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患者必須要知道這3個檢查指標

2020-12-05 藥師木木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早期常無明顯臨床表現,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指標,檢測發現微量白蛋白尿有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從而早期對疾病進行幹預,開展正規合理治療,最終達到逆轉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的目的。

因此,預防糖尿病腎病,一定要做好早期篩查。

哪些人群需要做糖尿病腎病篩查

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確診5年後可能會發生糖尿病腎病。2型糖尿病患者確診時就有可能發生糖尿病腎病。

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確診5年後,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腎臟病變篩查,包括尿常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計算估算腎小球過濾)。

確診2型糖尿病後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腎臟病變篩查,包括尿常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計算估算腎小球濾過率)。

3個檢查方法

1. 用隨機尿檢查:尿白蛋白與肌酐比

隨機尿微量白蛋白測定,計算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是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可靠指標,檢測方便,臨床應用較多。

隨機尿的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30毫克/克為尿白蛋白排洩增加,在3~6個月內重複檢查,3次中有2次尿蛋白排洩增加,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即可診斷白蛋白尿,即存在腎損傷。

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在30~300毫克/克稱為微量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300 毫克/克稱為大量白蛋白尿。

2.抽取靜脈血檢查:血肌酐

腎小球濾過率實際上是反映腎功能的直接指標,由於健康人的腎臟中有將近一百萬個腎單位,要測出準確的腎小球濾過率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臨床上我們常用一種熟悉的代謝產物——肌酐的清除速率來估算腎小球濾過率,也就是eGFR。

抽靜脈血檢查血肌酐水平,然後根據血肌酐水平計算估算腎小球濾過率。當 患 者 eGFR<60 ml·min -1 ·(1.73 m 2 )-1 時,可診斷為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3.留取中段尿檢查:尿常規

