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在向地球傳輸照片時,突然中斷了一段時間,這是怎麼回事?

2020-12-03 探索宇宙說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也是唯一的智慧生命星球。在人類走出地球之後,對浩瀚的宇宙產生了無限的興趣,可是由於科技的限制,我們能夠實地進行探測的也只限於太陽系內的星球,其中火星是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探索最多的行星。

科學家之所以對火星的興趣非常大,主要是由於火星也是位於宜居帶內的行星,它跟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科學家期望通過探索火星,對火星有更多的了解之後,然後對火星進行改造,讓它成為未來人類的第二個宜居行星。

隨著人類數十億年對火星的不斷探索和研究,對火星表面的一些情況基本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可是火星地表之下的情況,我們還是一無所知。科學家猜測,火星地表之下有可能會有液態水的存在,甚至不排除會有地下生命的存在。

為了探索火星地表之下的情況,2018年5月5日,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發往火星,它的任務就是探索火星地表之下的奧秘。經過半年左右的航行,洞察號於2018年11月26日成功在火星著陸,開始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

洞察號登陸火星之後不久,就向地球傳回了一些珍貴的照片,這些照片向人類展示了一個寂寞荒蕪的紅色世界,從圖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火星平坦的土壤上面點綴著無數散亂的礫石。在強烈的陽光下,淺棕色地表襯著礫石黑色的陰影。

洞察號登陸火星是非常成功的,並沒有發生什麼失誤事件,地球上的工作人員每天也在非常謹慎小心地發送著指令,操縱著遠在億萬公裡的探測器一步步開始工作,每一個指令的發出都需要小心謹慎,否則一個不適當的指令都有可能給洞察號帶來故障。

儘管科學家對洞察號的操作非常細心和認真,一直沒有發生什麼奇怪的事情。可是在去年12月左右,洞察號在向地球傳輸新的火星照片和數據時,卻發生了一件怪事。原來原來當科學團隊正在接收洞察號傳回多張機器臂圖片時,洞察號成像突然中斷,這狀況直到第二天才自動恢復。這是怎麼回事?

洞察號是人類目前最高科技的代表作,怎麼會出現這種信號突然中斷的情況呢?到現在科學團隊也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按道理來說,洞察號如此先進的探測器,是不可能出現傳輸信號中斷的問題。如果是信號中斷之後再沒有恢復,有可能是探測號遭遇火星意外情況而損壞了。

可令科學家奇怪的卻是洞察號中斷一段時間後,它又自動恢復了,這就有點讓人們浮想聯翩。在洞察號信號的這段時間內,它到底發生了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永遠是一個謎團,甚至有外星人研究人士猜想,這會不會是外星文明做的?

當然,這只是一些人的猜想,更多的人還是認為有可能是當時洞察號出現了意外情況,才中斷了一段時間然後它又自我恢復了。這種情況並不是沒有可能,任何先進的科技設備都有可能出現意外情況,而像洞察號這樣先進的探測器,本身就有自我檢測修復功能。

不管真實情況到底如何,洞察號信號的突然中斷可把科學家們嚇了一跳,如果它因為意外徹底損壞跟地球聯絡,那損失可就大了。它還沒有完全交給它的光榮地下探測任務,好在最後終於奇蹟般地恢復了,現在它又開始了一系列的探測任務。

洞察號攜帶著不少的先進儀器,更有著能夠鑽到地下5米深的鑽頭,如果火星地表之下有液態水或簡單的微生物,或許在不久就會有好消息傳來。對於科學家來說,火星是否有地下液態水和生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目前探測器對火星的探測,已經在兩極發現了冰凍水湖,還有一個鹽含量非常高的液態湖。

而且好奇號火星車還兩次在火星大氣中檢測到明顯的甲烷活動跡象,而在地球上,甲烷的主要產物就是微生物。如果火星大氣中的甲烷也是來自於微生物,那麼火星有生命的猜想有可能得到證實。現在科學家將希望放在了洞察號身上,期望它能夠在未來的地下探測中取得令人驚喜的成績。

如果火星能夠證實含有大量的地下水以及有生命的存在,那說明火星的歷史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神秘和複雜。同時也說明火星現在還有著明顯的地質活動和活的生態系統,這對於人類未來改造火星,讓它成為第二個宜居行星有著重要的意義。

想要改造火星,是否有大量的液態水決定著成敗的關鍵,而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如果火星沒有可供人類生存需要的大量水資源,那麼未來人類的移民火星計劃可能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即使能夠移民,也只能進行少量的移民。因為,我們需要從地球運送到火星,這成本就太高了。

如果火星未來能夠改造成一顆宜居行星,對於地球和人類的意義是非凡的,首先可以大幅緩慢地球不斷增長的人口壓力,其次人類多了一顆宜居行星,是人類走出星際移民的重要一步。我們只有走出去,才能夠擺脫地球可能出現的各種災難,比如資源枯竭,生態環境嚴重破壞,溫室效應越來越厲害等。

