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立志於環保事業的小鼴鼠

2020-12-04 百家號

怎麼和孩子講環保,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看到過一些幼兒園的老師給孩子講環保,她們大多數僅僅是告訴孩子:不要亂丟垃圾、不要浪費自來水、不要用塑膠袋、不要踩踏草地……不要這個,不要那個,一連串的禁令只會讓孩子們聽得直打哈欠,而絕大部分的孩子是不會把這些「金科玉律」放在心裡的,下了課,該玩水的時候還是要玩,該踩著草地往前衝的時候一樣會踩……

換個角度想,即使一些孩子真的很聽話,真的把垃圾丟進了垃圾桶,而不是丟在了地上,他們就懂得了環保的意義嗎?只要人類製造的垃圾仍然在增加,城市製造的汙染仍然在擴散,大自然所要承受的負荷就不會因為那些垃圾是丟在垃圾桶還是直接丟在地上而有所減少,這些規範行為,除了讓人類自己少受點被蒼蠅包圍的苦惱,又和真正的環保意識——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反思人類行為的意識,有多少關聯?

是的,站在另一些生命的角度看問題,這,才是環保的核心。不論是綠色和平組織努力搶救公海上的鯨魚,還是一個又一個國家劃出自然保護區留給野生動物,人類終於開始懂得,地球不單單是屬於人類的,也是屬於地球上其他生命的,這,才是真正的進步。正因為有了這種思想的進步,環保才得以成為新世紀人類關注的話題。可是,話又說回來了,你該怎麼做才能讓一個孩子也懂得,如何站在不是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自己身邊的世界呢?答案,就在一本看上去和環保沒有太大關係的童話書裡。

用什麼方式讀這本書其實是很關鍵的,如果你和平時講故事一樣,用第三人稱來講這隻小鼴鼠的歷險,那麼它也就僅僅是個童話故事而已。但是,如果你用第一人稱來開頭:「你們好,我是一隻住在地下的小鼴鼠,你願意到我家來看看嗎?你瞧,這就是我的家,有好幾個房間,很舒服哦,是不是?這房間可是我自己挖出來的……」那麼,效果立刻就會不一樣了,孩子會對小鼴鼠的感受更加關心。而當他能夠站在朋友的立場去看小鼴鼠的遭遇,他就會發現,那些大人是多麼自私啊——僅僅因為自己的小鄰居在自己家門口挖了幾個坑就大發雷霆,面對自己把鄰居的家園徹底毀掉的事實卻完全無動於衷。如果你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是和孩子一起窩在被子裡,那就更妙了,你可以一邊講,一邊由他假裝是住在地下的小鼴鼠。當可怕的大機器出現時,你可以半真半假地發出吼聲,把孩子壓在被子下面,讓他感受到小鼴鼠遭受的「滅頂之災」;當逃亡開始的時候,你可以裝成大汽車躥來躥去,絕不讓孩子順利穿過大床,到達另外一頭的「新世界」。

你不用對孩子說什麼要愛護弱小生靈的大道理,也壓根兒不需要提什麼環保的字眼,你只需要讓他感覺到自己就是一隻小鼴鼠,獨自生活在一個龐大的世界裡,而每一樣我們司空見慣的事物——建築工地、高速公路乃至人類的大腳,都會像怪物一樣威脅到他的小小家園,這就已經足夠了。

其實,所有優秀的童話,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其他生命的喜怒哀樂,並且因為這種感受而更加珍惜那些與自己不同的生命,所以,愛童話的人,也大都熱愛自然和熱衷環保,這絕對不是巧合。彼得兔的媽媽畢翠克絲·波特一生致力於保護英國鄉村的原生態森林;創作《好餓的毛毛蟲》等經典圖畫書的艾瑞克·卡爾把自己的美術館建在阿姆赫斯特的群山之間,還帶動周邊學校的學生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進行創作和繪畫。環保的本質是尊重生命,童話的本質是熱愛生命,而能夠將這種愛傳遞下去、生生不息的童話故事,才是最成功的環保作品。

當我們的寶貝是讀著這些童話書長大的,即使他聽完故事,又去草地上亂跑,那又有什麼關係?你只要輕輕提醒一句:「小鼴鼠,別把你的好朋友小螞蚱和小螞蟻的家給踩壞啦……」你就會看到,他的眼神變得溫柔,他的動作變得小心,因為他已經不僅僅是心裡只有自己的那個小孩子,他的心裡還裝著很多很多的「假如」——假如我是一隻小鼴鼠,假如我是一隻小螞蟻,假如我是一朵花……當他學會了這樣去看身邊的世界,他和大自然之間,就有了真正的默契。

