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自2018年發射到火星以來已經有數個年頭,洞察號是人類首個火星內部探測器。因此,想要了解火星內部,我們必須打入其內部。然而,遺憾的是,洞察號的鑽探裝置「鼴鼠」在鑽探過程中遇到阻礙,卡了數月之久,導致任務一直停滯不前。不過,近日,在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的推動下,火星上的「鼴鼠」終於進入了地下!
鼴鼠的專業名詞叫做熱流和物理特性包的儀器。這枚2018年11月登陸火星的登陸器,旨在讓科學家們了解這顆紅色行星的內部情況,並收集數據,幫助他們了解其地質和內部結構。鼴鼠是登陸器實現這一目標的三個關鍵工具之一,但一年多來,任務人員一直在努力部署它。經過嚴峻的挑戰,鼴鼠終於達到了一個新的裡程碑。」任務的官方推特帳戶在6月3日寫道:「在我的機械臂的幾次助攻之後,鼴鼠成功鑽入在地下。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我們要將距離我們數百萬英裡以外的故障排除。」
鼴鼠由一個類似鑽頭的總成組成,裡面裝滿了熱傳感器,這些傳感器通過尾繩連接到著陸器的主體上。這臺儀器的設計目的是將自己錘擊到火星表面5米以下。當它向下鑽的時候,鼴鼠的溫度傳感器將研究它鑽過的巖石,並評估能量是如何從行星核心向外移動的。
這是一種全新的火星探測儀器,但儘管研究小組在地球上的土室中對其進行了廣泛的測試,但這種類比永遠無法精確地與火星上的環境相匹配。所以,就在鼴鼠開始挖掘火星時,它被卡住了。此後,雖然洞察人員嘗試了一系列戰術,使鼴鼠挖掘繼續進行,但是每次都遇到障礙。
幸運的是,科學家採用了新技術讓鼴鼠號得以重振計劃。最新的技術是用一隻手臂輕輕地推動鼴鼠的末端,以防止探測器彈出。這是一個微妙的提議,因為洞察小組需要小心,不要損壞連接鼴鼠和著陸器的繩索。這項技術最終取得了一些進展。他寫道,鼴鼠現在幾乎完全被埋在火星土壤中,鏟子放在靠近地表的著陸臂末端。總的來說,這意味著鼴鼠在3月11日至5月30日之間已經移動到巖石中約7釐米。由於任務的儀器本應在現在全部部署完畢,項目人員還有其他工作要完成,因此登陸器只能每周處理一次鼴鼠問題,從而進一步減緩了進展。
接下來將進行團隊所稱的「自由鼴鼠」測試,因為儀器的推進深度超過了著陸器的手臂所能提供的幫助。從現在起,鼴鼠只能靠自己,它是否成功取決於它能在周圍的塵埃和巖石柱中找到多少牽引力。
不過科學家稱,火星土壤的外部力量可能很快會干擾鼴鼠運動,因為火星北半球的冬天即將來臨,沙塵暴季節即將開始大氣中的灰塵已經越來越多,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能量也在減少。這可能會影響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使用arm執行能耗操作的能力。只能祈禱洞察號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