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在火星上的洞察號開始向地下「前進」!

2020-12-03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來自美國航天局NASA的工作人員已經工作了幾個月,計劃讓火星洞察號的儀器鼴鼠工作。但是火星實在太遠了,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2.25億公裡,他們已經嘗試了很多方法把鼴鼠帶到地面上,但是幾乎都失敗了,幸運的是,近日,NASA宣布洞察號成功了!

洞察號登陸器是美國宇航局和德國航天中心(DLR)的聯合任務,是使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進行火星內部探測的探測器。著陸器的主要儀器之一是熱流和物理特性包,也就是所謂的「鼴鼠」,因為它需要鑽入地下完成任務。鼴鼠的工作是測量從行星內部流向表面的熱量。

當發現著陸器附近的地下土壤是軟土壤時,麻煩就開始了。這些軟土壤其實是由鹽粘在一起的沙子,它位於一個大約20釐米厚的層中。在鼴鼠取得一些初步進展後,它停了下來無法動彈。鼴鼠的活動是依靠它的洞周圍的土壤,當它錘擊進入表面,給它必要的摩擦滲透才能前進,但是這些沙子沒有著力點,所以洞察號無法前進。雖然美國宇航局和德國宇航局試圖用儀器臂末端的鏟子把土壤推進鼴鼠的洞裡,但沒有成功。

此前,任務工程師們試圖用工具臂上的鏟子來推動孔關閉,使鼴鼠有必要的摩擦力來穿透表面。而後工作人員還試圖對鼴鼠施加側向壓力,試圖提供必要的摩擦力,但是都沒用。

科學家認為洞察號儀器臂上的裝置對鼴鼠施加壓,這可能會提供必要的摩擦力,使鼴鼠再次移動。現在,任務人員正在使用儀器臂的勺向鼴鼠施加向下的壓力。這是一個棘手的操作,因為這個地方非常棘手,一旦損壞安全帶,整個實驗可能就結束了。

5月4日,德國航天中心的一位代表作為歐洲地球科學聯盟大會的一部分在網絡研討會上發言。蒂爾曼·斯波恩是鼴鼠的主要調查員,他提供了最新情況。斯波恩說:「鼴鼠是靠它的錘擊機制下降的,但它是靠鏟子的推動來平衡反衝力的,鼴鼠號成功了!」

這是一次巨大的進步,但也是非常緩慢的進步。這是因為他們需要經常重新定位儀器臂和勺。同時也是一個非常乏味的行動,洞察號一次只能走1.5釐米左右,然後再重新調整。然後是角度的問題。設計的熱流和物性包可以垂直穿透表面。但相反,它的角度是30度,增加了難度。

還有一點就是,「洞察」號著陸器的地震儀在它的防護風和隔熱罩下,因此鼴鼠可能會熄火,但著陸器的其他儀器運轉良好。當然,如果鼴鼠能夠讓它的整個儀器體穿透表面,這個角度可能會自行修正。

