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N&CSN2018】 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2020-11-30 醫脈通

【APCN&CSN2018】 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2018-04-02 來源:醫脈通

腎病症候群(NS)是一組以大量蛋白尿(>3.5 g/d)、低白蛋白血症(<30 g/L)、水腫和(或)高脂血症為特點的臨床症候群。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遺傳性三類。診斷原發性NS需排除繼發性和遺傳性NS,如Alport症候群、先天性腎病症候群芬蘭型、激素抵抗型NS、遺傳性澱粉樣變。不同病因、不同年齡NS的病理類型亦不相同,具體見下表:



診斷進展


近十年來,有關NS診斷方面的進展主要是膜性腎病(MN)血清學標誌物的進展,即抗磷脂酶A2受體(PLA2R)抗體和1型血小板反應蛋白7A結構域(THSD7A)。不同種族和不同年齡的PLA2R抗體檢測率不同,一般來說歐美和我們國家PLA2R抗體檢測率較高,可達70%以上,日本國家檢查率較低,約為50%;兒童PMN的PLA2R檢測率為70%。血清和腎臟PLA2R抗體檢測可能具有差異性,部分血清PLA2R抗體陰性的患者,腎活檢也可顯示PLA2R陽性(10%-15%)。PLA2R抗體檢測特異性>90%,敏感性為70%。可用於監測疾病活動度,評估治療反應。在腎移植患者中PLA2R抗體滴度增加或抗體陽性可提示復發。


THSD7A僅表達於PLA2R陰性的特發性膜性腎病(IMN)患者腎組織,可作為PLA2R及其血清抗體均陰性IMN患者的補充檢查,在IMN患者中陽性率約為2.5%-5%。腎組織THSD7A是診斷THSD7A相關MN的更為敏感的指標,與移植腎MN復發相關,需要注意的是THSD7A相關的MN合併惡性腫瘤的概率高於抗PLA2R抗體相關的MN以及非THSD7A、非PLA2R的IMN。


MN的診斷流程可參考下圖,首先檢測血清抗PLA2R抗體滴度,尋找繼發性膜性腎病的病因,然後再根據結果給予進一步檢查和確診。



除了MN意外,MN的其他病理類型的診斷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如微小病變(MCD)的血管生成素樣蛋白4,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GS)的可溶性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suPAR)、心肌營養素樣細胞因子1、共刺激分子B7-1(CD80)等。


治療進展


最新的日本臨床實踐指南推薦:全身性水腫伴嚴重腸道水腫患者增加口服劑量或改變給藥途徑。隔日給藥進行激素減量的有效性尚不明確。對於復發性腎病症候群推薦根據患者復發情況調整用藥劑量。腎病症候群緩解後激素維持治療建議設定治療時期。


MCD初始治療,推薦口服類固醇降低尿蛋白,防止急性腎功能下降。類固醇耐藥或復發者推薦環孢素聯合類固醇降低尿蛋白。FSGS初始治療,推薦類固醇降低尿蛋白,防止腎功能下降。耐藥的成人FSGS患者,可添加環孢素(3.5 mg/kg/d)聯合小劑量類固醇降低尿蛋白。移植後的FSGS也可使用阿貝西普(B7-1抑制劑)治療。


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單抗類藥物的治療療效,我國國內的研究發現,環孢素A和他克莫司治療成人IMN的緩解率及安全性相當,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其他的免疫抑制劑如利妥昔單抗、黴酚酸酯子啊降低尿蛋白、防止腎功能下降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不推薦硫唑嘌呤用於初始治療。老年腎病症候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確,臨床上應謹慎使用。


