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了還在糾結用不用激素?早重視2點,尿毒症早被趕走了

2020-12-05 騰訊網

前幾天收到一位患者在微信上留言:

醫生,我激素吃了3個月了,病情還是沒太大緩解,蛋白尿也在1g以上,渾身酸痛,能不能不用激素換其他藥?

相信不只他一個人有過這樣的想法,確診病情後,初次與激素接觸,效果不是很好就想能不能換藥,是不是換藥了病情就能好很多,身體也不會有不舒服了,往往把關注點放錯了。

我們的共同「敵人」應該是腎臟內的炎症、損害腎功能的那些因子,而非激素或其他藥物。即使不服激素,服用其他藥物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與其頻繁的換藥,糾結用不用激素,不如努力的學會與自身病情以及激素「和諧相處」。

腎病最終預後是好是壞?不單單受藥物治療的影響,還有這幾點:

病理類型。腎功能恢復的程度,根本上與病理類型相關,本身病理較重,初期階段腎功能受損就很嚴重,治療難度無疑也會增加,恢復的程度也較差。這點主要與先天免疫缺陷相關,無法選擇。

確診情況。確診病理後才更好的制定治療方案,更高效的配合用藥,不確診就盲目治純屬浪費時間、浪費腎功能。因為病理類型無法選擇,才更應該準確查清,剖析得更明白,對治療更有幫助。

全程腎臟的護理工作。要避免尿毒症,腎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並不是指標降了、症狀消除了那麼簡單。有些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比如降壓藥、消炎藥等等,定期複查,保證腎功能的長久穩定。還要配合好的飲食習慣等生活習慣,腎友往往比其他疾病患者更要重視這點。

早點拯救腎功能,有兩件事必須要著重強調下:

明確各項檢查,早查早治療

檢查腎功能的情況,除了B超能直觀看到腎臟的大小,還有尿常規和血液檢查,可以進一步反應出更深的情況。

尿液相關檢查:

尿蛋白

尿蛋白+-號:定性檢查,出現+代表陽性,腎臟可能存在問題,還有進一步檢查。

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0.15g,表明腎功能損傷,一般漏出越多,腎小球受損越嚴重。

尿蛋白尿肌酐比: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替代檢查,相對檢查比較方便,超過30mg要注意。

這三項指標主要判斷腎小球損傷的情況,還有些尿蛋白相關檢查可以反映出腎小管的情況,如尿蛋白電泳、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等等。

尿紅細胞

尿紅細胞檢查呈現陽性,如果高倍鏡下超過3個可為鏡下血尿,漏出去破裂可明顯看到肉眼血尿。有些患者單純存在尿紅細胞陽性,但沒有蛋白尿,需要進一步做畸形變形率定位,一般超過80%為腎小球性血尿,腎功能發生損害。

血液相關檢查:

毒素水平相關

血肌酐、尿酸、尿素氮、胱抑素C、內生肌酐清除率等等,腎功能不全後,這些指標都要關注。

腎功能相關

腎小球濾過率、電解質水平、免疫十項等等,更深的反應出腎功能情況及免疫力功能。

重視腎臟血流的補充

腎臟剩餘腎小球還能繼續發揮作用,一方面是沒有受到炎症因素的「攻擊」,組織結構未受到破壞。另一方面,血氧供應情況比較好。腎臟本身是血流量豐富的器官,受損後會影響到血液的流通。

保持腎臟正常血流情況,首先要注意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等這些直接影響到血管健康的指標,其次要注意避免感染、藥物等因素引起的急性腎損傷,造成的急性腎衰竭。