當然,火星並不是人類理想的第二生存星球。即使未來能夠改造成功,能夠滿足人類的生存條件。可由於火星的先天條件不足,比如大氣層稀薄,重力小等,它只是人類沒有辦法的備選移民星球。人類未來真正的移民星球在太陽系之外。

只有太陽系之外才能夠尋找到適宜人類生存的天然星球,甚至尋找到和地球幾乎完全一樣的宜居行星。這樣的行星才是人類理想的新地球,當然想要實現系外移民,飛船的速度起碼也要實現亞光速才行,我們不知道何時才能夠實現這樣的技術。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洞察號在向地球傳輸照片時,突然中斷了一段時間,這是怎麼回事?
    經過半年左右的航行,洞察號於2018年11月26日成功在火星著陸,開始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洞察號登陸火星之後不久,就向地球傳回了一些珍貴的照片,這些照片向人類展示了一個寂寞荒蕪的紅色世界,從圖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火星平坦的土壤上面點綴著無數散亂的礫石。在強烈的陽光下,淺棕色地表襯著礫石黑色的陰影。
  • 突然心悸 突然心悸嘔吐怎麼回事
    突然心悸有些人總是會無緣無故的頭暈,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很多人並沒有把頭暈當疾病治療過,覺得暈一會就過去了,沒有治療的必要。醫學中有很多疾病可以引起頭暈現象,下面小編就介紹幾種常見的疾病引起的頭暈。
  • 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 勘測火星內部仍需幾個月時間
    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 勘測火星內部仍需幾個月時間 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 • 2018-11-28 14:42:52
  • 你好 洞察號!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haibaraemily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北京時間今天(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NASA的新一代火星著陸器洞察號順利著陸火星
  • 洞察號在火星遇見神秘地質,無論怎麼用力都進不去,還好鑽頭沒斷
    火星,一顆充滿誘惑的星球,比起月球而言,火星的移居可能性更大,因為這一點,我們人類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或許都要以它為主要的開發對象。這不,美國已經開始動手了,繼機遇號、好奇號等探測車在火星地表上完成研究數據之後,又在去年發射了一枚名為洞察號的探測器,主要為了研究火星的地下活動。
  • 在火星上的洞察號開始向地下「前進」!
    來自美國航天局NASA的工作人員已經工作了幾個月,計劃讓火星洞察號的儀器鼴鼠工作。但是火星實在太遠了,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2.25億公裡,他們已經嘗試了很多方法把鼴鼠帶到地面上,但是幾乎都失敗了,幸運的是,近日,NASA宣布洞察號成功了!
  • 一年前的今天,洞察號是如何成功著陸火星的?
    從進入火星大氣層到著陸火星表面,洞察號的這一著陸過程大約會持續6分45秒(比花了7分12秒的好奇號要短一點點,除了著陸策略的差異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號的著陸點的地勢比洞察號要低上近2000米[2])——這也是傳說中的「恐怖7分鐘」(7 Minutes of Terror)[3],因為這一過程的上千個複雜操作都只能在預先設置好參數之後完全由探測器自主完成
  • 睡著睡著,身體突然一抖,這是怎麼回事?看完漲知識了!
    睡著睡著,身體突然一抖,這是怎麼回事?看完漲知識了!睡覺的時候突然抖一抖,相信很多朋友都碰到過,經常發生在將睡未睡,迷迷糊糊的時候,而且多數為腿部抖動,發生的時候我們自己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知道的,然後接著繼續睡,但是一般情況,我們也不會太關注,但是還是有不少朋友會問,這究竟是為啥呢?
  • 雄獅突然衝向母獅,母獅發出陣陣哀嚎,究竟怎麼回事?
    眾所周知獅子作為草原之王,其捕殺獵物的能力自然是首屈一指的雄獅突然衝向母獅,母獅因疼痛而發出陣陣哀嚎,而鏡頭記錄下整個過程,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趕緊去了解一下吧,大家知道獅子是一種群居動物,在不同的事情中,都有著明確的分工體系,而雄獅在獅群中,則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它的工作一般是負責領地的巡視,以及保護母獅和幼崽,而捕殺獵物的工作則,一般交由獅群中的母獅負責,由於雄獅的絕對權力,因此母獅們捕獲的獵物,都會先交由雄獅進行享用,然後其他家庭成員才能進食,而下面這隻母獅就因,一時貪嘴而發生了悲劇,視頻畫面中所顯示,一隻雄獅正在享用
  • 尿蛋白突然從「+」變成「±」,是怎麼回事?