去醫院檢查時,常規留取中段尿做尿常規檢查。

如果您的上述檢查發現異常,一定要及時就醫,遵醫囑規範治療。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腎病的6個信號 病情監測要怎麼做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繼發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糖尿病腎病的發生也變得多見。   目前,糖尿病腎病已經逐漸成為引起終末期腎衰尿毒症的主要疾病,許多患者最終往往需要接受透析和腎移植治療,從而使患者家庭和社會承受巨大的經濟負擔。
  •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腎病,還有可能是這20多種原因
    糖尿病早期腎病診斷的最重要客觀指標就是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但是,筆者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發現:在某些情況下,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並不等於糖尿病早期腎病。下面介紹的是一年來我接診的被誤診為糖尿病早期腎病的3例病例。
  • 早期發現腎病的4大檢查指標
    糖尿病和高血壓是目前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約有30%的糖尿病患者和9%的高血壓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腎損傷。1998年美國的終末期腎病患者中40%為糖尿病患者,不同分期的慢性腎病患者中高血壓患者的比例可達到80%或更高。因此,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人如能儘早接受慢性腎病篩查,將有利於早期腎損傷的治療和逆轉,避免進展成為終末期腎病。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樣的檢查指標能夠幫助我們發現早期腎病?
  • 篩查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到底有啥區別?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中大約有20%-40%的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這也是糖尿病患者腎衰竭的主要原因。而腎功能減退不僅僅影響機代謝廢物的排洩,研究表明這還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高顯著相關。同時,腎功能的減退亦影響降糖藥物藥效的正常發揮。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並給予嚴格的控糖以及控壓,可以防止或者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那麼,該如何進行篩查呢?
  • 腎血流動力學異常是糖尿病腎病的誘發原因
    很多患者對糖尿病腎病的誘發原因不是很了解,對此,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那些是糖尿病腎病的誘發原因,以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關於糖尿病腎病的誘發原因,專家指出:腎血流動力學異常,在糖尿病腎病發生中起關鍵作用,甚至可能是啟動因素。
  • 腎病患者警惕復發風險,穩定腎功能很重要,這3種準備要長期做好
    其實穩定好腎功能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困難,只要長期做好以下三個準備就行。怎樣有利於穩定腎功能?隨著醫學進一步發達,治療腎病已經不是難題,輕度腎病患者堅持用藥後能讓病情逐漸穩定,然後再慢慢減藥或停藥。2、複查準備腎病並不是一兩天就能徹底治癒的,若想要了解藥物療效、各種指標穩定性、腎功能有沒有惡化等需定期做複查。
  • 出現這5情況,多提示腎病復發或加重,應至少檢查這5方面指標!
    萬一療效不好,患者還將增加之後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或進展為尿毒症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因此,已治癒或緩解或穩定的腎病患者,當出現如下這五種情況時,多提示腎病復發或病情加重。1.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減少當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漸漸減少,多為腎病症候群復發的表現,其中微小病變往往來得更快,膜性腎病及其它腎病症候群這一過程要慢一些。
  • 糖尿病患者,身體出現這5個表現,代表血糖升高,警惕神經病變
    患了糖尿病的人都知道,控制好血糖就是控制病情的發展,如果血糖長時間居高不下就會引起併發症; 在眾多的併發症之中最嚴重的莫過於糖尿病腎病和神經病變,尤其是糖尿病神經病變不但會導致
  • 降低血清尿酸能不能改善1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答案來了
    據估計,1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腎病的終生風險高達60%,相關研究表明強化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腎病進展為終末期腎臟的風險但不能消除。在美國,1型糖尿病患者終末期腎病的年發病率一直在增加。
  • 【健康微課堂】未雨綢繆,預防糖尿病低血糖
    目前糖尿病治療方案強調,嚴格血糖控制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預後,但是這會增加低血糖發生風險。有時,一次嚴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誘發的心血管事件可抵消長期降糖治療所帶來的益處,故必須加強其防治。 1.加餐不及時進餐需要定時定量,如果是需要加班到深夜的糖尿病患者,則需要在晚餐後4—5個小時左右適當加餐。 2.進食過少有的糖尿病患者為了嚴格控制血糖,每餐都吃得很少,尤其是為了減重,晚餐進食得極少,只喝一碗稀飯。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金指標!為什麼腎病患者還要檢查尿常規?
    小張在3年前的一次體檢中查出了高血壓,當時醫生開了治高血壓的藥。「其實那次就已經是腎病的一個先兆了,要是當時多留個心眼查一次尿,就不至於這麼快轉化成尿毒症。」小張如是說。因家境貧寒,小夥子最終放棄了治療……這類故事,在臨床上其實有很多。據統計,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中有90%左右都是因為不重視尿檢而導致的。
  • 聯合國糖尿病日|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講講糖尿病幹預管理
    月14日,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 糖尿病有兩種主要形式。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島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二型糖尿病佔糖尿病病例總數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夠產生胰島素,但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妥善利用。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超重和久坐不動,這兩種狀況加劇了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很危險,早期有3個「預警信號」,別再忽視
    曾經有過這樣一種說法:「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糖尿病併發症就是糖尿病傷害身體健康的主要表現,談到糖尿病就無法繞開糖尿病併發症的問題。提到糖尿病併發症,大家比較熟悉的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
  • 潛血、肌酐、白蛋白:「我們被腎病患者誤會了!」
    許多腎病朋友在我查房時或是在微信上,經常問到標題裡的這幾個指標。部分腎友對它們存在誤解,常見的誤解有以下3個:1.潛血陽性代表出現了疾病實際上,腎科醫生基本不看潛血,看的是尿紅細胞,因為潛血可能是正常現象。潛血是破裂的紅細胞。紅細胞的壽命很短,只有3-4個月,壽命到了後它的成分就會自然排出來,所以有不少健康人檢查尿液會出現潛血陽性。
  • 糖尿病的「陷阱」與對應的幹預措施|糖尿病|甜味劑|胰島素|陷阱|糖...
    可以說,這群人的血糖值是「平常之上,糖尿病未滿」。這是因為糖尿病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高危人群」,第二個階段叫「糖尿病前期」,第三個階段才叫「糖尿病」。目前,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達11.6%,而「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是高達50.1%。
  • 聯合國糖尿病日|不要讓糖尿病成為甜蜜的負擔!
    這些年,雖然媒體和專家們都在大力宣傳糖尿病知識,然而大家對糖尿病的認識還存在不少誤區,這導致人們不能很好地預防糖尿病。 今天,就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來真正的了解一下有關糖尿病的知識吧!
  • 糖尿病病友:莫把「結核」當「上感」
    有多年糖尿病病史的李先生立秋後開始出現不明原因咳嗽、發低燒,起初他以為自己是受涼感冒,但吃了半個多月的消炎藥仍不見好,而且乏力、盜汗、體重明顯下降。於是去醫院檢查,拍胸片懷疑是「肺結核」,痰塗片查結核菌為陽性,最終確診是「2型糖尿病合併肺結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得了糖尿病千萬不能做什麼?這五大行為不利於糖尿病控制
    目前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我們通常所說的糖尿病治療主要包括5個方面:健康教育,自我血糖監測,飲食治療,運動鍛鍊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更是所有療法的重中之重,尿病雖是終生用藥,但良好的遵醫行為同樣可以使糖尿病可防可控。 至於用什麼藥、何時用藥、怎麼用藥唯一有效可靠的只有定期去專業的醫院諮詢專業的醫生。
  • 補硒可遠離糖尿病?相對而言,這3個好處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更實際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糖尿病並不是很陌生,往往被稱為富貴病,對身體帶來的危害,僅次於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經過研究發現,大部分糖尿病病人體內缺硒,血液中硒含量比健康人低很多,因此有的學者認為補硒能預防糖尿病,改善糖尿病症狀,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發生機率。補硒能遠離糖尿病嗎?
  • 糖尿病患者壽命都短嗎?堅持做好這4件事能長壽!
    《糖尿病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也有顯示,同不患糖尿病的人相比,糖尿病患者不僅面臨著整體壽命下降的危險,還面臨致殘率升高的局面。二、堅持做好這4件事能長壽!1、必須控制好血糖控制血糖是重中之重,血糖控制不佳會引發各種糖尿病併發症,這些併發症有輕有重,嚴重的會剝奪糖尿病患者的生命。糖尿病患者想要長壽,必須要控制好血糖。要按時按量吃降糖藥或者注射胰島素,這方面一定得上心,並且定期的檢測血糖,看血糖的控制情況。如果血糖出現很大的波動,一定得去看醫生,找出波動原因,儘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