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細胞治療相關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這些內容了解一下!

2020-11-30 醫脈通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1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兩種抗CD19的CAR-T細胞(Kymriah 及Yescarta)產品用於治療難治復發性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及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標誌著CAR-T細胞療法在腫瘤治療領域的全面正式開啟。


CAR-T細胞免疫療法應答率顯著,但在治療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嚴重的毒性作用,其中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是發生最頻繁、症狀最突出的急性不良反應,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因此,正確有效地對CRS進行管理和幹預,降低CAR-T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是亟待解決的臨床問題。


一、CRS的臨床表現


CRS是CAR-T細胞接觸帶有腫瘤抗原的細胞後大量增殖,並對腫瘤細胞大量殺傷,在此過程中產生一系列細胞因子,形成細胞因子風暴,對患者身體造成系列性相關損害的症候群。CRS臨床表現多樣,主要有高熱、乏力、疲勞、肌痛、噁心、厭食、心動過速、低血壓、毛細血管滲漏、心功能不全、腎損害、肝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見圖1)。




 

圖1 CRS臨床表現(從發熱和非特異性症狀開始,CRS可影響多個器官系統)


二、CRS的診斷、嚴重程度分級和鑑別診斷


1.診斷和分級


在CAR-T細胞輸注後3周內,若出現下列症狀之一則應考慮可能發生CRS:①體溫≥38 ℃;②低血壓(收縮壓<90 mmHg);③低氧血症(動脈氧飽和度<90%);④臟器毒性反應。


CRS通常發生在應用CAR-T療法後的第1周內,且於1~2周內達到高峰。CRS嚴重程度分級目前主要有兩種標準,第一種主要是根據Lee等對免疫治療所致CRS相關不良事件評估標準(NCI CTC AE 4.0)加以修正以適用於T細胞治療所致CRS的評估標準進行評定(表1)。


表1 CRS分級標準


第二種分級標準更為簡明扼要,具有可操作性。1級:只需接受支持治療的輕度症狀;2 級:存在需要住院治療或者靜脈治療的器官功能障礙;3 級:出現需要靜脈輸液或者低劑量升壓藥物治療的低血壓,需冷沉澱或血漿輸注治療的凝血障礙以及需要高流量吸氧或無創機械通氣的低氧表現;4 級:出現需要高劑量升壓藥物、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的威脅生命的症狀。


一旦發生3級以上CRS,若不及時幹預則有可能危及生命。為了能早期識別sCRS的發生,Davila等將實驗室數據和臨床特徵相結合,根據發熱持續時間、CRS相關細胞因子的增高程度及臨床毒性症狀提出嚴重CRS(sCRS)的診斷標準,包括:發熱持續3 d 以上;兩種細胞因子水平升高75 倍以上或1 種細胞因子水平升高至少250倍;存在低血壓(至少需要1 種靜脈升壓藥治療)、缺氧(氧分壓<90%)或神經系統症狀。一旦發生上述情況,建議儘早介入幹預。


2.鑑別診斷


在臨床上CRS可表現為非特異性症候群從而造成診斷困難,區分CRS和其他炎症性疾病非常重要,因為一些炎症性疾病與CRS有相似的臨床症狀和體徵,但是需要不同的治療手段。腫瘤溶解症候群(TLS)的臨床表現可與CRS相似,表現為發熱,急性腎衰竭,心律失常和癲癇等。儘管腫瘤溶解症候群依據特徵性實驗室異常,例如高尿酸血症,高鉀血症,高磷血症和低鈣血症等,容易與CRS區分,但是有時很難確定CRS和腫瘤溶解症候群是否為同時發生。


CRS患者感染風險很高,多數感染發生在CAR-T細胞輸注早期,CRS的嚴重程度是感染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CRS的免疫抑制療法可掩蓋一些感染的徵象,從而延遲感染的診斷和治療。如果懷疑患者感染,應快速開始經驗性抗菌治療。所有CRS患者均應接受包括X線和血培養檢查來排除感染。此外,在開始免疫治療前還需仔細檢查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跡象。


嗜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HLH)/巨噬細胞活化症候群(MAS)樣症候群通常為sCRS的表現,CRS相關性HLH與原發性HLH或膿毒症難以鑑別,CRS相關性HLH/MAS的鑑別診斷見(表2)。


