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洞察號終於動了!鼴鼠裝置成功鑽入地下!

2020-12-03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自2018年發射到火星以來已經有數個年頭,洞察號是人類首個火星內部探測器。因此,想要了解火星內部,我們必須打入其內部。然而,遺憾的是,洞察號的鑽探裝置「鼴鼠」在鑽探過程中遇到阻礙,卡了數月之久,導致任務一直停滯不前。不過,近日,在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的推動下,火星上的「鼴鼠」終於進入了地下!

鼴鼠的專業名詞叫做熱流和物理特性包的儀器。這枚2018年11月登陸火星的登陸器,旨在讓科學家們了解這顆紅色行星的內部情況,並收集數據,幫助他們了解其地質和內部結構。鼴鼠是登陸器實現這一目標的三個關鍵工具之一,但一年多來,任務人員一直在努力部署它。經過嚴峻的挑戰,鼴鼠終於達到了一個新的裡程碑。」任務的官方推特帳戶在6月3日寫道:「在我的機械臂的幾次助攻之後,鼴鼠成功鑽入在地下。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我們要將距離我們數百萬英裡以外的故障排除。」

鼴鼠由一個類似鑽頭的總成組成,裡面裝滿了熱傳感器,這些傳感器通過尾繩連接到著陸器的主體上。這臺儀器的設計目的是將自己錘擊到火星表面5米以下。當它向下鑽的時候,鼴鼠的溫度傳感器將研究它鑽過的巖石,並評估能量是如何從行星核心向外移動的。

這是一種全新的火星探測儀器,但儘管研究小組在地球上的土室中對其進行了廣泛的測試,但這種類比永遠無法精確地與火星上的環境相匹配。所以,就在鼴鼠開始挖掘火星時,它被卡住了。此後,雖然洞察人員嘗試了一系列戰術,使鼴鼠挖掘繼續進行,但是每次都遇到障礙。

幸運的是,科學家採用了新技術讓鼴鼠號得以重振計劃。最新的技術是用一隻手臂輕輕地推動鼴鼠的末端,以防止探測器彈出。這是一個微妙的提議,因為洞察小組需要小心,不要損壞連接鼴鼠和著陸器的繩索。這項技術最終取得了一些進展。他寫道,鼴鼠現在幾乎完全被埋在火星土壤中,鏟子放在靠近地表的著陸臂末端。總的來說,這意味著鼴鼠在3月11日至5月30日之間已經移動到巖石中約7釐米。由於任務的儀器本應在現在全部部署完畢,項目人員還有其他工作要完成,因此登陸器只能每周處理一次鼴鼠問題,從而進一步減緩了進展。

接下來將進行團隊所稱的「自由鼴鼠」測試,因為儀器的推進深度超過了著陸器的手臂所能提供的幫助。從現在起,鼴鼠只能靠自己,它是否成功取決於它能在周圍的塵埃和巖石柱中找到多少牽引力。

