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登陸月球以後,火星就成為下一個目標,並且火星是類地行星,人類將來有望登陸火星,將火星打造成適宜人類居住地。近年來美國、日本、歐盟、印度、俄羅斯等國相繼發生火星探測器,但成果最大的還是美國。去年底,美國火星探測器洞察號在火星登陸,這個造價9.93億美元的無人探測器將負責收集有關火星內部結構的有關信息。洞察號從位於美國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後,歷經近7個月,航行約4.82億公裡後,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
最近火星表面傳來不幸消息,洞察號試圖在火星地表深處挖開洞穴,以插入一個測溫裝置,該裝置配有一個長約40釐米、代號鼴鼠的自錘式長釘,能像機器人一樣從火星表面下探至5米左右深度展開測量。然而原本很輕鬆的事情,卻發生意外,在挖掘過程中,鼴鼠忽然往地面退了約一半距離。NASA分析認為是火星土壤造成這一挫折,可能原因是火星土壤提供的摩擦力不足,難以抵消設備下探的後坐力,結果鼴鼠只在原地彈跳,而無法向下掘進,鼴鼠不得不停止下探操作。科學家隨後採取多套方案來解決該問題,但都無疾而終,洞察號的本次火星之旅看來不會一帆風順。
想要抵達火星並不容易,如果洞察號這個問題無法解決,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火星探測行動。地球與火星最近的距離也有5500萬千米,加上兩顆星球都還自轉,這讓從地球發出去的電磁波無法保證能持續、準時、穩定地傳給火星探測器,通訊就無法得到保障。科學家通過儀器給太空船發去的指令,需要五分鐘才能到達,而探測器在火星上遇到什麼狀況,也是在5分鐘得知,為解決通訊問題,美國已發射出好幾艘火星無人太空船,可以幫探測器往地球傳話。另外降落火星也不容易,進入火星大氣層以後,要遭遇黑色7分鐘,這期間要靠飛船自身的能力控制自己,做出各種操作,確保不摔下來。有很多國家的火星探測器都是在著落過程中失敗,在火星表面摔得粉身碎骨。
NASA科學家堅信有能力解決好這個問題,這並不能阻攔人類對火星的探測計劃,美國下一艘火星探測器將在明年發射升空,洞察號到時候將不再孤單。
文/小7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