充分檢查能是治療的基礎,知彼知己,早知道腎臟損傷情況才有可能預防腎衰竭,降低尿毒症風險。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別擔心,得了腎病大多數都能長壽!治療從2點入手,尿毒症不敢來
    要穩住腎功能,避免加速發展,這兩大因素不容忽視,防治尿毒症,也要從這2點入手: 第一點:「贏在起跑線」——病理類型 慢性腎病的種類多種多樣,每種病理類型表現的症狀,對腎功能的危害等也不同。有些病理類型輕的腎病如慢性腎炎,早期症狀較輕,經過治療後只要及時複查就可以。
  • 腎病降尿蛋白切忌千篇一律!除了激素,這類方法適合多數人
    出現尿蛋白症狀的腎病病理類型不在少數,如微小病變性腎病、膜性腎病、繫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局灶階段腎小球硬化症等等,這些腎病除了尿蛋白,往往還存在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度水腫的症狀,呈現典型的腎病症候群,可觀察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大,腎小球纖維化進程加快。
  • 得了腎病最怕發展成尿毒症,選對治療方法,是「逆轉」腎病關鍵!
    如今患腎病的人群越來越多,你一定也會有這些疑問:什麼是腎病呢?腎病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發現腎病我們應該怎麼做?什麼是腎病?腎病泛指腎臟的各種疾病。腎病是一大類病,腎病中又有許多類型,最常見的腎病有急慢性腎小球腎炎,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糖尿病性腎病,痛風性腎病,腎病症候群,腎盂腎炎,腎結石,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十多種。
  • 腎病不想尿毒症,必須要盯住3項關鍵指標,腎功能或可安然無恙
    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慢性腎臟病多久會到尿毒症? 說實話,腎臟病並不是一個進展特別迅速的慢性病,相比於一些嚴重的慢性病尤其是心臟疾病、肝臟疾病,腎功能的進展速度並不是很快,尤其對一些不很嚴重類型的腎病,病情是容易控制的。
  • 腎衰竭尿毒症都攻克不了,你們醫生說那些有什麼用?
    原創 李青大夫 腎病科普 來自專輯慢性腎臟病腎衰竭尿毒症都攻克不了,你們醫生說那些有什麼用?美國最新公布導致尿毒症的四大原因是:糖尿病腎病(43.2%)、高血壓性腎臟病(23%)、腎小球腎炎(12.3%)和多囊腎(2.9%)。而我國目前仍以腎小球腎炎列首位,糖尿病腎病次之。
  • 尿毒症是什麼病?如何才能治好尿毒症?醫生說的明明白白!
    一、尿毒症尿毒症是急性慢性腎衰晚期,一般指腎病4期或5期,這時候,腎臟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導致患者出血水、電解質、酸鹼失衡以及腎臟內分泌失調,還會出現代謝終末期產物和毒性物質在體內大量瀦留,從而引起一系列症狀,或叫症候群。二、什麼原因導致了尿毒症簡單說各種腎病,都可能發展到腎病末期,發展到尿毒症。
  • 腎病症候群的定義 腎病對身體有這些危害
    這是因為冠心病已成為腎病症候群死亡原因的第三因素(僅次於感染和腎功能衰竭)。2、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患有腎病症候群的患者還有可能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的現象發生,這是因為腎病症候群時腎間質水腫,蛋白濃縮形成管型堵塞腎小管等因素,可誘發急性腎功能衰竭。
  • 不用開刀,PTA術解決尿毒症患者動靜脈內瘻狹窄或閉塞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graphy,PTA)尿毒症患者超200萬,內瘻狹窄/閉塞「要人命」目前我國腎病患者佔了總人口的10%,尿毒症患者已超過200萬,尿毒症主要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 腎病綜合症多久會發展成「尿毒症」?
    患腎病時間久了,尤其是在住院期間面對那麼多已經是尿毒症的腎友,總會擔心自己所患腎病何時也可能發展成尿毒症。而腎病症候群是最為常見的慢性腎臟病之一,尤其在那些一開始就表現為高度水腫且「來勢洶洶」腎病症候群,而且在已經是尿毒症的腎病患者就有不少是由腎病症候群引起的。
  • 全國人大代表查豔:將慢性腎臟病列入主要防治範圍 早篩早治可降低...
    早篩早治 可降低患病機率節約醫療資源談及建立防控體系的重要性,查豔首先列出了一組數據:在我國,慢性腎臟病1至2期患者佔總患者量的84%,其中北部和西南地區的患病率較高。2019年,我國尿毒症患者約為150萬,正在透析的有70萬左右。而且,慢性腎臟病起病隱匿,我國的知曉率僅為12.5%。
  • 不想拖垮腎臟,重視3大檢查幫你提早揪出腎病
    1.3億,而且處於慢性腎病3期的患者人數近1900萬,是最易發展到腎衰竭、尿毒症的強大後備軍。老年人數的日益增多,其患腎病人數也會隨之增加。  2、環境汙染嚴重。   早在2008年,收錄在《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中的環境汙染對居民腎功能的影響就指出,「環境Hg暴露可引起當地居民體內Hg負荷水平的改變,並對當地居民的腎功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 腎病已到中期要如何維持腎功能穩定?給你2點護腎建議,收好
