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指標——血鉀
腎病早期代償性比較強,一般多出現水鈉代謝的問題,發展到中後期,開始出現酸鹼、電解質代謝紊亂的問題。其中比較典型的指標就是血鉀,部分患者出現鉀離子代謝紊亂的問題,繼而引發高血鉀症。
高血鉀症主要表現為肌肉酸痛、肢體麻木、渾身乏力等症狀,但嚴重時卻可能傷及心臟,導致心律緩慢、呼吸不暢、胸悶甚至心跳驟停的情況。
調節血鉀的穩定,一方面是穩定腎功能,以免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過快。二加速血液循環,促進鉀離子的代謝。比如服用利尿劑、補充體液、結合鈣劑等等,同時配合燻蒸、督灸等藥物,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鉀離子代謝。還要注意避免服用一些升高血鉀的藥物及食物。
血肌酐超過265,腎小球濾過率低於60 的患者都該重視這項指標的穩定。
心功能監測——心衰指數
腎臟是身體重要的代謝、排毒器官,發揮著多重作用,腎功能的損傷也會影響到其他器官功能的發揮。主要的有心、肝、肺三大器官的功能。而心臟作為全身血液循環的支柱,腎病患者必須倍加重視。
腎功能不全發生後,需要特別重視心功能的情況。一方面,我們上邊說到的高血壓、高血鉀等都會引起心臟相關的疾病,進而威脅腎功能,危及生命。另一方面,腎功能本身的快速進展,就會引起系列的連鎖逍遙,心臟首當其衝。
監測心功能則需要關注心衰指數。心臟彩超是監測心衰風險的重要監測,一般代表心臟收縮功能的指標為EF值即每分鐘心臟輸出血液的分數,如果EF值大於50%是提示正常。
一旦心衰指數小於50%,就需要心臟功能下降,心衰竭的發生,表明心臟收縮能力減弱,不能及時釋放更多血液,全身血液不暢通,對心臟功能及腎臟功能都會產生比較大的損傷。如果發現問題,需要及時幹預,系統性的來治療。
甲狀腺功能——甲旁素值
腎功能不全後,還需要關注身體的而一些功能就是甲狀旁腺功能。部分會出現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情況,主要與電解質紊亂後引起的鈣磷代謝紊亂相關。血磷蓄積,鈣質丟失,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鹽釋放增加。進而引起甲狀旁腺功能的亢進。
可能會導致骨折、高鈣血症等問題,有些患者甚至行動不便,難以行走,嚴重威脅身體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因此,在腎功能不全中後期一定要重視監測電解質等相關指標,包括血鉀、血磷、血鈣等,如果能提前採取措施,及時幹預,這些指標穩定住,腎功能也不會太差。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