不過科學家稱,火星土壤的外部力量可能很快會干擾鼴鼠運動,因為火星北半球的冬天即將來臨,沙塵暴季節即將開始大氣中的灰塵已經越來越多,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能量也在減少。這可能會影響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使用arm執行能耗操作的能力。只能祈禱洞察號一切順利!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的「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鑽入土壤,登陸一年終於正常運作了
    NASA於2018年發射到的「洞察號」探測器(InSight)已經在火星上運行了一年多時間,這輛不能移動的探測器是專門為偵測火星內部活動而打造的,科學家希望通過探測器上的設備檢測出火星內部是否還存在活動,然而「洞察號」在登陸以後本應開展的工作卻並不順利,火星上地表的堅硬程度超過了探測器的鑽探能力
  • 成功了!在火星上的洞察號開始向地下「前進」!
    來自美國航天局NASA的工作人員已經工作了幾個月,計劃讓火星洞察號的儀器鼴鼠工作。但是火星實在太遠了,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2.25億公裡,他們已經嘗試了很多方法把鼴鼠帶到地面上,但是幾乎都失敗了,幸運的是,近日,NASA宣布洞察號成功了!
  • 上億公裡外,一隻「鼴鼠」終於鑽入了地表之下,但距離目標還很遠
    迄今為止,在火星探測上取得成績最多的國家還是美國,其他國家還都難以望其項背,如今仍然在火星上工作的唯一的探測器就是美國宇航局發射上去的「洞察號」探測器,該探測器自2018年11月登陸火星以來,一直不斷的傳回著重要的探測數據,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6日報導,跟隨洞察號一同登陸火星的「鼴鼠」號已經鑽入到火星的地表之下,將收集重要的探測數據
  • 挖入火星7釐米後,洞察號的「鼴鼠」消失了
    根據參考消息6月8日的消息,之前一直在火星地表苦苦鑽探的「鼴鼠」最近消失了,經過NASA方面的官方證實這隻「鼴鼠」成功地進入到火星地下。那麼消失的「鼴鼠」為何物?它在火星上都經歷了什麼?消失的「鼴鼠」為何物?
  • NASA洞察號著陸器的「鼴鼠」鑽頭終於深入火星土壤
    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在火星上進行了一次相當成功的運行,調查火星上的「地震」並聆聽紅色星球上的怪異聲音。不過,有一個問題是: 該著陸器的 "鼴鼠"熱探測器在火星的任務進展得並不順利。
  • 「鼴鼠」成功鑽入火星地底,美國將能窺探內部世界,獲取絕密信息
    為進一步了解火星,NASA特意派出「鼴鼠」去探查火星的內部情況。需要說明的是,鼴鼠本身是一種動物,它是屬於哺乳綱食蟲目鼴形鼠科。不過,筆者想給大家介紹的並不是動物界中的鼴鼠而是航天界的「鼴鼠」。實際上,「鼴鼠」只是研究人員給它的暱稱,它的正式名稱為「熱流和物理特性套件」,它是「洞察號」上的裝置。
  • 火星上的「鼴鼠」為什麼不見了?德國科學家:它已從火星地面消失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2018年5月5日正式發射升空,作為NASA新一代火星探測器它備受矚目。與上一代「好奇號」不同的是,此次洞察號將以探究火星地質以及內部結構為主,這意味著它將要對火星土地進行鑽探。那麼這個項目最新的情況如何呢?
  • NASA宣布著陸器洞察號的「鼴鼠」已經結束其火星之旅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周四宣布,火星著陸器洞察號(InSight)的「鼴鼠」已經結束了其在火星上的旅程。「鼴鼠」是著陸器熱流和物理特性包(HP3)的鑽探部分,該儀器旨在深入挖掘並測量火星內部溫度。
  •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遇大麻煩 鼴鼠打樁機無法工作 4個月未修復
    洞察號著陸成功後,用了大約3個月的時間才用自己的機械臂將「鼴鼠」部署到前方幾米的位置(上圖左下方紅框部分)。鼴鼠從2月份開始打洞,但針頭剛進入土壤深度約30釐米的位置時,就無法繼續向下前進了,NASA不得不暫停打洞。
  • 鼴鼠探針曾被彈出!NASA:洞察號探測器準備將其「錘」進火星地下
    雖然和好奇號探測器一樣,都是在火星表面運行,但是洞察號探測器的任務卻是希望能夠探索火星的內部情況,所以,和好奇號探測器任務的側重點還是不一樣的。洞察號探測器曾經監測到火星地震由於需要「傾聽」火星的「心聲」,所以洞察號探測器攜帶了地震測量儀和溫度測量裝置。
  • 機械臂助攻 NASA洞察號「鼴鼠」探測器成功深入火星土壤內部