隨著新的診斷特異性抗體不斷出現,腎病症候群的治療方案也在不斷優化。


點擊進入會議專題 >>> 2018亞太地區腎臟病學術會議暨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APCN&CSN 2018】諶貽璞: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相關腎病的診斷
    【APCN&CSN 2018】諶貽璞: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相關腎病的診斷
  • 腎病症候群的定義 腎病對身體有這些危害
    腎病症候群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可能有些朋友對它不是很了解,那你知道腎病症候群的定義是什麼嗎?在平時我們應該怎樣一方腎病症候群的發生呢,腎病症候群的危害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一起學病例 | 伴有基底膜變薄的腎病症候群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腎病症候群診斷到這一步,顯然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不能滿足腎臟病診療的需求,接下來,大家都知道要做什麼了哇。Yes,就是腎活檢,腎病症候群是腎活檢非常強的一個適應症。對於臨床觀察到的腎小球基底膜變薄,醫生重點需要鑑別的疾病:Alport症候群和薄基底膜腎病。
  • 腎病症候群有哪些特點?在什麼情況下治療預後良好?
    大多數情況下,引起腎病症候群的原因多種多樣,感染、遺傳、免疫等因素都可能引發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主要特點 1、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也是腎病症候群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機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高於3.5克/天。
  • 王振義院士:克隆性嗜酸粒細胞增高伴Kimura病/腎病症候群
    中華醫學會第16次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CSH)於9月24-27日在杭州召開,多位血液領域專家通過線上、線下與會,交流血液最新進展,同時共襄中華醫學會血液分會成立40周年。本次血液分會設有主會場和白血病、紅細胞、出凝血、實驗診斷、移植、感染、淋巴瘤、骨髓瘤、中西醫、青年論壇和護理專場,全方位、多角度學習和交流。
  • 日本臨床實踐指南:腎病症候群(下)
    2016年4月,日本腎臟病學會(JSN)發布了腎病綜合症最新臨床實踐指南,共涉及4大部分內容,分別為:發病機制,診斷,流行病學和預後,治療。其中針對腎病綜合症的診斷和治療,共涉及40個臨床問題,並針對這些臨床問題提出推薦意見。
  • 蛋白質晶片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
    作為一種新型自動化、微型、高通量的新型生物晶片,蛋白質晶片在原發性肝癌的檢測上有很強的臨床應用價值,蛋白質晶片以蛋白質為研究基礎,來分析腫瘤產生及轉移。蛋白質晶片的出現為探究腫瘤相關的蛋白質、特異性標誌物、藥物治療靶標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本文針對蛋白質晶片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作用做出如下綜述。
  • 腎病患者尿蛋白3+怎麼辦?4種情況,有效治療措施各不相同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下留取的尿液,當腎病患者化驗檢查結果顯示為尿蛋白3+時,都必須引起重視。如果是首診的腎病患者,應進一步做全面檢查,並結合患者的病史、症狀與體徵等以明確診斷;如果是複診的腎病患者,也需要進一步檢查其它某些項目,以判斷之前治療是否有效或病情是否復發。之後可根據如上得出的結論,再分別採取措施。
  • 【專論】中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治療現狀與展望
    原標題:【專論】中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治療現狀與展望 本文刊於:中華兒科雜誌, 2018,56(3) : 163-165 2011年楊錫強和趙曉東[2]將我國對PID的臨床研究分為啟蒙和發展兩個階段,並明確了未來5~10年PID發展的重要方向,包括規範PID的臨床診斷路徑、完善PID相關免疫學和分子遺傳學實驗室建設、開展科學研究和發現新型PID等。2014年趙曉東和丁媛[3]明確提出了未來3~5年中國PID臨床防治和研究的關鍵技術和任務,並主持開展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原發性免疫缺陷病防治關鍵技術"的研究。
  • 從機制到治療:全面解讀抗磷脂症候群腎病
    巴黎第五大學的Frank Bienaime和同事從發病機制和治療方面對抗磷脂症候群腎病進行了系統性闡述,小編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學習。 抗磷脂症候群(APS)是一種常見的由病理性抗磷脂抗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特點為血液循環中存在抗磷脂抗體(aPLs),血管血栓和妊娠併發症。
