態(RTK) 測量系統,是GPS 測量技術與數據傳輸技術的結合,GPS 測量技術中的一個新突破。
  • RTK技術在水利工程渠道測量中的應用
    根據水利工程渠道的特點,布設GPS—RTK渠道控制點不僅要照顧到渠道的長度、範圍,還要考慮渠道的高程位置。水利工程渠道一般1~1.5、km要布設1個水準點,且儘量在渠道位置一側,方便檢核和施工放樣。對於有交叉建築物,如渡槽,倒虹吸,隧洞等特徵位置,可以在渠道測量過程中按需要增加圖根控制點。
  • 1∶500 航測法高精度成圖的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
    ,經過試驗建立1∶500 無人機航測法高精度成圖技術路線和工藝流程,並給出實際生產項目中的具體工程應用案例。2   1∶500 航測法成圖誤差來源(1)像片的地面解析度和影像質量在傳統無人機航測法成圖過程中,像片控制測量誤差、空中三角測量誤差、立體像對定向誤差、立體採集過程中的位置判定誤差等,會在作業過程中不斷傳遞並積累,影響成圖的最終精度。
  • RTK測量技術規範(CH/T 2009-2010)
    RTK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適用於布測外業數字測圖和攝影測量與遙感的基礎控制點,RTK地形測量適用於外業數字測圖的圖根測量和碎部點數據採集。  其他相應精度的定位測量可參照本標準執行。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 GPS系統的原理及其在房屋建設測量中的應用
    GPS全球定位系統作為新形式測量系統,已廣泛用於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以及地形測量等各個方面。GP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在公路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在最近的兩年得到了迅速推廣,這主要依賴於GPS系統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戶全天候地連續提供高精度的三維坐標、三維速度和時間信息等技術參數。
  • RTK測量技術要點
    傳統RTK的含義常規的GPS測量方法,如靜態、快速靜態、動態測量都需要事後進行解算才能獲得釐米級的精度,而RTK是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釐米級定位精度的測量方法,它採用了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Real - time kinematic)方法,是GPS應用的重大裡程碑,它的出現為工程放樣、地形測圖,各種控制測量帶來了新曙光,極大地提高了外業作業效率
  • 空中三角測量的主要方法
    空中三角測量是立體攝影測量中,根據少量的野外控制點,在室內進行控制點加密,求得加密點的高程和平面位置的測量方法。
  • 最新RTK測量技術規範(CH/T 2009-2010),收藏!
    3.1 實時動態測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        RTK測量技術是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與數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載波相位實時動態差分定位技術,它能夠實時地提供測站點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
  • 昆明【GPS-RTK測量培訓】選哪家師資好_廣西大龍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RTK技術需要電臺或者網絡,傳輸的是差分數據;PPK技術不需要通訊技術的支持,記錄的是靜態數據。定位作業的方式不同。像片控制測量:利用廈門CORS系統,採用RTK測量或雙頻接收機雙參考站模式按快速靜態方式施測。採用區域網布點法,按照4-5條基線,逐條航線布設平高像片控制點的原則進行布點。2000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範》;測量規範》和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範》。高程點測量:按照每幅圖10-15個點全野外進行實測,內業編輯上圖。2000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範》執行。
  • RTK測量應用的現狀分析
    而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快速高精度定位技術就是RTK(實時動態定位:Real-Time Kinematic),RTK技術的關鍵在於使用了GPS的載波相位觀測量,並利用了參考站和移動站之間觀測誤差的空間相關性,通過差分的方式除去移動站觀測數據中的大部分誤差,從而實現高精度(分米甚至釐米級)的定位。
  • 一篇文章學會RTK測量技術
    傳統RTK的含義常規的GPS測量方法,如靜態、快速靜態、動態測量都需要事後進行解算才能獲得釐米級的精度,而RTK是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釐米級定位精度的測量方法,它採用了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Real - time kinematic)方法,是GPS應用的重大裡程碑,它的出現為工程放樣、地形測圖,各種控制測量帶來了新曙光,極大地提高了外業作業效率
  • 地籍測量中GPS定位技術的應用分析
    將GPS定位技術應用於地籍測量的工作中,藉助GPS定位所擁有的全球定位功能來測量空間數據,進一步增強地籍測量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下面來看GPS定位技術應用在地籍測量中的具體分析。一、合理確定控制測量的精度應用GPS定位技術進行地籍測量時,應首先合理確定控制測量的精度,這是採集數據的核心環節。特別是在對土地權屬的各個特徵點進行測量時,控制網點的密度設置以及測量精度的選擇必須滿足測量的要求[2]。
  • RTK技術在農田水利加密控制點中運用實踐
    在農田水利工程中,常常需要對河道以及堤防展開斷面以及帶狀地形圖測量,運用較為傳統的測量方式如水準測量與導線測量加密控制點時會受到許多條件的制約,像交通條件、通視條件等,非常浪費時問和精力。而RTK技術的運用則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比如2005年在奇臺縣蒙窪蓄洪區莊臺供水的建設與加固工程項目中,需要對五百平方公裡範圍內大約兩百個村莊進行斷面和地形測量,這些莊臺彼此之間較為分散,互不連續,如果運用傳統水準測量和導線測量的方式加密控制點,必定是一項工作量巨大且難度頗高的工程項目。基於此,在加密控制點時使用了RTK技術,不僅提高了測量效率,還降低了工作難度。
  • 高精度定位技術RTK(實時動態定位:Real-TimeKinematic)
    而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高精度定位技術就是RTK(實時動態定位:Real-TimeKinematic),RTK技術的關鍵在於使用了GPS的載波相位觀測量,並利用了參考站和移動站之間觀測誤差的空間相關性,通過差分的方式除去移動站觀測數據中的大部分誤差,從而實現高精度(分米甚至釐米級)的定位。 在RTK作業模式下,基準站通過數據鏈將其觀測值和測站坐標信息一起傳送給流動站。
  • 簡述GP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與傳統的手工測量手段相比,GPS技術有著巨大的優勢: 測量精度高; 操作簡便,儀器體積小,便於攜帶; 全天候操作;觀測點之間無須通視;測量結果統一在WGS84坐標下,信息自動接收、存儲,減少繁瑣的中間處理環節。 當前,GPS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大地測量、資源勘查、地殼運動、地籍測量等領域。本文介紹GPS在山區工程測量中的應用,並提出幾點體會。
  • GPS—RTK在土石方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在土石方工程中利用GPS-RTK進行測量不僅能夠滿足場地平整、土方量核實等工程測量要求,而且在土石方工程中應用還能夠提高工作進度,減少勞動強度。該文首先對GPS-RTK技術的概念以及工作原理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後詳細分析了的GPS-RTK技術在土石方工程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