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回顧 ▏2020年牽動人心的十大國際新聞

2021-01-20 澎湃新聞

BBC年終回顧

2020年牽動人心的

十大國際新聞

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發生許許多多牽動人心震撼世界的國際新聞。

往年,重大國際新聞影響的可能是某個區域的某些人,然而2020年,卻有不少全球性的重大事件,關係到幾乎每一個人。

BBC與您一起回顧其中的十件大事。

1.新冠病毒疫情

2020年,全世界各地民生和經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大流行疫情的巨大衝擊。

至2020年12月,新冠病毒繼續在全世界蔓延,影響了190個國家,造成7000萬人感染,超過150萬人死亡。

雖然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爭分搶秒研發新冠疫苗,到12月已經有幾款疫苗開始獲得批准向公眾推出,但世界衛生組織仍然警告,疫苗推出並不能立竿見影解決所有問題,結束疫情仍需時日。

籠罩在新冠疫情中的世界各國被迫採取「封城」、「隔離」措施,航空交通斷崖式下跌,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頓,人際交流減少到最低,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中國以及周邊的亞洲、太平洋地區等國雖然較為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傳播,但歐洲、美洲許多國家直到年底仍然沒有擺脫病毒的陰影。

2020年英語世界三大辭典的年度熱詞,都無一例外地選中與疫情有關的詞彙:封城、隔離、社交距離......

據牛津辭典統計,光是pandemic(全球傳染病大流行)一詞,2020年使用次數增加了超過57000%。

2020年日本將年度漢字定為「密」,反映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告誡民眾為了防疫要避免「密閉空間」、「密集人群」及「密切接觸」。

2. 澳洲叢林大火

與新冠病毒一樣,澳洲叢林大火從2019年延燒到2020年。

始於2019年9月的澳洲叢林大火,由於南半球進入夏季後持續的炎熱和乾燥天氣,一直到2020年2月天降大雨後,燃燒了數月的大火才熄滅。

據統計,這場世紀大火,燒毀了面積高達11萬多平方公裡的叢林、森林和公園,死亡至少33人,還有超過10億隻動物被燒死。

科學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使出現炎熱、乾旱天氣的風險增大,發生叢林大火的風險也至少增加三成。

由世界天氣屬性聯盟(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consortium)撰寫的報告指出,如果全球氣溫上升2攝氏度,乾旱炎熱天氣出現的頻率至少會增加四倍。

3. 氣候變暖

2020年是繼2016、2019年之後又一個有史以來氣溫最高的年份。

發生在年初的澳大利亞叢林大火,也為2020年全球越來越多人關注日益嚴重的氣候變暖問題定下了基調。

據國際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10月的預估,2020年將是繼2016、2019年之後,又一個史上溫度最高的年份。

實際上,自有全球氣溫記載以來的1850年起,過去170年當中,氣溫最高的年份共有六個,即始自2015年以來的六年,其中2020年將是最暖年份的前三名。

最顯著的氣溫上升出現在北極附近的西伯利亞,那片地區的平均氣溫上升了5攝氏度。

科學家一直強調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其中人為氣候變化積累在氣候系統內的熱量,約有90%儲存在海洋中。

這加速了冰山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和惡劣氣候更為頻繁發生。熱帶風暴數量和強度都大增;森林大火出現在更加廣泛的地區也更加猛烈;越來越多的地區水災泛濫。

所有這些自然災害使大量人口流離失所,危及數百萬計人的糧食安全。

科學家指出,2020年在發達國家很多人最關心的是新冠疫情,然而對那些生活在經不起氣候折騰地區的億萬民眾而言,氣候仍然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最大威脅,而且更為可悲的是,要解決氣候問題根本沒有一針見效的疫苗。

在科學家看來,將化石燃料留在地下,儘可能地使用再生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是邁向解決氣候變暖問題正確方向的第一步。

