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尿毒症別只看肌酐,有一點更關鍵!別等腎衰竭了才重視

2021-01-07 腎病之友

腎功能的好壞是判斷腎病最終是否會發展為尿毒症的主要因素。

那麼如何評估腎功能是好是壞?腎臟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作用,評估的依據也有所差異。

比如腎臟調節水鈉、電解質、酸鹼的作用的情況,可通過一些症狀如水腫嚴重程度,了解水鈉的代謝情況,還有相關指標,如血鉀、血磷、血鈣等判斷電解質、酸鹼平衡的情況。

針對腎臟最重要的兩項功能,過濾功能和排毒功能,又該如何評估?

對於腎臟的這兩項功能,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看血肌酐指標,肌酐作為一類代謝「廢物」,不斷的升高一定程度反映出腎臟排毒功能逐漸下降,血液內毒素水平較高。但在過濾功能方面,肌酐並不能準確的反應腎小球基底膜受損的情況,及濾過率的情況。

實際上,血肌酐可以反應腎臟功能的一方面,但卻不能以偏概全。且肌酐的高低主要是腎功能的影響,只通過肌酐去判斷腎功能的好壞,反倒是局限了,本末倒置了。

其實有一項指標非常關鍵,對延緩腎功能衰竭進程、延長透析時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項指標就是——腎小球濾過率!

相比於血肌酐、尿酸、胱抑素C等指標,腎小球濾過率更能客觀的反應腎功能的情況。

很多人對腎小球濾過率沒有概念,是高是低,具體是多少,也不是很了解,因此對預防尿毒症非常不利。今天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這項「最熟悉又陌生」的指標!

腎小球濾過率與血肌酐有哪些不同?

按照兩項指標,是腎病可以分為5期:

腎小球濾過率越低,血肌酐的指標越高,相應的腎臟功能受損越嚴重。

但血肌酐有時候並不是很「靠譜」,一些急性因素引起的肌酐升高,往往腎小球濾過濾不會出現明顯下降,腎功能受損較輕,此時不重視檢查腎功能情況,盲目透析反而加速了腎功能衰竭。

案例分享:

前段時間有位膜性腎病3期的患者,剛檢查出來肌酐稍有升高155,眼看著肌酐升高了非常著急,在當地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後肌酐下降不明顯,他自己就找了一個「老中醫」吃偏方,吃了一個星期不到,突然出現頭暈、噁心等情況,到醫院檢查血壓、血鉀、肌酐等指標都超高,肌酐都達到了980,短時間內,肌酐翻了10倍。

查明原因後是藥物造成了急性腎功能衰竭,經過一系列糾正措施後,病情趨於穩定,肌酐回落到100多,腎小球濾過率穩定在65左右,病情趨於穩定。

這位患者雖然肌酐迅速表示,但腎小球濾過率沒有明顯下降,還有迴旋的餘地,並非是尿毒症期。

因此腎病單看血肌酐並不能做出準確判斷,對治療也不利。腎病究竟會不會尿毒症?多久會尿毒症?關鍵是看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速度。

如果肌酐處於265以下,腎小球濾過率處在45以上的腎友們,仍然有擺脫尿毒症的機會,甚至有逆轉的可能。肌酐降不下來的腎友也不用要著急,更應該系統全面的進行治療,腎功能也不會太差,不會太快尿毒症。

你的腎小球濾過率處於哪種水平?

