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鼴鼠」被無情彈出,人類對火星宜居性表示質疑:火星不能住人

2020-12-05 奇點使者

生物滅絕,如今已經成為一些媒體新聞的「家常便飯」了,環境汙染,生態圈失去了平衡,生物也失去了家園,逐漸走上了滅絕的道路。每當看到這類新聞,心裡都會感到一陣黯然神傷。最讓人感到後怕的是,依據現在的科技依然無法準確地預測下一個滅絕物種是什麼,會是人類嗎?假如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的話,那麼人們可能要在終日惶恐中度過下一輩子了。

地球「病」了,「病菌」就是人類,為了未來的生存,人類必須要脫離這個「寄體」,尋找另一個「寄體」重新生活。目前最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殖民地的星球就是火星了,它距離地球不遠,方便搬遷;雖然質量和體積都比地球小,但是它的陸地面積廣闊,可容納上百億人口和其他生物。有「矽谷鋼鐵俠」之稱的馬斯克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火星是人類文明延續的唯一希望。

但是,對於一件事或者一個物體,不同的人自然就會有不同的反應。一些專家認為人類未來可在火星上安家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火星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晝夜溫差極大,大氣層稀薄,含氧量低,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含量高,酸雨影響嚴重。哪怕是對火星探索比較有經驗的美國宇航局(簡稱NASA)最近也碰了「一鼻子灰」。這到底怎麼回事?

據外媒報導稱,NASA與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簡稱DLR)來了一次合作,共同針對火星地表以下元素數據的偵察和收集,他們首先發送洞察號著陸器登陸火星表面,然後派出「鼴鼠」機械對地面進行挖掘。可是誰也意想不到的時,工程剛開始不久,「鼴鼠」就被反彈出來了。火星的土居然如此堅硬?

對於這一點,NASA和DLR的工作人員都感到非常意外,幸運的是,「鼴鼠」的鑽頭沒有斷,不然的話計劃就得被迫中止了。工作人員懷疑「鼴鼠」是碰到了一顆堅硬的石頭,但是利用測試臺和著陸器探測後發現其附近區域地下根本就沒有石頭。最後,NASA和DLR的科學家將目標鎖定在一種名為duracrust的地下土壤,認為它才是「幕後兇手」。至於duracrust土壤有何屬性和作用,目前為止兩大組織尚未對外公開。

為了保證計劃能夠順利進行下去,NASAii傲視將會遠程操控洞察號著陸器的儀器臂和勺子移開「鼴鼠」,重新尋找一片實驗之地。但是要是移動笨重的「鼴鼠」顯然不是一件簡單之事,計劃是否能夠繼續下去尚是一件未知之數。

不過,NASA和DLR在事後聯合發表公告稱,雖然因不可預計因素導致「鼴鼠」出現了問題,但是洞察號確實已經著陸,其所有儀器運行正常,它會成為以後探索火星的一大助力,將大大縮短對火星的探索時間。不久之後,移民火星的計劃或許就能夠啟動了。

無可否認,在太陽系裡,火星確實是最有希望成為未來人類的移居家園,但那是逼不得已的。如今對於人類而言,火星始終是一個難以看透的謎團,仍需要時間來證明。在此之前,專家建議可以採取一個折中的方法:先在月球建立基地,然後以它為跳板,再前往火星建立宜居家園。

