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項指標可預測腎病結局,全部都穩定,不怕尿毒症

2021-01-20 騰訊網

電解質指標——血鉀

腎病早期代償性比較強,一般多出現水鈉代謝的問題,發展到中後期,開始出現酸鹼、電解質代謝紊亂的問題。其中比較典型的指標就是血鉀,部分患者出現鉀離子代謝紊亂的問題,繼而引發高血鉀症。

高血鉀症主要表現為肌肉酸痛、肢體麻木、渾身乏力等症狀,但嚴重時卻可能傷及心臟,導致心律緩慢、呼吸不暢、胸悶甚至心跳驟停的情況。

調節血鉀的穩定,一方面是穩定腎功能,以免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過快。二加速血液循環,促進鉀離子的代謝。比如服用利尿劑、補充體液、結合鈣劑等等,同時配合燻蒸、督灸等藥物,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鉀離子代謝。還要注意避免服用一些升高血鉀的藥物及食物。

血肌酐超過265,腎小球濾過率低於60 的患者都該重視這項指標的穩定。

心功能監測——心衰指數

腎臟是身體重要的代謝、排毒器官,發揮著多重作用,腎功能的損傷也會影響到其他器官功能的發揮。主要的有心、肝、肺三大器官的功能。而心臟作為全身血液循環的支柱,腎病患者必須倍加重視。

腎功能不全發生後,需要特別重視心功能的情況。一方面,我們上邊說到的高血壓、高血鉀等都會引起心臟相關的疾病,進而威脅腎功能,危及生命。另一方面,腎功能本身的快速進展,就會引起系列的連鎖逍遙,心臟首當其衝。

監測心功能則需要關注心衰指數。心臟彩超是監測心衰風險的重要監測,一般代表心臟收縮功能的指標為EF值即每分鐘心臟輸出血液的分數,如果EF值大於50%是提示正常。

一旦心衰指數小於50%,就需要心臟功能下降,心衰竭的發生,表明心臟收縮能力減弱,不能及時釋放更多血液,全身血液不暢通,對心臟功能及腎臟功能都會產生比較大的損傷。如果發現問題,需要及時幹預,系統性的來治療。

甲狀腺功能——甲旁素值

腎功能不全後,還需要關注身體的而一些功能就是甲狀旁腺功能。部分會出現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情況,主要與電解質紊亂後引起的鈣磷代謝紊亂相關。血磷蓄積,鈣質丟失,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鹽釋放增加。進而引起甲狀旁腺功能的亢進。