4. 籃球巨星布萊恩特

和足球名將

馬拉度納去世

美國洛杉磯,球迷們仍在紀念因墜機意外去世的科比·布萊恩特及女兒和其他遇難者。

2000年年初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墜機身亡與年末足球老將迭戈· 馬拉度納突發心臟病去世,成為紛擾的國際政治大事中,讓全世界球迷們倍感傷痛的震撼消息。

2020年1月26日,41歲的科比乘坐的私人直升機在美國加州卡拉巴薩斯附近墜毀後身亡。

科比整個職業籃球生涯中只效力過洛杉磯湖人一支球隊,曾代表球隊贏得過五次NBA總冠軍,被廣泛認為是籃球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

2020年11月25日,人稱「一代球王」、足球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的阿根廷巨星馬拉度納因心臟驟停辭世,終年60歲。

他曾代表阿根廷四次徵戰世界盃,共上場91次,進球34個。

馬拉度納去世後,阿根廷有國會議員提議,應該發行印有他頭像的紙幣。

5 . 美國總統選舉

2020年,是美國四年一度的選舉年。雖然最後的投票在年底的11月進行,然而競選活動早就已經拉開了帷幕。

本次的美國總統選舉,是在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喬·拜登之爭。

11月3日,美國各地民眾踴躍參加投票。有專家統計稱,本次投票率之高創下了美國過去120年來的紀錄,達66%。川普與拜登獲得的選票分別都超過了7千萬張,超過了任何前美國總統的得票數。

按照程序,美國國會將在1月上旬,也就是在總統就職日前大約兩個星期認證選舉人團的投票結果。不過,由於各州已經預估結果,美國各大媒體都紛紛預測拜登勝選,並稱拜登為「當選總統」。

接近2020年歲末,拜登組建政府的行動已經緊鑼密鼓進行,提名了各關鍵部門的首腦人選,頗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之勢。

美國大選雖然至今尚未塵埃落定,然而這場牽動世界人心的政治角逐預計很快將會落下帷幕。

6. 黑命貴運動

「黑命貴」運動從美國蔓延到世界其他地方。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上聚集示威人士。

2020年5月25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46歲的黑人、累犯喬治·佛洛伊德被警察抓住,罪名是涉嫌使用假幣購買了一包香菸。

一名白人警官跪壓在他頸部近九分鐘後,佛洛伊德離開了人世。臨終前,他說:「我無法呼吸」。

佛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震驚全世界,並在美國內外的許多地方激起強烈的抗議浪潮。

世界各地民眾積極加入「黑命貴」運動,將這場始於2013年的美國黑人平權運動推向了世界範圍。

在歐洲,活動人士反思清算當年各殖民大國的非洲販奴、蓄奴歷史,許多曾經參與販奴、蓄奴歷史人物的雕塑被推倒。西方因而掀起一場歷史修正主義、取消文化運動。

球場上,運動員們單膝下跪,向爭取平等權益的弱勢群體表示支持,抗議普遍存在的種族主義。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11月中旬接受BBC採訪時表示,佛洛伊德之死以及在美國內外引起的反應既讓人絶望,也讓人樂觀。

歐巴馬將充滿暴力和搶劫的黑命貴活動稱為和平運動。他說:「讓人絶望的是我們刑事司法系統中長期存在的種族和偏見問題,仍然在持續發揮作用,而且以如此公然的方式繼續存在著;而讓人感到極其樂觀的是,你看到的抗爭精神和人們感興趣程度都大大超過了我們以往看過的,況且,用的是和平的方式。」

7. 黎巴嫩大爆炸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劇烈爆炸,導致200人死亡,6000多人受傷。

黎巴嫩調查發現,爆炸是由長期存放在港口的2750噸硝酸銨所引發。硝酸銨被廣泛用作農業肥料,但也可以與燃料油混合製造炸藥,早在2013年由一艘懸掛摩爾多瓦旗幟的貨船運抵貝魯特。

