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細胞治療惡性淋巴瘤/骨髓瘤,你了解多少?

2020-12-05 健康界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的類型。在免疫化療時代,仍有超過30%的患者無論通過二線拯救性強化療方案,還是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依然沒辦法解決其長期生存的問題。特別是對R-CHOP方案(利妥昔單抗聯合環磷醯胺+多柔比星+長春新鹼+潑尼松)發生抵抗的DLBCL,無論其臨床分期是早期,還是從基因學角度來講是一個低危、中危分層,其最終長期生存的希望非常小。目前臨床亟需尋找一些解決方案來提高這些難治患者的長期生存問題。

一、CAR-T治療R/R-DLBCL的臨床試驗

近年來,CAR-T細胞治療難治復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取得較大的成功,現在發展到應用於瀰漫B細胞淋巴瘤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那麼在臨床上,國外有一些做得比較早的試驗,現在也公布了很多數據。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幾個比較大的臨床試驗目前的情況。

ZUMA研究

是最早的CAR-T治療R/R-DLBC的臨床試驗,採用的CAR-T細胞以CD19為靶點,以CD28為共刺激信號分子。ZUMA研究從ZUMA1一直做到現在的ZUMA9,目前到了真實世界研究階段。其現在已經有超過295例的入組患者。通過分析這些患者前期的試驗數據,我們得到了一些很寶貴的有關CAR-T治療的經驗。首先CD19和CD28偶聯的CAR-T細胞,其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反應相對來說出現比較急,而且比較重。在這組患者中,32%的患者因為CRS反應需要進入ICU治療。此外研究發現,對部分緩解(PR)患者再次給與同樣的CAR-T治療,不能提高療效。

JULIET研究是一項國際性多中心研究,採用的CAR-T細胞以4-1BB為共刺激信號分子。研究結果發現,4-1BB共刺激信號的CAR-T治療的不良反應似乎要比CD28共刺激分子這樣的CAR-T稍微低一些。

回顧以上CAR-T治療復發難治DLBC的臨床試驗,我們看到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是復發難治患者的治療時機,什麼時候把CAR-T技術引入到患者治療過程中,現在還需要探索;

第二,CAR-T的完全緩解(CR)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第三是患者緩解以後,療效的維持及緩解後治療;

最後是臨床處理毒性反應,也就是CRS反應的處理的經驗和標準。

二、成人淋巴瘤科CAR-T治療淋巴瘤/骨髓瘤的成果

目前我們開展的免疫治療相關的研究包括:CD19-CAR-T治療復發難治B細胞惡性腫瘤、CD19/CD22-CAR-T序貫治療復發難治DLBCL、BCMA-CAR-T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

▍患者臨床特點

目前,成人淋巴瘤科治療的復發難治患者中,包括DLBCL、伯基特淋巴瘤、濾泡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所有患者進入CAR-T治療的時候,分期均較晚,主要以III、IV期為主。所有患者既往都經過非常多的治療,平均化療10個療程左右。而更困難的是,有些患者是做過自體移植後出現復發進展,還有在外院做過CAR-T細胞治療。總的來說,患者均接受了特別多的治療,並且入院時大部分患者為疾病進展期,這些患者相對來說比較困難。

▍CAR-T治療療效

患者接受CAR-T治療後的早期完全緩解率64%,總緩解率大概在70%左右。骨髓瘤效果明顯。相對來講,比較困難的就是治療多次後失敗且進展迅速的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這類患者療效欠佳。

▍CAR-T治療的安全性

患者總體CRS的發生率為80%左右,約70%為I-II級,嚴重的III-IV級的CRS僅為13.20%。CRS的發生中位時間大概在第5天左右(1-11)。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1:

DLBCL

院外診斷DLBCL,非生發中心,IVB期。在院外接受多個治療,4個R-CHOP方案後,PET評估為PR,然後加了R2-CHOP(來那度胺聯合R-CHOP)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PET評估是完全緩解。移植之後3個月,鞏固了2個療程的R2-CHOP,給予來那度胺維持。

