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中的捕蟲高手並不少見,比如豬籠草、捕蠅草等,不過它們都必須依靠特殊的捕蟲器來捕捉獵物(豬籠草長有捕蟲籠,捕蠅草有大大的捕蠅夾)。不過,不是所有的食蟲植物都需要依靠捕蟲器才能捕蟲,植物界就有這樣一位特殊的捕蟲高手——捕蟲堇。
捕蟲堇肉嘟嘟的葉子常被人誤以為是多肉植物。其實,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麼關聯。捕蟲堇是狸藻科捕蟲堇屬中的一種,主要分布在北歐、北美等地,不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植物。
捕蟲堇進食的秘密:兩種腺體各司其職
沒有捕蟲器的捕蟲堇到底是怎樣捕蟲的呢?秘密就在於它特殊的葉片結構。
將捕蟲堇的葉子放大幾倍來看,你會發現它的葉面上布滿了細小的茸毛。
這些茸毛就是捕蟲堇葉面上的兩種腺體之一——有柄腺體。有柄腺體又稱捕蟲腺,生長在葉片的上表面。如果把茸毛放大幾十倍的話,它們看起來和我們常見的金針菇有點兒像——細長的柄細胞支撐著頂部圓圓的分泌細胞。這些茸毛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像膠水一樣黏稠的液體並散發出誘人的氣味,引誘小蟲子來訪。
葉面上的另一種腺體叫作無柄腺體,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一旦有小蟲子落網,它們就要開始發揮作用了。
注意!美食來啦!
當小蟲子被誘人的氣味吸引來,剛剛在葉面上一落腳,立刻就會被黏液粘住,動彈不得。這時候,捕蟲堇那肉質肥厚、葉片邊緣微微向內捲曲的葉子會進一步捲曲起來,包圍住自己的獵物,讓更多的腺毛接觸到昆蟲,牢牢地把獵物粘在葉子上。
驚慌失措的獵物開始拼命掙扎,結果這一掙扎反而刺激了葉片表面的無柄腺體分泌出大量消化液。經過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之後,小蟲子就會被溶解成營養液並儲存在葉片上的儲存細胞中。
不要小看捕蟲堇的消化液哦!它的威力可是很強的。那些不小心落網的小蟲子到最後只剩下一點點殘渣了,其餘大部分營養都被捕蟲堇吸收了。蟲子太多,吃不完怎麼辦?
捕蟲堇比你更擔心這個問題,所以就慢慢進化出了分泌防腐液的神奇功能。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因為消化過程耗時過長而使獵物腐爛掉了。
通過這一系列複雜的過程,捕蟲堇不靠捕蟲器,也能輕輕鬆鬆地捕獲大量昆蟲,飽餐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