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症候群有哪些特點?在什麼情況下治療預後良好?

2021-01-21 網易

2021-01-13 16:53:41 來源: 東方紅星

舉報

  

   腎病症候群(NS)可由多種病因引起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導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腫、高脂血症,有人稱為「三高一低」的特徵,其他如代謝紊亂等。大多數情況下,引起腎病症候群的原因多種多樣,感染、遺傳、免疫等因素都可能引發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主要特點
1、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也是腎病症候群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機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高於3.5克/天。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具有分子屏障及電荷屏障,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當遠超過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時,形成大量蛋白尿。一些因素如高血壓、高蛋白飲食或大量輸注血漿蛋白等,會增加腎小球內壓力及導致高灌注、高濾過,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2、低蛋白血症。血漿白蛋白降至小於30克/升。大量白蛋白從尿中丟失,促進白蛋白肝臟代償性合成和腎小管分解的增加。當肝臟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丟失和分解時,就會出現低白蛋白血症。同時患者因胃腸道黏膜水腫導致飲食減退、蛋白質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丟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
血漿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如IgG)和補體成分、抗凝及纖溶因子、金屬結合蛋白及內分泌素結合蛋白也會減少,尤其是大量蛋白尿,腎小球病理損傷嚴重。患者易產生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低下等併發症。
3、水腫。患者低白蛋白血症、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使水分從血管腔內進入組織間隙,造成NS水腫。近年的研究表明,約50%患者血容量正常或增加,血漿腎素水平正常或下降,提示某些原發於腎內鈉、水瀦留因素在NS水腫發生機制中起一定作用。
4、高脂血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高膽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中LDL、VLDL和脂蛋白(α)濃度增加,常與低蛋白血症並存。高膽固醇血症主要是由於肝臟合成脂蛋白增加,但是在周圍循環中分解減少也起部分作用。
中醫治療腎病症候群病例
患者xxx,女,18歲。腎病反覆發作12年。患者初次發病時無明顯誘因而出現面部、雙下肢水腫,當地醫院就醫,醫生檢查後診斷為:腎病症候群,採取西醫療法,一段時間治療病情好轉後出院。但後來患者反覆發作,多次服用藥物治療,以至於增加劑量,但效果不理想。於是,嘗試中醫治療。
2020年8月20日初診。面部、眼瞼浮腫,氣短乏力、胸悶、納呆、腰酸,大量泡沫尿,睡眠差,舌淡胖,苔白膩,脈虛緩。檢查顯示:雙腎區叩痛;雙下肢水腫。尿常規:LEU (+), PRO (++++),BLD (+++++);24h尿蛋白定量:7.86g/24h;血漿白蛋白:19.6g/L。腎功能:Cr:92μmol/L,UA:465μmol/L。西醫診斷:腎病症候群。
中醫辨證為脾虛溼重,應益氣健脾,祛溼散寒。用參苓白朮散合黃芪五苓散方劑加減,藥用黨參、雲茯苓、白朮、蓮子、炒薏苡仁、甘草、芡實、杜仲、黃芪、陳皮、益母草、丹參等,煎制。患者2個療程後,水腫明顯消退,腰酸緩解,泡沫尿減輕。
病症候群易導致併發症危害大
由於腎臟細胞發生病變,機體抵抗力的下降,修復能力的降低,不治療或延誤治療,可能引發併發症。主要有:
1、低蛋白血症。腎病致使患者腎部發生病變,大量蛋白尿的露出,蛋白尿露出之後血漿白蛋白就會下降,患者並發低蛋白血症。很多情況下,患者易產生感染、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現象。
2、水腫。腎病症候群患者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使水分從血管腔內進入組織間隙造成水腫。水腫引起血液循環量的減少,可導致缺血壞死。
3、腎功能衰竭。由於血液相對濃縮,血容量的減少,引起腎臟灌注的不足出現少尿,可並發急性的腎功能衰竭,對患者的腎臟正常功能造成很大的損傷。
腎病症候群什麼情況下預後良好?
1、有水腫出現。臨床發現,有水腫的腎病症候群患者往往療效會更好。不是因病情較輕,而是發生水腫的患者更主動配合醫生治療。有水腫的腎綜患者常認為自己的病很嚴重,會更加認真地治療,遵守醫囑。而沒有水腫或水腫不明顯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有腎病,發展到尿毒症時才發現,多數已經無法藥物治療。

  