由於貨船捲入欠費、不適合航線等法律糾紛,貨船被地方當局禁止離港。2014年,按照法院裁決,貨船上所載貨物被卸到港口倉庫。

港口負責人和海關負責人說,他們就硝酸銨造成的潛在危險一再提出警告並要求另行安置,但沒有響應。

這場災難加劇了黎巴嫩深重的經濟危機,導致數十萬人走上街頭,要求罷免涉嫌貪汙、管理不善、玩忽職守的政治精英。

8月10日,黎巴嫩時任總理哈桑·迪亞卜宣布政府集體引咎辭職。

然而,港口爆炸引發的政治危機至年底仍然還在繼續。負責調查的法官指控看守政府總理迪亞卜和三名前部長玩忽職守後,又有前總理指責法官雙重標凖,未追究總統也曾承認閱覽過相關警告報告的責任。

8.以色列與阿拉伯

國家外交突破

以色列和阿聯的高級代表團9月15日在白宮籤署一項由美國牽頭達成的歷史性和平協議,阿聯與以色列正式建交。

2020年,中東地區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一再成為國際間矚目的大事。

8月13日,以色列與阿聯在美國斡旋下達成協議,同意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

9月15日,在美國白宮南草坪,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先後與阿聯外長阿卜杜拉和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籤署關係正常化協議,美國總統川普作為見證人也參與了協議的籤署。

這標誌著以色列在建國72年之後,終於實現了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外交關係的零突破。

10月23日,美國、以色列和紅海之濱的阿拉伯聯盟成員國蘇丹發表聯合聲明,三國領導人同意蘇丹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

12月10日美國政府宣布,位於非洲西北角的阿拉伯聯盟成員國摩洛哥與以色列同意建立全面外交關係。

至此,以色列已經與包括埃及和約旦在內的六個阿拉伯聯盟成員國實現了關係正常化。

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宣布以色列和摩洛哥決定建交消息的同時宣稱:這是中東和平的又一重大突破。

過去幾十年,絶大多數的阿拉伯國家都對以色列採取抵制態度, 曾經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決爭端列為他們與以色列建交的先決條件。

對巴勒斯坦而言,這些阿拉伯國家置對巴勒斯坦的承諾而不顧與以色列建交是對巴勒斯坦的背叛。

對美國而言,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建交將進一步鞏固美國針對在中東主要對手——伊朗的聯盟陣營。

BBC中東事務編輯傑羅米·鮑恩分析認為,以色列突破了在中東的孤立處境,又加強了應對伊朗這個宿敵的同盟關係,而伊朗在外交上的騰挪空間越發緊縮。

9. 泰國抗議

9月泰國舉行的抗議集會人數進一步增加,是自2014年泰國新政府上臺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民眾舉著三個手指的手勢,成為今年抗議的象徵動作。

泰國的抗議活動由來已久,2020年泰國的抗議行動從年初的2月一直斷斷續續,延續到年底,從最初的學生抗議,擴大到涉及泰國社會和經濟不平等、甚至王室改革等一系列根深蒂固的重大問題。

2月,泰國法院下令解散新生的親民眾反對黨未來前進黨(FFP),觸發了新的抗議浪潮。

到7月,抗議民眾要求在2014年政變中上臺並在去年有爭議的選舉中獲勝的總理巴育辭職。

9月,抗議民眾聚集在曼谷,舉行了自2014年新政府上臺以來的最大規模示威活動。

10月14日,曼谷抗議活動中,泰國王后乘坐的車在一群抗議者附近駛過時,有人對其高喊「我的稅呢」,並做出三指手勢以示不滿。

10月16日,成千上萬的抗議者在曼谷商業區抗議聚會時,遭遇警方用高壓水槍噴灑含有藍色染料和化學刺激物的液體。隨後幾天示威者不顧當局頒布的緊急狀態令,繼續舉行了更大規模的集會。

11月中旬泰國恢復了一項有爭議的法律,禁止批評王室,試圖以此遏制持續了幾個月的反政府抗議活動。

BBC駐東南亞記者喬納森·赫德觀察,對國王直言不諱地大加抨擊,在泰國是新事物。「在以往的泰國政治運動中,很少有人敢對君主制提出異議和批評。但在現在的年輕一代活動人士看來,國王如何花錢,如果掌權都必須有人過問接受質疑。」

