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5情況,多提示腎病復發或加重,應至少檢查這5方面指標!

2021-01-09 腎為先

周遜 腎內科主任

若能早發現或首次就能採取及時規範的治療措施,腎病多可完全治癒或長期穩定病情。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還是會有部分腎病出現復發或病情加重情況。而一旦出現腎病復發或病情加重,不僅可能並發危及生命的併發症與合併症,而且必須再次「忍受」多種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萬一療效不好,患者還將增加之後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或進展為尿毒症的速度進一步加快。

因此,已治癒或緩解或穩定的腎病患者,當出現如下這五種情況時,多提示腎病復發或病情加重。

1.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減少

當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漸漸減少,多為腎病症候群復發的表現,其中微小病變往往來得更快,膜性腎病及其它腎病症候群這一過程要慢一些。這一情況多見於原發性腎病症候群,而繼發性腎病症候群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減少的情況比較少見。其中狼瘡性腎炎病情復發時,也可能出現類似的表現,但同時還會有其它表現,如關節痛、發熱與面部紅斑等。因此,不管怎麼說,當患者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漸少時,腎友都應該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2.出現浮腫或腹脹納差

腎病復發或加重了,不一定都會出現浮腫或腹脹納差等表現,但當既往患有腎病的患者再次出現浮腫時,應考慮該患者的腎病復發了。既往患有腎病的患者出現腹脹,伴有腹水並納差時,也應考慮該患者的腎病已經復發。此時,患者的體重也會增加,常見於腎病症候群等有大量蛋白尿與低血漿白蛋白表現的患者。需要患者在第一時間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3.尿泡沫越來越多

有的腎病復發或加重會有「感覺」,而有的腎病復發或加重可以沒有任何「感覺」,即不出現顏面部及四肢水腫、也沒有尿量減少現象,也無腹脹與飲食差表現。但若仔細觀察患者的尿液,與之前相比,可見尿泡沫越來越多,而且經久不易散去。這一情況的出現,可能提示患者的尿蛋白又高了,腎友可自測一次尿蛋白或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4.動則氣促或胸悶

原本患有腎病的患者,當逐漸或突然出現動則氣促或胸悶表現時,多提示病情加重,或為腎病復發引起的心肺併發症,或為肺部感染、或為狼瘡性肺病、或為慢性腎臟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或與糖尿病腎病相關的糖尿病心肌病等,嚴重者或為尿毒症肺病。這就需要腎病患者儘快去醫院做心肺相關檢查,同時還必須檢查腎病這一原發病的相關指標,以明確診斷及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5.面色蒼白與容易疲勞

患有多年腎病的患者,當出現面色蒼白或萎黃與容易疲勞等情況時,多提示患者合併有貧血,與腎病相關的貧血多為腎性貧血。而腎性貧血的出現,往往提示患者的慢性腎臟病已經發展到了比較嚴重階段,即慢性腎臟病多已處於3期以上,說明患者的病情已明顯加重。此時,患者不能僅關注貧血,卻忽略了引起貧血的慢性腎臟病。因此,需要患者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以糾正貧血及阻止或延緩慢性腎臟病繼續進展。

當然了,腎病復發或加重的患者還可能有其它表現,也可以沒有任何表現。當腎病患者出現如上五大表現,或懷疑腎病復發或加重時,應儘快去醫院至少做如下五方面檢查,以明確診斷與指導治療。

一.化驗尿常規、尿蛋白分析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初步檢查可以做尿常規、進一步檢查再做尿蛋白分析,更準確的判斷尿蛋白需要做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這對判斷病情與指導治療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檢查包括腎功能與血漿蛋白在內的血生化指標

抽血檢查,第一需要的是檢查血肌酐與尿素氮等指標以了解患者的腎功能情況,其次就是血漿白蛋白與血脂等生化檢查,這對判斷腎病症候群是否已復發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三.檢查或估算腎小球濾過率或內生肌酐清除率水平

要想準確判斷腎功能的嚴重程度,僅看血肌酐是遠遠不夠的,也可能並不十分準確,這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通過檢查或估算腎小球濾過率或內生肌酐清除率來得出結論,尤其對慢性腎臟病分期與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這一指標是必須的。

四.作彩超檢查以了解雙腎大小與結構與腎血流情況

看腎病是否復發或病情加重,腎臟彩超這一無創檢查非常必要。合併有水腫的腎病症候群或狼瘡性腎炎,彩超往往會顯示雙腎腫大;而逐漸進展或加重的慢性腎臟病,彩超往往會提示雙腎萎縮與內部結構紊亂及腎血流量下降。

