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24小時尿蛋白和尿常規不相符,應以哪個為準?

2020-12-05 天天說腎的石頭醫生

有的患者總是問我「同時去做了一個尿常規化驗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化驗,可兩個結果不一樣,一看尿常規化驗結果陰性,再看24小時蛋白定量檢查,結果是0.2>0.15,還是高,這是為什麼?」真納悶!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先來說一說尿常規,主要有3點:

(1)尿常規是一項普通檢查,操作比較簡單,但相對粗略,作為臨床篩選疾病的首選。

(2)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測定是定性的,正常是陰性,增多以(+)到(++++)來表示,化驗起來簡單方便。

(3)但尿常規只能說明尿中有無尿蛋白的存在,粗略估計尿蛋白的含量,並且只是檢查的晨起或者臨時的一次尿,只能反映這一次尿的情況,一天中其他時間的尿的情況無法反映出來。

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則是判斷腎病患者腎臟功能的金指標。

能精確地化驗出在24小時內排出的所有尿裡的蛋白總量,肌酐排出量、尿鈣排出量,更能準確地反映受檢者的腎臟功能。

以此來檢查腎臟上的疾病,也可作為判斷腎臟損傷嚴重程度的依據,同時還有利於慢性腎病的儘早治療。

那麼到底尿常規定性和24小時蛋白尿定量哪個準一些?

24小時尿蛋白監測能夠比較準確地知道一天經過腎臟丟失的蛋白,尿常規的定性檢查只是某一時間點的檢查,不夠準確。

如果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定性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有不相符合的情況,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準!

既然這樣的話,好多腎病患者不禁要問:尿常規的定性檢查有意義嗎?