小鼴鼠嘉寶

《小鼴鼠嘉寶》於20世紀70年代在瑞士出版,講述了一隻名叫嘉寶的小鼴鼠的故事。小嘉寶的家,原本在一片綠草如茵的地方。隨著城市的飛速擴張,建築工程隊和挖土機紛紛來了。小嘉寶的家也被挖土機的大鋼爪在一瞬間無情地毀滅了。流離失所的小嘉寶,不得不走上了尋找新家的旅程。漫畫家路易斯·穆爾舍茨用生動寫實的繪畫,描繪了小嘉寶曾經擁有的幸福生活,以及他後來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找到新家的過程。這樣的一則故事深刻揭示了當時西方世界某些國家城市經濟發展與自然田園生活的衝突與矛盾。

翻開書,這隻名叫嘉寶的小鼴鼠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精細寫實的畫風可以讓小讀者清楚地了解他的外表特徵。畫家有時還賦予小鼴鼠豐富的擬人化的表現——比如那根探測標杆猛戳到地下時,他那驚慌失措的表情。很多畫面採用了跨頁,展示了鼴鼠地下生活的各種細節。尤其是橫截面的構圖,使地面上下同時進行的情節發展一目了然。故事中,建築機械的龐大和小鼴鼠身體的弱小對比,也產生了很強烈的震撼效果。

作為一名專業的美術工作者和資深的政治漫畫家,路易斯·穆爾舍茨對社會生活的觀察是敏銳而深刻的。當城市化進程轟轟烈烈地展開時,人類也開始利用各種高科技來構建城市生活。這時的人們,在各種利益的驅動下瘋狂破壞自然,同時摧毀著其他物種的生活。作者對這種不顧後果的舉動是厭惡的。同時,他也通過小鼴鼠不屈不撓尋找新家的舉動,讚美了個體的勇氣。這是個人與時代的抗爭。小鼴鼠不隨波逐流,堅持自我的生活方式。面對從天而降的巨大困境,他不絕望,不放棄,而是重新出發,為自己構築一個新的世界。

作者說過:「我不想說教,我只想講故事。」在故事結尾,他為小鼴鼠找到了一個新家,表達了自己對這類勇敢者美好的祝願。通過這個繪本故事,他帶領小讀者們從嘉寶的視角,一路體驗了他的幸福、憤怒、悲傷和希望。他希望孩子們能經由此番體驗,學會珍惜自然,學會尊重其他生命;同時也告訴孩子們,自己的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對周遭惡劣環境低頭順受,才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

有一位德國媽媽多年後回憶和女兒分享這則故事的時候這樣寫道:「我對這本圖畫書的回憶十分美好,因為我的女兒很小就開始讀這本書了,當時我陪著她反覆讀了很多遍,對裡面那只可愛的小鼴鼠印象十分深刻,還有,故事的結尾,也是符合孩子心理的大團圓結局:小鼴鼠經過險難的跋涉,終於找到了一個美好的新家。我覺得這給了孩子們很大的希望。」

在德國,因為這本環保圖畫書具有的劃時代意義,使它成為了一個經典的兒童故事。多年來,德國不萊梅市的木偶劇團一直都在上演根據該書改編的木偶劇《小鼴鼠嘉寶》。該劇面對三歲以上的孩子,劇長四十五分鐘。與傳統的《小王子》、《小熊與小老虎》等劇目一樣,《小鼴鼠嘉寶》深受德國家庭的廣泛喜愛。