一般通過檢查血液就可以估算出腎小球濾過率的情況,其中相關因素主要有血肌酐、體重、年齡、性別、病理類型及分期等會影響到最終的計算結果。你的腎小球處於哪個水平?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壁虎醫生:腎友除了控住蛋白尿、肌酐,這3點也很關鍵!
    但並非所有腎病患者在有生之年都會進展到腎衰竭,腎病早期腎功能具有強大的代償性,自身可以「消化」掉部分損傷,中後期尤其是腎功能不全階段,則是整個腎病的轉折點,不少患者出現多種併發症,腎功能開始加速走下坡路。 整個腎病發展過程中,有一些症狀和指標,既反映出腎功能的變化,又影響著病情的發展,至關重要。其中蛋白尿和血肌酐就是備受重視的「焦點」性指標。
  • 肌酐超標可能是正常的,肌酐正常也可能是腎衰竭
    目前,血肌酐穩坐「腎功能老大」之位。多數腎病朋友們包括部分醫生,一拿到腎功能化驗單就先看肌酐,把肌酐看作是腎功能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在「迷信肌酐」的風氣之下,經常會出現一些怪事:沒病的人以為自己有病,病重的人反而認為自己沒事。
  • 腎衰竭尿毒症都攻克不了,你們醫生說那些有什麼用?
    原創 李青大夫 腎病科普 來自專輯慢性腎臟病腎衰竭尿毒症都攻克不了,你們醫生說那些有什麼用?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一位患者在網絡上指責醫生:說了這麼多腎衰竭尿毒症,就沒見過你們來說怎麼攻克,說那些都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一、腎衰竭和尿毒症首先,我先科普一下腎衰竭和尿毒症。腎小球濾過率是腎臟的濾過能力,也就是我們說的腎功能,正常人>90ml/min。
  • 肌酐正常卻已是腎衰竭?判斷腎功能好壞,3項指標會「說話」
    得了腎病,判斷病情好壞的關鍵一點就是腎臟功能。但腎功能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深入的了解病情?部分腎友往往喜歡用血肌酐值的高低衡量腎功能的好壞,認為肌酐正常腎功能就正常,肌酐升高腎功能就受損了。但其實肌酐並沒有那麼「靈敏」,一般肌酐升高後表明腎功能已經嚴重受損了,所以,有些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後去檢查,發現肌酐正常,誤以為自己沒事,就錯過了治療時機。判斷腎功能的好壞,肌酐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還有一些指標更敏感。
  • 早重視2點,尿毒症早被趕走了
    相信不只他一個人有過這樣的想法,確診病情後,初次與激素接觸,效果不是很好就想能不能換藥,是不是換藥了病情就能好很多,身體也不會有不舒服了,往往把關注點放錯了。確診病理後才更好的制定治療方案,更高效的配合用藥,不確診就盲目治純屬浪費時間、浪費腎功能。因為病理類型無法選擇,才更應該準確查清,剖析得更明白,對治療更有幫助。 全程腎臟的護理工作。要避免尿毒症,腎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並不是指標降了、症狀消除了那麼簡單。有些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比如降壓藥、消炎藥等等,定期複查,保證腎功能的長久穩定。
  • 潛血、肌酐、白蛋白:「我們被腎病患者誤會了!」
    部分腎友對它們存在誤解,常見的誤解有以下3個:1.潛血陽性代表出現了疾病實際上,腎科醫生基本不看潛血,看的是尿紅細胞,因為潛血可能是正常現象。潛血是破裂的紅細胞。紅細胞的壽命很短,只有3-4個月,壽命到了後它的成分就會自然排出來,所以有不少健康人檢查尿液會出現潛血陽性。
  • 腎病患者最擔心尿毒症?這3個時間段很關鍵,記得把握好
    對腎病患者來說最害怕的是發展到尿毒症階段,其實只要腎病患者抓住治療黃金期,管理好各項指標,就能防止發展成尿毒症。尤其是抓住以下三個關鍵時間段,積極配合治療,就能擺脫尿毒症機會。腎病患遠離尿毒症,這3個階段要密切關注1、腎炎反應早期腎炎反應早期也就是腎病1~2期,此時病情並不嚴重,只是有輕微的炎症反應,沒有嚴重的尿潛血和尿蛋白,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且合理用藥,就有機會讓腎功能好轉。此階段需積極控制炎症發展,引起腎臟發炎的因素有受到感染、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環境,還有先天性因素以及遺傳。
  • 尿蛋白 vs 血肌酐:二者是啥關係?誰對腎病最重要?
    尿蛋白和血肌酐,可以說是慢性腎臟病最重要的兩項指標,許多腎友搞不清楚它倆是什麼關係,以及哪個是最重要的重點。1. 尿蛋白升高,會引起肌酐升高尿蛋白高了,說明腎臟有炎症,這種炎症和平時說的感染、發炎不一樣,是自身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出現了免疫炎症。
  • 人造纖維可「清理」血液尿毒症毒素
    新華網東京2月20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物質和材料研究機構日前發表一份公報稱,其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人造纖維,能夠吸附腎衰竭患者血液中所含的尿毒症毒素肌酐,這一成果將有助於開發可攜式小型透析裝置。
  • 誰都看不出耿先生患病,一查肌酐已達550,何種腎病如此難發現?
