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病症候群的定義 腎病對身體有這些危害
腎病症候群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可能有些朋友對它不是很了解,那你知道腎病症候群的定義是什麼嗎?在平時我們應該怎樣一方腎病症候群的發生呢,腎病症候群的危害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一文盤點:妊娠期急性腎損傷的病因鑑別
急性腎損傷(AKI)是指腎功能在數小時或數天內迅速下降,從而導致代謝廢物增加,引起血肌酐和尿素水平升高,以原發病的症狀體徵和少尿為主要的臨床表現。若不及時處理,AKI 可導致導致永久性腎損害和死亡。 1 如何定義妊娠期 AKI?
-
腎病症候群有哪些特點?在什麼情況下治療預後良好?
大多數情況下,引起腎病症候群的原因多種多樣,感染、遺傳、免疫等因素都可能引發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主要特點 1、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也是腎病症候群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機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高於3.5克/天。
-
浙大學者提出靶向治療急性腎損傷新方案
急性腎損傷是指一種由多種侵襲因素(如內毒素等)造成腎功能在短期內急性減退的臨床症候群,其發病迅猛,死亡率高。大型手術、出血、嚴重燒傷等是主要的成因。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仍以早期液體復甦或腎臟替代治療等幹預為主,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
-
從尿蛋白3+到停藥,腎病患者需抓住這4個時間節點!
診斷為腎病症候群,醫生給患者配了點消腫的藥,並建議患者去上級醫院診治,患者吃了藥之後水腫有所減輕,患者仍未去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直到前年8月份時,患者漸漸出現腹脹並噁心嘔吐,同時伴有明顯腰痛、血尿及雙下肢不對稱性水腫(左下肢水腫明顯重於右下肢),患者這才去當地市級醫院,住院檢查並腎穿刺診斷「腎病症候群,膜性腎病Ⅱ期,腎靜脈血栓,急性腎損傷」,給予溶栓、抗凝、利尿及對症等治療,並加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患者的病情逐漸改善、水腫減輕、腎功能正常。
-
腎病患者血肌酐高了,這4種治療方法比用所謂「降肌酐藥」靠譜!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患者短期內出現血肌酐升高:第一種情況是剛發現自己患有腎病就存在血肌酐超標;第二種情況則是原來患有多年腎病的患者突然發現血肌酐超過正常。血肌酐高了,怎麼辦?絕大多數腎病患者理解為「使用降肌酐藥物」就可以解決問題。
-
侃侃急性腎損傷的診斷標準和誤區
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組以腎功能急速下降(數小時至數天)為特點的臨床症候群。AKI早診斷,早發現對AKI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AKI的診斷標準和潛在誤差進行了總結。◆ 腎臟超聲◆ 腹內壓測定◆ 自身免疫性檢查◆ 腎活檢◆ 其他實驗室檢查:根據臨床病情,可考慮進行以下檢查1)血清肌酸激酶和肌紅蛋白測定(懷疑橫紋肌溶解症者)2)乳酸脫氫酶(LDH)(懷疑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者)3)細胞碎片檢查(懷疑TTP/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
-
急性腎損傷概念和診斷標準的變遷
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候群,主要表現為腎功能的快速下降及代謝廢物的蓄積,其診斷有賴於血清肌酐
-
急性腎損傷的治療手段
AKI 與 RRT急性腎損傷(Acute renal injury,AKI)是一組常見的臨床症候群群。由於病因不同,AKI 的病理生理機制及病情進展速度各不相同,其治療和轉歸上也相差甚遠。雖然已經有多種 RRT 的模式運用於臨床,如間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連續性血液濾過以及最近的持續性低效透析(sustained low efficiency dialysis ,SLED),但 AKI 相關的病死率仍未得到明顯的改善,在危重患者中超過了 50%。
-
「星箭分離」靶向治療急性腎損傷有新方案
SS31前藥的化學結構及其治療急性腎損傷的示意圖急性腎損傷是指一種由多種侵襲因素(如內毒素等)造成腎功能在短期內急性減退的臨床症候群,其發病迅猛,死亡率高。無藥可救的連鎖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是急性腎損傷最為重要的受損靶細胞。研究表明,急性腎損傷發生時,腎小管上皮細胞中活性氧會異常升高,引發線粒體損傷,進而導致細胞凋亡,在這系列的連鎖反應中導致腎功能損傷。為什麼鮮有藥物能夠抑制這一損傷進程呢?