表2 CRS相關性HLH/MAS的鑑別診斷


三、CRS的管理策略


1.CRS的監測和一般處理:


CRS毒性症狀常在細胞輸注後1周內出現,在細胞輸注後1~2周內達到最高峰。在此期間,CRS的監測包括常規心電監護(每隔2~4 h記錄生命體徵)、每日檢測血常規及血細胞計數、出凝血常規、CRP、鐵蛋白濃度和生化等。若條件允許,每隔2 d檢測包括IL-6、IL-10及IFN-γ等血清細胞因子濃度和流式細胞術檢測外周血CD19+B細胞和CD3+T細胞的比例變化。對具有發生sCRS高危因素(基線期高腫瘤負荷、血小板減少及CAR-T細胞輸注後3 d內發熱)的患者須加強監護,必要時可每日檢測2次血細胞計數、生化及出凝血常規等。密切監測患者液體出入量和體重變化,補充液體以靜脈補液為主,建議使用帶有2或3腔導管的中心靜脈通路。每日2~3次根據CARTOX-10評分評估患者神經系統功能。高熱患者可服用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首選對乙醯氨基酚片,並使用冰袋、冰帽及冰毯等輔助降溫。因糖皮質激素可能會抑制CAR-T細胞功能,發熱時儘量避免使用此類藥物,但若在使用各種退熱措施後仍高熱持續不退,應警惕發生sCRS可能,需進一步加強觀察患者生命體徵變化及監測各臟器功能,對有發生sCRS高危因素的患者應儘早使用IL-6拮抗劑或激素。


2、CRS分級管理措施


CRS是CAR-T細胞治療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其本質是一種免疫反應,由於多種細胞因子水平升高而引發各種臨床症狀。輕度CRS僅僅表現為一過性的發熱、疲勞、肌痛、噁心等,常可自行緩解,無需特殊治療。中重度CRS可以表現為呼吸困難、進展性低血壓、急性腎衰竭、神經精神系統異常等,此時不僅需要對症進行機械通氣、升壓、透析等治療,還需要針對CRS的本質進行免疫抑制治療,以有效控制CRS的進展。根據CRS分級情況進行處理(表3)。


表3 CAR-T細胞治療相關CRS分級管理


3.sCRS的治療


(1)託珠單抗:

建議發生3級CRS或發生2級CRS的老年患者或合併其他疾病患者,應儘早使用託珠單抗,該措施最終目的是避免發生危及生命的4~5級CRS。託珠單抗起始劑量通常為8 mg/kg,輸注時間為1 h,最大劑量不超過800 mg。若初次使用託珠單抗後未能改善CRS引起的臨床症狀,需排除其他引起臨床症狀惡化的原因(如TLS、敗血症、腎上腺功能不全等)。在有效提供血流動力學及呼吸支持以外,可第二次使用託珠單抗或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如糖皮質激素。


(2)糖皮質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劑:

目前糖皮質激素僅用於託珠單抗無法改善的sCRS,除糖皮質激素外,必要時可使用司妥昔單抗或依那西普等免疫抑制劑。如果CRS仍無好轉,可考慮抗T細胞治療,如環磷醯胺、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或阿侖單抗等。


四、結語

CAR-T細胞治療中出現的CRS症狀往往變化多端、錯綜複雜,因而,需要醫護人員對免疫療法所致的獨特不良反應充分認識及精確評估,一旦出現sCRS徵兆,應及時並強力幹預以減輕臟器毒性,託珠單抗和激素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兩類藥物。CRS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在保持CAR-T細胞治療最大療效的同時防止可能威脅生命的CRS發生,但由於激素的使用可能影響CAR-T細胞治療的長期療效,如何合理運用激素或選擇更合適的藥物治療sCRS還有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 Rooney C,Sauer T.Modeling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Nat Med.2018. 24(6):705-706.

[2] Neelapu SS,Tummala S, Kebriaei P, et al.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toxicities. Nat Rev Clin Oncol.2018. 15(1): 47-62.

[3] 梁愛斌,李萍.我如何診療CAR-T細胞治療相關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中華血液學雜誌.2018.(6):441-447.