    耿先生被發現患有腎臟疾病的時間僅為三個月,而且是因視物模糊去醫院測量血壓(BP 180/130mmHg)後診斷為3級高血壓並由眼科醫生建議檢查腎功能才發現血肌酐高達550μmol/L,進而被為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從之前的視物模糊、到發現高血壓,再到後來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在這三個月期間及之前相當長時間,誰都看不出耿先生是有病的人,更不要說已處於嚴重階段的慢性腎臟病了。
  • 一針封閉引發的急性腎衰竭,當心,這種疾病隨時都可能發生
    但血肌酐從入院時的正常漲到了出院後412µmol/L,估算腎小球濾過率10ml/min。估算腎小球濾過率<15ml/min就診斷為尿毒症,所以她已經到了尿毒症期,當地醫院建議她透析是有一定依據的。但是,不到一個月時間,她的腎功能從正常到尿毒症期,肯定是急性腎衰竭了,那她的急性腎衰竭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肌酐兩三百,尿蛋白、血壓等指標控制非常完美,還有希望穩住不透析嗎?
    「我現在肌酐250,一年多了,不說治好,但如果我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有沒有可能穩住,不繼續惡化了,以後不透析?」 這是一位40歲男性,慢性腎衰竭患者向我們提出的疑惑。 想必也有很多人同樣有此疑問,今天腎上線就來聊一聊腎衰竭這個話題。
  • 腎病患者血肌酐高了,這4種治療方法比用所謂「降肌酐藥」靠譜!
    比如,突然或逐漸出現高度水腫的膜性腎病(MN)、或者出現高度水腫並尿量減少的微小病變腎病(MCD)、或者合併有腎功能受損且病理診斷為Lee 4級的IgA腎病(IgAN)、或者合併有急性腎衰竭的狼瘡性腎炎(LN)「活動期」等等,這幾種情況的腎病患者都會出現血肌酐升高,仔細分析後,發現並非屬於慢性腎功能不全(CRF),而是急性腎衰竭(ARF)或急性腎損傷(AKI)。
  • 肌酐高吃什麼食物好 預防肌酐高的方法
    肌酐偏高是一種疾病的徵兆。當血肌酐超過正常指標時意味著腎臟出現損傷,已經腎功能不全、腎衰竭。那麼,肌酐高吃什麼食物好呢?肌酐偏高時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如何預防肌酐變高呢?一起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維生素的攝入腎衰竭血肌酐高病人宜選用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的食物。如果腎功能不全僅有腎衰竭血肌酐高,但無少尿、無浮腫病人不僅鹽和水,維持低鹽飲食。如果有嚴重水腫,以及高血壓甚至是心衰的情況應嚴格限制禁鹽。
  • 老年狗狗腎衰竭吃什麼藥最好?
    老年犬的腎衰竭多是慢性腎衰竭,由於細胞的老化,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衰退,包括腎臟功能的衰竭,是一種不可逆的病症,目前的動物醫療手段還沒辦法治癒,只能通過堅持用藥和食療。藥物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這方面經驗的寵主可以參考下文,做好老年犬腎衰竭的保健護理。
  • 尿毒症的病因是什麼?或與這些因素密切相關,得提前預防
    尿毒症是較為常見的腎內科疾病,一般不具有傳染性,在我國的發病率偏高。在多方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腎臟的功能會逐漸衰退並最終完全喪失。當慢性腎衰竭發展為終末期時就被稱為尿毒症。需要注意的是,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臟疾病共有的一種臨床症候群,並非是獨立突發的疾病。
  • 不要只會看肌酐
    腎功能化驗單上有多種指標,可能有肌酐、尿素氮、尿酸、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內生肌酐清除率等等。不過,評價腎功能最權威準確的「金指標」,是腎小球濾過率。 我們化驗肌酐、尿素氮,都是看腎臟在排毒功能發生障礙時,體內蓄積了多少肌酐、尿素氮等物質,這是一種間接的推測腎臟功能的方法
  • 體檢報告丟一旁 小病拖成腎衰竭 專家:重視結果,謹遵醫囑
    「體檢守護健康」系列報導三 體檢報告丟一旁 小病拖成腎衰竭 專家提醒:定期體檢,重視結果,謹遵醫囑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劉孝誼 招雲紅 體檢後,醫院沒電話回訪就沒事? 做完體檢後,不少人把體檢報告隨手一扔,「真有問題,醫院會打電話通知的。」然而,29歲的推銷員陳先生就因為不重視體檢報告,小病拖成了腎衰竭。 3年前,陳先生在長沙市第三醫院做過一次體檢,但他壓根沒看體檢報告,照例抽菸、喝酒、應酬。去年下半年,陳先生經常噁心、嘔吐、失眠,眼睛周圍浮腫,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雙腎衰竭。
  • 腎病不想尿毒症,必須要盯住3項關鍵指標,腎功能或可安然無恙
    防範尿毒症的發生,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腎功能的進展速度。治療過程中,我們要時刻觀察腎功能的一舉一動,其中有一些指標具有明確的評估價值。但由於沒有血肌酐那麼「知名」,常被忽視掉。 血紅蛋白水平降低表明存在貧血。腎病進展到腎功能不全階段後,約有一半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與普通貧血不同,腎性貧血主要是腎功能受損後,腎臟自身生成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也就是生成血液的「原料」匱乏了。此外,腎功能受損嚴重無法刺激脊髓造血,進而加重貧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