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腎小球的損傷主要表現為濾過膜通透性增加,致使本不該存在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質漏出濾過膜,最終隨尿液排出體外形成了蛋白尿。這個過程是尿蛋白的過程,但同時也是腎臟損傷的過程。
濾過膜孔隙越來越大,尿蛋白不斷升高,也意味著受損的腎小球也越來越多。無疑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治療腎病必須控制尿蛋白水平,但同時保護腎小球也至關重要。
有些腎友治療過程中,往往遇到的比較棘手的事,就是尿蛋白降不下來,隨之腎功能惡化速度加快。
尿蛋白能否控制在較低水平,一方面受腎功能的影響,另一方面還存在一些外在因素,比如藥物的使用、飲食的管理等等,還有一些直接影響腎功能的穩定因素,也會間接影響到尿蛋白的穩定性。
其中有兩件事如果不當回事,尿蛋白必然很難穩定住!
血壓高了不及時降
高血壓會影響腎功能的穩定性,但看似與尿蛋白好像沒直接關係。如果你也有這種想法,那麼你的尿蛋白可能就會不穩定。
高血壓與尿蛋白都是腎功能受損後的典型的症狀,持續血壓升高會影響也會造成腎小球內動脈高壓,增強腎小球基底膜膜通透性,從而加速纖維化、硬化的發展。而腎小球的損傷,腎功能的纖維化,無疑都會直接造成尿蛋白加重。
因此控制血壓穩定就是控制尿蛋白穩定,二者相互影響。
當血壓升高後一定要及時藥物幹預,維持在130/80以下最好,對腎功能的影響最小,有利於尿蛋白水平持續穩定。
腎性高血壓一般發生在腎病中後期,比尿蛋白稍晚,因此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要注意監測血壓的變化,做好預防工作。
感覺藥效不好頻繁換藥
針對腎病症候群類型的腎病降蛋白治療,大多會用到激素、免疫抑制劑類藥物,但根據具體病理類型、患者自身體質及藥物的敏感性,具體的用藥方案也有所差異。
有些患者比較著急,剛剛用了半個月藥,覺得不是很見效,就想著換藥。每次用藥不到一個月就連續換藥,結果導致尿蛋白不降反升。
需要注意的是,尿蛋白的發生是長期腎臟炎症反應的結果,降蛋白不只是單從轉陰那麼簡單,還需要對腎臟炎症進行控制,同時修復部分受損較輕的腎臟細胞,才能做到尿蛋白長期穩定不復發。因此需要長期堅持治療,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解決的那麼簡單的問題。
頻繁換藥會導致病情出現耐藥,而且停藥期間出現尿蛋白反彈,相當於白治,反而還會嚴重,後果非常嚴重,希望腎友們能認識到這一點。
降尿蛋白需要全面系統治療,結果才能更長久,而不應該「管中窺豹」,效果反而一般甚至不如意。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