但是患者在來我院前3個月左右就開始出現腹痛伴發熱,外院就診發現左上腹一個6.7cm x 8.4cm x 7.1cm的新發大包塊,同時在雙肺、左腎都有多髮結節,外院考慮疾病復發,後給予GDP(吉西他濱+順鉑+地塞米松)化療,但化療無效,並且疾病進展。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

入院時,患者狀態很差,發燒、消瘦、皮膚鞏膜黃染。腹部略膨隆,血紅素很低,乳酸脫氫酶偏高。我們覆核了患者的病理,其病理仍是非生發中心的瀰漫大B。該患者的診斷比較明確,DLBCL,非生發中心來源,IVB期;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復發;不全腸梗阻;消化道出血。患者現在的問題是復發難治,既往化療強度已經足夠,而現在腹部有大包塊,還伴有腸梗阻和消化道出血。

我們既往做CAR-T特別擔心CAR-T反應有消化道大出血的風險,所以說這是治療的一大障礙。其次,患者肺受累,肺部容易出現CRS反應,肺部咳血等肺部併發症,而且患者一般情況差,耐受性差。

對這個患者的治療,不能直接開始進入CAR-T程序。我們要適當地控制其腫瘤,因為他的出血、梗阻都跟腫瘤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我們先開始治療腸梗阻、消化道出血,設計合理的減瘤預處理方案。選擇靶點之後,開展CAR-T治療。因為這個患者是首次做CAR-T,所以我們選擇了鼠源CD19-CAR-T,並在回輸後處理CRS反應。經過治療之後,患者主觀症狀明顯改善,消化道出血、腹痛消失、飲食呼吸正常,一般狀況已經改善。CAR-T 60天後PET-CT評估原發病灶清除。

▍病例2:

多發性骨髓瘤

老年男性,骨髓瘤病史10年。2006年體檢發現球蛋白升高,未診治。三年後出現了腰痛,院外確診多發性骨髓瘤IgG-KAP型。院外接受多個化療,PAD(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VAD(長春新鹼+多柔比星+地塞米松)用完之後達到了CR。隨後進行自體移植,來那度胺維持治療。同時還輸了8次的CIK(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

2014年,疾病進展,進展之後打了PAD4個療程之後有緩解,計劃再次做造血幹細胞移植,但是採集外周血幹細胞失敗。進展後又進行了PC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環磷醯胺)、PRD(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西達苯胺、卡非佐米、來那度胺等治療,而且這

個患者還用了CD38單抗、地塞米松和泊馬度胺治療。

但是依然還是出現了腰椎佔位,病理提示髓外漿細胞瘤。

2018年底,因為治療過程中出現過肺部真菌感染,因胸悶胸痛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然後2月份做PET-CT,髓外的病灶在胰尾、骨頭都有。2019年3月一直服用BCR2抑制劑,後因血象低停藥。為進一步治療收入我科。

入院查體,狀態較差,輪椅推入病房。血小板較低,同時球蛋白偏高,乳酸脫氫酶偏高。外周血可見2%的漿細胞,骨髓形態可見52%的異常漿細胞,流式檢測可見14.85%的異常漿細胞,表達CD269(BCMA)。二代測序提示TP53突變、KARS變異。這個患者的問題是年齡較大,一般情況差,肺部真菌感染病灶,既往多種化療方案、放療效果欠佳,多種免疫調節劑及CD38單抗治療無效。

針對該患者,我們給予了減量預處理化療。同時對於這種老年患者,我們既往經驗是BCMA-CAR-T的CRS反應較重。

分別在第1天和第14天分兩次進行CAR-T回輸。

輸完之後,患者CRS反應只有1級,主要是發熱。回輸30天和46天時,評價療效。在CAR-T回輸30天,IgG和CAR靶點都已經降到正常。30天骨穿,骨髓裡的漿細胞已經全部都開始轉陰了。PET-CT檢測發現患者髓外病變清除。