10. 英國脫歐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歐盟。英國走向全球的宏偉計劃,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取得了一些成績。

英國脫歐在2020年走到了最後一程。自英國在2016年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決定離開歐盟單飛之後,過去三年多的時間圍繞英國如何脫歐曾經有過諸多辯論、討論與看法。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退出歐盟,雙方圍繞未來關係展開的談判隨即展開。根據規定,英國與歐盟分手有11個月過渡期,到2020年底前原來的各項規定仍然有效。

在2019年12月的大選中成功當選的保守黨首相鮑裡斯·詹森在脫歐當天曾經充滿豪情地宣布,脫歐是「新時代黎明破曉」,「大幕開啟、新戲即將上演」。

不過詹森也提醒國人,脫歐之後要面對的並非一片坦途。詹森講出此番提醒時,應該沒有料到與歐盟的協議談判如此艱難,幾個月談判在最後期限之前仍然面臨重大問題無法達成一致。

英國與歐盟談判艱難之際,在亞洲與日本和新加坡分別於10月和12月籤署了自由貿易協議,為疫情中的英國脫歐前景帶來難得的好消息。

2020年聖誕夜前最後一刻,也是在脫歐過渡期結束前約一星期時間,歐盟與英國終於達成包括脫歐後雙邊貿易協議在內的一攬子協定。這標誌著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展開全新的一頁。