    臨床上經常碰到這樣的現象: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高或者其它急性情況入院,檢查尿蛋白「++」,在治療一段時間後,複查尿蛋白,突然變成「±」。 提問者 這是怎麼一回事? 尿蛋白「++」,是不是說明腎臟病變很嚴重?
  • 洞察號已經登陸火星數天了,怎麼沒有動靜?說好的帶來火星新視野
    文/行走天涯洞察號已經登陸火星數天了,怎麼沒有動靜?然而洞察號已經登陸火星好幾天的時間了,怎麼好像一點動靜都沒有呢?從最初的兩張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跟想像中的火星沒有太多的不同,洞察號目前在火星上就是為了去尋找多個視角,並且將攝像機給慢慢的放好位置,以此通過不同的角度來拍攝火星,而實現這些基本操作的科學家們都位於實驗室中,由於信號隔離的原因,火星的信號再傳回地球上中間是相隔著很長的時間的,這也就使得科學家們需要不斷的模擬才能夠避免探測器在工作的時候發生碰撞,因此可能會造成洞察號的損壞,所以在最初的這幾天
  • 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它們很小,但卻有大用處,正是它們提供了洞察號降落時的信號中轉服務「洞察號」和MarCO小衛星均使用太陽能帆板和鋰離子電池。在洞察號上,兩塊太陽能電池板在地球上的一個晴天可以產生大約1800瓦的電力。這一數值在同樣晴朗的天氣條件下,在火星上的發電量大約是600~700瓦,差不多是家用攪拌機的功率。
  • 超詳細解讀: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兩顆小衛星,「伊娃」和「瓦力」表現出色,這是人類第一次將這種微型小衛星發射到火星。它們很小,但卻有大用處,正是它們提供了洞察號降落時的信號中轉服務「洞察號」和MarCO小衛星均使用太陽能帆板和鋰離子電池。在洞察號上,兩塊太陽能電池板在地球上的一個晴天可以產生大約1800瓦的電力。這一數值在同樣晴朗的天氣條件下,在火星上的發電量大約是600~700瓦,差不多是家用攪拌機的功率。
  • 火星上的洞察號傷痕累累,為了完成任務只能繼續工作,比人類靠譜
    中國發射的衛星洞察號已經登陸火星有一段時間了,距離地球146000000公裡,即便如此,洞察號還是輕輕鬆鬆的實現了跟地球上的通訊,前端時間,洞察號還經常傳回來多張照片,向地球上的科學家匯報火星的工作情況。
  • 洞察號探測器即將升空 它要去火星抓娃娃
    SEIS是洞察號攜帶的一臺關鍵性設備。它能探測火星的地震和內部活動,讓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這顆行星的演化史和結構。NASA太平洋夏令時5月5日凌晨4時零5分(北京時間5月5日晚上19時零5分)前後,北美西岸的人們將首次目睹一次行星際發射。一枚宇宙神5號火箭將從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把NASA的洞察號探測器送往火星。
  • 「洞察號」成功登陸紅色星球,圖說「洞察號」相關情況
    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7日凌晨,美國宇航局宣布「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我們的近鄰火星,並接收到從「洞察號」傳回的信息,這表明它的太陽能電池板已成功展開。洞察號在未來幾天內將解鎖機械手臂,使用機械手臂上的相機拍攝著落點附近地表照片,以便工程師確定將洞察號攜帶的科研儀器安放在什麼位置。預計這些儀器成功安放到正常工作再到傳回數據,將需要兩到三個月時間。
  • 火星洞察號放出的「鼴鼠」已卡在地下數月,還在全力解救中
    正當世界多個國家正在搶著登陸38萬公裡外月球時,科技高超的美國宇航局把探索重點轉移到距離地球上億公裡外的火星上,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人類火星移民夢。2019年3月18日,美國火星洞察號向火星地面放出一個綽號為「鼴鼠」的熱流和物理特性包,結果「鼴鼠」在深入時碰到火星巖,被卡在地下數月,既無法深入也無法拔出。
  • 提前劇透洞察號恐怖7分鐘精確到秒的登陸火星過程!
    美國時間11月26日,「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將穿越火星大氣層,它將在比煮熟一個雞蛋還短的時間內,將著陸器輕輕地放在火星表面。洞察號的進入、下降和著陸已經被預先設定好了一系列程序,飛船將按照預定程序自動實現這一目標,這將是一個偉大的裡程碑!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困難,重回戰場
    NASA的火星探測任務似乎已經前景黯淡了,不過現在,事情突然出現了一些轉機。圖:洞察號著陸器 2019.09.23「洞察號」著陸器最初被送往到這顆「火紅星球」的目的無非是:在火星原有地形上打一個16英尺的孔,然後測量地表下的熱量。但是才鑽了14英寸之後就出現了個問題:內置熱探頭的鑽子——「鼴鼠」沒法再繼續鑽了。
  • 作為第二有名的火星探測器,大家搶著籤名的洞察號到底要幹些啥?
    北京時間 11 月 27 日,洞察號登陸火星,並發回了來自外星球的影像畫面,這頓時引起了社交媒體的一陣狂歡。可謂人人都愛火星車!然而,洞察號的火星之旅並非一帆風順。在火箭發射階段,原定的發射安排就因為遭遇了臨時故障而推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