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毛鼴鼠被選為年度動物 抗癌特性可供醫學研究

2020-11-25 中國網

中國網1月4日報導 據西班牙《ABC》網站1月2日報導,它可能永遠不會贏得選美比賽,但是這種又禿又瞎,牙齒又大的動物被《科學》雜誌評為2013年年度脊椎動物。因為這種來自東非的無毛鼴鼠身體內具有不同尋常的抗癌性,這種特性對於人類疾病以及藥物研究非常有用。此外,無毛鼴鼠也是長壽動物,具有抗酸能力,而且即使是在沒有氧氣的地下隧道也可以生存。

在宣布此次評選結果時,《科學》雜誌引述羅徹斯特大學兩名科學家在2013年發表的兩篇文章。其中一位表示,這種無毛鼴鼠具有很強的抵抗能力,免受癌症之害的關鍵就是因為這些大鼠可以準確的構建蛋白質結構。另外一位科學家表示,這些無毛嚙齒類動物體內的組織可以創造一種抗腫瘤的保護層,其中所含有的高濃度高分子量透明質酸可以直接阻止癌細胞的威脅。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之一Vera Gorbunova表示: 「這個評選結果等於承認我們在動物模型方面的工作不是常規性的,可以說與另外一些癌症研究的科學發展處在同一水平。」這位科學家和他的同事們希望通過努力,有一天可以研究出防止或控制癌症的臨床方案,但是他們也意識到不論是哪種解決方案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研究人員目前正試圖將無毛鼴鼠的特殊能力應用在普通小鼠身上,看看是否可以延長它們的壽命,或者也使它們產生抗癌性。如這樣可以的話,2014年的年度脊椎動物或許就會是老鼠了。(實習編譯:張博文)

