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的6個信號 病情監測要怎麼做

2020-12-05 山東新聞網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繼發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糖尿病腎病的發生也變得多見。 

  目前,糖尿病腎病已經逐漸成為引起終末期腎衰尿毒症的主要疾病,許多患者最終往往需要接受透析和腎移植治療,從而使患者家庭和社會承受巨大的經濟負擔。 

  濟南糖尿病醫院內分泌科張靜主任表示:要做到防治糖尿病腎病,就要當心以下6個危險信號。 

  糖尿病腎病早期六個信號 

  1、尿中泡沫增多———微量白蛋白尿,早期腎損傷的標誌 

  對於早期糖腎,推薦檢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這是目前公認發現尿微量白蛋白最有效的篩查方法。患者需空腹採集清晨首次尿標本。避免在劇烈運動、感染、發熱、懷孕、心力衰竭、超高血糖或血壓、尿路感染等條件下行尿蛋白檢測。 

  2、視物模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網、糖腎均屬於糖尿病的小血管併發症,兩者高度相關,多數糖腎患者也患有糖網。 

  3、血肌酐升高———腎功能異常 

  部分糖腎患者無尿白蛋白異常,其腎臟危害表現為腎功能異常 

  4、夜尿增多———腎小管損傷 

  近年研究發現,腎小管損傷在糖腎早期即可出現,可表現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通過檢查腎小管功能,也可早期發現糖腎。 

  5、貧血 

  有明顯氮質血症的病人,或會有輕度的貧血。 

  6、其他臟器併發症表現 

  心血管病變,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神經病變,如周圍神經病變;累及自主神經時可出現神經源性膀胱;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嚴重時幾乎100%合併視網膜病變,但有嚴重視網膜病變者不一定有明顯的腎臟病變。當糖尿病腎病進展時,視網膜病變常加速惡化。 

  糖尿病腎病的病情監測應包括以下幾項指標: 

  1、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ACR與黃金標準24小時尿白蛋白排洩率有很好的相關性,結果穩定、費用花費較少,特別有利於在門診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早期發現和治療隨訪。控制目標為男性<2.5mg/mmol,女性<3.5mg/mmol。 

  2、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測定:尿蛋白增加是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特徵之一,也是糖尿病腎病的主要診斷依據。早期主要監測尿微量白蛋白,若半年內連續兩次尿微量白蛋白排洩率在30~300mg/24h之間,在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微量白蛋白排洩增加的原因外,即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若持續監測尿常規中的蛋白陽性,尿蛋白定量>0.5g/24h,尿白蛋白排出量>300μg/24h,排除其他可能的腎臟疾病外,可確定為臨床糖尿病腎病。 

  3、腎小球濾過率:腎功能改變是糖尿病腎病的重要表現,GFR是反映腎功能的主要指標,根據GFR和其他腎臟損傷證據可進行慢性腎病的分期。GFR的評估方法分為外源性標誌物的腎清除率測定法和內源性標誌物估算法,後者更適於臨床應用,估算GFR最常用的指標是血清肌酐。所有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年應至少檢查1次血清肌酐,並用血清肌酐估計GFR。 