關於鼴鼠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鑽到足夠深才能完成它的工作,目前還沒有新的消息。它被設計成可以穿透5米,並且可以在較低的深度下完成一些工作,可能是2米(6英尺),但隨著進展如此緩慢,甚至達到2米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斯波恩沒有提供最新的時間安排。但在4月17日,美國宇航局洞察任務的首席調查員布魯斯·班納特給出了最新情況。他們預計,再過一兩個月,鼴鼠就會與地面齊平。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的洞察號終於動了!鼴鼠裝置成功鑽入地下!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自2018年發射到火星以來已經有數個年頭,洞察號是人類首個火星內部探測器。因此,想要了解火星內部,我們必須打入其內部。然而,遺憾的是,洞察號的鑽探裝置「鼴鼠」在鑽探過程中遇到阻礙,卡了數月之久,導致任務一直停滯不前。不過,近日,在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的推動下,火星上的「鼴鼠」終於進入了地下!
  • 有驚無險成功著陸火星!你好 洞察號!
    洞察號在火星上的工作示意圖。*開始傳回訊號、打開太陽能板(如果有的話) 洞察號整體機身的設計很大程度上直接繼承了之前的鳳凰號著陸器,它的著陸過程也和鳳凰號幾乎一樣。 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到洞察號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7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成功率只有50%。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困難,重回戰場
    這個問題就硬生生從一開始,直到月初,NASA想出了新方案。辦法就是用洞察號著陸器的金屬鏟先填充上這個14英寸的洞然後作為「鼴鼠」的支撐,在它向下鑽孔的時候壓住它。整個方案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即地下儲水層是大量的土壤,而不是巖石堆積而成的。這樣一來,鏟子就可以幫「鼴鼠」在挖的更深的時候,不讓它來回彈來彈去。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什麼?
    近年來,人類對火星的了解越來越多,現在有科學家懷疑上有可能存在地下液態水,也有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但是想要探測火星地表之下的情況也是不容易的,以前的火星探測器無法做到這一點,為了能夠對火星地表之下進行探測,美國NASA航天局於今年5月5日發射了新型的火星登陸探測器-洞察號。
  • 在火星地下50釐米處,洞察號被未知物體「襲擊」
    從地球走向太空,是人類向未來跨出的重要一步,而人類的下一步,就是發現外星生命。目前最有可能發現外星生命的行星就是火星,因此人類對於火星也分外關注。自從美國的幾架火星探測器發射以來,人類先後有了許多極其重要的發現。比如說在火星發現了液態水的痕跡、火星的遠古河流、以及火星的各種無機物似乎都在證明,火星可能存在生命。除了這些正常的發現以外,還有很多讓科學家都感動驚奇地發現。 比如火星上的金字塔以及許多類似於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跡等。而最近,在火星上進行探測任務的洞察號火星車又遇到了一些怪事。
  • 火星上的「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鑽入土壤,登陸一年終於正常運作了
    NASA於2018年發射到的「洞察號」探測器(InSight)已經在火星上運行了一年多時間,這輛不能移動的探測器是專門為偵測火星內部活動而打造的,科學家希望通過探測器上的設備檢測出火星內部是否還存在活動,然而「洞察號」在登陸以後本應開展的工作卻並不順利,火星上地表的堅硬程度超過了探測器的鑽探能力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開啟首次火星內部探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年5月發射的無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再次向紅色星球發起挑戰。這個造價9.93億萬美元的無人探測器於北京時間27日凌晨成功抵達火星登陸點,並順利傳回首張照片。「洞察號」正在開啟歷史上首次勘探火星內部的探索任務。
  • 火星的地下有什麼?洞察號在地下50釐米,被未知物體襲擊
    雖然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人類是如此的渺小,但是我們卻希望了解得更多,甚至是去發現外星生命,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火星的地下有什麼?洞察號在地下50釐米,被未知物體襲擊。但是可惜的是,在現在只有NASA的探測器仍然在火星上工作,雖然帶回來的消息很少,但是也足夠讓科學家興奮不已了。
  • 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直播回顧:「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 傾聽紅色行星的脈搏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消息,北京時間03:53:20,世界第八個火星著陸器「洞察號」安然度過降落過程中的「恐怖7分鐘」,並成功降落到火星表面。
  • 超詳細解讀: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消息,北京時間03:53:20,世界第八個火星著陸器「洞察號」安然度過降落過程中的「恐怖7分鐘」,並成功降落到火星表面。此次登陸的「洞察號」是人類歷史上首個專門開展火星內部結構研究的探測器,當著陸成功的消息傳來,位於加州帕薩迪納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控制室內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洞察號」降落的位置位於火星北半球靠近赤道的一塊廣袤,平坦的平原,這裡非常適合探測器著陸,甚至被NASA戲稱為「火星上最大的停車場」。
  • 一年前的今天,洞察號是如何成功著陸火星的?
    >緩衝著陸開始傳回訊號、打開太陽能板(如果有的話)洞察號整體機身的設計很大程度上直接繼承了之前的鳳凰號著陸器,它的著陸過程也和鳳凰號幾乎一樣。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到洞察號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7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成功率只有50%。
  • 在火星被卡住了,NASA「洞察號」救援行動取得進展,一年多了
    去年年初,運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的科學家發現自己必須為該任務進行營救行動,原因是其中一種儀器卡在了這顆紅色星球的泥土中。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洞察號」升空,11月26日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在火星成功著陸。
  • 洞察號在向地球傳輸照片時,突然中斷了一段時間,這是怎麼回事?
    經過半年左右的航行,洞察號於2018年11月26日成功在火星著陸,開始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洞察號登陸火星之後不久,就向地球傳回了一些珍貴的照片,這些照片向人類展示了一個寂寞荒蕪的紅色世界,從圖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火星平坦的土壤上面點綴著無數散亂的礫石。在強烈的陽光下,淺棕色地表襯著礫石黑色的陰影。
  • 洞察號在向地球傳輸照片時,突然中斷了一段時間,這是怎麼回事?
    為了探索火星地表之下的情況,2018年5月5日,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發往火星,它的任務就是探索火星地表之下的奧秘。經過半年左右的航行,洞察號於2018年11月26日成功在火星著陸,開始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
  • 遭遇離奇故障一年後,NASA決心背水一戰,拯救洞察號火星探測器
    【ALENG 自媒體】2月25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探測器,在成功著陸火星一年來,其中一個用來探測火星內部溫度的傳感器一直無法部署到位,迄今為止,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多,這個原計劃應該被釘入火星土壤5米深度的溫度探針,仍然大半截露在外面,這讓見多識廣的
  • 在火星被卡住了,NASA「洞察號」救援行動取得進展,已經一年多了
    去年年初,運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的科學家發現自己必須為該任務進行營救行動,原因是其中一種儀器卡在了這顆紅色星球的泥土中。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洞察號」升空,11月26日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在火星成功著陸。
  • 洞察號登陸火星:開始為期兩年的星地質勘探
    【PConline資訊】北京時間 2018 年 11 月 27 日 3 點 53分,備受矚目的「洞察號」探測器在北京時間今年5月5日19:05從美國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經過6個多月的漫長旅途後成功著陸火星,接下來,它將在 2019 年 3 月前完成所有儀器的配置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展開探測
    火星剛剛接收了最新的機器人居民「洞察號」。美國宇航局裝備了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著陸器的探測器「洞察號」在距離地球近7個月,3億英裡(4.58億公裡)的旅程中成功降落在紅色星球上。「洞察號」的為期兩年的任務將是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學習如何與巖石表面,包括地球和月球以及所有的天體形成。 「洞察號」於5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
  • 你好火星,我們將進入你的身體內部!美國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
    美國宇航局(NASA)一個名為洞察號(InSight)的新機器人已成功在火星登陸。這款探測器旨在研究火星的深層內部,並使其成為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個以這種方式進行檢測的星球。洞察號於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019年11月26日19:53確認著陸成功,此後向地球發送了一系列關於其著陸後的更新信息。
  • 洞察號:「我到火星啦!」
    漢化自 / [2]這次洞察號成功著陸雖然不令人意外(考慮到NASA此前的高成功率),但依然還是讓人提心弔膽。好在最後一切順利。/ NASA至此,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一共有15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8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8次任務全部都是NAS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