  • 腎病綜合症多久會發展成「尿毒症」?
    因此,發現自己患有腎病症候群之後,總擔心哪天會變成尿毒症,也想知道何時會發展成尿毒症? 要想弄清楚這一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腎病症候群」。醫生下腎病症候群這一診斷,主要依據這兩個化驗指標:一是尿蛋白,二是血漿白蛋白。只要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3、5g(成人)且血漿白蛋白小於30g/L,就可以作出腎病症候群的診斷。
  • 出現這5情況,多提示腎病復發或加重,應至少檢查這5方面指標!
    萬一療效不好,患者還將增加之後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或進展為尿毒症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因此,已治癒或緩解或穩定的腎病患者,當出現如下這五種情況時,多提示腎病復發或病情加重。1.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減少當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漸漸減少,多為腎病症候群復發的表現,其中微小病變往往來得更快,膜性腎病及其它腎病症候群這一過程要慢一些。
  •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組以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細胞增多為特徵的骨髓幹細胞惡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血栓和血管併發症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少數患者可轉化為白血病或骨髓纖維化。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把ET和真性紅細胞增多症(PV)、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同時劃為bcr-abl融合基因陰性的骨髓增殖性腫瘤(MPN)。一、ET發病機制研究的進展2005年發現JAK2V617F突變為PV、ET、PMF的共同遺傳學基礎,且在PV、PMF、ET患者中的發生率為95%、65%、55%。
  • 兒童慢性腎病和泌尿結石 這「一靜一動」的兩種腎臟泌尿系統疾病在...
    於是趕緊帶著他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紫癜性腎炎。一聽到「慢性腎炎」幾個字,何女士的心跌到谷底,這是否意味著病情發展下去,會變成可怕的尿毒症?而令她沒想到的是,兒子的病情進展得很快,當地醫院建議儘快轉到上級大醫院去治療。一家人輾轉打聽,來到浙大兒院腎臟泌尿中心就診。
  • 乾貨|談冠狀動脈痙攣症候群的診斷及治療
    冠狀動脈痙攣(CAS)是缺血性心臟病的共同生理病理基礎,並廣泛參與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其臨床表現複雜,嚴重影響患者預後,因此準確診斷與治療是臨床探究的重要問題。
  • 尿蛋白系列之6:從尿蛋白看腎病的輕重,以及未來病情的發展
    如果進行常規治療後,尿蛋白仍在1g以上,很多種腎病就要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包括糖皮質激素)進行免疫治療了,比如潑尼松、甲潑尼龍、環磷醯胺、環孢素、他克莫司、嗎替麥考酚酯、來氟米特等等。 重度蛋白尿,基本都是腎病症候群,尿蛋白對腎功能的損傷很明顯。重度蛋白尿患者需要糖皮質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劑治療,並進行抗凝、降脂、利尿等治療。
  • CAR-T細胞治療相關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這些內容了解一下!
    2.鑑別診斷在臨床上CRS可表現為非特異性症候群從而造成診斷困難,區分CRS和其他炎症性疾病非常重要,因為一些炎症性疾病與CRS有相似的臨床症狀和體徵,但是需要不同的治療手段。腫瘤溶解症候群(TLS)的臨床表現可與CRS相似,表現為發熱,急性腎衰竭,心律失常和癲癇等。
  • 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詳述篩查、診斷、分期分型、治療、預後
    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一、概述原發性肺癌 (primary lung cancer,PLC)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骨轉移則通常出現較為劇烈而且不斷進展的疼痛症狀等4.肺癌的肺外表現除了腫瘤局部區域進展引起的症狀和胸外轉移引起症狀以外,肺癌患者還可以出現瘤旁症候群。肺癌相關的瘤旁症候群可見於大約10%~20%的肺癌患者,更常見於小細胞肺癌。臨床上常見的是異位內分泌、骨關節代謝異常,部分可以有神經肌肉傳導障礙等。
  • 別擔心,得了腎病大多數都能長壽!治療從2點入手,尿毒症不敢來
    腎病的發展軌跡主要由腎功能的好壞來決定,維護腎功能的剩餘價值,延緩腎功能的發展是整個腎病治療過程中的終極目標。 那如何維持腎功能的穩定?有沒有特效藥或者特效的方法?這一直是不少腎友們心中的疑惑,如果能及時找到有效方法延緩腎功能進展,那尿毒症也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