可能會導致骨折、高鈣血症等問題,有些患者甚至行動不便,難以行走,嚴重威脅身體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因此,在腎功能不全中後期一定要重視監測電解質等相關指標,包括血鉀、血磷、血鈣等,如果能提前採取措施,及時幹預,這些指標穩定住,腎功能也不會太差。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腎病不想尿毒症,必須要盯住3項關鍵指標,腎功能或可安然無恙
    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慢性腎臟病多久會到尿毒症? 說實話,腎臟病並不是一個進展特別迅速的慢性病,相比於一些嚴重的慢性病尤其是心臟疾病、肝臟疾病,腎功能的進展速度並不是很快,尤其對一些不很嚴重類型的腎病,病情是容易控制的。
  • 所有的腎病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別瞎猜,可通過這5個指標來判斷
    腎病的最終結果是尿毒症,有的患者查出腎病後,短短幾年內就進入尿毒症階段;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終生沒有患上尿毒症。對腎病患者而言最可怕的莫過於尿毒症,及時可通過5個指標來看出自己是否會發展到尿毒症階段。
  • 腎病患者最擔心尿毒症?這3個時間段很關鍵,記得把握好
    對腎病患者來說最害怕的是發展到尿毒症階段,其實只要腎病患者抓住治療黃金期,管理好各項指標,就能防止發展成尿毒症。尤其是抓住以下三個關鍵時間段,積極配合治療,就能擺脫尿毒症機會。腎病患遠離尿毒症,這3個階段要密切關注1、腎炎反應早期腎炎反應早期也就是腎病1~2期,此時病情並不嚴重,只是有輕微的炎症反應,沒有嚴重的尿潛血和尿蛋白,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且合理用藥,就有機會讓腎功能好轉。此階段需積極控制炎症發展,引起腎臟發炎的因素有受到感染、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環境,還有先天性因素以及遺傳。
  • 腎病綜合症多久會發展成「尿毒症」?
    患腎病時間久了,尤其是在住院期間面對那麼多已經是尿毒症的腎友,總會擔心自己所患腎病何時也可能發展成尿毒症。而腎病症候群是最為常見的慢性腎臟病之一,尤其在那些一開始就表現為高度水腫且「來勢洶洶」腎病症候群,而且在已經是尿毒症的腎病患者就有不少是由腎病症候群引起的。
  • 腎病好轉,4項尿液指標會發信號,若都有先恭喜你
    有些病友常說:生病久了,健康是什麼感覺都忘了。 判斷病情是好是壞,身體感受是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檢查相應的指標更準確直觀的評估。腎病時好時壞關鍵要看腎功能的情況,那麼檢驗腎功能的指標有哪些? 尿液相關的檢查是評估腎功能必查的項目之一。
  • 腎病患者警惕復發風險,穩定腎功能很重要,這3種準備要長期做好
    治療腎病的目的是延緩腎功能衰竭,並不是所有的腎病都會發展到腎衰竭或尿毒症階段,其實多種類腎臟疾病,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就能穩定腎功能,防止病情惡化。對於腎病患者而言,當下的關鍵點是穩定尿蛋白和腎功能,減少腎病復發風險。
  • 腎病已到中期要如何維持腎功能穩定?給你2點護腎建議,收好
    臨床上發現,多數人剛剛發現病情時總體來說症狀較輕、指標沒有明顯異常,且腎功能受損程度較輕,肌酐沒有明顯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依然穩定,處於腎病的早期階。僅有少部人初始病情就比較嚴重,或者已經發生腎衰竭,來到了腎病中後期。
  • 腎病了還在糾結用不用激素?早重視2點,尿毒症早被趕走了
    要避免尿毒症,腎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並不是指標降了、症狀消除了那麼簡單。有些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比如降壓藥、消炎藥等等,定期複查,保證腎功能的長久穩定。還要配合好的飲食習慣等生活習慣,腎友往往比其他疾病患者更要重視這點。
  • 得了腎病最怕發展成尿毒症,選對治療方法,是「逆轉」腎病關鍵!
    如今患腎病的人群越來越多,你一定也會有這些疑問:什麼是腎病呢?腎病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發現腎病我們應該怎麼做?像老李這樣的,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就放棄治療,最終付出生命代價,在腎病患者中並不少見。本文指導專家 高建東腎病診療中心主任山東省首批中醫優秀學科帶頭人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2016年山東省十大醫德標兵。
  • 治療腎病 連續五次指標正常才算治癒
    說到腎病,人們往往畏之如虎。因為腎病不但容易反覆發作,讓人們飽嘗無奈,更隨著病情不斷發展令人難免面臨尿毒症、腎衰竭的威脅。  北京東城中醫醫院的王肅季從現代藥理學研究成果中不斷汲取營養,使之與中醫經典古方有機結合,總結出獨具特色的治療腎病的基礎方,在臨床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別擔心,得了腎病大多數都能長壽!治療從2點入手,尿毒症不敢來
