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系列之6:從尿蛋白看腎病的輕重,以及未來病情的發展

2020-12-07 騰訊網

尿蛋白檢查,幾乎是腎病患者最重要的檢驗項目,尿蛋白的輕重,往往代表著腎病病情的輕重。

關於尿蛋白,有多項指標,它們各代表什麼意思?部分患者了解得不準確,經常會有誤解。接下來介紹一下,怎麼從尿蛋白來判斷腎病的輕重、治療的難易程度。

1.尿常規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尿常規可以顯示尿蛋白定性的結果,是陰性(—)還是陽性(+),按尿蛋白逐步增多的順序,分為-、+-、1+、2+、3+、4+。

不過,尿蛋白定性是個粗略的檢查,經常有患者尿蛋白明顯超標,但尿常規顯示陰性,這叫做「假陰性」,同樣還可能出現「假陽性」,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時也不會以加號為依據。

所以,看尿蛋白有多少,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金標準。兩者不相符時,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準。

2.蛋白尿分級

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標準,蛋白尿分輕、中、重三個等級:

輕度:24小時尿蛋白定量1g以下;

中度:24小時尿蛋白定量1g-3.5g;

重度: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g以上。

大部分蛋白尿患者的治療目標,是將24小時尿蛋白定量降到0.5g以下。

輕度蛋白尿患者,腎功能損傷的風險小一些,只進行常規治療即可:普利/沙坦類藥物降壓降蛋白,螺內酯利尿降蛋白,以及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預防感染等措施。

中度蛋白尿,會使腎功能呈漸進性損傷。如果進行常規治療後,尿蛋白仍在1g以上,很多種腎病就要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包括糖皮質激素)進行免疫治療了,比如潑尼松、甲潑尼龍、環磷醯胺、環孢素、他克莫司、嗎替麥考酚酯、來氟米特等等。

重度蛋白尿,基本都是腎病症候群,尿蛋白對腎功能的損傷很明顯。重度蛋白尿患者需要糖皮質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劑治療,並進行抗凝、降脂、利尿等治療。用藥後,多數患者的尿蛋白會在1-3個月內緩解。

3.尿蛋白的成分

從前幾期尿蛋白系列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了大中小尿蛋白分子的意義。尿蛋白較多的患者,多是腎小球病變引起的,以白蛋白為主。

如果尿蛋白中,基本都是白蛋白,那麼即使尿蛋白較多,病也不會很重,用藥後效果較好。

如果尿蛋白中,有很多其它的蛋白質超標,則病情很嚴峻。比如大分子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超標,它本身說明腎臟受損嚴重,且它對腎功能危害很大;或是尿α1微球蛋白超標,說明腎小管也受損了,腎小球和腎小管均受損是腎衰竭臨近的表現。

從尿蛋白組分檢查可以看出,即使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相同的患者,治療方式也不一樣,因為腎臟的損傷位置不同、受損程度不同,預後差異很大。

4.病理類型和腎功能的影響

很多腎臟病患者沒有檢查過自己的尿蛋白的成分,則可以通過腎穿刺診斷病理類型來判斷。

以最常見的幾種原發性腎病來看:

1.微小病變腎病

2.膜性腎病

3.繫膜增生性腎炎(包括IgA腎病)

4.局灶增生性腎小球硬化

5.膜增生性腎炎

總體來講,這5種腎病按順序越靠前則治療越容易,預後越好。比如微小病變腎病總是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但通常可以治好;膜性腎病將24小時尿蛋白控制在4g以內,即便仍有兩三克,腎功能受損的風險也不太大;而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和膜增生性腎病,有半數患者在10年內進展為尿毒症,這些患者即使尿蛋白不是很高,也應提高警惕,積極治療。