李一慢,兒童閱讀專家,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美媒:一隻「鼴鼠」終於進入火星地下
    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導美媒稱,科學家們希望能夠苦盡甘來,讓第一隻「鼴鼠」鑽到火星表面以下。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6日報導,當然不是一隻毛茸茸的「鼴鼠」;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洞察」號著陸器上一臺裝置的暱稱,它的正式名稱是「熱流和物理特性套件」。2018年11月在火星著陸的「洞察」號旨在讓科學家一窺紅色星球的內部情況,收集數據以幫助他們了解火星的地質和內部結構。
  • 《饑荒》兔人及鼴鼠刷肉方法 鼴鼠怎麼養
    導 讀 《饑荒》遊戲中刷肉的方法有很多,如果不想用刷肉機的話,那麼養殖鼴鼠與兔人是個不錯的選擇,今天小編帶來
  • 《饑荒》第27天:小浣貓吐出了一隻鼴鼠,麥斯威爾懲罰發條騎士
    之前玩第一人稱視角的時候情況不利,很憋屈,只幹掉一隻發條騎士,現在英勇的他又回來了,他把矛頭直接轉向了剩餘的那兩隻,要讓世界感受到他的憤怒!饑荒聯機版路邊偶遇一隻小浣貓,麥斯威爾覺得貓是個神奇的動物,總是神經大條,令人搞不懂。
  • 鼴鼠的故事
    鼴鼠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地下度過的——它們眼睛小視力弱,體毛(絲絨般)柔軟,臀部短小適於在狹窄的地方來迴轉身。鼴鼠還擁有寬大的前肢,結實的前爪上長有外翻的足趾,很適於掘土。一隻鼴鼠在一個小時內居然可以挖穿14米長的地道!鼴鼠身長約14釐米,外加一條3釐米長的尾巴。
  • 實用閱讀策略——《鼴鼠的月亮河》導讀
    故事的主人公小鼴鼠米加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希望天上有一隻和我一樣的鼴鼠,因為別人都和我不一樣」,是的,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個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能總是把自己和別人進行比較,要像鼴鼠米加一樣有自信心,發揚自己的優點,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這樣的成長曆程才是彩色的、快樂的。書中還有許多有趣的人物:老鷹鐵嘴、烏鴉紅辣椒、烏鴉黑炭等,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 上億公裡外,一隻「鼴鼠」終於鑽入了地表之下,但距離目標還很遠
    迄今為止,在火星探測上取得成績最多的國家還是美國,其他國家還都難以望其項背,如今仍然在火星上工作的唯一的探測器就是美國宇航局發射上去的「洞察號」探測器,該探測器自2018年11月登陸火星以來,一直不斷的傳回著重要的探測數據,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6日報導,跟隨洞察號一同登陸火星的「鼴鼠」號已經鑽入到火星的地表之下,將收集重要的探測數據
  • 小鼴鼠打洞鑽進了市民家 怕見人直往土裡鑽(圖)
    鼴鼠。武峻平 攝影    水母網8月21日訊(YMG記者 武峻平 攝影報導)「我昨晚上抓了一個小動物,樣子像老鼠,可是尾巴短,嘴巴長長像小豬,眼睛很小、爪子很大。」它身體長約10釐米,兩隻前爪特別大,並且向外翻,長長的嘴巴向前伸著,尖尖的腦袋上長著兩隻幾乎看不出來的小眼睛。    盧先生說,幾天前他在家門口的土堆裡發現了一些糞便,後來又在自己家的院子裡看到同樣的糞便,並且附近的土堆有被挖掘過的痕跡。19日晚,盧先生在院子裡休息時,忽然發現有個東西在土裡到處竄動,「一開始還以為是只老鼠,可仔細一看,它竟然一邊跑一邊往土裡鑽。」
  • 鼴鼠怕辣椒煙嗎?為什麼?
    鼴鼠一種地下生活的哺乳動物,一般地方稱地爬子,身子短肥,整個如一包香菸大小,短尾,頭像老鼠,耳廓退化,眼小好象無視力,毛細密,前肢爪強壯,外翻適應掘土。家中河灘菜園地裡常會遇到,挖地時挖出許多地下通道,必有鼴鼠生活在那,隨通道挖去,鼴鼠隨著地面鬆土快速拱地而逃,在前面挖出一坑,鼴鼠拱到頭時就翻入坑中,中鋤頭輕輕按壓中,就可捉起。如果見通道中有幹雜草之類,鼴鼠窩就在那裡,說不定生有小鼴鼠。那個鄉下老農會要,現在有些作寵物養的也有人收購。幾十,上百元一隻。
  • 那些驚奇又有趣的動物:小小土行孫——鼴鼠
    一隻了不起的小鼴(yǎn)鼠,時而駕駛汽車奔馳,時而坐上小船漂蕩,而它擅長的可不止這些呢!它還是小畫家、攝影師、鐘錶匠,還擁有小兔子、小鴨子、小蝸牛等好多朋友。它就是《鼴鼠的故事》中的主角。這部流露著自由靈動的生命氣息的童話,是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茲德涅克·米勒的經典之作。
