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了不起的小鼴(yǎn)鼠,時而駕駛汽車奔馳,時而坐上小船漂蕩,而它擅長的可不止這些呢!它還是小畫家、攝影師、鐘錶匠,還擁有小兔子、小鴨子、小蝸牛等好多朋友。它就是《鼴鼠的故事》中的主角。
這部流露著自由靈動的生命氣息的童話,是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茲德涅克·米勒的經典之作。書中這隻圓頭圓腦的小鼴鼠為幾代小讀者帶來了快樂和溫暖。
動物學家告訴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鼴鼠,雖然沒有童話中的鼴鼠那麼多才多藝,但它們確實是一種了不起的動物。鼴鼠的個頭雖小,卻擁有好幾項其他動物比不上的本領。
讓我們來看看小鼴鼠都有哪些大本領吧!
鼴鼠
「大手大腳」的「鼴鼠牌」挖掘機
鼴鼠的個頭很小,身長一般不超過18釐米,大小如同常見的家鼠。大多數鼴鼠都喜歡生活在地下,它們的頭蓋骨扁而平,適合擠壓和搬運泥土;吻部尖尖的,前面長著由軟骨構成的堅韌的鼻子;頸部短粗,肌肉卻十分發達,這樣有助於在地道中支撐起頭部向前挖掘;四肢短小,卻有一雙「大手」和兩隻「大腳」。這一切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飛快地鑽洞!
鼴鼠的主要挖掘工具是前爪。前爪長有五指,又寬又扁的爪子呈鐵鏟狀,堅強有力,挖起泥土來很是方便。它們的腿短粗而強壯,有利於掘土時一步步紮實地前進。
圓滾滾的鼴鼠擁有天鵝絨一般的皮毛,而且這些毛是「無毛向」的。也就是說,鼴鼠的毛不像小貓、小狗的毛那樣,固定地朝著一個方向生長。光滑而無毛向的皮毛可以減少摩擦力,能讓鼴鼠在洞穴中鑽來鑽去,自由地進退。
與多數哺乳動物的腳爪不同,鼴鼠的腳爪是向外生長的。毫無疑問,這樣的結構也是為了更好地挖掘洞穴。
說起鼴鼠家族最特別的成員,非星鼻鼴莫屬了!生活在北美洲的星鼻鼴,長著一個狀如星芒的奇特鼻子。它們生活在溼地的淺層地道中,有時會在軟軟的泥巴中覓食。而星鼻鼴鼻端裸露的肉質突起,是無比敏銳的觸覺器官,能幫助它們在溼地環境中更好地覓食。
鼴鼠為食蟲目的小型哺乳動物。在鼴鼠家族中,有20種外形各異的「兄弟姐妹」,它們生活在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在我國,生活著10種鼴鼠,在祖國的東部和西南地區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星鼻鼴的鼻子
出色的地下設計師
我們人類建造大廈,不僅需要建築工人,更需要建築設計師。而在動物界,鼴鼠總是「大包大攬」——自己既當「建築工人」,又當「設計師」。為了建造自己在地下的小窩,鼴鼠會根據各自不同的需要,「設計建造」出兩種形式的洞穴。
一種是永久性的生活住所。這種洞穴通常位於茂密的植物區,是一個大約半米深的寬敞的巢穴,裡面鋪著枯樹葉、雜草、苔蘚等,又柔軟,又暖和。
另一種洞穴是它們為了捕捉食物而挖掘的地下通道。這種秘密地道以它們居住的巢穴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擴散,環形地道和許多垂直地道相互連通,四通八達,就像是地下城市中的馬路一般。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出色的「建築師」雖然平時各自獨立生活,但卻會共用一個龐大而複雜的洞穴系統。
鼴鼠沒有冬眠的習慣,為了度過食物短缺的寒冬,它們常常要挖掘較深的穴道以貯藏食物。所以到了寒冷的冬天,鼴鼠也不用為食物擔心。
靈敏的穴居者
鼴鼠是穴居動物,喜歡在夜間活動。它們的眼睛已經退化,變得很小,隱藏在毛中,乍一看去,好像是沒長眼睛的小動物。鼴鼠的視力很差,只能感覺光線的強弱,無法辨別物體的形狀和顏色。
鼴鼠的視覺雖差,但是嗅覺卻十分靈敏。科學家研究發現,鼴鼠不僅可以在短短的5秒內發現食物,而且還能準確定位出食物的位置。這樣出色的嗅覺能力可以說是相當驚人了。
在夜間,鼴鼠常會碰到狐狸或者食肉的猛禽,這時,憑藉靈敏的感覺系統,鼴鼠會飛快地奔逃、跳躍,逃離險境。有時,被敵害逼得走投無路時,鼴鼠也會「凶相畢露」,用自己堅硬的爪子進行反擊。
小身體,大胃口
鼴鼠的牙齒比較銳利,在使用時也不會磨鈍,因為它們的牙齒能不斷地生長,這是典型的食蟲動物的特點。依靠這口利牙,鼴鼠可以輕而易舉地咬碎昆蟲的甲殼和蝸牛的硬殼。
食蟲目的動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新陳代謝非常快,需要不停地進食才能維持生命活力。而且挖掘洞穴也是相當消耗體力和能量的,需要多吃食物來補充營養。鼴鼠的胃口大得驚人,以歐洲鼴鼠為例,它們每天吃掉的食物,重量居然相當於自己體重的一半!這樣的好胃口,讓人類中的「大胃王」都望塵莫及呢。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如果十二個小時不讓鼴鼠進食,它們就會精神不振,甚至活活餓死。
鼴鼠愛吃各種昆蟲的幼蟲、蛹和成蟲,還會捕食蠕蟲、蛞蝓(kuò yú)、小青蛙和小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