此外,腎功能下降(血肌酐升高)表明病情嚴重,無論尿蛋白高還是不高。當腎功能衰竭嚴重的時候,應以保護腎功能、延緩腎衰竭的治療為主,尿蛋白就失去了判斷病情的價值。

相關焦點

  • 腎病好轉看尿蛋白+號,不如看這兩項指標更準確!
    點擊查看 在臨床治療時,我們常會講解相關尿蛋白對腎功能的作用,對延緩腎衰竭的意義。腎病患者在複查時可能也比較關注蛋白尿的相關指標,尤其是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加減號指標,常把尿蛋白加號的多少作為衡量腎功能好壞的指標之一。
  • 尿蛋白3 尿蛋白3嚴重嗎
    尿蛋白3+的原因之二腎小管對濾過蛋白的回收障礙所致,此類蛋白尿的特點為尿蛋白總量通常較少,一般<1gd;且僅含少量白蛋白,並以低分子量的溶菌酶、β2-微球蛋白、輕鏈蛋白、維生素a結合蛋白等為主。<=""p="">尿蛋白3+的原因之三溢出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是由於血循環中某些較低分子量(<6~7萬)的蛋白質異常增多,經腎小球濾出,並超過腎小管再吸收能力而出現蛋白尿。此類蛋白尿的特點:①是有引起異常血漿蛋白血症的原發病;②是尿蛋白定性分析可檢出特殊蛋白質;③是早期腎小球功能正常。
  • 腎病突然加重,醫生只用了一招,尿蛋白快速下降!
    但今天腎上線要和大家分享的病例,醫生卻沒用降蛋白的藥,也讓尿蛋白迅速降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咱們熱烈歡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鄧元俊博士開講!女孩今年27歲,前段時間因為腎病加重,來我們門診看病。她已經有20多年腎病史,在她很小的時候,無明顯原因出現全身水腫,當時尿常規:尿蛋白3~4+,診斷為「腎病症候群」,予以口服藥物好轉,後來停藥。這20多年來,腎病間斷復發過多次,每次她規律服用激素,病情都可以控制。
  • 尿蛋白2+、潛血2+病情嚴重嗎?腎內科醫生說的很直白
    檢查出腎病後,大多數腎友們最想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病情嚴不嚴重」。通常我們都會進一步根據患者檢驗出的指標,及腎功能的情況,做出初步的判斷。最常見的腎炎早期的典型症狀就是尿蛋白、尿潛血還有水腫,也是早期衡量腎病的典型的「三巨頭」。
  • 尿蛋白下降後就高枕無憂了?還要堅持做好5件事,腎病患者需謹記
    所有的腎病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升高,表現為少量尿蛋白尿和大量尿蛋白。尿蛋白是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來評判病情分級。一般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降尿蛋白,長期用藥才能維持蛋白尿穩定且不易復發。不過尿蛋白降低後並不代表著萬事大吉,還需堅持做好以下5件事情。
  • 腎病輕重該如何去衡量?牢記這4個標準,「越界」的後果可不妙
    判斷腎病輕重程度有4個衡量標準,其中有2點能決定是否會發展成尿毒症。如何衡量腎病輕重?1、腎病的病理類型慢性腎病分為多種病理類型,這跟遺傳、環境和後天因素有關。有的腎病並不是很嚴重,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就有望治癒,如微小病變性腎病和膜性腎病,還有IgA腎病。不過也有一部分腎病卻很嚴重如高血壓腎病和糖尿病腎病,多種腎臟疾病並存,勢必對腎臟帶來雙重打擊。
  • 腎病降尿蛋白切忌千篇一律!除了激素,這類方法適合多數人
    出現尿蛋白症狀的腎病病理類型不在少數,如微小病變性腎病、膜性腎病、繫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局灶階段腎小球硬化症等等,這些腎病除了尿蛋白,往往還存在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度水腫的症狀,呈現典型的腎病症候群,可觀察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大,腎小球纖維化進程加快。
  • 尿蛋白有「+」就是腎炎嗎?教你看懂尿蛋白
    如果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多到0.15g/24h以上的時候、檢查尿蛋白﹥150mg/d,那就是說人體排出尿蛋白量明顯多了,尿常規可判斷是陽性(+)。正常人的尿液中是沒有或者僅有微量的蛋白,檢查結果可判斷是陰性(-),如果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增多到一定數量,檢查結果就可判斷是陽性(+)。
  • 腎病加重,尿蛋白和肌酐卻紋絲不動?一個跨世紀謎題
    而膜性腎病不一樣,它雖然分為4期(部分學者會再加一期形成5期),但各個分期似乎只是中看不中用的「形式」:既和尿蛋白、腎功能等臨床指標無關,也和病情進展、尿毒症風險無關。 這就奇怪了。
  • 尿蛋白是什麼 出現尿蛋白一定要這樣做
