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功能的好壞是判斷腎病最終是否會發展為尿毒症的主要因素。
那麼如何評估腎功能是好是壞?腎臟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作用,評估的依據也有所差異。
比如腎臟調節水鈉、電解質、酸鹼的作用的情況,可通過一些症狀如水腫嚴重程度,了解水鈉的代謝情況,還有相關指標,如血鉀、血磷、血鈣等判斷電解質、酸鹼平衡的情況。
針對腎臟最重要的兩項功能,過濾功能和排毒功能,又該如何評估?
對於腎臟的這兩項功能,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看血肌酐指標,肌酐作為一類代謝「廢物」,不斷的升高一定程度反映出腎臟排毒功能逐漸下降,血液內毒素水平較高。但在過濾功能方面,肌酐並不能準確的反應腎小球基底膜受損的情況,及濾過率的情況。
實際上,血肌酐可以反應腎臟功能的一方面,但卻不能以偏概全。且肌酐的高低主要是腎功能的影響,只通過肌酐去判斷腎功能的好壞,反倒是局限了,本末倒置了。
其實有一項指標非常關鍵,對延緩腎功能衰竭進程、延長透析時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項指標就是——腎小球濾過率!
相比於血肌酐、尿酸、胱抑素C等指標,腎小球濾過率更能客觀的反應腎功能的情況。
很多人對腎小球濾過率沒有概念,是高是低,具體是多少,也不是很了解,因此對預防尿毒症非常不利。今天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這項「最熟悉又陌生」的指標!
腎小球濾過率與血肌酐有哪些不同?
按照兩項指標,是腎病可以分為5期:
腎小球濾過率越低,血肌酐的指標越高,相應的腎臟功能受損越嚴重。
但血肌酐有時候並不是很「靠譜」,一些急性因素引起的肌酐升高,往往腎小球濾過濾不會出現明顯下降,腎功能受損較輕,此時不重視檢查腎功能情況,盲目透析反而加速了腎功能衰竭。
案例分享:
前段時間有位膜性腎病3期的患者,剛檢查出來肌酐稍有升高155,眼看著肌酐升高了非常著急,在當地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後肌酐下降不明顯,他自己就找了一個「老中醫」吃偏方,吃了一個星期不到,突然出現頭暈、噁心等情況,到醫院檢查血壓、血鉀、肌酐等指標都超高,肌酐都達到了980,短時間內,肌酐翻了10倍。
查明原因後是藥物造成了急性腎功能衰竭,經過一系列糾正措施後,病情趨於穩定,肌酐回落到100多,腎小球濾過率穩定在65左右,病情趨於穩定。
這位患者雖然肌酐迅速表示,但腎小球濾過率沒有明顯下降,還有迴旋的餘地,並非是尿毒症期。
因此腎病單看血肌酐並不能做出準確判斷,對治療也不利。腎病究竟會不會尿毒症?多久會尿毒症?關鍵是看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速度。
如果肌酐處於265以下,腎小球濾過率處在45以上的腎友們,仍然有擺脫尿毒症的機會,甚至有逆轉的可能。肌酐降不下來的腎友也不用要著急,更應該系統全面的進行治療,腎功能也不會太差,不會太快尿毒症。
你的腎小球濾過率處於哪種水平?
一般通過檢查血液就可以估算出腎小球濾過率的情況,其中相關因素主要有血肌酐、體重、年齡、性別、病理類型及分期等會影響到最終的計算結果。你的腎小球處於哪個水平?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