  
2、病理改變輕。從腎穿刺活檢中看,微小病變比局灶節段性病變和瀰漫性病變更輕,硬化腎小球少的比多的病情更輕,繫膜細胞沒有增生的比有增生的更輕,毛細血管壁沒有增厚的比增厚的更輕,沒有緻密物沉積的比有緻密物沉積的更輕,沒有新月體的比有新月體的更輕。如果是僅在電鏡下才能看出微小病變,或是僅有基膜出現免疫複合物沉積,或是僅有繫膜細胞少量的增生等等,這些腎病症候群往往治癒的可能性較大。
3、尿蛋白的成分簡單。尿蛋白有很多種。如果檢查尿蛋白組分顯示尿蛋白基本都是白蛋白,其它蛋白質很少,那麼這種腎病症候群相對好治。如果尿蛋白中成分複雜,尤其是大分子蛋白,表示腎小管損傷的蛋白超標,比如有很多免疫球蛋白G、α微球蛋白、β微球蛋白及NAG酶,這種腎病症候群的尿蛋白較難消除。
4、患者自身表現良好。有的患者的病情本來不重,但因為繼續不良的生活習慣、治療中斷等原因導致病情惡化、無法再治癒。
腎病症候群患者經常要長期治療,短則半年到一年,長則數年。臨床上,60%的腎病症候群用激素後,尿蛋白難以緩解或是緩解後出現復發。因此,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堅持長期用藥,定期複查。患者也要加強生活管理,自我約束力、樂觀的心態、和睦的家庭、基本的科學素養等,可提高治療效果。
(東方紅星,文/李烈,約2100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腎病症候群的定義 腎病對身體有這些危害
    腎病症候群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可能有些朋友對它不是很了解,那你知道腎病症候群的定義是什麼嗎?在平時我們應該怎樣一方腎病症候群的發生呢,腎病症候群的危害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日本臨床實踐指南:腎病症候群(下)
    2016年4月,日本腎臟病學會(JSN)發布了腎病綜合症最新臨床實踐指南,共涉及4大部分內容,分別為:發病機制,診斷,流行病學和預後,治療。其中針對腎病綜合症的診斷和治療,共涉及40個臨床問題,並針對這些臨床問題提出推薦意見。
  • 【APCN&CSN2018】 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腎病症候群(NS)是一組以大量蛋白尿(>3.5 g/d)、低白蛋白血症(<30 g/L)、水腫和(或)高脂血症為特點的臨床症候群。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遺傳性三類。診斷原發性NS需排除繼發性和遺傳性NS,如Alport症候群、先天性腎病症候群芬蘭型、激素抵抗型NS、遺傳性澱粉樣變。
  • 一起學病例 | 伴有基底膜變薄的腎病症候群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腎病症候群診斷到這一步,顯然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不能滿足腎臟病診療的需求,接下來,大家都知道要做什麼了哇。Yes,就是腎活檢,腎病症候群是腎活檢非常強的一個適應症。薄基底膜腎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隱性遺傳,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為主,遺傳基因定位在第2號染色體COL4A3/COL4A4區域,該區域為編碼IV型膠原的α3和α4鏈的基因。電鏡特點是基底膜均一變薄,可以有斷裂。可見薄基底膜腎病的遺傳基因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Alport症候群基因位點相同。
  • 無法治癒的阿斯伯格症候群主要病因有哪些?怎麼治療會更好?
    一旦患上這種疾病主要表現是沒有明顯的語言發育障礙和智能障礙,這種疾病其他的臨床表現是和孤獨症相似的,也是會有社會交往能力差以及交友少等症狀出現的。02阿斯伯格症候群的病因有哪些?患上這種疾病會有哪些症狀?(一)阿斯伯格症候群的病因有哪些?
  • 什麼是閉鎖症候群?它的病因是什麼?是否可以有效的治療?
    例如很罕見的閉鎖症候群。平時注意了解此類疾病的相關知識。01什麼是閉鎖症候群?它的病因是什麼?對我們的身體危害有多大?02患上閉鎖症候群,一般會出現哪些症狀?此類疾病的預後一般很差,有的可以存活數月之久,而有的患者可能會在數個小時中死亡。所以,在手術等治療之後,也要多加注意。
  • 腎病綜合症多久會發展成「尿毒症」?
    患腎病時間久了,尤其是在住院期間面對那麼多已經是尿毒症的腎友,總會擔心自己所患腎病何時也可能發展成尿毒症。而腎病症候群是最為常見的慢性腎臟病之一,尤其在那些一開始就表現為高度水腫且「來勢洶洶」腎病症候群,而且在已經是尿毒症的腎病患者就有不少是由腎病症候群引起的。
  • 哪幾項抽血檢查決定腎病用藥和療效?這幾項抽血檢查很關鍵,筆記做...
    根據檢測結果,結合腎臟彩超以及病史,還有CT,來診斷慢性腎臟病分期、急性腎損傷以及腎衰竭等,為制定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後提供重要依據。  2、血漿白蛋白  腎病患者易出現低血漿白蛋白,若血漿白蛋白每升小於30克,伴有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3.5克,就被診斷為腎病症候群,這種情況下需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