星球移民是以後人類的一個去向,是否是唯一的,這一點尚未確定,屆時或許還有別的活路。為了避免物種滅絕,需好好地對外星進行探測。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嗎?不妨留言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鼴鼠探針曾被彈出!NASA:洞察號探測器準備將其「錘」進火星地下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5500萬公裡外的火星,與我們地球同處於太陽系宜居地帶,與地球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也有很多人認為,火星可能會成為我們人類的第二家園。鑑於我們地球能夠孕育生命,所以我們也想知道,同處於宜居地帶的火星,是否也能夠孕育生命。
  • 火星傳來不幸消息!「鼴鼠」被無情彈出,NASA科學家再陷困境
    在人類登陸月球以後,火星就成為下一個目標,並且火星是類地行星,人類將來有望登陸火星,將火星打造成適宜人類居住地。近年來美國、日本、歐盟、印度、俄羅斯等國相繼發生火星探測器,但成果最大的還是美國。去年底,美國火星探測器洞察號在火星登陸,這個造價9.93億美元的無人探測器將負責收集有關火星內部結構的有關信息。洞察號從位於美國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後,歷經近7個月,航行約4.82億公裡後,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
  • 火星探測器傳來不幸消息!鑽頭「鼴鼠」被無情彈出,原因還在分析
    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搭載"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宇宙神"型火箭從位於加州中部的發射臺發射升空,執行人類首個研究火星"內部"的探測任務(「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是基於鳳凰號探測器平臺研製)。"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和火星的新發現11月26日14時54分許,"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部深處"和火星氣象環境奧秘的任務。
  • 這次沒被彈出!挖入火星7釐米後,洞察號的「鼴鼠」消失了
    NASA的火星著陸探測器經過多代革新,從長期以來的探測地表情況轉變成了探測火星內部情況,而正在完成這個轉變的探測器正是NASA最新的著陸器「洞察號」。洞察號在兩年前發射升空之後就一直備受關注,科學家和公眾希望它能夠帶給人類更多關於火星內部的探測。
  • 火星上的「鼴鼠」為什麼不見了?德國科學家:它已從火星地面消失
    根據《參考消息》6月份的報導,屬於洞察號一部分的「鼴鼠」,已經成功鑽進火星地下,它將可能帶給人類更多關於火星內部的探索信息。那麼這隻「鼴鼠」到底是什麼東西?它在火星上的探測會一帆風順嗎? 這隻「鼴鼠」是什麼東西?根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的介紹,這隻「鼴鼠」實際上是洞察號實現火星地下鑽探的三大工具之一,由於其外形和工作方式與鼴鼠相似,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鼴鼠」。
  • 「鼴鼠」成功鑽入火星地底,美國將能窺探內部世界,獲取絕密信息
    說起火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與金星都是地球的鄰居。不過,與火爆的金星相比,火星這位鄰居略顯安靜與沉寂。火星是一顆沙漠星球,星球表面被大量沙塵覆蓋,給人幾分死氣沉沉的感覺。與此同時,火星表面溫度較低,更是讓人覺得難以靠近。
  • 火星上的洞察號終於動了!鼴鼠裝置成功鑽入地下!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自2018年發射到火星以來已經有數個年頭,洞察號是人類首個火星內部探測器。因此,想要了解火星內部,我們必須打入其內部。然而,遺憾的是,洞察號的鑽探裝置「鼴鼠」在鑽探過程中遇到阻礙,卡了數月之久,導致任務一直停滯不前。不過,近日,在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的推動下,火星上的「鼴鼠」終於進入了地下!
  • NASA經常被卡住的「火星鼴鼠」,將在明年「再戰」火星
    NASA火星鼴鼠自從2018年登陸火星後,挖掘工作一直困難重重。經過多年的探測,任務團隊發現火星著陸點的位置要比想像中堅硬,火星鼴鼠在進行挖掘時,很難獲得足夠的力量,並且由於周圍泥土存在粘稠性,讓火星鼴鼠難以獲得足夠的摩擦力。火星鼴鼠首次停止工作後,任務團隊利用登陸器的機械臂施加力量推動火星鼴鼠,然而挖掘一定深度後,火星鼴鼠再次停止工作。
  • 核爆能讓火星變得宜居嗎?
    這些年有許多人都提出了很多瘋狂的想法,比如改造沙漠,甚至移居海底,但是這些想法和馬斯克提出的「用核彈炸火星」設想比起來,顯得有點小巫見大巫。早在2015年,馬斯克就提出設想,在火星兩極引爆核彈,進而改變火星氣候,使其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 快兩年了,洞察號放出「鼴鼠」沒鑽進火星地下3米,多套方案失敗