    昨天有一位患者留言自述,偶然檢查發現尿蛋白2+,進一步查尿蛋白定量1.5克,血壓肌酐不高,診斷腎病2如果明確診斷為慢性腎病2期,尚屬於早期,病情相對容易控制。患者能夠及時發現病情是非常幸運的,但要抓住時機阻止病情的惡化,規範系統的治療非常關鍵。 腎病2期雖處於早期仍然要關注腎小球損傷的情況,一般評估腎小球濾過率(GFR)來在60-89ml/min之間,如果腎功能明確損傷處於2期的中後期階段,腎功能損傷後無法逆轉,完全治好無法實現。
  • 腎病加重,尿蛋白和肌酐卻紋絲不動?一個跨世紀謎題
    腎穿刺的病理報告,對預測腎病的尿毒症風險通常有很大的價值。不過,並不是所有腎友的病理報告,都能為腎衰竭和尿毒症風險提供參考。 在病理學中,還真有這麼一個「奇葩」:這種腎病,它的病理報告對尿毒症的風險預測幾乎是沒有意義的,而且患病人數還不少。
  • 防尿毒症別只看肌酐,有一點更關鍵!別等腎衰竭了才重視
    腎功能的好壞是判斷腎病最終是否會發展為尿毒症的主要因素。那麼如何評估腎功能是好是壞?腎臟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作用,評估的依據也有所差異。很多人對腎小球濾過率沒有概念,是高是低,具體是多少,也不是很了解,因此對預防尿毒症非常不利。今天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這項「最熟悉又陌生」的指標!腎小球濾過率與血肌酐有哪些不同?按照兩項指標,是腎病可以分為5期:腎小球濾過率越低,血肌酐的指標越高,相應的腎臟功能受損越嚴重。
  • 腎內科醫生揭曉答案,警惕這種腎病
    也有人覺得只要尿裡有蛋白就必須要重視,警惕腎功能損傷。到底誰對誰錯?其實誰都沒有錯。微量蛋白尿相對來說,確實不是很嚴重,比如尿蛋白定量表現為0.2g就可以稱為微量,對腎功能的影響不會太大。如果出現微量蛋白尿,且發現其中白蛋白成分比較高,也就是微量白蛋白尿,必須要多加重視。相比於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尿蛋白肌酐比檢查,微量白蛋白尿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則反應的腎功能損傷更加敏感。
  • 腎病患者最擔心尿毒症?這3個時間段很關鍵,記得把握好
    對腎病患者來說最害怕的是發展到尿毒症階段,其實只要腎病患者抓住治療黃金期,管理好各項指標,就能防止發展成尿毒症。尤其是抓住以下三個關鍵時間段,積極配合治療,就能擺脫尿毒症機會。腎病患遠離尿毒症,這3個階段要密切關注1、腎炎反應早期腎炎反應早期也就是腎病1~2期,此時病情並不嚴重,只是有輕微的炎症反應,沒有嚴重的尿潛血和尿蛋白,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且合理用藥,就有機會讓腎功能好轉。此階段需積極控制炎症發展,引起腎臟發炎的因素有受到感染、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環境,還有先天性因素以及遺傳。
  • 腎病輕重該如何去衡量?牢記這4個標準,「越界」的後果可不妙
    判斷腎病輕重程度有4個衡量標準,其中有2點能決定是否會發展成尿毒症。如何衡量腎病輕重?1、腎病的病理類型慢性腎病分為多種病理類型,這跟遺傳、環境和後天因素有關。有的腎病並不是很嚴重,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就有望治癒,如微小病變性腎病和膜性腎病,還有IgA腎病。不過也有一部分腎病卻很嚴重如高血壓腎病和糖尿病腎病,多種腎臟疾病並存,勢必對腎臟帶來雙重打擊。
  • 腎病最該打哪些疫苗?有3類很重要,可提升免疫力更護腎
    例如有些患者在降低尿蛋白過程中,會用到激素、環孢素等免疫抑制劑類藥物,但尿蛋白降下來後停藥,一感冒就又容易復發,就有這方面的原因。那麼,腎病應對感染有什麼「妙招」?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接種疫苗。部分患者覺得腎功能受損了,存在尿蛋白、肌酐升高的情況,身體條件差,還有擔心加重腎臟負擔,不願意甚至不敢接受注射一些疫苗。
  • DNA說出了真相:我是怎麼讓人患上腎病、尿毒症的 審判DNA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導致腎病的各個罪犯中,基因是重犯之一。今天,我們就將基因提上法庭,開始審判。審判DNA第一幕:DNA爭辯自己無罪法官拿起法槌敲三下:啪!啪!啪!法官:「全體肅靜!我是本庭法官。我宣布:現在開庭審判DNA。」DNA突然站起來大叫:「請求發言!我是DNA,我是無罪的!
  • 腎病總是出現復發病情加重情況?做到這幾條再也不用擔心了!
    肝臟解毒,腎臟排毒,任何損害肝腎,降低免疫力的藥物都不能用。 2 不擅自減藥停藥 很多患者服用激素,看到指標轉陰了就自己減藥、停藥,結果就又復發了,所以在激素減量停藥前一定要把患者的免疫力提上來,一定要同時服用車芪片,所以能不能停藥一定要跟醫生商量,不要擅自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