    很多人通過尿液來檢查身體的情況,有的人認為尿蛋白就是腎臟出現了問題,因此一旦尿液檢測中出現尿蛋白就會很緊張,那麼,尿蛋白是什麼?尿蛋白高是怎麼回事?尿蛋白治療方法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尿蛋白是什麼尿液是檢測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方法,尿蛋白是尿液中出現蛋白成分的一種症狀。
  • 腎友尿蛋白3+比1+嚴重?看病情是否嚴重與難纏,這5項才重要!
    周遜 腎內科主任數天前在腎內科病區查病房時,同一病房的才住進院數天的兩位女性腎病患者正在談論自己的病情,筆者剛好聽到吳姓女子跟華姓女子說這麼一句話「我的尿蛋白有3+,而你的尿蛋白只有1+,我的病情肯定比你嚴重,你為何還那麼擔心?」。
  • 腎病患者如何徹底控制尿蛋白,使之不再復發?
    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也就是常說的尿蛋白陽性; 2. 尿蛋白定量>0.15 g/24小時; 3. 尿蛋白/尿肌酐>200 mg/g。 如果尿蛋白定量≥3.5 g/24小時稱大量蛋白尿。
  • 尿蛋白 vs 血肌酐:二者是啥關係?誰對腎病最重要?
    尿蛋白和血肌酐,可以說是慢性腎臟病最重要的兩項指標,許多腎友搞不清楚它倆是什麼關係,以及哪個是最重要的重點。1. 尿蛋白升高,會引起肌酐升高尿蛋白高了,說明腎臟有炎症,這種炎症和平時說的感染、發炎不一樣,是自身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出現了免疫炎症。
  • 降尿蛋白真的沒有特效藥嗎?
    很多患者也致力於尋找降尿蛋白的「特效藥」,治療好腎病,讓自己健康康康的,中青年人好奮力拼搏,老人好頤養天年,小孩也能有個快樂健康的童年,可現實卻是,不少人輾轉多地治療,蛋白尿或是高高在上,或是降下來不久又升高。難道降尿蛋白真的沒有特效藥嗎?
  • 從尿蛋白3+到停藥,腎病患者需抓住這4個時間節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尿蛋白3+一般都屬於大量蛋白尿範疇,即腎病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5克(兒童患者應大於50mg/KG體重/每天),往往同時伴有雙下肢明顯水腫或合併有尿量減少,這常見於腎病症候群,比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及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
  • 腎病患者尿蛋白3+怎麼辦?4種情況,有效治療措施各不相同
    如果是首診的腎病患者,應進一步做全面檢查,並結合患者的病史、症狀與體徵等以明確診斷;如果是複診的腎病患者,也需要進一步檢查其它某些項目,以判斷之前治療是否有效或病情是否復發。之後可根據如上得出的結論,再分別採取措施。當腎病患者檢查發現尿蛋白3+時,會有如下四種情況,可分別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 尿蛋白多高,需要用藥?這幾類降尿蛋白藥物必須知道!
    正常情況下,腎臟的「篩孔」(濾過孔)只允許水,鈉、鉀、氯等電解質,以及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代謝廢物通過,而血液中的細胞及分子量大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不能通過濾過孔,仍舊留在血液中,所以尿中沒有蛋白質。
  • 尿蛋白檢查,不止尿常規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你檢查清楚了嗎?
    很多腎病患者是在發生水腫後,才到醫院檢查出來了尿蛋白超標,從而知道自己得了腎病。那時是有腎病患者的,但醫生們不知道腎臟是做什麼的,自然不會把患者的病情和腎臟聯繫起來,只能按照不同的症狀來進行分類治療。古代的各種疾病分類中,最接近腎病的是「水腫病」。 18世紀以前,還沒有尿常規、腎功能等化驗方法,醫生們基本只用肉眼看尿:尿液是什麼顏色、是否有膿、是否有血、是否有沉澱等等,沒有把尿液和腎病聯繫起來。
  • 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帶您搞懂理清!
    我們平時說的尿蛋白其實包含多種成分,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補體等)、白蛋白、微球蛋白以及各類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等,其中白蛋白是主要成分,佔40%。而尿微量白蛋白其實指的就是白蛋白這一項。簡單來說,如果將尿蛋白比作一個班級,而班裡的同學分別來自五湖四海,那微量白蛋白就是班級中來自同一地區且人數最多的一類學生。
  • 臨漳縣尿蛋白2.8g去哪家醫院看比較好
    腎病存在易反覆的特性導致尿蛋白容易出現復發,但大多數患者通過系統治療,也能降到理想的指標。今天河南譽美腎病醫院就來和大家講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但有少部分患者,開始用藥是從十幾克降到了幾克,但再降速度就變慢了。還有少數患者用藥後效果達不到,開始加藥或換藥,治療走了不少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