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裸鼴鼠不怕痛原因—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非洲裸鼴鼠是一種奇怪又有點醜陋的動物。這些「小傢伙」能活32年,它們對癌症有不可思議的抵抗力,而且感覺不到一些疼痛。近日,刊登在《細胞—通訊》上的新研究顯示,進化變異使得裸鼴鼠擁有獨特的「無痛」感。

「我們認為精密的進化將疼痛信號變得沒有功能,而且不再強大到能危害這種動物。」該研究負責人、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教授Gary R. Lewin說。

通常,感覺神經元遭遇高溫和炎症襲擊後,神經增長因子(NGF)分子會綁定一種名為TrkA的感受器。而這會觸發TRPV1通道打開,一旦通道被打開,神經元就會告訴大腦,疼痛出現了。

Lewin及同事設計了數個研究,發現了裸鼴鼠在這一過程上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它們的TrkA感受器出現了一點變化。例如,如果科學家將小鼠細胞中的TRPV1通道轉換成裸鼴鼠的TRPV1,然後熱痛過敏仍照常發生。但如果一個細胞擁有普通小鼠的TRPV1和裸鼴鼠的TrkA,那麼細胞就感覺不到痛了。

之後,研究人員將裸鼴鼠TrkA感受器的基因與其他26種哺乳動物及另外5種非洲裸鼴鼠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裸鼴鼠TrkA的胺基酸出現了變化。而進一步研究揭示,如果裸鼴鼠暴露在10倍濃度的NGF中時,它的TrkA感受器將像其他動物一樣反應。