小結

未來我們需要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第一是CAR-T治療前對於一些腫瘤負荷比較重的患者,直接進行CAR-T治療效果欠佳,需制定個體化治療策略;

第二是多靶點和多結構的CAR-T的聯合序貫的應用,進行更好的組合;

第三,對於維持治療來講,我們現在更傾向於提高微小殘留病(MRD)的監測,在監測情況下探討患者的維持治療的策略。

相關焦點

  • CAR-T細胞治療可以預測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效果
    美國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抗cd19 CAR - T細胞注射產品的分子和細胞特徵,這些特徵與大b細胞淋巴瘤(LBCL)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和副作用有關。
  • 新研究表明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CAR-T細胞治療之前接受放療似乎...
    2020年11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艾布拉姆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對等待CAR-T細胞製造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給予放療被發現是安全的,並且不會破壞CAR-T細胞治療,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0月27日在虛擬的美國放射腫瘤學會年會上發表。細胞分裂期間的癌細胞,圖片來自NIH。
  • 這家醫院用CAR-T治療一名惡性淋巴瘤患者
    經過三個月的治療,一名MALT惡性淋巴瘤患者張先生從鄞州人民醫院出院了。這是寧波首例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細胞治療惡性淋巴瘤。22年前,張先生不幸患上了一種名為MALT的惡性淋巴瘤,這種淋巴瘤相比於侵襲性淋巴瘤惡性度較低,卻容易復發。
  • 科學網—CAR-T細胞療法有望成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新策略
    8年前,她被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MM)——血液系統腫瘤的第三大疾病,經歷了化療、自體細胞移植等一系列治療手段後,2015年還是出現了復發。2017年4月,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免疫治療法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開展,她在生死的邊緣獲得了新生。
  • Nat Med:CAR-T細胞治療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特徵
    2020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CD19 CAR T細胞治療的相關分子和細胞特徵,這些特徵與大B細胞淋巴瘤(LBCL)患者在治療後的反應以及是否產生副作用有關。
  • 中國CAR-T細胞治療研發趨勢
    自2017年底《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出臺後,國內CAR-T細胞治療產品面臨「重新洗牌」,各產品臨床試驗需要重新進行註冊申報。據Clinicaltrials.gov資料庫,截止報告日期(2020年3月5日),國內已正式開展148個臨床試驗;結合國內臨床試驗註冊數據,共涉及CAR-T細胞治療產品131個。
  • ...我院血液內科完成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治療惡性淋巴瘤
    走出移植病房的這位中年男子姓賈,他和愛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去年夏天的那一次胃病,竟然是惡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確診那一刻差點擊倒這個來自安徽的打工家庭......在前期免疫化療期間,老賈出現了噁心、食欲不振、脫髮、發熱等排異反應,好在沒有發生胃腸道出血等嚴重併發症,在6個流程化療後評估為完全緩解,但是治療沒有就此停止。
  • Car-T細胞治療市場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
    兩個月後,第二款CAR-T療法Kite Pharma公司(被Gilead收購)開發的Yescarta也被批准上市,是首款獲批用於治療特定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療法。這兩款Car-T細胞均是靶向CD19。
  • CAR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
    這種新型CART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獲得顯著療效,研究者對風險控制還提出了有效措施。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對老齡化時代的人類健康提出了嚴峻挑戰。雖然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免疫調節藥物和蛋白酶體抑制劑的應用,大大改善了多發性骨髓瘤的預後,但整體預後較差,亟待尋找新的治療方法。
  • 新型CD19 CAR-T 治療B細胞淋巴瘤
    CAR-T治療在惡性血液腫瘤方面,如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均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結果。但CAR-T治療仍然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首先,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對CAR-T治療敏感,存在治癒率低的問題;其次,接受CAR-T治療後即使獲得完全緩解的患者仍會出現疾病復發。
