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不想尿毒症,必須要盯住3項關鍵指標,腎功能或可安然無恙

2020-11-28 騰訊網

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慢性腎臟病多久會到尿毒症?

說實話,腎臟病並不是一個進展特別迅速的慢性病,相比於一些嚴重的慢性病尤其是心臟疾病、肝臟疾病,腎功能的進展速度並不是很快,尤其對一些不很嚴重類型的腎病,病情是容易控制的。

防範尿毒症的發生,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腎功能的進展速度。治療過程中,我們要時刻觀察腎功能的一舉一動,其中有一些指標具有明確的評估價值。

腎功能是好是壞,這些指標一看便知!

血紅蛋白——不能低於100g/L

血紅蛋白指標是腎病進行血常規檢查後重點要關注的指標之一。但由於沒有血肌酐那麼「知名」,常被忽視掉。

血紅蛋白水平降低表明存在貧血。腎病進展到腎功能不全階段後,約有一半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與普通貧血不同,腎性貧血主要是腎功能受損後,腎臟自身生成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也就是生成血液的「原料」匱乏了。此外,腎功能受損嚴重無法刺激脊髓造血,進而加重貧血的發生。

部分患者症狀比較輕,比較常見的症狀主要是頭暈、乏力、面無血色、四肢麻木、心慌氣短等等。貧血發生後需要及時加以糾正,以免血紅蛋白減少,加重腎臟缺血缺氧的狀態。

改善貧血,一是注射促紅生成素,彌補「原料」的缺少,提升血紅蛋白水平,二口服或靜脈注射補充鐵劑,同時配合羅沙司他藥物,有效改善貧血的症狀。注意日常補充一些含鐵高的食物,有也有助於緩解貧血的情況。

血壓值——不能超過130/80mmHg

血壓水平的高低既是影響腎病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評估腎功能穩定性的關鍵指標。腎病中後期高血壓的症狀是比較明顯的。主要與腎臟受損後,無法持續維持體內水、電解質指標平衡相關。

血壓升高的危害就是血管內血液流通變緩,那麼腎臟作為一個血流非常豐富的器官,長時間血液供應不足,對於已經受損的腎細胞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且血壓升高會造成腎小球內的動脈高壓,加速腎小球的纖維化發展,導致腎萎縮。

腎病中後期必須要重視血壓指標的穩定。對於大部分腎友來說,血壓維持在130/80mmHg是最理想的狀態。

有的患者說,血壓實在降不下來,調高一點標準行嗎?當然是不可以。

你跟醫生講條件,血壓可不給腎臟留情面。尤其是年輕的腎病患者,為保證生活質量及病情的穩定,一定要重視血壓的控制。多數腎友需長期堅持服用降壓藥,腎病3期前的患者可以選擇RAS阻斷劑類藥物,對保護腎功能更有益。腎病3期後的患者也可以服用此類藥物,但要注意腎功能的情況,同時聯合其他藥物,降壓更穩定。注意配合低鹽飲食更有益。

尿蛋白值——不超過0.5g為宜

尿蛋白指標一直是不少患者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欲除之而後快。一般而言,尿蛋白水平越低,說明流失的蛋白質越少,相對於的腎小球損傷並不是很嚴重,或者腎臟炎症反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尿蛋白水平低也是衡量腎功能穩定的一個關鍵指標。

改善尿蛋白的指標,關鍵一是控制腎臟內的免疫炎症反應,也就是阻止腎臟血液中中很多的免疫複合物「鬧事」,二是重視自身免疫力的提升。尿蛋白降下來容易,但維持穩定還需要長期管理。

