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通過這4項化驗指標判斷腎功能嗎?這裡有更為準確可靠的方法!

2020-12-04 腎為先

周遜 腎內科主任

如今患有腎病的人很多,已經知道自己患腎病的腎友及其他健康體檢人群,都要檢查腎功能。尤其是腎病患者,首次就診及以後每次複診更需注意腎功能及其變化情況。剛開始腎功能完全正常的腎病患者,也會逐漸發展成腎功能不全;原本腎功能異常的腎病患者,經治療後腎功能也可以完全恢復正常;腎功能輕微升高的腎病患者,也可能由於種種原因導致病情加重到晚期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因此,關注腎功能,就是在了解病情的轉歸。

既然腎功能如此重要,那究竟哪幾項檢查才是腎功能,或者說哪些檢查項目是反映腎功能狀況的?有多年患病經歷的腎友或許都知道,醫生給腎病患者開出的腎功能檢查單也是如此——腎功能就是這幾項,即尿素氮(BUN)與血肌酐(SCr),通常還會檢查血尿酸(UA),後來還有一項化驗叫血清胱抑素C(Cys-C)。這四個檢查項目,真的就能完全反映腎病患者腎功能的真實狀況嗎?下面我們先來分別逐一了解。

1.尿素氮(BUN)

先說說血尿素氮,實際上它是血漿中除蛋白質以外的一種含氮化合物,可經腎小球濾過而排出體外。當患者處於慢性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及急性腎衰竭(或急性腎損傷)時,BUN會升高,但有些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消耗性疾病、血容量不足等腎外因素,以及高蛋白飲食也會出現血中BUN升高,可事實上患者並無腎臟疾病,或者腎功能是正常的。因此,雖然BUN非常重要,但它並非是判斷腎功能的最好指標。

2.血肌酐(SCr)

血肌酐,一般指的是內生肌酐,它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物。在肌肉中,肌酸作為能夠輔助為肌肉和神經細胞提供能量的含氮有機酸,它主要通過不可逆的非酶脫水反應緩慢形成肌酐,然後再釋放到血液中,之後隨尿液排出體外。所以說,與尿素氮不同的是,血肌酐與體內肌肉總量關係密切,不易受飲食影響。問題就出在這,既然它與肌肉總量有關,一位體形消瘦的中年女子與一位喜歡健美的壯碩男子相比,他們的肌肉總量相差甚遠,因此他們每天肌酐產生量肯定不同。如果對他們用同一標準判斷腎功能,顯然是不妥的,也容易誤判。

3.血尿酸(UA)

檢查腎功能時,總喜歡一起化驗血尿酸。雖然慢性腎衰竭與尿毒症患者會出現血尿酸升高,而且長期高尿酸血症患者也會影響腎功能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但其實它並不能反映患者的腎功能。這是因為,血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末產物,人體內總尿酸的80%由細胞核蛋白分解代謝產生,20%則由攝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分解代謝產生。血尿酸升高是由核酸代謝增加與排洩減少引起。攝入高嘌呤食物與高分解代謝疾病(如腫瘤及白血病等,也包括腎衰竭)都可引起血尿酸升高。所以說,用血尿酸來判斷腎功能顯然是不靠譜的。

4.血清胱抑素C(Cys-C)

由於胱抑素C的分子量僅為13000(分子量小),且由體內有核細胞恆定產生,它能自由通過(濾過)腎小球,而且腎小管上皮細胞不分泌也不重吸收。因此,胱抑素C不依賴於任何外界因素,不受性別、年齡、飲食、胖瘦(肌肉量)及炎症等的影響,是一種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變化的理想標誌物,尤其對早期腎臟受損的敏感性高。然而,血清胱抑素C的檢測結果並不能作為腎功能的判斷指標。雖說慢性腎功能不全或急性腎衰竭患者也會出現血清胱抑素C升高,但是血清胱抑素C高了,也並非都是慢性腎功能不全或急性腎衰竭。因此,用它判斷腎功能不全,也會造成誤判。

作為通常意義的腎功能檢查指標,如上四項化驗項目都與腎功能密切相關,但它們是從不同角度反映腎功能情況。它們之中,某些指標(如尿素氮、血尿酸及胱抑素)高了,不一定就是腎功能不全,某些指標(如血肌酐及血尿酸)低了,也不能否定腎功能不全。

既然這樣,是否還有更為可靠的判斷腎功能的檢查指標?這就是今天筆者將要談到的——

腎小球濾過率(GFR)或內生肌酐清除率(CCr)

腎小球濾過率(GFR),即單位時間內(每分鐘)兩側腎臟生成的超濾液量,是衡量腎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內生肌酐清除率(CCr),即測定單位時間內腎臟將若干毫升血中的內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的能力,是判斷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害的敏感指標。由於實驗條件下測定腎小球濾過率(GFR)相當麻煩,因此通常選擇間接方法測量或估算GFR。可通過CKD-EPI及MDRD等方法與方程式得出。也可通過ECT做腎功能顯像檢測得出GFR,這種方法非常準確,但其要求高且費用高。關於內生肌酐清除率(CCr),可根據24小時尿肌酐水平及血肌酐,結合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及體重等因素,通過公式計算得出,雖然費用較低,但比較麻煩(需要留取24小時尿液),且得出的結果會有誤差,但多次測得的結果仍能反映腎功能狀況。

