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下降後就高枕無憂了?還要堅持做好5件事,腎病患者需謹記

2021-01-15 家庭醫生在線網

所有的腎病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升高,表現為少量尿蛋白尿和大量尿蛋白。尿蛋白是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來評判病情分級。一般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降尿蛋白,長期用藥才能維持蛋白尿穩定且不易復發。不過尿蛋白降低後並不代表著萬事大吉,還需堅持做好以下5件事情。

尿蛋白降低後,患腎病者還需堅持做好哪幾件事?

1、堅持以前的治療方案

尿蛋白降低後無論之前選擇哪種治療方案,需堅持用以前的藥物和用藥劑量,根據病情判定用藥時間。如足量足療程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腎病綜合症時,短則用藥4~6個星期,長則好幾個月,等病情逐漸好轉後,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好用藥劑量。沙坦類藥物治療高血壓性腎損害、IgA腎病以及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時需長期服用藥物,通常不做大的調整。

2、停藥或減藥速度不能太快

尿蛋白下降後不能突然減藥或早早的停藥,還需依據病情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在醫生指導下慢慢減少用藥劑量。某些腎病患者需停止用所有的藥物,但也有一部分腎病病人需長期服用一種或幾種藥,能降尿蛋白,防止腎病反覆發作。如狼瘡性腎炎病人糖皮質激素減到很小劑量時,不能停藥,需長期堅持服用藥物。微小病變病人用糖皮質激素時,還需根據病情來評判是否停藥。

3、堅持去醫院做複查

通常尿蛋白降低後腎病病人仍然在堅持治療中,病情不停地變化,化驗指標也存在一定的波動,需根據化驗指標調整好用藥劑量。不過所有的情況都要和醫生溝通,定期去醫院做複查,了解病情發展動態,多聽一聽醫生的建議或指導用藥,這樣才能鞏固治療,防止尿蛋白反覆發作。

4、不能減少定期檢查

尿蛋白降低後還需定期去醫院做檢查,主要做跟尿蛋白相關的檢查項目,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和尿常規,還有尿蛋白分析。同時還需檢查腎功能和免疫功能,還有血漿蛋白等,不僅僅能觀察療效,而且也能了解病情變化,避免疾病反覆發作。

5、堅持做好生活幹預

即使尿蛋白降低後也不能放任自己,還需調整好飲食,採取低鹽低脂低糖的飲食結構,遠離高蛋白質和重口味食物,避免吸菸喝酒,不能喝含糖或碳酸飲料。做力所能及的事,根據興趣愛好和體質安排好運動量,做到量力而行,這樣能增強免疫力,防止尿蛋白受到影響。