-
【APCN&CSN2018】 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腎病症候群(NS)是一組以大量蛋白尿(>3.5 g/d)、低白蛋白血症(<30 g/L)、水腫和(或)高脂血症為特點的臨床症候群。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遺傳性三類。診斷原發性NS需排除繼發性和遺傳性NS,如Alport症候群、先天性腎病症候群芬蘭型、激素抵抗型NS、遺傳性澱粉樣變。
-
從機制到治療:全面解讀抗磷脂症候群腎病
巴黎第五大學的Frank Bienaime和同事從發病機制和治療方面對抗磷脂症候群腎病進行了系統性闡述,小編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學習。 抗磷脂症候群(APS)是一種常見的由病理性抗磷脂抗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特點為血液循環中存在抗磷脂抗體(aPLs),血管血栓和妊娠併發症。
-
早期發現腎病的4大檢查指標
糖尿病和高血壓是目前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約有30%的糖尿病患者和9%的高血壓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腎損傷。1998年美國的終末期腎病患者中40%為糖尿病患者,不同分期的慢性腎病患者中高血壓患者的比例可達到80%或更高。因此,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人如能儘早接受慢性腎病篩查,將有利於早期腎損傷的治療和逆轉,避免進展成為終末期腎病。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樣的檢查指標能夠幫助我們發現早期腎病?
-
腎病患者如何徹底控制尿蛋白,使之不再復發?
蛋白尿是腎臟病最常見表現,多數情況下,少量蛋白尿沒有任何臨床症狀,通常是在尿常規檢查時才被發現的,大量蛋白尿時可出現尿中泡沫增多。尿蛋白陽性就意味著腎臟有損傷。一般來說,尿蛋白量越大,腎損傷就越嚴重。本文就蛋白尿的原因和治療進行了簡要概述。
-
【泌尿系統疾病】小兒泌尿系統解剖生理特點
(2)嬰兒每由尿中排出1mmol溶質時需水分1.4-2.4ml,成人僅需0.7ml。 (3)脫水時幼嬰尿滲透壓最高不超過700mmol/L,而成人可達1400mmoVL.入量不足時易發生脫水甚至誘發急性腎功能不全。
-
急性腎功能衰竭就是這些原因惹的禍,你還不重視?
急性腎衰竭發生在您的腎臟突然失去消除血液中多餘鹽分,水分和廢物排出的能力時。這種消除的是腎臟主要功能的核心。當腎臟失去過濾能力時,體液會上升至危險的水平。這種情況還會導致電解質和廢物堆積在體內,這也可能危及生命。 急性腎衰竭也稱為急性腎損傷。這在已經住院的人中很常見。它可能會在幾個小時內迅速發展。
-
哪幾項抽血檢查決定腎病用藥和療效?這幾項抽血檢查很關鍵,筆記做...
哪幾個抽血檢查決定腎病如何用藥和療效? 1、腎功能 抽血化驗檢查項目中腎功能指標很重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和胱抑素等。根據檢測結果,結合腎臟彩超以及病史,還有CT,來診斷慢性腎臟病分期、急性腎損傷以及腎衰竭等,為制定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後提供重要依據。 2、血漿白蛋白 腎病患者易出現低血漿白蛋白,若血漿白蛋白每升小於30克,伴有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3.5克,就被診斷為腎病症候群,這種情況下需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
-
特讓腎科大夫頭痛的6個檢查項目,希望自己都好,否則腎病「難」
周遜 腎內科主任醫師腎病的類型有多種,並非僅有IgA腎病與膜性腎病或者慢性腎炎與腎病症候群,而是包括原發性與繼發性及急性與慢性在內的多種腎病類型,其中腎功能可以是完全正常的,也可能已是腎功能不全。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如何作出準確判斷?
-
日本臨床實踐指南:腎病症候群(下)
前21個臨床問題和推薦意見,小編已在「日本臨床實踐指南:腎病症候群(上)」文中進行介紹,本資訊整理了其他臨床問題、推薦意見以及飲食指導。具體內容如下:老年腎病症候群22. 老年腎病症候群是否推薦使用免疫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