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腎病常見的症狀之一,腎小球基底膜受損遭到破壞後,大分子蛋白則就成了「漏網之魚」,漏出了血液而經腎臟過濾隨尿液排出體外。
漏出的尿蛋白中包括多種成分,通過做尿蛋白組分檢查,可以更明確尿蛋白中的各種成分漏出情況,由此可判斷腎臟受損的部位,是腎小球還是腎小管還是腎間質等或均受損。
其中尿蛋白中有一種成分為白蛋白,有些腎友早病情早期檢查發現存在微量蛋白尿,其中漏出的蛋白主要成分就是白蛋白,即微量白蛋白尿。
那麼,微量蛋白尿嚴重嗎?對腎功能的影響大嗎?
有很多人覺得微量蛋白尿可能不是很嚴重,正常人也有輕微的尿蛋白。也有人覺得只要尿裡有蛋白就必須要重視,警惕腎功能損傷。到底誰對誰錯?
其實誰都沒有錯。微量蛋白尿相對來說,確實不是很嚴重,比如尿蛋白定量表現為0.2g就可以稱為微量,對腎功能的影響不會太大。但避免進一步加重,還是需要明確尿蛋白原因,如果是生理性的因素比如長期高蛋白飲食、劇烈運動後檢查等等,可以等一段時間再複查,如果減輕為病理因素,呈現腎炎形態,那必須要及時控制。
如果查出微量白蛋白尿升高,千萬不能忽視!
如果出現微量蛋白尿,且發現其中白蛋白成分比較高,也就是微量白蛋白尿,必須要多加重視。相比於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尿蛋白肌酐比檢查,微量白蛋白尿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則反應的腎功能損傷更加敏感。
小貼士:微量白蛋白尿超過30mg/g屬異常,在30~300mg/g之間,為尿微量白蛋白超標,白蛋白尿超過300mg就是顯著蛋白尿,不存在微量一說了,與尿蛋白定量相同,必須要及時明確病理類型進行防治。
多種腎病病理類型腎功能損傷後,都會觀察尿蛋白丟失的情況。有些類型腎病早期不表現為尿蛋白,但不代表沒有蛋白尿,往往需要測定微量白蛋白尿。比較典型的腎病包括:
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肥胖性相關腎病等等。
糖尿病腎病是尿毒症第一「殺手」,早防早治!
糖尿病腎病是繼發性腎病一種,早期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尿微量蛋白尿,顯示腎小球出現損傷,微循環變差,且血糖、血壓會出現不同程度升高。整體腎病的分期也是按照微量白蛋白尿的程度來看,早期為正常尿白蛋白期,此時腎功能沒有實質性損傷或損傷加輕微。中期為「持續微量白蛋白尿」期。然後是腎衰竭階段, 如果不及時控制尿蛋白,高血壓、血壓等進展因素,那麼尿毒症的風險非常大。
且糖尿病本身對腎臟的損害非常大,血糖升高導致血液黏稠,增強腎細胞的通透性,加速腎小球硬化 。而防治糖尿病腎病的關鍵就是穩定尿蛋白、血壓血糖,因此越早發現尿蛋白,越有利於防治尿毒症,進一步阻止病情惡化。
要預防腎衰發生,一是關鍵把血糖、血壓控制穩定,定期複查,堅持服用降糖、降壓藥,同時注意預防心血管病、血栓等併發症的發生。二是降低尿蛋白水平,堅持服藥。兩方面是相互影響的,都要重視才是維持腎功能穩定的,預防腎衰竭的長久之計。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