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臨床證實,藥物引起腎臟損害的病人,除了像王先生這樣平時很少用藥的青壯年,其實更常見的是那些患有各種基礎疾病、需要經常用藥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腎臟病病人。<br>
藥源性腎損害的高危人群
臨床證實,藥物引起腎臟損害的病人,除了像王先生這樣平時很少用藥的青壯年,其實更常見的是那些患有各種基礎疾病、需要經常用藥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腎臟病病人。
此外,還有一類藥源性腎損害叫做造影劑腎病,其導致腎損害的藥物不是人們平常使用的治療性藥物,而是做CT、造影或介入檢查用的造影劑。造影劑腎病在老年人、原先有腎臟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以及有高黏滯血症的病人中特別容易發生。
上述容易發生藥源性腎損害的高危人群,應常規、定期監測有沒有腎臟受損的表現,一旦發現,及時減量甚至停藥。
藥源性腎損害「信號」多樣
在臨床上,可以引起藥源性腎損害的藥物多種多樣,除了各種西藥以外,平時老百姓認為毒副作用小的中藥也赫然在列。藥源性腎損害的臨床表現五花八門。有的病人像王先生一樣會出現腰痛;有的會出現尿色改變;有的尿量有變化,可多可少:有時候是夜間尿量增加,病人感覺起夜的次數比以前多,有的還會發現尿裡的泡沫比以前多,不像以前容易消散;還有的出現眼瞼或下肢水腫;有的甚至出現貧血和高血壓;有的病人出現非特異性表現,如乏力、食慾減退等;當然,也有的人什麼感覺都沒有,只是由於偶爾的體檢,或者醫生檢查才發現腎臟出了問題。
可見,常規、定期監測對於那些沒有不適症狀的病人,也很重要。建議使用藥物後,如果病人出現上述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腎臟病相關檢查,必要時還需要做腎臟穿刺活檢。
如何應對藥源性腎損害?
預防藥源性腎損害,不僅應當注意預防西藥可能引起的腎損害,對可能造成腎損害的中草藥、中成藥同樣嚴加防範。需要說明的是,即便採用了下述對策,有時藥源性腎損害還是不能完全避免。因此,爭取及早發現並且及早治療,才能徹底降低藥源性腎損害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1.找有經驗的醫生,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病人在進行藥物治療或需要進行造影檢查時,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用藥。
2.慢性病病人,儘可能不用腎毒性藥物。老年人、原來就有腎臟疾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聯合應用腎毒性藥物的病人、合併其他臨床情況的重病病人,應儘量選用沒有腎毒性的藥物。
3.腎功能不全時,須根據腎功能調節藥物劑量。使用有可能造成腎毒性的藥物之前,最好能先檢查一下腎功能。腎功能不全病人應根據腎功能情況,調節藥物單次劑量或用藥時間間隔。
4.學會保護自己,採取適當防護措施。針對不同的藥物,採用適當的幫助解毒、排毒的方法如水化,預防造影劑腎病等。
5.保留好相關醫療記錄,就診時告訴醫生。對曾經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或非過敏性的不良反應,需保留記錄,以備醫生參考。
一般地說,在嚴密監測尿液和腎功能指標的前提下,必需的治療仍是可以進行的。建議病人在有經驗的醫師或藥師指導下用藥,同時加強自我保護。及時發現、及時診斷、及時停藥、及時治療,大部分藥源性腎損害還是可以避免的。
常見的引起藥源性腎損害的藥物
1.抗感染藥物
幾乎所有類別的抗感染藥物都有可能造成腎損害:①青黴素類既可能造成腎小球損害,也可能造成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②頭孢菌素(先鋒黴素)以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多見。③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黴素、丁胺卡那等較前兩大類更容易造成腎損害。④喹諾酮類藥物、磺胺類藥物、紅黴素、林可黴素、萬古黴素、四環素、抗結核藥(利福平、異煙肼)、抗病毒藥物(無環鳥苷、阿糖胞苷、幹擾素)、抗真菌藥物兩性黴素B等都可能造成腎損害。
注意:抗感染藥物引發的腎損害,有些與用藥劑量不當有關,有些與病人是否為該藥的過敏體質有關。
2.解熱鎮痛藥
各種感冒藥,如安乃近、克感敏、百服寧、泰諾、康泰克、美林;止痛藥,如芬必得、消炎痛、必理通、萘普生、戴芬、扶他林、英太青、散利痛、西樂葆等,都可能造成腎損害。
注意:這一類藥物可能造成腎病症候群或者急性腎功能衰竭,常常與過敏或者腎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有關。
3.化療藥物
化療藥物,如阿黴素、順鉑、甲氨蝶呤、長春新鹼、博來黴素、亞硝基脲環孢素、他克莫司、西羅莫司等都有腎毒性。
注意:此類藥物常常用於惡性腫瘤患者、移植患者等,權衡利弊後,必須使用時也不能因噎廢食。臨床上,醫生會積極水化、鹼化尿液(水化就是補液,可以口服,但一般需靜脈補充;鹼化指靜脈使用碳酸氫鈉),或根據藥物濃度調整劑量等,以減少藥物腎毒性。
4.利尿劑
各種利尿劑都可能誘發過敏性間質性腎炎。醋唑磺胺和氨苯蝶啶還可以形成結晶堵塞腎小管,引發血尿和腎功能衰竭。
注意:嚴格掌握利尿劑應用指徵和合適的劑量、療程,可以減少該類藥物腎損害發生。
5.降壓藥物
常用的降壓藥物中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可能引起腎損害。三類藥物都可能引起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後兩者還有可能通過減少腎臟灌注造成。腎功能衰竭。
注意:對於腎功能正常或輕度損害的病人,長遠來看,減少腎臟灌注,有減輕腎臟負擔、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的作用;而對於腎功能中、重度損害的病人,有時候減少腎臟灌注,會造成短期內腎功能惡化,這種情況在雙側腎動脈狹窄、同時使用利尿劑、非甾體類抗炎藥、心功能不全、脫水的病人更容易發生。
6.造影劑
造影劑腎病主要由含碘造影劑引起,應用非離子性、低滲性造影劑,或不含碘的造影劑,可減少藥源性腎損害發生率。
注意:水化和血液淨化治療療效肯定。因此,預防造影劑腎病的辦法可在造影之前充分水化,必要的時候,也可在造影之後進行血液淨化治療。
7.中草藥
中草藥導致毒性腎損害,報導最多的是馬兜鈴酸腎病。馬兜鈴酸腎病可以表現為小管間質病變、急性腎衰或慢性腎衰,甚至尿毒症。
注意: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包括:關木通、廣(粉)防己、青木香、馬兜鈴、天仙藤、尋骨風、硃砂蓮、威靈仙、大風藤及細辛等。含有馬兜鈴酸的成藥包括:龍膽瀉肝丸、甘露消毒丸、婦科分清丸、分清五淋丸、排石衝劑、冠心蘇合丸,耳聾丸、複方珍珠暗瘡片、當歸四逆湯、玄珠狼瘡丸等製劑。
推薦閱讀
中藥的濫用導致腎臟損害
警!用藥一定要嚴防傷肝腎
(責任編輯:來慧麗 實習編輯:朱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