    不過NASA又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希望能起到作用,讓這個在地面呆了快兩年的「鼴鼠」能夠進入火星地下,早日完成對火星地下的探測任務。但這並不能代表已經抵達3米以下,根據NASA專家的說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鼴鼠」不再動彈,反而是洞察號機械手將變得很忙,執行各式各樣的複雜動作,通過刮、擦、推等方式將大量土壤移到「鼴鼠」頂部並壓緊,以求增加「鼴鼠」的摩擦力。
  • 快兩年了,洞察號放出「鼴鼠」沒鑽進火星地下3米,多套方案失敗
    」自動進入火星地下這條路怕是行不通了,於是不少科學家紛紛諫言獻策,對「鼴鼠」展開多次特殊方案,就為了它能夠鑽進火星地下,只要求鑽進地下3米,從時間上來看,現在離「鼴鼠」首次放出的時間已經過去快兩年了,但它還是沒能鑽進火星地下3米,怎麼回事?
  • 人類放養到火星的「鼴鼠」,現狀如何了?它曾被卡在地下1年多
    在近地點時,火星和地球的距離為5800萬公裡左右,而最遠的時候距離則超過了4億公裡,受限於物質和時間,人類目前還不能直接登陸火星,於是,人類便研發了各種探測器,將其發射到火星上代替人類進行研究工作。「鼴鼠」是一種自動鑽洞的探測針,同時也是是熱流和物理特性探測儀的一部分,它負責對火星5米以下的地底進行挖掘和溫度記錄。但自2019年2月開始,原本正常運作的「鼴鼠」卻被卡在了火星地下50釐米的地方,而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這是由於火星地下的土壤過於疏鬆導致了。
  • 神秘的火星男孩,多次預言示警人類,卻遭遇各種質疑!
    地球的資源也隨之告急,雖然說的殘忍,但是事實上人類中國想要千秋萬代的反省下去,就必須為自己尋找一個新的宜居場所兒,火星極有可能就是可以接納人類生存的新家園。火星是太陽系離與地球相似度最高的星球,是人類目前為止最為合適的移民星球,也是有可能誕生生命的星球,甚至有許多科學家都認為火星數億年前就擁有著和地球綠色的生態環境,樹木植物應該遍布整個火星甚至已經孕育出了生命,不過這些也僅是目前科學界的猜想而已,至於是否真的如此,還需要人類繼續探索研究。
  • SpaceX最新火星人類殖民地計劃出爐!宜居火星或指日可待
    據英國《獨立報》當地時間11月21日報導,SpaceX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表示,火星上的第一個人類殖民地將用「玻璃穹頂」建造,最終改造火星生活環境,人類可在火星上居住。
  • 美國教授表示火星上存在昆蟲,專家卻質疑,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嗎?
    人類早就已經在火星探測器上發現了火星表面存在生命的痕跡,卻找不到直接證據來證明火星真的有生命,因此有很多人還不敢相信火星上有生命。在前段時間,美國教授表示,火星上或許存在昆蟲,不過,其言論並沒有得到科學家的認可,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質疑,很多人都想要知道: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嗎?
  • 美宣布「鼴鼠」鑽火星徹底失敗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據美聯社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1月14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4日宣布,在試圖鑽入紅色星球深處勘測溫度的任務失敗後,NASA將徹底放棄火星鑽探裝置。德國科學家花了兩年時間,試圖讓這臺暱稱為「鼴鼠」的熱探測器鑽入火星地殼。
  • 火星或有過「宜居時代」
    人類探索火星的意義是什麼?未來人類能否改造火星,並在火星上生存?近日,本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孔大力,他做了相關回答。廣州日報:人類探索火星有哪些意義?孔大力:地球是一顆行星,也是目前唯一已知的生命搖籃。而在地球之外,還有其他行星,它們各具特點,彼此不同。作為一顆典型的「類地行星」,火星和地球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高度的相似性。火星比地球小,距離太陽更遠。
  • 二氧化矽氣凝膠或讓火星變得宜居
    火星上的極地冰蓋是水冰和冰凍二氧化碳的組合。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5日報導,人們一直夢想著重塑火星氣候,使其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提出了各種方法,但都不能實現。
  • 「鼴鼠」挖洞成功,順利進入火星地底,NASA將獲得極為寶貴的數據
    我們都知道,迄今為止,科學家們還從未在火星上發現過生命,雖然此前網上流傳著很多火星表面疑似生物的圖片,不過後來也都被闢謠,只不過是火星上的巖石而已。但是日前《參考消息》的一篇報導,卻讓人感到意外了。
  • NASA洞察號著陸器將推動被卡住的火星「鼴鼠」
    該著陸器於2019年初部署了一個稱為「鼴鼠」探洞熱探針,其任務是深入火星以獲取行星的溫度。但任務進行得並不順利。NASA現在正在嘗試一種新方法來推動被卡住的「鼴鼠」移動。熱探針具有從火星土壤中彈回的歷史,而不是像預期的那樣向下錘擊。火星這部分的意外土壤構成似乎正在引起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