  • 鼴鼠的歷史,一部畫風清奇的歐洲老動畫,成為了幾代人的回憶
    鼴鼠對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並不是很常見,它們是喜歡生活在地下的一種小生靈,除了喜歡吃點小蟲子以外,也喜歡啃咬農作物的根系。這樣一看鼴鼠和害蟲無異,但這是人類的角度,一隻鼴鼠怎麼能知道它幹了壞事,另外因為受到《鼴鼠的故事》影響,我們從心底裡對這個小東西抱有善意,儘管現實中鼴鼠長得確實不是很好看。
  • 揭秘進食速度最快的星鼻鼴鼠
    照片中,一隻星鼻鼴鼠從洞穴中鑽出。星鼻鼴鼠的星狀鼻共有22根觸手,在它們探索周圍環境和尋找食物時,這些觸手會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攝影:KennethCatania撰文:ErikaEngelhaupt星鼻鼴鼠絕對是世界上長相最奇特的一種動物。如果你曾見過星鼻鼴鼠,你可能會認為,它的頭部被一條小章魚霸佔了。
  • 「鼴鼠」挖洞成功,順利進入火星地底,NASA將獲得極為寶貴的數據
    一隻「鼴鼠」鑽入了火星地下 根據《參考消息》6月8日的報導,一隻「鼴鼠」鑽入了火星地下,正在打洞。所以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科學家們逐漸的為「鼴鼠」的尾部增加壓力,等於給「鼴鼠」一個強大的推力,最終,在前不久,鼴鼠才終於突破了這塊困住它許久的土壤。
  • 鼴鼠雖然長得像老鼠,名字裡也有鼠字,但它們卻並不屬於齧齒動物
    《鼴鼠的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動畫片,講述了一隻小鼴鼠和它的小夥伴們在森林中發生的各種小故事。動畫片裡基本沒什麼臺詞,小鼴鼠似乎也只會發出「噢」、「啊呀」之類的短促語氣詞,但它的動作和行為卻相當有趣,劇情不算複雜,動物們的形象也很簡單樸素,成為很多人的美好回憶。那麼問題來了,大家有沒有在生活中真正見過鼴鼠的樣子呢?
  • :第九期英語寓言故事・小鼴鼠和媽媽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少兒英語>正文:第九期英語寓言故事・小鼴鼠和媽媽   The Mole and His Mother  A
  • 裸鼴鼠這"交易"咋有點傻?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翟中超微信|公號ID:WYKXR163圖註:一隻裸鼴鼠(圖/尼爾·布魯姆霍爾/Shutterstock)裸鼴鼠組織性極強,不過,它們社會生活的中心竟是糞便!裸鼴鼠生活在地下,它們居住的場所非常大,還有專門用來排洩的場所,而這些小動物竟然喜歡在排洩場所打滾,這樣就能沾上獨特的氣味,它們可以藉此來標記種群成員。在裸鼴鼠很小的時候,它們就乞求吃屎,毫不誇張地說,小裸鼴鼠就在成年裸鼴鼠的屁股後邊又吵又鬧等著吃屎。
  • 星鼻鼴鼠、裸鼴鼠的結合體---敞口式盾構
    當星鼻鼴鼠和裸鼴鼠合體會發生什麼呢?
  • 挖入火星7釐米後,洞察號的「鼴鼠」消失了
    根據參考消息6月8日的消息,之前一直在火星地表苦苦鑽探的「鼴鼠」最近消失了,經過NASA方面的官方證實這隻「鼴鼠」成功地進入到火星地下。那麼消失的「鼴鼠」為何物?它在火星上都經歷了什麼?消失的「鼴鼠」為何物?
  • 日本專家: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養著挖掘隧道的「鼴鼠」
    時過境遷,以前的落後中國現在也崛起了,而且中國從落後到崛起僅僅只是用了二十年的時間,這樣的情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很多國家都把中國稱為「發展最快的國家」,其實中國憑藉自己的實力獲得了許多稱號,比如環保大國,美食大國和基建狂魔等等。
  • 9.11《小故事大道理》星鼻鼴鼠
    今天的故事是《星鼻鼴鼠》。故事中講到了文文和小禹去卡爾爺爺家,聽卡爾爺爺為他們講解特別的動物的故事,他們聽得聚精會神。卡爾爺爺講到了什麼有趣的知識呢?快來聽一聽故事吧!掃碼即可收聽↓↓↓周末到了,文文和小禹約好了到卡爾爺爺家玩。卡爾爺爺知道很多有趣的知識,小禹和文文最喜歡聽卡爾爺爺為他們講故事了。
  • 鼴鼠裝置成功鑽入地下!
    然而,遺憾的是,洞察號的鑽探裝置「鼴鼠」在鑽探過程中遇到阻礙,卡了數月之久,導致任務一直停滯不前。不過,近日,在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的推動下,火星上的「鼴鼠」終於進入了地下!鼴鼠的專業名詞叫做熱流和物理特性包的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