[4] 江慧雯,梅恆,胡豫.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相關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的管理. 中華血液學雜誌.2017.(10): 907-912.

[5] 王琪,張坦,蘇鳳,方翼.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的不良反應研究現狀.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2018.(7):906-909.

[6] 肖毅,周劍峰.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的併發症及其處理.臨床內科雜誌.2018.(5):313-315.

[7] 胡冠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的不良反應與治療.臨床兒科雜誌. 2017.(5):384-388,393.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CAR-T細胞治療可以預測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效果
    美國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抗cd19 CAR - T細胞注射產品的分子和細胞特徵,這些特徵與大b細胞淋巴瘤(LBCL)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和副作用有關。
  • 《科學》:新冠重症患者中廣泛存在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藥物抑制IL...
    儘管新冠病毒正在迅速擴大影響,但在多達20%病例中,已經被觀察到存在發燒和肺炎所導致的嚴重疾病,導致了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這讓人聯想到在SARS、MERS患者和接受工程化T細胞療法的白血病患者中,均有觀察到的由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引起的ARDS、繼發性吞噬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sHLH)。
  • Nat Med:CAR-T細胞治療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特徵
    2020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CD19 CAR T細胞治療的相關分子和細胞特徵,這些特徵與大B細胞淋巴瘤(LBCL)患者在治療後的反應以及是否產生副作用有關。
  • 我國科學家揭示CAR-T細胞觸發細胞因子釋放綜合...
    2020年1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儘管用經過基因改造後表達嵌合抗原受體(CAR)的T細胞(CAR-T細胞)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的臨床應用取得了成功,但是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卻阻礙了這種療法在患者中的有效性。眾所周知,CRS是由急性炎症反應觸發的,其特徵是發燒、低血壓和與血清細胞因子升高有關的呼吸功能不全。
  • 新研究表明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CAR-T細胞治療之前接受放療似乎...
    2020年11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艾布拉姆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對等待CAR-T細胞製造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給予放療被發現是安全的,並且不會破壞CAR-T細胞治療,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0月27日在虛擬的美國放射腫瘤學會年會上發表。細胞分裂期間的癌細胞,圖片來自NIH。
  • 破解CAR-T細胞治療引發炎症風暴之謎—新聞—科學網
    目前,CAR-T細胞治療主要應用於B淋巴細胞白血病以及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同時,它也在實體瘤以及非腫瘤疾病如心肌纖維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 「T細胞是機體殺異常細胞最重要的『戰士』,但是體內識別腫瘤細胞的T細胞數量並不多,導致腫瘤不能被機體控制。而CAR-T細胞療法就是等於給這些『戰士』鑲嵌了『慧眼』。」
  • 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與其他血液瘤CAR-T治療管理大不同
    近日,由韓為東教授、梁愛斌教授、錢文斌教授共為通訊作者,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川大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10 家機構聯合發布的文章提出,CAR-T 細胞治療 B 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和治療其他血液瘤所引起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 )的機制是不同的,最重要的特徵是局部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L-CRS),並認為及時管理 L-CRS 有助於預防和控制嚴重的全身性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
  • 1次CAR-T細胞治療的真實費用到底是多少?我們來算一算
    獲批上市的兩款CAR-T療法的售價分為為47.3萬美元(Kymriah)和37.3萬美元(Yescarta),然而這僅僅是藥品的價格,整個治療的總費用遠遠不止這些。4月26日,國際著名期刊JAMA Oncology上的一篇文章對該療法的總費用進行了估算,結果令人深思!