提到尿常規的定性檢查只是告訴你有蛋白,並不能告訴你蛋白有多少,但這不代表尿常規檢查就沒有用。

尿常規包含的數據比較多,蛋白,血尿,尿路感染,糖尿病都可以看出來。一般常規體檢只需要看尿常規就可以了,尿常規有問題,再做其它細分的項目。

如果想要檢查腎功能是否受損,經過尿常規定性檢查後,裡面蛋白質陽性才需要另外加測 24小時尿蛋白定量。

相關焦點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金指標!為什麼腎病患者還要檢查尿常規?
    「其實那次就已經是腎病的一個先兆了,要是當時多留個心眼查一次尿,就不至於這麼快轉化成尿毒症。」小張如是說。因家境貧寒,小夥子最終放棄了治療……這類故事,在臨床上其實有很多。據統計,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中有90%左右都是因為不重視尿檢而導致的。
  • 尿蛋白系列之6:從尿蛋白看腎病的輕重,以及未來病情的發展
    1.尿常規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尿常規可以顯示尿蛋白定性的結果, 不過,尿蛋白定性是個粗略的檢查,經常有患者尿蛋白明顯超標,但尿常規顯示陰性,這叫做「假陰性」,同樣還可能出現「假陽性」,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時也不會以加號為依據。 所以,看尿蛋白有多少,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金標準。兩者不相符時,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準。
  • 尿蛋白檢查,不止尿常規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你檢查清楚了嗎?
    很多腎病患者是在發生水腫後,才到醫院檢查出來了尿蛋白超標,從而知道自己得了腎病。那時是有腎病患者的,但醫生們不知道腎臟是做什麼的,自然不會把患者的病情和腎臟聯繫起來,只能按照不同的症狀來進行分類治療。古代的各種疾病分類中,最接近腎病的是「水腫病」。 18世紀以前,還沒有尿常規、腎功能等化驗方法,醫生們基本只用肉眼看尿:尿液是什麼顏色、是否有膿、是否有血、是否有沉澱等等,沒有把尿液和腎病聯繫起來。
  • 為什麼尿常規有「+」,醫生還讓做24小時蛋白尿定量?
    很多腎友對蛋白尿並不陌生,如果尿液表面漂浮著一層細小的泡沫,且經久不散,則很可能是蛋白尿。許多慢性腎病患者認為有蛋白尿,身體也沒有覺得不舒服,既不疼也不癢,好像根本不用治療一樣。其實尿蛋白不是這麼簡單的。
  • 壁虎醫生:尿常規有+號,為什麼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
    很多朋友都會疑惑,為什麼做尿常規蛋白有+-、+號時,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卻又是正常的? 尿常規中的蛋白+號跟喝水、出汗和尿液的比重有很大關係。尿常規有+號,尿比重升高,比重升高就提示尿液濃縮,尿液濃縮時可能會出現尿蛋白假陽性,喝水後就相當於把尿液稀釋,再做檢查就沒有尿蛋白了。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評估蛋白尿程度的金標準,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可以做參考,但是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準。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臨床意義是什麼?臨床上,判定腎病發生與否,多通過尿常規檢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兩個指標進行綜合判定。尿蛋白定量判定能準確的反應受檢者的腎臟功能,常用的診斷指標即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偶然一次發生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標,不能確診為腎病。正常人,尿常規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範圍小於150mg/24小時。
  •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是不是一回事?糖尿病人應該測哪個呢?
    作者:李青天津市泰達醫院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是不是一回事?糖尿病人應該測哪個呢?二者有關係,但不是一回事,糖尿病人應該先測尿微量蛋白。檢測尿中蛋白的方法,傳統的有尿常規和尿蛋白定量。尿常規也叫定性檢查,檢查結果用1+、2+、3+、4+來描述,尿蛋白定量是留取24小時的尿液,測定尿中總的蛋白含量。但是,只有尿中蛋白達到一定量後,用這兩種方法才能檢測到,早期、輕度腎損傷漏出的白蛋白用尿常規和尿蛋白定量的方法是檢查不出來了。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這是許多患者都會詢問的一個問題,因為通過這個答案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蛋白尿,關於此問題,我們將請到腎病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
  • 腎病突然加重,醫生只用了一招,尿蛋白快速下降!
    但今天腎上線要和大家分享的病例,醫生卻沒用降蛋白的藥,也讓尿蛋白迅速降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咱們熱烈歡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鄧元俊博士開講!女孩今年27歲,前段時間因為腎病加重,來我們門診看病。她已經有20多年腎病史,在她很小的時候,無明顯原因出現全身水腫,當時尿常規:尿蛋白3~4+,診斷為「腎病症候群」,予以口服藥物好轉,後來停藥。這20多年來,腎病間斷復發過多次,每次她規律服用激素,病情都可以控制。
  • 24h尿蛋白定量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區別?
    24h尿蛋白定量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區別?尿常規是一項再普通不過的檢查,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受檢者的腎臟功能,有利於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損害的早發現、早治療。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這兩者24小時尿檢的區別。
  • 闢謠丨尿蛋白後面跟著「+」,說明有腎病了?別慌,可能是誤差
    尿蛋白也是檢驗腎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一般來說,正常人尿蛋白指標呈陰性(-),如果尿檢查出尿蛋白呈陽性(+),則可能是尿蛋白有漏出,但不代表腎功能一定出了問題。但是如果尿蛋白2+或3+甚至更多加號,則需要進一步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及腎功能相關檢查,因為如果尿蛋白漏出不加以控制,腎臟受損情況可能會加速惡化,耽誤治療時機。
  • 尿蛋白下降後就高枕無憂了?還要堅持做好5件事,腎病患者需謹記
    所有的腎病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升高,表現為少量尿蛋白尿和大量尿蛋白。尿蛋白是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來評判病情分級。一般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降尿蛋白,長期用藥才能維持蛋白尿穩定且不易復發。不過尿蛋白降低後並不代表著萬事大吉,還需堅持做好以下5件事情。
  • 24小時蛋白尿篇尿常規、尿培養、24小時蛋白尿別再傻傻分不清
    什麼是24小時蛋白尿  24小時尿蛋白檢測簡單說就是通過收集24小時的全部尿液,來測定其中的蛋白質的含量,進而計算出24小時內的蛋白總量,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極微,正常水平在150mg/24h以下。
  • 腎病患者尿蛋白3+怎麼辦?4種情況,有效治療措施各不相同
    1.尿蛋白太高當尿常規出現尿蛋白3+時,通常都提示尿中蛋白漏出較多,即腎病患者的尿蛋白太高。應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其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結果可能≥3.5克,即腎病症候群水平的蛋白尿(也叫大量蛋白尿)。
  •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小時尿蛋白定量,這麼麻煩,醫生您看我這個尿常規裡面不是有一個尿微量蛋白了嗎?」確實,乍一看都是驗尿,裡面都帶蛋白,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先別急,就讓小編給說道說道。首先我們先分清什麼是尿蛋白,以及產生尿蛋白的幾個原因: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時內的排出的所有的尿液來做定性試驗的一種尿液檢測方法。清晨第一次的小便排乾淨後,從第二次小便開始留。
  • 24小時尿蛋白5.49多長時間能降下來
    核心提示:對於腎病患者早出現的症狀表現就是蛋白尿。尿常規檢查對尿蛋白的定性定量,雖然方便簡單,但一旦發現異常,即已到腎病晚期,耽誤了治療。在尿常規檢查無蛋白尿情況下,留取一 天中整個24小時的尿液送檢,採用比較敏感和精 確的方法,能檢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
  • 腎病加重,尿蛋白和肌酐卻紋絲不動?一個跨世紀謎題
    二是膜性腎病被發現的前半個世紀,一直不溫不火,患病人數不多(佔原發性腎病不足1/5)。最近十幾年,數量迅猛增加,與排名第一的IgA腎病齊頭並進。在部分空氣汙染嚴重的地區,已經超過了IgA腎病榮登榜首(新發的超過50%)。
  • 篩查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到底有啥區別?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中推薦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1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eGFR評估(證據級別:B),這種篩查方式有助於發現早期腎臟損傷,並鑑別其他一些常見的非糖尿病性腎病。以下情況應考慮非糖尿病腎病並及時轉診至腎臟專科:活動性尿沉渣異常(血尿、蛋白尿伴血尿、管型尿)、短期內eGFR迅速下降、不伴視網膜病變(特別是1型糖尿病)、短期內UACR迅速增高或腎病症候群。
  • 出現這5情況,多提示腎病復發或加重,應至少檢查這5方面指標!
    2.出現浮腫或腹脹納差腎病復發或加重了,不一定都會出現浮腫或腹脹納差等表現,但當既往患有腎病的患者再次出現浮腫時,應考慮該患者的腎病復發了。既往患有腎病的患者出現腹脹,伴有腹水並納差時,也應考慮該患者的腎病已經復發。此時,患者的體重也會增加,常見於腎病症候群等有大量蛋白尿與低血漿白蛋白表現的患者。需要患者在第一時間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 從尿蛋白3+到停藥,腎病患者需抓住這4個時間節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尿蛋白3+一般都屬於大量蛋白尿範疇,即腎病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5克(兒童患者應大於50mg/KG體重/每天),往往同時伴有雙下肢明顯水腫或合併有尿量減少,這常見於腎病症候群,比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及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