    本文轉自【cnBeta.COM】;目前正在火星上執行科學考察任務的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已經成功向地面發送了不少具有極高價值的科學考察數據,為人類未來登上這顆紅色星球提供了充足的依據。不過在任務推進中,代號為「鼴鼠」(Mole)的熱探測器並不受到火星的歡迎,已經卡在土壤中一年多時間了。 據悉,Mole的長度為16英寸,並通過繫繩與著陸器本體相連。其尖端設計的目的,是希望能夠不斷錘擊掘進至16英尺的深度,以便展開熱量的測量。沒想到的是,火星土壤似乎比預期的更硬,給這隻從地球遠道而來的機械「鼴鼠」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
  • 火星探測器傳來不幸消息!鑽頭「鼴鼠」被無情彈出,原因還在分析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和火星的新發現11月26日14時54分許,"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部深處"和火星氣象環境奧秘的任務。根據3D圖像顯示,"洞察"號著陸器終於將其超靈敏的地震儀置於火星表面。該儀器旨在通過探測"火星震"的轟鳴聲來揭示有關火星內部的謎團。幾周後,著陸器首次聽到了火星上的微小震顫。
  • 真實上演「火星救援」:NASA洞察號鼴鼠儀器援救任務邁出第一步!
    美國宇航局「洞察號」(InSight, 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著陸器上有一個綽號為「鼴鼠」的儀器,它在對火星進行深入調查時遇到了一些困難。
  • 洞察號到火星快1年了,都在忙啥?最近200天都在拯救「鼴鼠」!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是美國最新發射的火星探測器,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搭載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宇宙神V型」火箭順利的從位於加州中部地區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執行人類首個探究火星內心的探測任務,通過半年的飛行後,它於11月26日14時54分在火星上成功著陸,展開工作後的洞察號,一年多以來它已經為人類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例如2019年聖誕節前夕
  • NASA「洞察號」藉助機械臂推動「鼴鼠」的嘗試取得新進展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的「鼴鼠」熱流和物理性能探頭此前一直在火星上遭遇障礙,但現在「鼴鼠」有了新的希望。自從「鼴鼠」在一年前被卡住以來,太空迷一直在關注它的傳奇故事。「洞察號」團隊已嘗試了所有工作,從拍打探針周圍的土壤到推擠探針的側面以幫助其獲得牽引力。NASA的最新舉動包括使用「洞察號」機械臂末端的鏟子將「鼴鼠」向下推。 NASA周五發推文稱:「來自火星的好消息是:我們使用機器臂推動鼴鼠的新方法似乎正在發揮作用!」
  • 快兩年了,洞察號放出「鼴鼠」沒鑽進火星地下3米,多套方案失敗
    現在,在與地球相隔數千萬公裡外的火星上,除了根據規劃好路線向前移動的好奇號火星車外,還有一個安家在火星極樂平原的洞察號探測器,雖說它無法像好奇號火星車那樣自由移動,但是功能足夠強大,等於一個火星氣象專家。
  • 快兩年了,洞察號放出「鼴鼠」沒鑽進火星地下3米,多套方案失敗
    現在,在與地球相隔數千萬公裡外的火星上,除了根據規劃好路線向前移動的好奇號火星車外,還有一個安家在火星極樂平原的洞察號探測器,雖說它無法像好奇號火星車那樣自由移動,但是功能足夠強大,等於一個火星氣象專家。
  • 「鼴鼠」挖洞成功,順利進入火星地底,NASA將獲得極為寶貴的數據
    《參考消息》6月8日的報導,一隻「鼴鼠」鑽入了火星地下,正在打洞。不過,這裡的「鼴鼠」與我們熟悉的地球嚙齒類動物卻不同,它是也冰冷的機器,它來自於地球,是NASA火星探測器上的裝置之一,目的就是幫助科學家們來了解火星內部的情況。
  • 人類放養到火星的「鼴鼠」,現狀如何了?它曾被卡在地下1年多
    而在去年的5月5日凌晨4時05分,洞察號升空,並於11月26日成功登錄了火星地表,洞察號繼承鳳凰號的機身設計,它的主要任務是安裝一個火震儀,並使用鑽頭在火星上鑽出迄今最深的孔洞,對火星內部的熱狀態進行考察。在成功著陸之後,洞察號大部分儀器都正常運行,唯有一個名為「Mole(鼴鼠)」的探測針一直未能順利運作。
  • 美媒:一隻「鼴鼠」終於進入火星地下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6日報導,當然不是一隻毛茸茸的「鼴鼠」;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洞察」號著陸器上一臺裝置的暱稱,它的正式名稱是「熱流和物理特性套件」。2018年11月在火星著陸的「洞察」號旨在讓科學家一窺紅色星球的內部情況,收集數據以幫助他們了解火星的地質和內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