五.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做其它相應的化驗與器械檢查

具體到某位腎病患者,病情復發了或加重了,經治醫生還應根據具體病人選擇做相應的其它化驗與器械檢查。如原本為狼瘡性腎炎,則還需作免疫球蛋白與補體及抗dsDNA與抗SM抗體檢查;如懷疑並發心功能不全,則還需做心臟彩超與BNP等心衰指數檢查;如出現貧血,則還需做血清鐵蛋白等有關檢查等等。

綜上所述,腎病患者在平時必須了解自己的病情變化檢查,當出現「情況」時,就應第一時間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以判斷腎病是否復發或病情是否加重,為下一步作好充分準備。

文章為作者周遜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腎病總是出現復發病情加重情況?做到這幾條再也不用擔心了!
    吃藥不規律,擅自斷頓或停藥 藥物控制是腎病治療的必要條件,缺少了這一條件就可能導致腎病復發 有的病友作息時間混亂,沒有固定睡眠時間;飲食方面也很隨意,常吃腎病患者不適合吃的東西。有些病友還做高強度工作,過度勞累。
  • 腎病患者警惕復發風險,穩定腎功能很重要,這3種準備要長期做好
    治療腎病的目的是延緩腎功能衰竭,並不是所有的腎病都會發展到腎衰竭或尿毒症階段,其實多種類腎臟疾病,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就能穩定腎功能,防止病情惡化。對於腎病患者而言,當下的關鍵點是穩定尿蛋白和腎功能,減少腎病復發風險。
  • 腎病好轉看尿蛋白+號,不如看這兩項指標更準確!
    腎病患者在複查時可能也比較關注蛋白尿的相關指標,尤其是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加減號指標,常把尿蛋白加號的多少作為衡量腎功能好壞的指標之一。尿蛋白出現加號,主要是告訴我們有蛋白漏出尿液這個信息,但是不是腎小球損壞導致的,需進一步研究待查,並不能武斷說是病情加重。因為,還有可能是近段時間患者攝入太多高蛋白食物所致。尿蛋白加號除了病理因素,還受生理因素影響,如出汗多、喝水少等。因此,腎病患者首選要明確導致漏出多的因素,再針對性治療。
  • 預防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患者必須要知道這3個檢查指標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早期常無明顯臨床表現,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指標,檢測發現微量白蛋白尿有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從而早期對疾病進行幹預,開展正規合理治療,最終達到逆轉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的目的。
  • 腎病患者尿蛋白3+怎麼辦?4種情況,有效治療措施各不相同
    首次晨尿、二次晨尿或隨機尿都可以作為尿常規檢查的尿液,只是不同情況下留取的尿液檢查出來的結果因受影響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首次晨尿」的尿液較為濃縮,檢查出來的尿蛋白「+」號等指標比實際結果要高;「隨機尿」的尿液可能比較稀釋,檢查出來的尿蛋白「+」號等指標比實際結果要低;而「二次晨尿」檢查出來的尿蛋白「+」號等指標,相對來說比較接近實際情況。
  • 所有的腎病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別瞎猜,可通過這5個指標來判斷
    腎病的最終結果是尿毒症,有的患者查出腎病後,短短幾年內就進入尿毒症階段;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終生沒有患上尿毒症。對腎病患者而言最可怕的莫過於尿毒症,及時可通過5個指標來看出自己是否會發展到尿毒症階段。
  • 這項指標也可以提示腎病進展!
    咱們很多腎友去醫院進行尿檢,往往只關注尿蛋白、尿潛血、鏡檢紅細胞等指標,比如根據尿蛋白的「+」號看看腎病有沒有加重,根據紅細胞數量看看有沒有血尿,到此就覺得本次尿液複查已圓滿結束了。其實,除了上述「老朋友」外,在尿液的相關檢查中還存在著不少有用的指標,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腎病進展。
  • 不想拖垮腎臟,重視3大檢查幫你提早揪出腎病
    人體的各個器官都有保質期,腎臟也一樣。人體的腎功能從40歲開始就會相應減退,腎臟也會更加脆弱。   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是由於血糖、血壓長期控制不佳而引發的腎病,我國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人數分別高達1.1億、2.5億之多,而且患病人數還在遞增,使得慢性腎病的發病率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的早期防治能夠大大降低腎病的發病率
  • 腎病突然加重,醫生只用了一招,尿蛋白快速下降!
    這是怎麼回事?咱們熱烈歡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鄧元俊博士開講!女孩今年27歲,前段時間因為腎病加重,來我們門診看病。她已經有20多年腎病史,在她很小的時候,無明顯原因出現全身水腫,當時尿常規:尿蛋白3~4+,診斷為「腎病症候群」,予以口服藥物好轉,後來停藥。
