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迄今為止,科學家們還從未在火星上發現過生命,雖然此前網上流傳著很多火星表面疑似生物的圖片,不過後來也都被闢謠,只不過是火星上的巖石而已。但是日前《參考消息》的一篇報導,卻讓人感到意外了。
一隻「鼴鼠」鑽入了火星地下
根據《參考消息》6月8日的報導,一隻「鼴鼠」鑽入了火星地下,正在打洞。不過,這裡的「鼴鼠」與我們熟悉的地球嚙齒類動物卻不同,它是也冰冷的機器,它來自於地球,是NASA火星探測器上的裝置之一,目的就是幫助科學家們來了解火星內部的情況。
說起來,早在2018年11月,這隻「鼴鼠」就已經跟著「洞察」號抵達火星了,不過在過去的1年多時間裡,它的工作開展卻並不順利,因為想要成功鑽入火星地下還是困難重重的,所以一直到近期,它才成功開始履行自己的任務。
這隻「鼴鼠」都做過什麼?
作為科學家發射到火星上的第一臺熱流特性探測器,「鼴鼠」如果能夠成功進入到火星內部,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了解到火星的誕生和演化情況。一開始,「鼴鼠」和科學家們都是信心滿滿的,不過屢次碰壁則讓很多人都曾擔心過任務是否會成功。
在去年10月,「鼴鼠」在火星挖洞的過程中,突然停止了工作,再也無法繼續深入。原本科學家們是在「鼴鼠」上安裝了一個模擬鏟,在它挖洞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它推開火星上的土壤和石塊等等。
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鼴鼠」遇到了一塊巨大的巖石,推測模擬鏟可能無法繼續開展工作,當時科學家們還準備去「鼴鼠」展開救援,像將它從已經挖出一定深度的洞中給救出來,重新換個地方再開始挖掘,不過在檢測過「鼴鼠」遇險的區域後,科學家們卻詫異了,因為這裡並沒有巖石,只有土壤。
「鼴鼠」如何擺脫困境
從地球上通過技術手段,隔空去救援「鼴鼠」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一旦救援失敗,「鼴鼠」就會報廢在火星上,科學家們也就沒有辦法探測到火星的內部。所以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科學家們逐漸的為「鼴鼠」的尾部增加壓力,等於給「鼴鼠」一個強大的推力,最終,在前不久,鼴鼠才終於突破了這塊困住它許久的土壤。
從目前來看,「鼴鼠」已經成功鑽入火星地層內部了,曾經漏在外面多時的「小尾巴」也不見了蹤影。不過,接下來還有更大的困境在等待著「鼴鼠」,因為它挖洞的地方,正好是火星的北半球,從時間上來看,馬上就要進入冬天了,當氣溫持續下降,土壤變得越來也硬,「鼴鼠」的繼續探測任務,也是前途兇險。
此外,對於火星的冬天來說,並不像地球上漫天的飄雪,火星的冬天則是恐怖的沙塵暴,伴隨著大氣中的沙塵將太陽光給遮擋住,能夠提供給「鼴鼠」的能量也就變得越來越少,下一步「鼴鼠」是否還可以繼續前進,科學家們也沒有勝算,讓我們祝福這隻「鼴鼠」吧!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6月8日文章《美媒:一隻「鼴鼠」終於進入火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