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症候群(NS)可由多種病因引起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導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腫、高脂血症,有人稱為「三高一低」的特徵,其他如代謝紊亂等。大多數情況下,引起腎病症候群的原因多種多樣,感染、遺傳、免疫等因素都可能引發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主要特點
1、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也是腎病症候群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機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高於3.5克/天。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具有分子屏障及電荷屏障,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當遠超過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時,形成大量蛋白尿。一些因素如高血壓、高蛋白飲食或大量輸注血漿蛋白等,會增加腎小球內壓力及導致高灌注、高濾過,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2、低蛋白血症。血漿白蛋白降至小於30克/升。大量白蛋白從尿中丟失,促進白蛋白肝臟代償性合成和腎小管分解的增加。當肝臟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丟失和分解時,就會出現低白蛋白血症。同時患者因胃腸道黏膜水腫導致飲食減退、蛋白質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丟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
血漿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如IgG)和補體成分、抗凝及纖溶因子、金屬結合蛋白及內分泌素結合蛋白也會減少,尤其是大量蛋白尿,腎小球病理損傷嚴重。患者易產生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低下等併發症。
3、水腫。患者低白蛋白血症、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使水分從血管腔內進入組織間隙,造成NS水腫。近年的研究表明,約50%患者血容量正常或增加,血漿腎素水平正常或下降,提示某些原發於腎內鈉、水瀦留因素在NS水腫發生機制中起一定作用。
4、高脂血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高膽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中LDL、VLDL和脂蛋白(α)濃度增加,常與低蛋白血症並存。高膽固醇血症主要是由於肝臟合成脂蛋白增加,但是在周圍循環中分解減少也起部分作用。
中醫治療腎病症候群病例
患者xxx,女,18歲。腎病反覆發作12年。患者初次發病時無明顯誘因而出現面部、雙下肢水腫,當地醫院就醫,醫生檢查後診斷為:腎病症候群,採取西醫療法,一段時間治療病情好轉後出院。但後來患者反覆發作,多次服用藥物治療,以至於增加劑量,但效果不理想。於是,嘗試中醫治療。
2020年8月20日初診。面部、眼瞼浮腫,氣短乏力、胸悶、納呆、腰酸,大量泡沫尿,睡眠差,舌淡胖,苔白膩,脈虛緩。檢查顯示:雙腎區叩痛;雙下肢水腫。尿常規:LEU (+), PRO (++++),BLD (+++++);24h尿蛋白定量:7.86g/24h;血漿白蛋白:19.6g/L。腎功能:Cr:92μmol/L,UA:465μmol/L。西醫診斷:腎病症候群。
中醫辨證為脾虛溼重,應益氣健脾,祛溼散寒。用參苓白朮散合黃芪五苓散方劑加減,藥用黨參、雲茯苓、白朮、蓮子、炒薏苡仁、甘草、芡實、杜仲、黃芪、陳皮、益母草、丹參等,煎制。患者2個療程後,水腫明顯消退,腰酸緩解,泡沫尿減輕。
病症候群易導致併發症危害大
由於腎臟細胞發生病變,機體抵抗力的下降,修復能力的降低,不治療或延誤治療,可能引發併發症。主要有:
1、低蛋白血症。腎病致使患者腎部發生病變,大量蛋白尿的露出,蛋白尿露出之後血漿白蛋白就會下降,患者並發低蛋白血症。很多情況下,患者易產生感染、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現象。
2、水腫。腎病症候群患者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使水分從血管腔內進入組織間隙造成水腫。水腫引起血液循環量的減少,可導致缺血壞死。
3、腎功能衰竭。由於血液相對濃縮,血容量的減少,引起腎臟灌注的不足出現少尿,可並發急性的腎功能衰竭,對患者的腎臟正常功能造成很大的損傷。
腎病症候群什麼情況下預後良好?
1、有水腫出現。臨床發現,有水腫的腎病症候群患者往往療效會更好。不是因病情較輕,而是發生水腫的患者更主動配合醫生治療。有水腫的腎綜患者常認為自己的病很嚴重,會更加認真地治療,遵守醫囑。而沒有水腫或水腫不明顯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有腎病,發展到尿毒症時才發現,多數已經無法藥物治療。
2、病理改變輕。從腎穿刺活檢中看,微小病變比局灶節段性病變和瀰漫性病變更輕,硬化腎小球少的比多的病情更輕,繫膜細胞沒有增生的比有增生的更輕,毛細血管壁沒有增厚的比增厚的更輕,沒有緻密物沉積的比有緻密物沉積的更輕,沒有新月體的比有新月體的更輕。如果是僅在電鏡下才能看出微小病變,或是僅有基膜出現免疫複合物沉積,或是僅有繫膜細胞少量的增生等等,這些腎病症候群往往治癒的可能性較大。
3、尿蛋白的成分簡單。尿蛋白有很多種。如果檢查尿蛋白組分顯示尿蛋白基本都是白蛋白,其它蛋白質很少,那麼這種腎病症候群相對好治。如果尿蛋白中成分複雜,尤其是大分子蛋白,表示腎小管損傷的蛋白超標,比如有很多免疫球蛋白G、α微球蛋白、β微球蛋白及NAG酶,這種腎病症候群的尿蛋白較難消除。
4、患者自身表現良好。有的患者的病情本來不重,但因為繼續不良的生活習慣、治療中斷等原因導致病情惡化、無法再治癒。
腎病症候群患者經常要長期治療,短則半年到一年,長則數年。臨床上,60%的腎病症候群用激素後,尿蛋白難以緩解或是緩解後出現復發。因此,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堅持長期用藥,定期複查。患者也要加強生活管理,自我約束力、樂觀的心態、和睦的家庭、基本的科學素養等,可提高治療效果。
(東方紅星,文/李烈,約2100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