  4、其他檢查:包括監測血、尿β2-微球蛋白,尿素氮,核素腎圖等。 

相關焦點

  • 預防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患者必須要知道這3個檢查指標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早期常無明顯臨床表現,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指標,檢測發現微量白蛋白尿有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從而早期對疾病進行幹預,開展正規合理治療,最終達到逆轉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的目的。
  • 腎血流動力學異常是糖尿病腎病的誘發原因
    很多患者對糖尿病腎病的誘發原因不是很了解,對此,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那些是糖尿病腎病的誘發原因,以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關於糖尿病腎病的誘發原因,專家指出:腎血流動力學異常,在糖尿病腎病發生中起關鍵作用,甚至可能是啟動因素。
  • 篩查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到底有啥區別?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中大約有20%-40%的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這也是糖尿病患者腎衰竭的主要原因。而腎功能減退不僅僅影響機代謝廢物的排洩,研究表明這還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高顯著相關。同時,腎功能的減退亦影響降糖藥物藥效的正常發揮。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並給予嚴格的控糖以及控壓,可以防止或者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那麼,該如何進行篩查呢?
  • 聯合國糖尿病日|不要讓糖尿病成為甜蜜的負擔!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於1991年共同發起,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對糖尿病的警覺和醒悟。 在全世界約有4.6億糖尿病患者,我國是糖尿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有1.1億多患者。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國人身心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
  • 糖尿病也能長壽?看看該怎麼管理自己!
    據統計,中國成人中患糖尿病人群比例為10.6%,約為1.139億人,糖尿病也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而且就傳統內科療法而言,糖尿病是無法根治的,以致有些人談"糖"色變。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大多數時候,威脅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的並非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併發症。
  • 可怕的糖尿病併發症
    也就是說,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不會一下就得上,但得上後病情好轉慢,治癒的機率低,對病人造成的痛苦大,且有些併發症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病人容易得的慢性併發症有三種: 第一種是大血管併發症,指高血壓、腦血管、心血管和其他大血管,特別是下肢血管的病變 第二種是微血管併發症,包括腎臟病變和眼底病變,主要表現在糖尿病腎病和視網膜病變,據統計糖尿病腎病佔糖尿病併發症死亡總數的
  • 腎病好轉都有哪些信號?3個衡量標準要認清楚,別盲目停藥
    腎病發生期間腎功能的發展從好到壞是有一個過程,反過來,經過治療後,腎功能的恢復從壞到不太壞到慢慢穩定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腎病好轉的過程就是治療的過程,對於病情惡化一些信號,大家可能比較敏感。但對於病情是否好轉,除了一些常規觀察的指標如尿蛋白、血肌酐,具體的衡量標準卻不是很清楚。
  • 腎病好轉,4項尿液指標會發信號,若都有先恭喜你
    判斷病情是好是壞,身體感受是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檢查相應的指標更準確直觀的評估。腎病時好時壞關鍵要看腎功能的情況,那麼檢驗腎功能的指標有哪些? 尿液相關的檢查是評估腎功能必查的項目之一。一些特定的尿液檢查指標是腎臟損傷的「報警信號」,相反指標穩定也是病情好轉的寫照。
  • 1型糖尿病他19歲患上1型糖尿病,為什麼還可能恢復?
