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經常碰到這樣的現象: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高或者其它急性情況入院,檢查尿蛋白「++」,在治療一段時間後,複查尿蛋白,突然變成「±」。
提問者
這是怎麼一回事?
尿蛋白「++」,是不是說明腎臟病變很嚴重?
尿蛋白「±」,是不是說明腎臟病變治療後好轉明顯了?
當然不是!
正確答案
尿蛋白「++」是屬於假陽性,尿蛋白「±」才是真面目。
臨床上還沒有這麼神奇的藥物,能夠迅速顯著降低尿蛋白。
一、為什麼會有尿蛋白?
糖尿病患者出現蛋白尿,最常見的原因是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傷。
血液中的蛋白質通過腎小球濾過膜,「漏」到尿液中。
因此,我們往往把尿蛋白的漏出程度做為判斷腎臟病變嚴重程度的一項指標。
二、為什麼尿蛋白「++」可能是假陽性?
尿蛋白檢測最大的缺點就是影響因素太多,假陽性率太高。
常見的影響原因有:
1、個體內變異
正常人存在尿蛋白排洩率的生理波動,個體內存在的變異係數約為40%。
2、引起尿蛋白一過性升高的因素
熬夜:熬夜看球,沒有按時休息,是一定會升高蛋白尿的!
劇烈運動:導致濾過膜損傷,有可能增加尿蛋白甚至血尿。
月經來潮
感染:尤其是泌尿系統感染
長時間站立:體位性蛋白尿
敗血症:影響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
慢性心力衰竭
血糖過高
血壓過高
血脂過高
…………
上述這些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都可以引起尿蛋白呈假陽性。
但這些臨床情況常常為醫師所忽視,在未排除上述情況下即檢測尿蛋白,出現假陽性結果。
三、如果尿蛋白從「++」變成「±」,
該信哪個結果?
更應該相信「±」的結果。
同理,如果檢測尿白蛋白排洩率兩次,差別顯著,我們應選擇偏低的數值作為測定結果。
四、怎麼準確檢測尿蛋白?
1、首先要排除已知的各種影響因素,才能檢測
一定要在血糖、血壓、血脂控制穩定,且排除各種急性合併症或併發症,正常生活節律的前提下,才能比較準確的檢測尿白蛋白排洩率。
2、不能以一次的結果測定為準
因為影響尿蛋白的因素實在太多,所以應當以3~6個月內的2~3次的尿白蛋白排洩率結果作為基礎。
3、建議選擇晨尿檢測
不推薦留24小時尿測定尿蛋白。
推薦留清晨首次的尿標本,測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
總 結
檢測尿蛋白是門技術活,要想得到一份靠譜的尿蛋白結果,得掌握一定的技巧。
來源:林博講糖
編輯:小冉 審校: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