來源:今日頭條

內蒙古掌上12348

總。。編:周良紅

原標題:《年終回顧 ▏2020年牽動人心的十大國際新聞》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BBC盤點2020年牽動人心的十大國際新聞
    中新網12月31日電 在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世界上發生了許許多多牽動人心的新聞。當地時間30日,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發布文章盤點2020年牽動人心的十大國際新聞,包括新冠疫情、澳大利亞山火、全球氣候變暖等。
  • BBC年終回顧:2020年全球十大新聞
    2020年,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無數鮮活的生命不幸離去......同時,也發生了許多震撼世界的國際新聞。氣候變暖 2020年是繼2016、2019年之後,又一個有史以來氣溫最高的年份。而實際上,自有全球氣溫記載以來的1850年起,過去170年當中,氣溫最高的年份共有6個——正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近這6年。
  • 回顧2020年十大新聞!
    ——來源:BBC 2020年,全世界的經濟、民生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嚴重衝擊。 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又發生了許許多多牽動人心震撼世界的國際新聞。
  • 年終盤點:2020年睡眠和生物節律領域十大研究突破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2.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臨床研究進展3. 年終盤點: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4. 年終盤點: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十大臨床研究進展5.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科學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6.
  • 全國13家新聞單位及經濟學家聯合評出 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經濟新聞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趙東東 周武英 劉超)12月29日,由經濟參考報主辦,全國13家新聞單位及特邀經濟學家聯合評選出2020年國內十大經濟新聞和國際十大經濟新聞。這一評選活動旨在全方位多視角梳理盤點2020年發生的國內、國際經濟新聞熱點,力求掌握政策脈搏,洞悉經濟走向。
  • 年終盤點:2020年神經科學基因治療和基因編輯十大研究突破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2.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臨床研究進展3. 年終盤點: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4. 年終盤點: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十大臨床研究進展5.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科學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6.
  • 2020年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2020年12月31日,由空間瞭望智庫、《國際太空》《衛星應用》《中國空間科學技術》雜誌,以及「中國太空網」官方微信聯合組織的2020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2020國內國際十大財經新聞
    2020國內十大財經新聞1、中國經濟逆勢正增長轉正,來之不易!今年來,受疫情衝擊,國內經濟生活一度按下"暫停鍵",一季度經濟大幅下挫,同比下降6.8%。2020國際十大財經新聞1、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寬鬆浪潮席捲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今年一季度,美聯儲意外降息猶如打響一記發令槍,全球央行開啟"大放水"的動作,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澳大利亞央行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推出各自的寬鬆措施
  • 科技日報2018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是時候了,該回顧一下真正改變世界的大事了。27日,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資深科技記者共同評選出的2018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入選的2018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首隻體細胞克隆猴誕生;中興事件引發對「卡脖子」技術高度關注;國務院部署全面加強基礎科研;人造出首個單染色體生物;科研誠信事件頻發呼喚科學精神;「超級顯微鏡」中國散裂中子源投入運行;港珠澳大橋開通,創多項工程紀錄;哺乳動物首次「雄雄生子」;基因編輯嬰兒引爭議;嫦娥四號探訪月背。
  • 2020年度十大國際新聞事件
    英國《頭條辰報》綜合報導      2021年1月3日,世界華文傳媒聯合會在倫敦評出2020年度十大國際新聞事件。這十大事件為:(一)全人類的危機COVID-19新冠病毒肆虐各國,幾無倖免;(二)2020美國大選成為全球矚目焦點;(三)伊朗將軍卡西姆·蘇萊曼尼被美國暗殺;(四)美股十天四次熔斷 原油期貨結算價暴跌至負數;(五)大本鐘獎全球頒獎典禮在中國舉辦 為唯一一個全球性頒獎典禮在現場大規模舉辦;(六)《英歐貿易與合作協議》正式生效
  • 年終盤點—2020年,細數我們的「第一次」
    年終盤點—2020年,細數我們的「第一次」 2020-12-3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年終盤點 | 2020文章回顧
    2020年我們在至暗時刻堅守同行,共同敲響了2021年的鐘聲。過去的一年,聽力行業通訊在線上做了更多探索,針對疫情開展了相關專題、拓展了線上學術平臺、分享了更多行業資訊。感謝與我們一起,回顧聽力行業通訊的這一年。
  • 2007年GPS行業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正式啟動
    為了讓更多的公眾了解衛星定位導航產業、廠商、產品和相關技術等資訊,推動衛星定位導航產業的發展,尤其是中國的衛星定位導航產業的發展,普及相關的概念、知識、產品和技術等內容,51GPS世界網(www.51GPS.com)從2005年開始,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年度「GPS行業十大新聞」評選。
  • 南非開普敦中國國際學校舉辦2020年年終活動
    南非開普敦中國國際學校舉辦2020年年終活動
  • 國臺辦2020「年終總結」來了!
    【兩岸快評第1123期】【題記】2020年是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這其中既有前所未遇的「不平凡」挑戰,更有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同創造的「不平凡」成果。中國臺灣網【兩岸年終策劃】系列評論,帶你回顧2020,展望2021。祖國統一的大勢不可撼動,但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2020國內十大新聞、國際十大新聞
    12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了2020國內十大新聞和國際十大新聞。國內十大新聞0 1.國際十大新聞0 1.3月,美股十天內「熔斷」四次,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至負區間,股市、債市、匯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場持續震蕩。各國經濟重啟緩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遭受疫情衝擊後,中國經濟率先企穩復甦,成為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中國將在2021年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以上。0 4.
  • 法治文苑 ▏真正的風景,都只在人心;詩詞鑑賞,語錄箴言
    法治文苑 ▏真正的風景,都只在人心;詩詞鑑賞,語錄箴言 2020-08-10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威寧新聞】2020年11月24日威寧新聞聯播
    2020-11-26 14:23:27 來源: 威寧融媒 舉報     2020年11月24日威寧新聞聯播  內容簡介:  1.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  2.威寧:銘記這一刻 感恩再奮進  3.
  • 福音時報 · 2020年年終回顧 -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2020年已成為歷史,2021年正向我們走來。回首過去這一年,一場新冠病毒引發的疫情席捲全球,並終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在回顧中國基督教這一年的大事記時,發現似乎處處都離不開疫情的影子,而我們目前並不知曉,它的影響將會延續到何時、範圍有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