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腎病朋友在我查房時或是在微信上,經常問到標題裡的這幾個指標。部分腎友對它們存在誤解,常見的誤解有以下3個:
1.潛血陽性代表出現了疾病
實際上,腎科醫生基本不看潛血,看的是尿紅細胞,因為潛血可能是正常現象。
潛血是破裂的紅細胞。紅細胞的壽命很短,只有3-4個月,壽命到了後它的成分就會自然排出來,所以有不少健康人檢查尿液會出現潛血陽性。
腎炎患者由於存在紅細胞漏出,檢查結果往往有更多的「+」,但有加號不能確定是有腎炎或是有其它疾病。
潛血≠血尿。血尿是指尿液中漏出了紅細胞,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紅細胞。
健康人的紅細胞破裂後產生的血色素,雖能使潛血呈陽性,但在顯微鏡下看不到紅細胞。檢查結果是「潛血陽性、紅細胞數量不超標」的人,往往是健康人。
2.尿肌酐反映腎功能好壞
有的患者一看尿液化驗單嚇一跳:我肌酐怎麼上萬了?是不是腎衰竭很嚴重?是不是尿毒症了?
不要慌。
平時咱們腎友經常說的「肌酐」,是指血液中的肌酐。血液中的肌酐是代謝廢物,需要經過腎臟過濾,順著尿液排出體外。所以尿液中也有肌酐,叫做尿肌酐。
尿肌酐本來就比血肌酐多很多,多一百多倍,參考範圍是8840-13260μmol/24h。
尿肌酐高了,說明腎臟排出了更多的肌酐。為什麼會排出這麼多肌酐?可能是因為吃肉多了,也可能因為你是肌肉男。排出肌酐較多也從側面反映了腎功能比較好,而尿毒症患者因為排肌酐發生障礙,尿肌酐是低的。
要注意的是,尿肌酐這個指標本身並沒有多大意義,不能代表腎功能,看腎功能要看血肌酐。尿肌酐的作用,是作為一個參數,用來計算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內生肌酐清除率等等,後者才是有用的指標。
3.尿微量白蛋白高一點沒啥大事
尿微量白蛋白,含有「微量」二字,經常讓患者對它產生「尿蛋白少」、「不嚴重」、「高了也沒啥大事」的印象,這個想法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出現尿微量白蛋白升高,通常是進展到了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糖尿病有1/3會發生腎損害,這種腎病的治療難度很大,尿毒症風險也很大。未來糖尿病腎病將成為我國尿毒症的最大病因,起點則是從尿微量白蛋白升高開始的。
實際上,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
之所以給這項檢查加上微量二字,是因為這項檢查的測定範圍比較低,多數檢驗科能測到的最高值只有0.3克(300毫克),不像尿蛋白定量能測出幾十克來。
筆者一直認為「微量」二字有蛇足之嫌,不如去掉。正如尿蛋白定量沒必要稱之為「大量尿蛋白定量」,去掉「大量」、「微量」,醫務人員也能看懂;但加上了「微量」二字,就容易讓腎友產生誤解、延誤病情。
總之,潛血、尿肌酐兩個指標不重要,不要老盯著它們看。尿微量白蛋白很重要,要對它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