  • 得了腎病最怕發展成尿毒症,選對治療方法,是「逆轉」腎病關鍵!
    如今患腎病的人群越來越多,你一定也會有這些疑問:什麼是腎病呢?腎病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發現腎病我們應該怎麼做?一個小小的腎病,到最後卻要了命。像老李這樣的,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就放棄治療,最終付出生命代價,在腎病患者中並不少見。
  • 具有遺傳特徵的卡爾曼症候群會影響生育功能,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要是家族有患上卡爾曼症候群這種疾病的病史,同時還出現了一定的嗅覺喪失和青春期延遲等疑似卡爾曼症候群疾病的特徵時,應該及時的去醫院的內分泌科就醫,確定一下是不是患上了卡爾曼疾病。01卡爾曼症候群是一種什麼疾病?導致這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腎病症候群病程中出現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及特點
    6.合併心悅體性腎炎,一般普遍為I型或者膜性腎病的。 特點: 1.腎前性急性,腎損傷一般有患者出現嚴重血液容量下降的情況,主要呈現為少尿、尿量減少,伴血容量不足的臨床表現。最大的特點是少尿及尿滲透壓上升,一般多發生於強力尿劑使用之後。
  • ​8問8答,掌握單克隆丙球蛋白病腎病
    MGRS患者經常表現為進展性腎病,並有可能進展到終末期腎病(ESRD)。在MGRS中,腎臟病變主要是由單克隆蛋白在腎臟中異常沉積引起的。這些單克隆蛋白可以是輕鏈,重鏈或完整的免疫球蛋白,由少量的非惡性或惡化前的漿細胞或B細胞克隆產生。下面我們通過幾個問題來一起學習一下。1. 副蛋白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類型和特點?
  • 兒童視路膠質瘤的特點、治療及預後分析
    32例患兒均行開顱手術治療,其中19例採用經縱裂入路,11例採用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1例採用翼點入路,1例採用右額葉皮質造瘻入路。術後分析患者的臨床特點、治療及預後情況。其中應用彌散張量成像技術結合術中導航系統輔助手術16例。 研究結果32例兒童視路膠質瘤患兒的中位就診年齡為2歲(6個月至9歲6個月)。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從分型到預後,一文攻破
    本文將對MDS預後、影響MDS預後的因素、預期壽命與白血病風險以及治療作一介紹。2016年WHO診斷分型如下表1:表1  2016年WHO MDS分型特點表3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國際預後評分系統(IPSS)另外,基於
  • Schnitzler 症候群的臨床特點
    本文對 Schnitzler 症候群的臨床及診療特點作一 綜述。 1 病因及發病機制 1991 年, Saurat 等[3]發現 SS 患者血 清中存在高滴度單克隆性抗 IL1αIgG 型 抗體,提示 IL1 在 SS 發病中起作用。
  • 當腎臟活檢報告出現這6個描述時,多說明腎病較重或預後差!
    周遜 腎內科主任有些腎病患者需要做腎穿刺活檢以進一步了解其病理類型,目的是協助診斷、指導治療與判斷預後。腎臟病理報告中經常會提到腎小球、腎間質與腎小管,以及繫膜、基質與基底膜等詞彙。要想對腎臟病理有所了解,咱們非專業人員的腎病患者應該知道腎臟最基本的組織學。
  • 腎病患者尿蛋白3+怎麼辦?4種情況,有效治療措施各不相同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下留取的尿液,當腎病患者化驗檢查結果顯示為尿蛋白3+時,都必須引起重視。如果是首診的腎病患者,應進一步做全面檢查,並結合患者的病史、症狀與體徵等以明確診斷;如果是複診的腎病患者,也需要進一步檢查其它某些項目,以判斷之前治療是否有效或病情是否復發。之後可根據如上得出的結論,再分別採取措施。
  • 尿蛋白系列之6:從尿蛋白看腎病的輕重,以及未來病情的發展
    尿蛋白檢查,幾乎是腎病患者最重要的檢驗項目,尿蛋白的輕重,往往代表著腎病病情的輕重。 關於尿蛋白,有多項指標,它們各代表什麼意思?部分患者了解得不準確,經常會有誤解。接下來介紹一下,怎麼從尿蛋白來判斷腎病的輕重、治療的難易程度。
  • 從機制到治療:全面解讀抗磷脂症候群腎病
    巴黎第五大學的Frank Bienaime和同事從發病機制和治療方面對抗磷脂症候群腎病進行了系統性闡述,小編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學習。 抗磷脂症候群(APS)是一種常見的由病理性抗磷脂抗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特點為血液循環中存在抗磷脂抗體(aPLs),血管血栓和妊娠併發症。
  • 多系統萎縮發病原因不明,會引起帕金森症候群、小腦共濟失調
    一般情況下,MSA包括羞怯性遲發性症候群(SDS),紋狀體黑變性(SND)和橄欖石小腦萎縮(OPCA)。臨床上MSA主要分為兩個亞型。MSA-P型是以帕金森症候群為主要表現的臨床亞型,而MSA-C型是以小腦共濟失調為主要表現的臨床亞型。2、發病原因於病理機制是什麼?發病起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