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刊財經
作者 | 張俊鳴
邁入2021年A股延續過去兩年的強勢,喜獲「開門紅」,為全年走勢開了個好頭,而滬深兩市日成交再度站上萬億元大關,更給市場平添「量價齊升」的好兆頭。不過,2020年的強弱分化也在延續,貴州茅臺代表的消費龍頭、寧德時代代表的新能源龍頭強勢不改,其他大部分個股卻十分落寞。指數漲了,個股賺錢難度卻沒有降低,這個不一樣的「春季行情」將會如何發展?筆者認為,從成交量的演變趨勢或許可見端倪,資金活躍程度的提升也會有助於一些尚未充分表現的行業龍頭獲得重估的機會。
一「茅」功成萬「股」枯?
在最近數年連續大漲之後,貴州茅臺、五糧液已經先後取得了滬深兩市「市值一哥」的寶座,「兩瓶酒」完全取代了昔日呼風喚雨的「兩桶油」,成為A股的新龍頭。在本周市場的強勢中,「兩瓶酒」攻勢不減,並帶動消費板塊走強,部分沉寂已久的品種出現大幅補漲。除了消費股之外,寧德時代代表的新能源也大放異彩、強勢不改,成為主導市場上攻的中流砥柱。與此同時,其他大部分股票表現平淡,銀行、地產甚至因為消息面影響而逆勢下跌。
一「茅」功成萬「股」枯在A股歷史上比較少見,也說明目前的「春季攻勢」還沒有完全擴散開來。這些高價、高位股出現「脫離群眾」的持續走強,和公募基金代表的機構投資者重點配置有密切關係。但在這些龍頭公司的估值已經超過50倍甚至100倍之後,已經存在一定的泡沫隱憂。很難想像,由少數行業的龍頭撐起的指數牛市,能夠長期持續下去,挑戰常識的過度上漲,必然會被市場的「無形之手」所矯正。
從投資行為來看,這種反覆上漲、不斷打破投資者預期、一再創出估值新高的走勢,很容易讓投資者形成慣性思維,稍有不慎就可能成為接「最後一棒」的買單者。尤其是這些機構重倉的板塊經過2020年的大幅上漲、年末衝刺,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衝排名」的任務,年初再度發力上攻將是波段行情的強弩之末,這點從本周一、二陸港通北向資金淨流出可見一斑,投資者在樂觀的同時還應保持一份冷靜。
萬億成交是先知?
一月漲幅不宜高估
在分化格局之下,A股本周日成交再度突破萬億元大關,這也是2019年以來第四次日成交金額破萬億。一般而言,這種「量價齊升」意味著做多動能強大,但多頭火力卻只能集中在少數板塊而無法形成多板塊合力,說明萬億成交中伴隨著局部籌碼的鬆動、主力機構的調倉換股。在這種情況下,以超級大牛市的普漲來看待日成交破萬億是不全面的。對比最近兩年三次突破萬億之後的市場表現,或許可以為當下市場把脈:
一、2019年2月25日成交破萬億之後,滬深300指數在5個交易日之後便見到此後一個月的最高點,波段漲幅4%出頭。此後滬深300陷入箱體整理區間,直到3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才重拾升勢,走出第二波「春季攻勢」。
二、2020年2月19日成交再破萬億元,當時背景是春節長假後因為疫情因素出現單日大跌,此後多頭持續發力上攻,到2月19日成交重上萬億元。此後滬深300雖然繼續上攻,但一個月內最大漲幅也是4%左右,形成短期雙頭形態之後展開二次探底並一度創出年內新低。
三、2020年7月2日A股放量普漲,日成交再度突破萬億元,此後延續強勢推升的走勢,7個交易日之後短期見頂,但波段最大漲幅超過12%。當時市場不僅出現難得的普漲,而且權重板塊銀行股也一度放量大漲,對指數表現貢獻良多。
從這三次日成交破萬億之後的市場表現來看,除非能夠讓低估值、大市值的大金融板塊參與到一月攻勢中,同時其他板塊也不會因此出現資金騰挪式的「失血」,那麼類似2020年7月之初的凌厲攻勢才會再度出現。而且,2020年7月的放量大漲,是在突破2019年4月之後長達15個月盤整區間之後展開的,其「厚積薄發」的程度更甚當下。再結合目前市場分化的情況,筆者傾向於一月份滬深300的漲幅在5%左右,月初衝高之後中下旬將面臨一定的獲利回吐壓力。經過一段時間休整之後,二月份再展開「春季攻勢」的高潮,更有利於慢牛行情的逐步展開。
資金外溢助推價值重估
如果市場出現預期中的獲利回吐、衝高回落,投資者也不必過於擔心。在市場流動性充沛的大背景下,大量尚未充分表現的低估值品種,存在被調倉資金相中,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如果投資者進行超前部署,或許會在二月份的第二波攻勢中獲得較好的收成。比如2020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強勢是確定性的事件,對相關行業形成比較確定的利好,如果行業本身就已經出現景氣度回升的現象,那麼相關公司就具備較好的低吸參與價值。比如造紙行業,除了受益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進口成本下降之外,「限塑令」擴大帶來紙張使用領域增加也會給一些公司帶來長期想像空間,筆者關注的品種有華泰股份、嶽陽林紙、山鷹國際等。
此外,在市場成交活躍的背景下,券商也存在比較明確的利潤增長預期,很難想像一輪牛市沒有券商股的參與。本周部分彈性較好的小市值券商已經有所表現,未來資金外溢效應也有望成為券商板塊再起風雲的助力。筆者重點觀察其中一些特色品種異軍突起的機會,如網際網路券商東方財富、控股子公司永安期貨正申報IPO的財通證券、參股廣發證券且自身主業發展良好的中山公用等。
(本文已刊發於1月9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