溫馨提示

感染是導致腎病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會讓疾病進一步惡化。所以冬季需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積極預防感冒和其他感染,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冬季儘量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出門時還需戴上口罩。另外正確面對疾病,保持心態平和,不能濫用藥物。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從尿蛋白3+到停藥,腎病患者需抓住這4個時間節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尿蛋白3+一般都屬於大量蛋白尿範疇,即腎病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5克(兒童患者應大於50mg/KG體重/每天),往往同時伴有雙下肢明顯水腫或合併有尿量減少,這常見於腎病症候群,比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及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
  • 腎病突然加重,醫生只用了一招,尿蛋白快速下降!
    今年2月,該患者再次出現泡沫樣小便,尿量減少,並伴有腰痛,尿常規:隱血1~3+、尿蛋白1~3+。到了5月,她的病情還是沒有好轉,於是來到我們這就診。門診尿常規顯示尿蛋白3+,24小時尿蛋白3.2g,尿白蛋白/肌酐比 2428.5ug/mg。
  • 腎病患者尿蛋白3+怎麼辦?4種情況,有效治療措施各不相同
    1.尿蛋白太高當尿常規出現尿蛋白3+時,通常都提示尿中蛋白漏出較多,即腎病患者的尿蛋白太高。應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其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結果可能≥3.5克,即腎病症候群水平的蛋白尿(也叫大量蛋白尿)。
  • 腎病患者警惕復發風險,穩定腎功能很重要,這3種準備要長期做好
    治療腎病的目的是延緩腎功能衰竭,並不是所有的腎病都會發展到腎衰竭或尿毒症階段,其實多種類腎臟疾病,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就能穩定腎功能,防止病情惡化。對於腎病患者而言,當下的關鍵點是穩定尿蛋白和腎功能,減少腎病復發風險。
  • 注意:2件事傷腎還會升尿蛋白,不重視小心被腎衰竭盯上
    這個過程是尿蛋白的過程,但同時也是腎臟損傷的過程。 濾過膜孔隙越來越大,尿蛋白不斷升高,也意味著受損的腎小球也越來越多。無疑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治療腎病必須控制尿蛋白水平,但同時保護腎小球也至關重要。
  • 尿蛋白系列之6:從尿蛋白看腎病的輕重,以及未來病情的發展
    尿蛋白檢查,幾乎是腎病患者最重要的檢驗項目,尿蛋白的輕重,往往代表著腎病病情的輕重。 關於尿蛋白,有多項指標,它們各代表什麼意思?部分患者了解得不準確,經常會有誤解。接下來介紹一下,怎麼從尿蛋白來判斷腎病的輕重、治療的難易程度。
  • 腎病降尿蛋白切忌千篇一律!除了激素,這類方法適合多數人
    那麼,要保證長期放激素方案的有效性,腎友們必須要重視兩點:一、堅持長期服藥,緩慢減藥。腎病發生前身體可以不斷的釋放激素,調節平衡。腎臟受損後體內免疫復發物不斷損傷腎臟組織,導致腎功能下降體內激素水平代謝紊亂,尤其發生腎功能實質性損傷後,需要藥物進行調節。
  • 5種藥物可降低尿蛋白,是腎病好幫手,卻少為人知
    在腎內科,激素/免疫抑制劑和中藥是降低尿蛋白的主力藥物,備受醫生青睞;普利/沙坦類藥物也能降低尿蛋白和血壓,成為了一線藥物。 其實,除了這些主力藥物,還有幾種藥物也可以降低尿蛋白,卻少為人知。
  • 降尿蛋白真的沒有特效藥嗎?
    很多患者也致力於尋找降尿蛋白的「特效藥」,治療好腎病,讓自己健康康康的,中青年人好奮力拼搏,老人好頤養天年,小孩也能有個快樂健康的童年,可現實卻是,不少人輾轉多地治療,蛋白尿或是高高在上,或是降下來不久又升高。難道降尿蛋白真的沒有特效藥嗎?
  • 腎病加重,尿蛋白和肌酐卻紋絲不動?一個跨世紀謎題
    40歲以下的青年患者也有,但不如中年人多。 二是膜性腎病被發現的前半個世紀,一直不溫不火,患病人數不多(佔原發性腎病不足1/5)。最近十幾年,數量迅猛增加,與排名第一的IgA腎病齊頭並進。在部分空氣汙染嚴重的地區,已經超過了IgA腎病榮登榜首(新發的超過50%)。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金指標!為什麼腎病患者還要檢查尿常規?
    「其實那次就已經是腎病的一個先兆了,要是當時多留個心眼查一次尿,就不至於這麼快轉化成尿毒症。」小張如是說。因家境貧寒,小夥子最終放棄了治療……這類故事,在臨床上其實有很多。據統計,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中有90%左右都是因為不重視尿檢而導致的。
  • 腎病患者如何徹底控制尿蛋白,使之不再復發?
    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也就是常說的尿蛋白陽性; 2. 尿蛋白定量>0.15 g/24小時; 3. 尿蛋白/尿肌酐>200 mg/g。 如果尿蛋白定量≥3.5 g/24小時稱大量蛋白尿。
  • 尿蛋白2+、潛血2+病情嚴重嗎?腎內科醫生說的很直白
    檢查出腎病後,大多數腎友們最想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病情嚴不嚴重」。通常我們都會進一步根據患者檢驗出的指標,及腎功能的情況,做出初步的判斷。最常見的腎炎早期的典型症狀就是尿蛋白、尿潛血還有水腫,也是早期衡量腎病的典型的「三巨頭」。
  • 腎病好轉看尿蛋白+號,不如看這兩項指標更準確!
    點擊查看 在臨床治療時,我們常會講解相關尿蛋白對腎功能的作用,對延緩腎衰竭的意義。腎病患者在複查時可能也比較關注蛋白尿的相關指標,尤其是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加減號指標,常把尿蛋白加號的多少作為衡量腎功能好壞的指標之一。
  • 篩查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到底有啥區別?
    而腎功能減退不僅僅影響機代謝廢物的排洩,研究表明這還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高顯著相關。同時,腎功能的減退亦影響降糖藥物藥效的正常發揮。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並給予嚴格的控糖以及控壓,可以防止或者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那麼,該如何進行篩查呢?
  • 尿蛋白多高,需要用藥?這幾類降尿蛋白藥物必須知道!
    ,要降尿酸治療;如果是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腎損害,除了激素外,還要使用化療藥;如果是病毒相關性腎病,還要抗病毒治療;如果是藥物性腎損害,要及時停藥等。 我國最常見的 IgA 腎病,以及其他的腎小球腎炎,如果達不到使用激素的指徵,那最主要的治療藥物就是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 糖尿病腎病降尿蛋白,也要選擇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個別患者劑量還要加到 2~4 倍; 高血壓性腎臟病,降尿蛋白更是要首選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治標又治本;
  • 這四種藥物都可降低尿蛋白,不管您是哪類腎病,總有一種適合您!
    因此,控制好蛋白尿是腎病治療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環。那麼我們該如何控制呢?今天小編就從用藥的角度出發,來給腎友們講講有哪些藥物可以幫助降低尿蛋白,一起來看看吧。、抗過敏、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用來減輕或抑制腎病的免疫炎症反應,保護腎小球足細胞濾過屏障,控制尿蛋白漏出。
  • 出現這5情況,多提示腎病復發或加重,應至少檢查這5方面指標!
    3.尿泡沫越來越多有的腎病復發或加重會有「感覺」,而有的腎病復發或加重可以沒有任何「感覺」,即不出現顏面部及四肢水腫、也沒有尿量減少現象,也無腹脹與飲食差表現。但若仔細觀察患者的尿液,與之前相比,可見尿泡沫越來越多,而且經久不易散去。這一情況的出現,可能提示患者的尿蛋白又高了,腎友可自測一次尿蛋白或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 腎病|24小時尿蛋白和尿常規不相符,應以哪個為準?
    有的患者總是問我「同時去做了一個尿常規化驗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化驗,可兩個結果不一樣,一看尿常規化驗結果陰性,再看24小時蛋白定量檢查,結果是0.2>0.15,還是高,這是為什麼?」真納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腎病輕重該如何去衡量?牢記這4個標準,「越界」的後果可不妙
    通常需做腎穿刺來診斷腎病病理類型,複雜的病理類型腎病要做到早發現、早明確和早治療。2、肌酐高低肌酐值高低跟腎功能受損嚴重程度成正比,肌酐值越高,腎功能損傷就越嚴重,發展到腎衰竭的風險就越高。在腎病早期,肌酐小於130,提示腎功能受損輕微,只要積極抗炎治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