另外,新研究還發現,,裸鼴鼠與生俱來的疼痛傳感器數量與新生小鼠大致相同。裸鼴鼠成年後,這些傳感器的數量才減少。(張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裸鼴鼠不怕痛
    他們想:既然裸鼴鼠的觸覺如此敏感,它們的皮膚中會不會含有什麼特殊成分?實驗的結果出乎意料,在裸鼴鼠的皮膚中沒有發現多了什麼成分,反而少了一種基本的化學物質——「P物質」。  P物質是什麼物質呢?它也是意外發現的產物。1931年,英國生理學家戴爾正在研究神經遞質的作用(他因此在1936年獲得諾貝爾獎)。當時已知的神經遞質是乙醯膽鹼。
  • 科學網—裸鼴鼠天生不怕疼
    本報訊 裸鼴鼠似乎具有一些神奇的力量。 據美國《科學》雜誌在線新聞報導,儘管這種怪異的哺乳動物渾身不長毛,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齧齒動物竟然沒有痛覺。
  • 裸鼴鼠不怕癌症是因為這個「超能力」?
    裸鼴鼠,為何能幾乎完全免疫癌症?如果能了解這不同尋常的抗癌能力背後的「秘密」,或許就可以增加對人類早期疾病的了解,並帶來預防或者更好地治療癌症的新方法。於是,科學家們開始了研究。這一研究提出了裸鼴鼠抗癌的具體分子機制。https://doi.org/10.1038/nature12234轉眼2020年,來自英國劍橋大學Fazal Hadi等領導的研究人員對這一結論提出了質疑。
  • 裸鼴鼠抗癌的秘密
    然而,就在最近,根據劍橋大學Fazal Hadi等人於7月1日發表在Nature上題為「Transforation of naked mole-rat cells」的研究論文,已知在其他齧齒動物細胞中引起癌症的基因也可以導致裸鼴鼠體細胞發生癌變。但由於裸鼴鼠體內獨特的條件,可有效阻止癌細胞的增殖,因而裸鼠可以生存很長的時間,並且對癌症具有出色的抵抗力。
  • 「長得醜,活得久」的裸鼴鼠,它的長壽秘訣對研究有幫助嗎?
    然而同樣大小的裸鼴鼠,是一般老鼠的十倍,可以活30年,甚至更久,因為目前對裸鼴鼠的研究時間並不長,因此無法確定它們的自然壽命到底是多少。 時間似乎並沒有在裸鼴鼠的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跡,甚至表現得越來越強壯,隨時保持活躍,沒有日夜之分。
  • 裸鼴鼠為什麼吃糞便?
  • 美媒:谷歌斥巨資研究長壽裸鼴鼠
    這是一個有關生命的事實,但裸鼴鼠顯然是個例外。卡利科實驗室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這種外表光禿禿的齧齒動物的死亡風險不一定同它的年齡成正比。卡利科實驗室有著揭開衰老之謎的宏偉目標。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1月30日報導,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無毛動物有著很長的壽命和一系列似乎使它不可戰勝的特徵。裸鼴鼠似乎不像大多數哺乳動物那樣會感受疼痛。人們研究的數以百計的裸鼴鼠中只有少數幾隻患上了癌症。
  • 「長得醜,活得久」的裸鼴鼠,或許能幫助人類戰勝癌症
    然而同樣大小的裸鼴鼠,是一般老鼠的十倍,可以活30年,甚至更久,因為目前對裸鼴鼠的研究時間並不長,因此無法確定它們的自然壽命到底是多少。時間似乎並沒有在裸鼴鼠的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跡,甚至表現得越來越強壯,隨時保持活躍,沒有日夜之分。研究人員認為它們之所以能活得這麼久,是和它們不易患癌症的免疫力有關。
  • 裸鼴鼠這"交易"咋有點傻?
    裸鼴鼠是生活在地下的哺乳動物,它們失去了自己的體毛和視力,它們也感覺不到疼痛,它們還能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存活18分鐘,它們還對癌症有著異乎尋常的免疫力。根據日本的一項新研究,裸鼴鼠群中的王后會利用自己富含激素的糞便來控制下屬。工鼠吃掉這些激素後,就會變得專心照料裸鼴鼠王后的幼崽。
  • 昆明動物所發現裸鼴鼠的抗癌特性與長鏈非編碼RNA密切相關
    裸鼴鼠(Heterocephalus glaber)是嚙齒類動物中名副其實的長壽之星,其壽命可長達30年,而一般小鼠及大鼠的壽命僅有2~3年。此外,裸鼴鼠還具有天然的抗癌特性,因此裸鼴鼠在長壽和腫瘤研究領域受到極其廣泛的關注。
  • 裸鼴鼠抗癌能力之爭:HRAS表達量可能是關鍵決定因素
    hyaluronan, HMM-HA),作者們證實這正是裸鼴鼠能夠抵抗癌症發生的重要原因。該文章的結論可能會為臨床方面通過促進HMM-HA的分泌或者抑制其降解通路而為預防癌症和延長壽命提供可能的參考思路,該成果點燃了人們對於裸鼴鼠抗癌的機制研究的興趣,成為當期封面文章。
  • Nature:高分子量透明質酸保護裸鼴鼠從不患癌症
    2013年6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文章稱,羅切斯特大學科學家發現了保護裸鼴鼠從不患癌症的化學物質。該發現為治療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裸鼴鼠是一種小型,無毛,生活在地下的一種嚙齒類動物,該鼠壽命為30年,並且在其一生中從未換癌症。
  • 基因變異使非洲鼴鼠不怕疼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最新發現,特定基因變異使幾種非洲鼴鼠對致痛物質不敏感,這為開發新型鎮痛藥提供了思路。        此前人們發現,生活在東非的祼鼴鼠接觸酸和辣椒素等物質時沒有疼痛反應。
  • 星鼻鼴鼠、裸鼴鼠的結合體---敞口式盾構
    當星鼻鼴鼠和裸鼴鼠合體會發生什麼呢?
  • Science:非洲鼴鼠不怕疼,是演化加了什麼buff?
    十年前科學家就發現裸鼴鼠對疼痛極不敏感。最近的一項研究進一步探索了它和其他 8 個相關物種對 3 種刺激性物質的反應,並找到了和痛覺不敏感有關的基因。這一發現或許有助於研發更加高效的止痛藥物。高原鼴鼠感受不到納塔爾螞蟻叮咬帶來的疼痛,它們通常會一同生活在地下洞穴裡。
  • 昆明植物所揭示雲南被子植物區系形成原因—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經典分類與植物多樣性團隊李嶸課題組以中國植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雲南為例,揭示了雲南被子植物區系的形成原因。
  • 研究人員揭示五重孿晶形成機理—新聞—科學網
    >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研究部聯合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以及密西根大學等合作單位,採用高分辨原位透射電鏡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兩種五重孿晶的形成機理
  • 鑽頭「鼴鼠」被無情彈出,原因還在分析
    如果您關注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新聞,我認為不要錯過媒體大肆宣傳NASA的"洞察號"火星任務。此後 ,"洞察號"探測器成功登陸後,就沒有了它的消息。那麼,它在火星表面執行任務的目的是什麼?現在有什麼發現嗎?探測器已經在那裡已經一年多了?
  • 研究揭示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全球格局—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助理研究員梁星雲和博士生張統等在葉清研究員的指導下,揭示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的全球格局。
  • 稀土滲氮催滲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近日,安徽工業大學現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張世宏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第一性原理研究稀土元素對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表面吸附和擴散的影響,揭示了稀土滲氮的催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