    2周之後,他去醫院檢測,發現空腹血糖為218 mg / dL(正常值約為70 — 100 mg/dl),糖化血紅蛋白HbA1c為9.2%(正常值4%~6%)。最終確診為1型糖尿病,醫生隨即就讓他嘗試外源胰島素來控制病情,並且吃傳統的糖尿病飲食,即每天6餐,每天含有240g碳水化合物。
  • 當腎臟活檢報告出現這6個描述時,多說明腎病較重或預後差!
    周遜 腎內科主任有些腎病患者需要做腎穿刺活檢以進一步了解其病理類型,目的是協助診斷、指導治療與判斷預後。腎臟病理報告中經常會提到腎小球、腎間質與腎小管,以及繫膜、基質與基底膜等詞彙。要想對腎臟病理有所了解,咱們非專業人員的腎病患者應該知道腎臟最基本的組織學。
  • 腎病是否真的無法治癒?今天帶大家認識這四類腎病!
    很多腎友在自己的腎病確診之後都會有一種消極的想法,覺得腎病都是治不好的,自己下半輩子都要被這個病給拖累,無法回到正常的生活,給自己的心理造成很大壓力。那麼是不是所有腎病都無法治癒呢?其實不然,很多急性的腎病通過及時科學的治療,是能夠被治癒的。
  • 尿蛋白系列之6:從尿蛋白看腎病的輕重,以及未來病情的發展
    尿蛋白檢查,幾乎是腎病患者最重要的檢驗項目,尿蛋白的輕重,往往代表著腎病病情的輕重。 關於尿蛋白,有多項指標,它們各代表什麼意思?部分患者了解得不準確,經常會有誤解。接下來介紹一下,怎麼從尿蛋白來判斷腎病的輕重、治療的難易程度。
  • 腎病感冒了,枸杞搭一物泡水喝,這樣治療最穩妥,不會傷腎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糖尿病腎病要更加注重腎臟養護。及早地掌握一些病情惡化的信號,有助於及早預防,幫助控制病情的惡化。糖尿病 腎病不是一下子就發生的,這類慢性併發症是長期積累發生的,因此糖友要格外觀察自己的身體情況,除了血糖波動大外,近期有這3個表現,及時注意起來1、頻繁出現抽筋小腿抽筋在生活中非常常見。
  • 腎病症候群的定義 腎病對身體有這些危害
    合併有慢性病的人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脂、肝病等。這些疾病若不能早期有效控制,常會造成腎損傷甚至尿毒症。在歐美和日本等國家,尿毒症患者中1/2來自糖尿病、1/3來自高血壓。在我國,高血壓、糖尿病和痛風等引起的尿毒症也越來越多見。繼發的腎臟病主要是積極治療引起腎損傷的疾病,高血壓病和糖尿病,必須用藥控制血壓、血糖在達標水平,維持心肺等臟器功能正常。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機制新進展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許多終末期腎病的重要病因,伴隨嚴重腎損害的同時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據統計,約有25%-4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會發展成DN。
  • 喝水非小事,糖尿病和腎病原則大不同!到底咋喝我們給您寫全了
    現在正值三伏夏日,大太陽一整天高掛著,既曬又熱,糖尿病和腎病患者朋友們也比平時更容易出汗了。身體流失了水分,及時補充是很關鍵的,通常會建議大家日攝水總量在2000ml以上,包括直飲水、食物中的水分、一切液體飲品等。但問題在於,糖友和腎友的身體系統不同於常人,盲目信從2000ml飲水建議,如有不慎很有可能加重病情。
  • 糖尿病除了「三多一少」,還有6個「隱蔽」的徵兆,要多留意了
    絕大多數人都了解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口渴喝得多、容易飢餓吃得多、排尿多,但是身體出現消瘦。不過並不是每個患者都會出現「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就拿我國來說糖尿病患病人群超過了1億人,但只有5-6成人在診斷前知曉自己患了糖尿病,為什麼?
  •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腎病,還有可能是這20多種原因
    3個非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杜某,男,49歲,半年前體檢時空腹血糖8.2mmol/L,尿微量白蛋白62mg/L(正常值1~25mg/L),在外院住院檢查後診斷2型糖尿病合併糖尿病腎病Ⅲ期,給予短程胰島素強化治療; 半年來血糖控制良好,但尿微量白蛋白並未下降,反而輕度升高。
  • 糖尿病患者,身體出現這5個表現,代表血糖升高,警惕神經病變
    患了糖尿病的人都知道,控制好血糖就是控制病情的發展,如果血糖長時間居高不下就會引起併發症; 在眾多的併發症之中最嚴重的莫過於糖尿病腎病和神經病變,尤其是糖尿病神經病變不但會導致
  • 得了腎病最怕發展成尿毒症,選對治療方法,是「逆轉」腎病關鍵!
    如今患腎病的人群越來越多,你一定也會有這些疑問:什麼是腎病呢?腎病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發現腎病我們應該怎麼做?雖然病理因素是決定是否尿毒症的關鍵一點,但這也是我們及時控制病情的有效手段。只要我們及時弄清楚病理原因、對症下藥,利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抑制病變和清除毒素;根據腎病分期採取相應方法挽救腎臟受損的固有細胞,達到有效控制病情、阻斷尿毒症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