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導致慢性腎衰竭的重要因素,慢性腎病的發展也會引起血壓的持續升高,二者互為因果。延緩腎功能衰竭必須要重視控制血壓水平,同時也是保護其他心腦血管等靶器官的需要。
選擇合適的降壓藥且堅持服用,是維持血壓低水平的關鍵。既要考慮到降壓藥除了降壓,對腎功能的益處,還有重視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是否會損害腎臟的利益。
臨床上在防治慢性腎衰竭過程,常用到的降壓藥有五大類,且針對不同病情,不同類型藥物聯合應用,對保護腎功能、降低血壓水平的作用會更大。
5類腎病常用降壓藥,你更屬意哪類?
利尿劑類:消除水腫、降血壓能手
部分腎病患者不論有沒有血壓升高,都會用到利尿劑。通過促進體內液體的流通,促進尿液的排出,緩解水腫的症狀。而對於同時存在高血壓、尿蛋白、水腫症狀的患者,利尿劑也是一劑不可缺的「良藥」。
利尿劑主要是通過排鈉利尿,降低血液容量負荷,維持腎臟血管血壓的穩定。
常用的利尿劑包括三類:髓袢類、噻嗪類、保鉀利鈉類。
對腎小球濾過率(eGFR)低於30,或者肌酐超過265的患者,可以選擇髓袢利尿劑,抑制鈉的吸收;
對腎小球濾過率(eGFR)仍然大於30的患者,可以選擇噻嗪類利尿劑;
保鉀利尿劑考慮到會升高血鉀的副作用,一般主要用於腎病1-3期的患者,發生明顯腎功能損傷的患者不建議用。
利尿劑在改善血壓、消除水腫的同時,也能起到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從而延緩腎功能的發展。
鈣通道阻斷劑(CCB):平平無奇降壓小高手
CCB類藥物是治療高血壓、防治心血管病的「中流砥柱」。主要用到的是二氫吡啶類,也就是常說的「地平類」藥物。這類藥物在降低血壓、保護腎功能方面有獨特的優勢。
優勢之一:不易受到高鹽飲食的影響(當然不是就不用低鹽飲食了)。
優勢二:對存在明顯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同樣適用,尿毒症透析的患者同樣可用。對長期服用降壓藥不敏感的患者可以聯合其他藥物使用。且有助於保護心血管,降低腎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會引起下肢水腫、牙齦增生感染等症狀的發生,造成對腎功能的損傷。
RAS阻斷劑:降壓降蛋白保腎的「必殺技」
RAS阻斷劑包含兩類藥物:沙坦類(ARB)和普利類(ACEI),大家應該非常熟悉這兩類藥。部分病理類型的腎病會用到,尤其是繼發性腎病,除了高血壓腎病,還有糖尿病腎病、膜性腎病等等。
這類藥能顯著改善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阻止腎小球動脈硬化的發生,起到積極地降低消蛋白水平和護腎作用。研究表明,此類藥物劑量越大降蛋白、降壓效果越明顯,因此一般會治療會給患者用到可承受範圍最大劑量。
當然藥物都有「兩面性」,有兩個副作用需要重視:升高肌酐和升高血鉀。腎小球濾過率低於60或肌酐高於265的患者,腎功能發生實質性損傷,因此服用時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因此需要密切監測這兩項指標及腎功能的情況。
注意具有明確雙腎動脈狹窄、妊娠階段的患者禁用。這裡再多說一句,部分患者忌憚副作用因此不敢用這類藥,或者誇大副作用,其實完全沒必要,用藥當然看的是治病的一面,如果只誇大副作用那也就無藥可用了。
α1 受體阻滯劑
通過阻斷血管平滑肌α1 受體,直接擴展血管,減輕血管阻力,穩定降低血壓。這類藥物目前不作為一線降壓藥使用,且一般聯合其它類降壓藥使用。可用於具有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疾病的腎病患者。
β 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
這類藥物一般也不單獨使用降血壓,而是與沙坦類或普利類等藥物聯用,使用時不會明顯減少腎臟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具有保護心腎的積極作用,有助於預防腎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發生。同時使用是要注意一些副作用的發生,如腸胃不適、腹瀉腹痛、頭暈、失眠等,症狀都比較輕微。
不同階段的所選擇的藥物組合也不同,這一點一定要注意,不要盲目用藥!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