總結一下,要想真正弄清楚腎病患者是否嚴重及指導進一步治療,檢查腎功能是必需的。通常情況下,BUN、SCr、Cys-C及UA等指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腎功能水平,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它們並不十分準確與可靠,更為可靠的則是腎小球濾過率(GFR)與內生肌酐清除率(CCr)。

文章為作者周遜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腎功能不好怎麼看?4招看懂腎功能化驗單!
    但受到感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濫用藥物以及全身循環性疾病等都會對腎功能帶來傷害。想要知道腎功能好不好,需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看一看腎功能指標。但很多人拿到腎功能化驗單後很茫然,其指標都代表什麼意義呢。 如何看懂腎功能化驗單?
  • 判斷腎功能好壞,3項指標會「說話」
    但其實肌酐並沒有那麼「靈敏」,一般肌酐升高後表明腎功能已經嚴重受損了,所以,有些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後去檢查,發現肌酐正常,誤以為自己沒事,就錯過了治療時機。判斷腎功能的好壞,肌酐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還有一些指標更敏感。
  • 腎功能不好要做哪些檢查?這3項必查,不用糾結
    不論是日常體檢還是腎病治療平時的檢查,判斷腎功能好壞,都需要做一些腎臟相關的檢查。通過各項檢查結果中,可以更準確的了解腎臟的情況及病情的變化。有些檢查需要多次複查,有些指標一次就能判斷結果。 腎功能不好,這三項檢查必查,不用糾結! 尿液檢查之三大檢查項目 尿常規檢查 尿液常規檢查中的各項指標,主要反應兩方面問題,炎症問題和腎臟問題。
  • 腎病好轉,4項尿液指標會發信號,若都有先恭喜你
    判斷病情是好是壞,身體感受是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檢查相應的指標更準確直觀的評估。腎病時好時壞關鍵要看腎功能的情況,那麼檢驗腎功能的指標有哪些? 尿液相關的檢查是評估腎功能必查的項目之一。一些特定的尿液檢查指標是腎臟損傷的「報警信號」,相反指標穩定也是病情好轉的寫照。
  • 「三大常規」之一的尿常規指標如何解讀?化驗單可看出這4類疾病
    一說起去醫院看病很多人都有點頭大,醫院不僅人滿為患,弄不好又要做這樣那樣的檢查和化驗,好不容易等來了化驗結果,可這化驗單又長得像天書。 而尿常規是我們常說的「三大常規」之一。檢查單上除了數值,還有「+」號、「-」號,很多朋友一頭霧水,都想了解一下這些符號都說明什麼問題?
  • 腎功能中哪個指標最準確?不要只會看肌酐
    腎功能化驗單上有多種指標,可能有肌酐、尿素氮、尿酸、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內生肌酐清除率等等。不過,評價腎功能最權威準確的「金指標」,是腎小球濾過率。 我們化驗肌酐、尿素氮,都是看腎臟在排毒功能發生障礙時,體內蓄積了多少肌酐、尿素氮等物質,這是一種間接的推測腎臟功能的方法
  • 肝功能化驗單上各項指標,代表什麼?別忽視,幾項指標預示肝損傷
    做完檢查後,拿到化驗單,也是有點懵,對於化驗單上的各項指標,都不知道啥意思。想要了解自己的肝臟好不好,化驗單上的各項指標,意義很重大,特別是有幾項指標,能夠告訴你肝臟是否受損,若你學會判斷方法,就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肝臟情況。肝功能化驗單上,哪幾項指標預示肝受損?
  • 腎功能行不行,該查血還是查尿?別傻傻分不清
    他們希望開個查尿的化驗單,了解一下腎功能怎麼樣。可是光查尿能看出來腎臟有毛病嗎?不一定!想要了解腎功能狀況,醫生一般還會推薦你通過查血來判斷。這是為什麼呢?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腎臟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藉助尿液排出體內代謝生成的廢物及某些毒物,同時經重吸收功能保留一定的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質,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及維護酸鹼平衡。
  • 腎病防範腎衰竭,最該關注哪項尿液指標?腎內科醫生超全解答
    尿液有什麼異常常常與腎臟功能的好壞脫不了關係。 尿液檢查項目也是判斷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一些腎友發病之初,往往就是發現了尿檢指標異常,進而查出了病情,抓住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很多腎友知道要查尿,但卻不知道重視哪些化驗指標。及時檢查後也對自己的病情一知半解,不能系統的進行規範的管理病情。
  • 血糖和血脂化驗單常有好幾項!醫生手把手教您看血糖血脂化驗單