相對來說,處於腎病早中期的患者更該重視尿蛋白的治療,如果血肌酐已經超過440,或者腎小球濾過率低於30,降低尿蛋白意義不大,更該重視是前兩項指標。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腎病患者最擔心尿毒症?這3個時間段很關鍵,記得把握好
    對腎病患者來說最害怕的是發展到尿毒症階段,其實只要腎病患者抓住治療黃金期,管理好各項指標,就能防止發展成尿毒症。尤其是抓住以下三個關鍵時間段,積極配合治療,就能擺脫尿毒症機會。腎病患遠離尿毒症,這3個階段要密切關注1、腎炎反應早期腎炎反應早期也就是腎病1~2期,此時病情並不嚴重,只是有輕微的炎症反應,沒有嚴重的尿潛血和尿蛋白,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且合理用藥,就有機會讓腎功能好轉。此階段需積極控制炎症發展,引起腎臟發炎的因素有受到感染、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環境,還有先天性因素以及遺傳。
  • 腎病患者警惕復發風險,穩定腎功能很重要,這3種準備要長期做好
    治療腎病的目的是延緩腎功能衰竭,並不是所有的腎病都會發展到腎衰竭或尿毒症階段,其實多種類腎臟疾病,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就能穩定腎功能,防止病情惡化。對於腎病患者而言,當下的關鍵點是穩定尿蛋白和腎功能,減少腎病復發風險。
  • 腎功能檢查報告,哪幾項指標最關鍵?3個數「暴露」腎臟狀態
    但隨著腎功能發生實質性的損傷後,受損超過50%,各種症狀就開始出現,且指標檢查往往出現明顯異常。腎功能指標,你看對了嗎?腎功能損傷也就導致了腎病的發生。要評估病情的嚴重性,及腎功能損傷的情況,一些指標就變得尤為重要。尿檢、血常規、血生化及腎臟B超是檢驗腎功能的基本檢查。
  • 所有的腎病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別瞎猜,可通過這5個指標來判斷
    腎病的最終結果是尿毒症,有的患者查出腎病後,短短幾年內就進入尿毒症階段;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終生沒有患上尿毒症。對腎病患者而言最可怕的莫過於尿毒症,及時可通過5個指標來看出自己是否會發展到尿毒症階段。
  • 3項指標可預測腎病結局,全部都穩定,不怕尿毒症
    電解質指標——血鉀 腎病早期代償性比較強,一般多出現水鈉代謝的問題,發展到中後期,開始出現酸鹼、電解質代謝紊亂的問題。其中比較典型的指標就是血鉀,部分患者出現鉀離子代謝紊亂的問題,繼而引發高血鉀症。
  • 還通過這4項化驗指標判斷腎功能嗎?這裡有更為準確可靠的方法!
    周遜 腎內科主任如今患有腎病的人很多,已經知道自己患腎病的腎友及其他健康體檢人群,都要檢查腎功能。尤其是腎病患者,首次就診及以後每次複診更需注意腎功能及其變化情況。剛開始腎功能完全正常的腎病患者,也會逐漸發展成腎功能不全;原本腎功能異常的腎病患者,經治療後腎功能也可以完全恢復正常;腎功能輕微升高的腎病患者,也可能由於種種原因導致病情加重到晚期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因此,關注腎功能,就是在了解病情的轉歸。既然腎功能如此重要,那究竟哪幾項檢查才是腎功能,或者說哪些檢查項目是反映腎功能狀況的?
  • 腎病已到中期要如何維持腎功能穩定?給你2點護腎建議,收好
    臨床上發現,多數人剛剛發現病情時總體來說症狀較輕、指標沒有明顯異常,且腎功能受損程度較輕,肌酐沒有明顯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依然穩定,處於腎病的早期階。僅有少部人初始病情就比較嚴重,或者已經發生腎衰竭,來到了腎病中後期。
  • 腎病了還在糾結用不用激素?早重視2點,尿毒症早被趕走了
    確診病理後才更好的制定治療方案,更高效的配合用藥,不確診就盲目治純屬浪費時間、浪費腎功能。因為病理類型無法選擇,才更應該準確查清,剖析得更明白,對治療更有幫助。 全程腎臟的護理工作。要避免尿毒症,腎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並不是指標降了、症狀消除了那麼簡單。有些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比如降壓藥、消炎藥等等,定期複查,保證腎功能的長久穩定。
  • 得了腎病最怕發展成尿毒症,選對治療方法,是「逆轉」腎病關鍵!
    老鄰居和我說,你搬走了不長時間,老李身體就出現不適了,去醫院檢查是慢性腎病。治療了一段時間,感覺症狀減輕了,認為治療的差不多了,就沒再繼續治療。後來嚴重了,成了尿毒症,花費太大,不想拖累家裡,就透析了兩次,說啥也不去醫院了。慢慢的身體就受不住了。一個小小的腎病,到最後卻要了命。
  • 腎病加重,尿蛋白和肌酐卻紋絲不動?一個跨世紀謎題
    腎穿刺的病理報告,對預測腎病的尿毒症風險通常有很大的價值。不過,並不是所有腎友的病理報告,都能為腎衰竭和尿毒症風險提供參考。 在病理學中,還真有這麼一個「奇葩」:這種腎病,它的病理報告對尿毒症的風險預測幾乎是沒有意義的,而且患病人數還不少。
  • 腎病好轉,4項尿液指標會發信號,若都有先恭喜你