  • CAR-T在多發性骨髓瘤中的應用前景
    隨著蛋白酶體抑制劑(PI)、免疫調節藥物(IMiD)和單克隆抗體(mAb)等新型藥物的引入,這種疾病的治療方式範圍已經大大擴充。儘管有了這些重大進展,大多數MM患者最終還是復發並對治療產生了耐藥性。在這方面,新的利用固有免疫系統對抗惡性細胞的免疫治療方法已得到開發。
  •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Car-T細胞治療深度研究
    本次申報的適應症為成人復發難治性大 B 細胞淋巴瘤治療(包括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型、原發性縱隔 B 細胞淋巴瘤(PMBCL)、高級別 B 細胞淋巴瘤和濾泡淋巴瘤轉化的 DLBCL)。在國內 CAR-T 領域,復星凱特可謂拔得頭籌,並且預示著我國免疫治療進入了又一世代。
  • 分泌白介素9的人CAR-T細胞用於腫瘤免疫治療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自2013年Science 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評定為年度重大科研突破以來,腫瘤免疫療法發展迅速。20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PD-1抗體對腫瘤的免疫治療這一工作,更是將腫瘤的免疫治療推向了新的高峰。腫瘤免疫臨床試驗和治療目前正在前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的開展,並取得了重大進展。
  • 高考前,她因淋巴瘤去世,你對這個「奪命殺手」了解嗎?
    鄭州人民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郭樹霞介紹,淋巴瘤是一種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就是人們常說的淋巴癌,醫學上一般被稱為淋巴瘤。目前淋巴瘤是全世界最常見的一種血液癌症。由於我們血液中的淋巴細胞遍布全身各個器官、組織,所以淋巴瘤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特別是淋巴細胞較多、淋巴組織較豐富的部位如淋巴結、肝脾、胃腸道、鼻腔、肺、乳腺、中樞神經系統和皮膚節外器官等。
  • 多發性骨髓瘤,容易誤診的「螃蟹病」
    說到血液惡性腫瘤,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其實除了這兩種疾病以外,還有一種疾病的發病率也非常高,在我國約為1.4/10萬,僅次於淋巴瘤已升至血液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它就是多發性骨髓瘤。
  • BMS重新遞交CAR-T細胞療法上市申請,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這是一款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BCMA)的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免疫療法,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 MM)成人患者。本次提交提供了化學、生產和控制(CMC)模塊的更多詳細信息,以解決2020年3月初始BLA提交後FDA在2020年5月提出的未滿足的監管要求。
  • Cell:利用CAR-T細胞作為微型製藥廠治療B細胞淋巴瘤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Hans-Guido Wendel博士、來自法國雷恩第一大學的Karin Tarte及其同事們闡明了CAR-T細胞未開發的起著靶向轉運載體作用---即能夠作為「微型製藥廠(micro-pharmacies)」用於精確的治療轉運---的潛力。
  • 傳奇生物公布多發性骨髓瘤CAR-T療法新數據:緩解率達97%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正在舉行的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傳奇生物公布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ilta-cel)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最新數據顯示,當中位隨訪時間12.4個月時,97%患者獲得緩解。這是國內首個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名單的品種。
  • 傳奇生物公布多發性骨髓瘤CAR-T療法新數據:緩解率達97%
    這是國內首個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名單的品種。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尚無法治癒的血液腫瘤,其腫瘤細胞起源於骨髓,特徵在於漿細胞的過度增殖;復發性骨髓瘤是指接受初始治療獲得緩解後又復發並且不符合難治性定義的情況;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是指患者對最近一次治療無反應或在治療後60天內進展。
  • 黃河教授:CAR-T細胞治療未來發展新方向
    ,2012年,首位接受CAR-T治療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患者Emily至今仍無病存活。目前CD19-CAR-T細胞治療B細胞惡性血液腫瘤較為成熟,多項研究均證明了CAR-T細胞治療在ALL和淋巴瘤患者中的療效。但目前CAR-T細胞治療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如在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中的復發問題,在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完全緩解(CR)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