  • CAR-T細胞治療惡性淋巴瘤/骨髓瘤,你了解多少?
    目前臨床亟需尋找一些解決方案來提高這些難治患者的長期生存問題。一、CAR-T治療R/R-DLBCL的臨床試驗近年來,CAR-T細胞治療難治復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取得較大的成功,現在發展到應用於瀰漫B細胞淋巴瘤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那麼在臨床上,國外有一些做得比較早的試驗,現在也公布了很多數據。
  • 嵌合抗原受體(CAR)治療的安全性:CAR有多安全?
    事實上,輸注CAR-T細胞使難治性白血病得到完全緩解的同時,也會伴有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在靶向腫瘤相關抗原(TAAs)的實體瘤時甚至可出現致命的非腫瘤靶向毒性。這些問題促使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重組DNA諮詢委員會提供了一些臨床建議,包括實施小劑量遞增方案,共表達自殺基因來阻斷不可控毒性的或控制遠期毒性。
  • 對比2018,研究CAR-T的公司取得了哪些進展?
    CAR-T治療早在1989年首次被提出,但從2011年起對於此療法的研究才有了緩慢的進展,直到2105年,相關研究呈突飛猛進的增長趨勢,圖2為相關領域專利的申請趨勢圖[1]。2017年8月,諾華公司Kymrial(靶向CD19的CAR-T細胞)被美國FDA批准上市,標誌著CAR-T細胞療法真正進入臨床應用。
  • 新型CAR-t細胞療法在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的早期治療中顯示良好的效果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由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針對癌症腫瘤的新型CAR t細胞療法,在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一種罕見的兒童癌症)的兒童身上顯示出了良好的早期效果。
  • 西湖大學謝琦團隊等利用CRISPR篩選,改進CAR-T細胞治療膠質母細胞...
    從腫瘤患者外周血分離T細胞,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針對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的CAR(腫瘤嵌合抗原受體)導入T細胞表達並回輸患者體內,CAR-T細胞通過能夠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的抗原並通過免疫作用釋放大量的多種效應因子,高效地殺滅腫瘤細胞。CAR-T細胞治療已經在血液腫瘤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實體腫瘤中進展相對緩慢。
  • 強化化療序貫人源化抗CD19-CAR-T細胞治療復發/難治性B淋巴細胞...
    難治性/復發性(R/R)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患者預後差,完全緩解率(CR)小於45%,即使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也難以改善預後,因此,B-ALL患者迫切地需要新的有效治療策略。下面小編整理了一篇最新相關研究,與君共賞。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更加厲害的是,研究者們發現那些治療前疾病負荷較輕、也就是異常增生的原始細胞<5%的患者,他們從治療中獲得的收益更大,中位生存期達到了20.1個月。這些疾病負荷較輕的患者,超過1/3(35%)在被確診五年之後仍舊好好地活著,這意味著他們是有可能被治癒的。
  • 全球首個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成果發表—新聞—科學網
    全球首個靶向GPC3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HCC)的I期臨床研究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臨床腫瘤研究》。
  •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Car-T細胞治療深度研究
    癌症免疫療法多種多樣,包括單克隆抗體、淋巴細胞活化細胞因子、癌症疫苗、溶瘤病毒、雙特異性抗體、過繼性 T 細胞療法,這些治療手段都是癌症治療領域發展的熱點,並且擁有極大提升患者愈後甚至痊癒的可能性。近年來,隨著癌症治療檢測技術不斷提升,新靶點、新機理不斷發現,各類免疫治療快速發展,Car-T 療法更可謂其中佼佼者。
  • 新型CD19 CAR-T 治療B細胞淋巴瘤
    鉸鏈區通常衍⽣自CD8或IgG4分子,其用以連接細胞內和細胞外成分。最後一部分由觸發T細胞激活的CD3ζ片段組成。第⼀代CAR載體僅有CD3ζ結構域,第二、三代除CD3ζ結構域外,各增加1-2個共刺激結構域(CD28和/或4-1BB),所有這些成分通常使用γ-逆轉錄病毒或慢病毒轉導系統插入。
  • B細胞ALL:CD22 CAR T細胞療法可作為替代治療選擇
    目的 對於耐藥CD19靶向免疫療法或者在治療之後復發的,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其治療選擇有限。一種替代性B細胞抗原——靶向CD22,代表了一種替代策略。
  • CAR-T細胞免疫療法副作用可被抑制
    前景可觀的CAR-T療法,標誌著腫瘤治療進入一個新時代。其本質是一種基因修飾自體T細胞的免疫治療,也是使用患者自己的T細胞進行的「定製化治療」。近期,有兩種類型的CAR-T細胞療法獲批用於治療極其難治的癌症形式,另外還有更多類型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治療效果。然而,這些治療存在嚴重的潛在副作用——可引起死亡的神經毒性和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這些仍是有待克服的主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