相關焦點

  • 昆明動物所發現裸鼴鼠的抗癌特性與長鏈非編碼RNA密切相關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孔慶鵬課題組研究發現裸鼴鼠的抗癌特性與長鏈非編碼RNA密切相關,相關成果發表在《表觀遺傳學與染色質》(Epigenetics & Chromatin)上。昆明動物所博士研究生江建軍為文章的第一作者,研究員孔慶鵬和副研究員何永捍為文章的並列通訊作者。
  • 裸鼴鼠抗癌的秘密
    因為了解這類動物是如何幾乎完全免疫癌症的,可以增進我們對人類早期癌症發生的了解,從而找到預防或更好地治療癌症的新方法。那麼它們的抗癌機制是什麼呢?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認為裸鼴鼠之所以幾乎從來沒有罹患癌症,是因為它們的健康細胞可以抵抗轉化為癌細胞。
  • 裸鼴鼠抗癌能力之爭:HRAS表達量可能是關鍵決定因素
    撰文 | 十一月責編 | 兮裸鼴鼠(Heterocephalus glaber)與其他相似體型動物相比具有明顯更長的壽命,最長可達到30年,而相似身體指數(Body mass)的實驗室小鼠最長壽命不過4-6年【1】(圖1)。除了長壽之外,裸鼴鼠還表現出一種不尋常的抗癌能力。多年來對裸鼴鼠細胞中的觀察中科學家們沒有發現任何癌症發病率【2,3】。
  • 那些驚奇又有趣的動物:小小土行孫——鼴鼠
    一隻了不起的小鼴(yǎn)鼠,時而駕駛汽車奔馳,時而坐上小船漂蕩,而它擅長的可不止這些呢!它還是小畫家、攝影師、鐘錶匠,還擁有小兔子、小鴨子、小蝸牛等好多朋友。它就是《鼴鼠的故事》中的主角。這部流露著自由靈動的生命氣息的童話,是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茲德涅克·米勒的經典之作。
  • Nature:高分子量透明質酸保護裸鼴鼠從不患癌症
    2013年6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文章稱,羅切斯特大學科學家發現了保護裸鼴鼠從不患癌症的化學物質。該發現為治療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裸鼴鼠是一種小型,無毛,生活在地下的一種嚙齒類動物,該鼠壽命為30年,並且在其一生中從未換癌症。
  • 美媒:谷歌斥巨資研究長壽裸鼴鼠
    這是一個有關生命的事實,但裸鼴鼠顯然是個例外。卡利科實驗室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這種外表光禿禿的齧齒動物的死亡風險不一定同它的年齡成正比。卡利科實驗室有著揭開衰老之謎的宏偉目標。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1月30日報導,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無毛動物有著很長的壽命和一系列似乎使它不可戰勝的特徵。裸鼴鼠似乎不像大多數哺乳動物那樣會感受疼痛。人們研究的數以百計的裸鼴鼠中只有少數幾隻患上了癌症。
  • 裸鼴鼠為什麼吃糞便?
  • 裸鼴鼠不怕癌症是因為這個「超能力」?
    裸鼴鼠,為何能幾乎完全免疫癌症?如果能了解這不同尋常的抗癌能力背後的「秘密」,或許就可以增加對人類早期疾病的了解,並帶來預防或者更好地治療癌症的新方法。於是,科學家們開始了研究。這一研究提出了裸鼴鼠抗癌的具體分子機制。https://doi.org/10.1038/nature12234轉眼2020年,來自英國劍橋大學Fazal Hadi等領導的研究人員對這一結論提出了質疑。
  • 哺乳動物家族的「裸體」動物!
    河馬有厚厚的脂肪,不需要皮毛河馬是淡水物種中的現存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也是現存僅次於非洲象、亞洲象、非洲森林象、白犀牛、印度犀牛的陸地動物。河馬缺乏毛髮與其它水生和半水生動物擁有同樣的原因,脂肪對於大部分時間呆在水中的大型動物來說能夠更加有效的隔絕熱量。有趣的是,河馬事實上與現代的鯨目動物關係最密切。
  • 與飽受疼痛折磨的人類相比,這種動物既不患癌症也沒有疼痛
    它們體形不大,體重約35克,身體幾乎無毛,終生生活在地下0.5~2.5米的洞道內,洞道面積可以有幾個足球場大。裸鼴鼠壽命可達32年,是齧齒動物中壽命最長的物種。 裸鼴鼠在行為和生理上都與其他哺乳動物有很大的不同。在行為上,裸鼴鼠像蜜蜂、螞蟻等昆蟲一樣具有高度組織化的社會結構,進行合作生活。一個家群中生活著不同年齡的幾代個體,一般有10~290個成員。
  • 為什麼我們是唯一的無毛靈長類動物?3種我們失去毛髮的原因
    拿靈長類近親來說,如果將其他的靈長類動物比作是普通的貓的話,人類就像是一群無毛貓。 為什麼人類會失去身體的毛髮呢?或者說為什麼人類要保留「無毛」這一特徵呢? 目前在科學界有三種觀點來解釋這個問題,所有的觀點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越來越少的毛髮對人類是有利的。
  • 研究揭示裸鼴鼠不怕痛原因—新聞—科學網
    非洲裸鼴鼠是一種奇怪又有點醜陋的動物。這些「小傢伙」能活32年,它們對癌症有不可思議的抵抗力,而且感覺不到一些疼痛。
  • 雌鼴鼠為對抗殘酷的地下生存,長出了睪丸
    如果有動物能明白「戰壕」裡的恐怖,那就一定是鼴鼠。面對敵人,沒有時間寒暄,無處藏身——侵略才是最重要的。為了幫助它們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裡戰鬥,進化賦予了雌性鼴鼠大量的「狂怒」——將一些睪丸固定在卵巢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解剖結構,稱為「卵睪體」。
  • 「長得醜,活得久」的裸鼴鼠,它的長壽秘訣對研究有幫助嗎?
    然而同樣大小的裸鼴鼠,是一般老鼠的十倍,可以活30年,甚至更久,因為目前對裸鼴鼠的研究時間並不長,因此無法確定它們的自然壽命到底是多少。 時間似乎並沒有在裸鼴鼠的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跡,甚至表現得越來越強壯,隨時保持活躍,沒有日夜之分。
  • 鼴鼠的故事
    鼴鼠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地下度過的——它們眼睛小視力弱,體毛(絲絨般)柔軟,臀部短小適於在狹窄的地方來迴轉身。鼴鼠還擁有寬大的前肢,結實的前爪上長有外翻的足趾,很適於掘土。一隻鼴鼠在一個小時內居然可以挖穿14米長的地道!鼴鼠身長約14釐米,外加一條3釐米長的尾巴。
  • Science:非洲鼴鼠不怕疼,是演化加了什麼buff?
    近日,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Max Delbrück Center for Molecular Medicine , MDC)的 Gary Lewin 教授研究組在Science發表研究論文,認為這種特性能夠幫助它們尋找和適應新的棲息地。多虧了這種遺傳變異,高原鼴鼠才能「無視」毒螞蟻帶來的痛苦,並和它們生活在一起。
  • 鼴鼠怕辣椒煙嗎?為什麼?
    鼴鼠一種地下生活的哺乳動物,一般地方稱地爬子,身子短肥,整個如一包香菸大小,短尾,頭像老鼠,耳廓退化,眼小好象無視力,毛細密,前肢爪強壯,外翻適應掘土。生活在河沿沙灘,樹林,農田田地,或菜園地裡,在地下爬出許多隧道,在逐道中吸引蚯蚓,蝸牛等昆蟲為食,也啃食植物嫩根系,對作物有一定危害性。每次產仔3一4隻幼仔,幼鼠全身無毛,以前小時候尋捉過許多,鄉下農民用於瓦上烘乾,治老爛腿,用細粉貼上那年就不生膿腫出。
  • 這些動物已「攻克」癌症,人類正在向它們學習
    近年來,裸鼴鼠、大象和弓頭鯨引起了癌症研究者的注意。乍看之下,這三種動物幾乎毫無相似之處:裸鼴鼠這種嚙齒類動物住在地下;大象於陸地漫步;弓頭鯨在海中遨遊,但這三者確有相似之處。比如,一篇2015年的綜述中提到,狗患癌症的概率比人類高十倍,而裸鼴鼠、大象和弓頭鯨則「似乎對癌症完全免疫」。研究人員認為,補全這張「患癌風險圖譜」能為癌症的遺傳基礎提供彌足珍貴的新見解。由動物理解疾病科學家從寵物身上得來的數據已經證明,這種研究方法行之有效。
  • 基因變異使非洲鼴鼠不怕疼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最新發現,特定基因變異使幾種非洲鼴鼠對致痛物質不敏感,這為開發新型鎮痛藥提供了思路。        此前人們發現,生活在東非的祼鼴鼠接觸酸和辣椒素等物質時沒有疼痛反應。
  • 為何無體毛的動物大多會長「皺紋」?皮膚褶皺有啥好處?
    大象皮膚褶皺讓大象更好抵禦炎熱大象其實是一種很典型的動物,在我們研究動物褶皺有什麼用途上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範本。大象體型非常龐大,成年非洲象高3米以上,較大者能夠達到4米多,體重在4-5噸,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