    判斷病情是好是壞,身體感受是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檢查相應的指標更準確直觀的評估。腎病時好時壞關鍵要看腎功能的情況,那麼檢驗腎功能的指標有哪些? 尿液相關的檢查是評估腎功能必查的項目之一。一些特定的尿液檢查指標是腎臟損傷的「報警信號」,相反指標穩定也是病情好轉的寫照。
  • 不想拖垮腎臟,重視3大檢查幫你提早揪出腎病
    1.3億,而且處於慢性腎病3期的患者人數近1900萬,是最易發展到腎衰竭、尿毒症的強大後備軍。人體的腎功能從40歲開始就會相應減退,腎臟也會更加脆弱。老年人數的日益增多,其患腎病人數也會隨之增加。  2、環境汙染嚴重。
  • 防尿毒症別只看肌酐,有一點更關鍵!別等腎衰竭了才重視
    腎功能的好壞是判斷腎病最終是否會發展為尿毒症的主要因素。那麼如何評估腎功能是好是壞?腎臟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作用,評估的依據也有所差異。其實有一項指標非常關鍵,對延緩腎功能衰竭進程、延長透析時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項指標就是——腎小球濾過率!相比於血肌酐、尿酸、胱抑素C等指標,腎小球濾過率更能客觀的反應腎功能的情況。很多人對腎小球濾過率沒有概念,是高是低,具體是多少,也不是很了解,因此對預防尿毒症非常不利。今天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這項「最熟悉又陌生」的指標!
  • 腎病輕重該如何去衡量?牢記這4個標準,「越界」的後果可不妙
    腎功能受損嚴重程度可通過各種指標來評判,如蛋白尿、血肌酐和尿素氮等。判斷腎病輕重程度有4個衡量標準,其中有2點能決定是否會發展成尿毒症。如何衡量腎病輕重?1、腎病的病理類型慢性腎病分為多種病理類型,這跟遺傳、環境和後天因素有關。
  • 腎病防範腎衰竭,最該關注哪項尿液指標?腎內科醫生超全解答
    尿液檢查項目也是判斷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一些腎友發病之初,往往就是發現了尿檢指標異常,進而查出了病情,抓住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很多腎友知道要查尿,但卻不知道重視哪些化驗指標。及時檢查後也對自己的病情一知半解,不能系統的進行規範的管理病情。
  • 別擔心,得了腎病大多數都能長壽!治療從2點入手,尿毒症不敢來
    腎病的發展軌跡主要由腎功能的好壞來決定,維護腎功能的剩餘價值,延緩腎功能的發展是整個腎病治療過程中的終極目標。 那如何維持腎功能的穩定?有沒有特效藥或者特效的方法?這一直是不少腎友們心中的疑惑,如果能及時找到有效方法延緩腎功能進展,那尿毒症也就「不攻自破」了。
  • 判斷腎功能好壞,3項指標會「說話」
    得了腎病,判斷病情好壞的關鍵一點就是腎臟功能。但腎功能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深入的了解病情?部分腎友往往喜歡用血肌酐值的高低衡量腎功能的好壞,認為肌酐正常腎功能就正常,肌酐升高腎功能就受損了。其實腎內科醫生常常會說到「腎功能三項」檢查,除了肌酐,還有兩項指標也能幫你趁早了解腎功能的「秘密」!
  • 腎病綜合症多久會發展成「尿毒症」?
    患腎病時間久了,尤其是在住院期間面對那麼多已經是尿毒症的腎友,總會擔心自己所患腎病何時也可能發展成尿毒症。而腎病症候群是最為常見的慢性腎臟病之一,尤其在那些一開始就表現為高度水腫且「來勢洶洶」腎病症候群,而且在已經是尿毒症的腎病患者就有不少是由腎病症候群引起的。
  • 出現這5情況,多提示腎病復發或加重,應至少檢查這5方面指標!
    萬一療效不好,患者還將增加之後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或進展為尿毒症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因此,已治癒或緩解或穩定的腎病患者,當出現如下這五種情況時,多提示腎病復發或病情加重。1.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減少當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漸漸減少,多為腎病症候群復發的表現,其中微小病變往往來得更快,膜性腎病及其它腎病症候群這一過程要慢一些。
  • 哪幾項抽血檢查決定腎病用藥和療效?這幾項抽血檢查很關鍵,筆記做...
    哪幾個抽血檢查決定腎病如何用藥和療效?  1、腎功能  抽血化驗檢查項目中腎功能指標很重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和胱抑素等。  2、血漿白蛋白  腎病患者易出現低血漿白蛋白,若血漿白蛋白每升小於30克,伴有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3.5克,就被診斷為腎病症候群,這種情況下需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血漿白蛋白不僅僅診斷疾病,而且也是治療的重要參考,同樣是判斷預後的一項化驗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