  • 早期發現腎病的4大檢查指標
    1998年美國的終末期腎病患者中40%為糖尿病患者,不同分期的慢性腎病患者中高血壓患者的比例可達到80%或更高。因此,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人如能儘早接受慢性腎病篩查,將有利於早期腎損傷的治療和逆轉,避免進展成為終末期腎病。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樣的檢查指標能夠幫助我們發現早期腎病?
  • 腎病有4項尿液指標非常重要,查清有利於降蛋白,別漏了
    判斷腎病的嚴重程度,往往有三方面檢查是必查項目:尿檢、血檢、腎功能檢查。具體到每項檢查又會包含一些重要的小檢查項目。比如尿檢中尿常規檢查是基本檢查,還有其他相關尿液檢查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等,需要單獨進行檢查,血檢中包括血常規、血生化等各方面檢查,腎功能檢查則更加詳細。
  • 從尿蛋白3+到停藥,腎病患者需抓住這4個時間節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尿蛋白3+一般都屬於大量蛋白尿範疇,即腎病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5克(兒童患者應大於50mg/KG體重/每天),往往同時伴有雙下肢明顯水腫或合併有尿量減少,這常見於腎病症候群,比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及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
  • 腎病最該打哪些疫苗?有3類很重要,可提升免疫力更護腎
    例如有些患者在降低尿蛋白過程中,會用到激素、環孢素等免疫抑制劑類藥物,但尿蛋白降下來後停藥,一感冒就又容易復發,就有這方面的原因。那麼,腎病應對感染有什麼「妙招」?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接種疫苗。部分患者覺得腎功能受損了,存在尿蛋白、肌酐升高的情況,身體條件差,還有擔心加重腎臟負擔,不願意甚至不敢接受注射一些疫苗。
  • 還要堅持做好5件事,腎病患者需謹記
    所有的腎病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升高,表現為少量尿蛋白尿和大量尿蛋白。尿蛋白是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來評判病情分級。一般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降尿蛋白,長期用藥才能維持蛋白尿穩定且不易復發。不過尿蛋白降低後並不代表著萬事大吉,還需堅持做好以下5件事情。
  • 身體出現這5種情況,趕快求醫檢查
    身體出現這5種情況,趕快求醫檢查 咳嗽,咳痰 由於腫瘤的影響,會刺激患者的氣管,導致患者出現咳嗽以及咳痰的症狀。 喉嚨疼痛 由於腫瘤以及感染的影響,會使患者局部位置出現疼痛,嚴重時還會出現潰爛以及炎症。
  • 治療腎病 連續五次指標正常才算治癒
    「多年以來,我治好那麼多腎病患者,靠的都是中藥,但我從不排斥西醫,因為西醫的檢查手段不但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病情,更是評價治療效果的重要參照指標。」  20多年前有個小男孩因患急性腎小球腎炎住院,各項指標一個多月持續異常,焦急萬分的家長打聽到王肅季,希望能在中醫中藥上尋得一線生機。經過王肅季採用一個多月的中藥治療,孩子尿蛋白、潛血全部恢復正常,浮腫全消。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那麼哪些症狀或信號會提示肺癌發生復發或轉移呢?1.體重下降肺癌病人手術後如果沒有任何病情反覆,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的徵象之一。
  • 【APCN&CSN2018】 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不同種族和不同年齡的PLA2R抗體檢測率不同,一般來說歐美和我們國家PLA2R抗體檢測率較高,可達70%以上,日本國家檢查率較低,約為50%;兒童PMN的PLA2R檢測率為70%。血清和腎臟PLA2R抗體檢測可能具有差異性,部分血清PLA2R抗體陰性的患者,腎活檢也可顯示PLA2R陽性(10%-15%)。PLA2R抗體檢測特異性>90%,敏感性為70%。可用於監測疾病活動度,評估治療反應。
  • 腎病加重,尿蛋白和肌酐卻紋絲不動?一個跨世紀謎題
    40歲以下的青年患者也有,但不如中年人多。 二是膜性腎病被發現的前半個世紀,一直不溫不火,患病人數不多(佔原發性腎病不足1/5)。最近十幾年,數量迅猛增加,與排名第一的IgA腎病齊頭並進。在部分空氣汙染嚴重的地區,已經超過了IgA腎病榮登榜首(新發的超過50%)。
  • 腎病出現反覆性蛋白尿,怎麼辦?
    尿蛋白是衡量腎功能好壞的「金指標」之一,蛋白流失的嚴重程度反應了腎臟腎小球的濾過水平的高低。尿蛋白流失得越多表明腎小球受損較嚴重,腎臟整體濾過功能也不是樂觀。一般評估尿蛋白流失的嚴重程度,通過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情況,可以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