    腎病的發展軌跡主要由腎功能的好壞來決定,維護腎功能的剩餘價值,延緩腎功能的發展是整個腎病治療過程中的終極目標。 那如何維持腎功能的穩定?有沒有特效藥或者特效的方法?這一直是不少腎友們心中的疑惑,如果能及時找到有效方法延緩腎功能進展,那尿毒症也就「不攻自破」了。
  • 腎病加重,尿蛋白和肌酐卻紋絲不動?一個跨世紀謎題
    腎穿刺的病理報告,對預測腎病的尿毒症風險通常有很大的價值。不過,並不是所有腎友的病理報告,都能為腎衰竭和尿毒症風險提供參考。 在病理學中,還真有這麼一個「奇葩」:這種腎病,它的病理報告對尿毒症的風險預測幾乎是沒有意義的,而且患病人數還不少。
  • 人工智慧腎病預測系統上線,知曉 5 年內終末期腎病概率
    10月16日消息,近日,由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劉志紅院士團隊與平安智慧醫療團隊共同研發的人工智慧IgA腎病預後風險預測系統正式發布,醫生和患者本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輸入各項參數,獲得患者5年內的腎臟預後風險概率及風險等級。
  • 出現這5情況,多提示腎病復發或加重,應至少檢查這5方面指標!
    萬一療效不好,患者還將增加之後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或進展為尿毒症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因此,已治癒或緩解或穩定的腎病患者,當出現如下這五種情況時,多提示腎病復發或病情加重。1.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減少當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漸漸減少,多為腎病症候群復發的表現,其中微小病變往往來得更快,膜性腎病及其它腎病症候群這一過程要慢一些。
  • 腎病輕重該如何去衡量?牢記這4個標準,「越界」的後果可不妙
    腎功能受損嚴重程度可通過各種指標來評判,如蛋白尿、血肌酐和尿素氮等。判斷腎病輕重程度有4個衡量標準,其中有2點能決定是否會發展成尿毒症。如何衡量腎病輕重?1、腎病的病理類型慢性腎病分為多種病理類型,這跟遺傳、環境和後天因素有關。
  • 還通過這4項化驗指標判斷腎功能嗎?這裡有更為準確可靠的方法!
    剛開始腎功能完全正常的腎病患者,也會逐漸發展成腎功能不全;原本腎功能異常的腎病患者,經治療後腎功能也可以完全恢復正常;腎功能輕微升高的腎病患者,也可能由於種種原因導致病情加重到晚期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因此,關注腎功能,就是在了解病情的轉歸。既然腎功能如此重要,那究竟哪幾項檢查才是腎功能,或者說哪些檢查項目是反映腎功能狀況的?
  • 腎病防範腎衰竭,最該關注哪項尿液指標?腎內科醫生超全解答
    其中腎病必須要重視的指標包括4項: 尿潛血、尿蛋白:這兩項指標既是判斷腎病的主要指標,也是後續腎功能發展不可忽視的指標。 尿潛血呈現陽性表明,尿液中存在明顯紅細胞的漏出。通過高倍鏡下觀察一般超過3個紅細胞,表明發展到了血尿,需要重視腎小球的病變。有些患者還需要做尿紅細胞形態簡單,進一步鑑別紅細胞的來源。
  • 尿毒症的病因是什麼?或與這些因素密切相關,得提前預防
    尿毒症是較為常見的腎內科疾病,一般不具有傳染性,在我國的發病率偏高。在多方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腎臟的功能會逐漸衰退並最終完全喪失。當慢性腎衰竭發展為終末期時就被稱為尿毒症。需要注意的是,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臟疾病共有的一種臨床症候群,並非是獨立突發的疾病。
  • 防尿毒症別只看肌酐,有一點更關鍵!別等腎衰竭了才重視
    腎功能的好壞是判斷腎病最終是否會發展為尿毒症的主要因素。那麼如何評估腎功能是好是壞?腎臟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作用,評估的依據也有所差異。比如腎臟調節水鈉、電解質、酸鹼的作用的情況,可通過一些症狀如水腫嚴重程度,了解水鈉的代謝情況,還有相關指標,如血鉀、血磷、血鈣等判斷電解質、酸鹼平衡的情況。針對腎臟最重要的兩項功能,過濾功能和排毒功能,又該如何評估?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金指標!為什麼腎病患者還要檢查尿常規?
    今天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一位剛畢業的研究生身上,卻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患上了尿毒症。仔細追溯他的病史,其實有跡可尋。小張在3年前的一次體檢中查出了高血壓,當時醫生開了治高血壓的藥。「其實那次就已經是腎病的一個先兆了,要是當時多留個心眼查一次尿,就不至於這麼快轉化成尿毒症。」小張如是說。因家境貧寒,小夥子最終放棄了治療……這類故事,在臨床上其實有很多。據統計,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中有90%左右都是因為不重視尿檢而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