    血壓高不高,我們可以在家拿個血壓計就測量了,可是要判斷血脂高不高就得去醫院;有時候判斷血糖高不高單純通過指血化驗也不是很準確,也需要定期去醫院化驗血糖。那麼我們拿到血脂及血糖化驗單,如果才能讀懂血脂血糖化驗單呢?
  • 哪幾項抽血檢查決定腎病用藥和療效?這幾項抽血檢查很關鍵,筆記做...
    哪幾個抽血檢查決定腎病如何用藥和療效?  1、腎功能  抽血化驗檢查項目中腎功能指標很重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和胱抑素等。血肌酐能反映腎功能,依據血肌酐值,結合病人的身高體重和24小時尿量以及尿肌酐,計算出內生肌酐清除率,能準確判斷腎功能損害程度。
  • 腎病好轉看尿蛋白+號,不如看這兩項指標更準確!
    點擊查看 在臨床治療時,我們常會講解相關尿蛋白對腎功能的作用,對延緩腎衰竭的意義。腎病患者在複查時可能也比較關注蛋白尿的相關指標,尤其是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加減號指標,常把尿蛋白加號的多少作為衡量腎功能好壞的指標之一。
  • 腎病有4項尿液指標非常重要,查清有利於降蛋白,別漏了
    判斷腎病的嚴重程度,往往有三方面檢查是必查項目:尿檢、血檢、腎功能檢查。具體到每項檢查又會包含一些重要的小檢查項目。比如尿檢中尿常規檢查是基本檢查,還有其他相關尿液檢查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等,需要單獨進行檢查,血檢中包括血常規、血生化等各方面檢查,腎功能檢查則更加詳細。
  • 尿檢還只知道看尿蛋白?這項指標也可以提示腎病進展!
    咱們很多腎友去醫院進行尿檢,往往只關注尿蛋白、尿潛血、鏡檢紅細胞等指標,比如根據尿蛋白的「+」號看看腎病有沒有加重,根據紅細胞數量看看有沒有血尿,到此就覺得本次尿液複查已圓滿結束了。其實,除了上述「老朋友」外,在尿液的相關檢查中還存在著不少有用的指標,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腎病進展。
  • 出現這5情況,多提示腎病復發或加重,應至少檢查這5方面指標!
    這就需要腎病患者儘快去醫院做心肺相關檢查,同時還必須檢查腎病這一原發病的相關指標,以明確診斷及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5.面色蒼白與容易疲勞患有多年腎病的患者,當出現面色蒼白或萎黃與容易疲勞等情況時,多提示患者合併有貧血,與腎病相關的貧血多為腎性貧血。
  • 腎功能檢查報告,哪幾項指標最關鍵?3個數「暴露」腎臟狀態
    但隨著腎功能發生實質性的損傷後,受損超過50%,各種症狀就開始出現,且指標檢查往往出現明顯異常。腎功能指標,你看對了嗎?腎功能損傷也就導致了腎病的發生。要評估病情的嚴重性,及腎功能損傷的情況,一些指標就變得尤為重要。尿檢、血常規、血生化及腎臟B超是檢驗腎功能的基本檢查。
  • 腫瘤患者最關注的問題:血常規化驗單看不懂?4個指標要特別注意
    小艾經常在後臺收到各種各樣讀者發的血常規化驗單,想讓小艾幫他們解讀。的確,化驗單檢測結果密密麻麻二十多項參數,還很多專業名詞,簡直讓大傢伙兒頭痛!今天,小艾特地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解答,一篇文就叫你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 所有的腎病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別瞎猜,可通過這5個指標來判斷
    對腎病患者而言最可怕的莫過於尿毒症,及時可通過5個指標來看出自己是否會發展到尿毒症階段。每天所吃的食物或運動後,身體產生多餘肌酐跟隨著血液循環流動,經過腎臟腎小球濾過後,最後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產生多餘的肌酐是人體廢物,當腎小球受到損害時勢必會減弱過濾功能,體內多餘的肌酐不能跟隨尿液排出體外,進而升高肌酐值。一般腎病中後期才會看到肌酐有明顯反應,患者若想預防尿毒症需穩定好肌酐,遠離一切會損害腎臟的行為,採取低鹽、低脂肪、低熱量飲食,避免做劇烈運動,合理補充水分,控制好血壓和血脂。
  • 血常規化驗單該如何看?重點看4個指標,有病沒病一看便知
    這也是醫院檢查最常見的一個項目。通過血常規化驗,可能通過檢查血液的成分以及變化,分析出人體內可能出現的一些疾病。但是這項報告中有著非常多的專業名詞,很多人拿到報告後手足無措,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些,血常規化驗單應該如何看?
  • 新版指南發布,迎來9項更新,糖尿病防治需要轉變思路
    根據流行的說法,咱們同胞中的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1.3億,每10個人中,至少有1個是糖尿病。這是真實的情況嗎?糖尿病防治的難點,是什麼?得了糖尿病,在家測血糖,能夠準確了解病情進展嗎?這些疑問,都有答案。近日,2020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發布,其中,出現9項重要內容更新。咱們現在就來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