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教授:CAR-T細胞治療未來發展新方向

2020-11-30 醫脈通

醫脈通整理髮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20年11月5日-11月8日,由重慶市醫學會主辦,中國中西南血液病協作組、重慶市血液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血液病醫學中心承辦的第九屆造血幹細胞移植兩江論壇、第十八屆中國中西南血液病協作組學術會議於在重慶舉辦。本屆盛會聚焦血液病最新診療進展,主要通過專題講座、大會報告、討論交流的形式與血液領域同道一起進行學術互動。會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黃河教授以「造血幹細胞移植與細胞免疫治療進展」為題進行了分享,醫脈通匯總其精華,分享如下。


黃河 教授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浙江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血液骨髓移植中心主任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造血幹細胞移植學組副組長

中華骨髓庫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浙江省抗癌協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亞太血液造血幹細胞移植學會常委


黃河教授表示,CAR-T治療前景廣闊,2012年,首位接受CAR-T治療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患者Emily至今仍無病存活。目前CD19-CAR-T細胞治療B細胞惡性血液腫瘤較為成熟,多項研究均證明了CAR-T細胞治療在ALL和淋巴瘤患者中的療效。但目前CAR-T細胞治療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如在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中的復發問題,在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完全緩解(CR)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問題。


CAR-T細胞橋接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減少復發


如何解決CAR-T細胞治療後復發的問題?黃教授表示CAR-T細胞治療ALL後橋接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減少復發。


在一項全國11家醫院參與的研究中,共納入122例接受CAR-T細胞治療後達到CR的ALL患者,其中55例接受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67例未接受移植,經過2年的隨訪,兩組的2年累積復發率(CIR)分別為27.6%和67.2%,2年總生存(OS)率分別為77%和32%。可見橋接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與良好預後相關。進一步多因素生存分析結果顯示:移植前微小殘留病(MRD)陰性和MRD陽性患者的2年OS率分別為83.3%和62.7%,2年CIR分別為17.3%和65.8%(未移植患者67.2%),因此,移植前MRD達到陰性患者的生存情況較好。同時,安全性結果顯示移植後未增加毒副反應。


因此,CAR-T細胞橋接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於減少ALL復發是一種較好的治療選擇。


在CAR-T橋接移植後,如何進一步提高療效?黃教授表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預防非常重要。在目前的新藥時代,蘆可替尼在移植後GVHD的預防和治療中都有較好的療效。但是,使用蘆可替尼後需要密切注意感染情況。總的來說,蘆可替尼可以為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療效提供一個選擇機會,值得進一步研究。


PD-1定點整合CD19-CAR-T細胞治療療效提高


黃教授表示PD-1定點整合可提高CAR-T治療的療效。


淋巴瘤細胞表面高表達PD-L1,PD1/PD-L1信號通路是阻斷CAR-T細胞殺傷的關鍵分子。目前,黃教授及其團隊正在做PD-1定點整合CD19-CAR-T細胞治療淋巴瘤的初步工作。在體外和動物體內實驗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PD-1定點整合CD19-CAR-T細胞活化效率高、衰竭信號PD-1表達低、體外殺傷能力優。全球首個PD-1敲除CAR-T細胞治療淋巴瘤的研究獲批,已完成2例1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PD-1定點整合的CD19 -CAR-T細胞能有效清除R/R B-NHL患者腫瘤細胞。黃教授表示,阻斷PD-1的CAR-T細胞產品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展CAR-T細胞治療新方法
    該研究從T細胞信號轉導的基礎研究出發,發展了CAR-T細胞治療的新方法。T細胞是人體內抗腫瘤的天然戰士,依靠T細胞受體(TCR)識別腫瘤抗原。但不是所有的TCR都針對腫瘤抗原,因此人們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為T細胞裝上特異性識別腫瘤抗原的嵌合型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改造後的T細胞可以精準「擊殺」體內腫瘤細胞。
  • 科學家發展CAR-T細胞治療新方法
    該研究從T細胞信號轉導的基礎研究出發,發展了CAR-T細胞治療的新方法。T細胞是人體內抗腫瘤的天然戰士,依靠T細胞受體(TCR)識別腫瘤抗原。但不是所有的TCR都針對腫瘤抗原,因此人們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為T細胞裝上特異性識別腫瘤抗原的嵌合型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改造後的T細胞可以精準「擊殺」體內腫瘤細胞。
  • Car-T細胞治療市場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
    Car-T細胞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的效果令人矚目,各大製藥公司與創新型公司也紛紛搶佔Car-T細胞治療市場。Novartis與Gilead走在該領域的最前列,已有產品被美國FDA批准上市,Celgene與Merck等公司已有多種產品進入臨床試驗。
  • CSCO 2020|周鵬輝教授: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方向和新突破
    目前腫瘤免疫治療的方向,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周鵬輝教授主要聚焦於PD-1/PD-L1的相關治療,來探討未來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方向。周鵬輝教授說,在未來將有超過70%使用PD-1/PD-L1抗體治療。如何進行療效預測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PD-L1存在與否的「謎團」「將最有可能存在療效的患者群篩選出來,以及提前預測不良反應的發生,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周鵬輝教授這樣說道。然後,如何篩選獲益人群?
  • Cell:許琛琦團隊等合作研究發展CAR-T細胞治療新方法
    Cell:許琛琦團隊等合作研究發展CAR-T細胞治療新方法 2020-08-03 0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CAR-T細胞治療研發趨勢
    根據全球多家市場調研機構及商報[1-4]預測,未來五年內(至2025年)CAR-T全球市場CAGR介於34.5-58.5%之間,2025年市場規模介於52.5-87.2億美元之間。根據2018年和2019年的實際銷售情況,本報告對全球CAR-T細胞治療市場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見下圖。
  • 4大話題解讀CAR-T細胞治療
    6月19-20日上海2020(第十一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邀請業內嘉賓,圍繞CAR-T細胞治療,為您帶來4大專業話題分享! 演講題目:復發/難治惡性腫瘤的個性化免疫細胞治療 演講摘要: 鍾曉松教授團隊已開展CAR-T、TCR-T、TIL治療復發/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復發/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肺癌和宮頸癌的大量臨床試驗和臨床前研究
  • 新型CAR-t細胞療法在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的早期治療中顯示良好的效果
    雖然這種有益的效果只持續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但這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證據,證明這種特殊的CAR - t細胞治療可以作為未來治療兒童實體癌症的方法。 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癌症,主要發生在嬰兒和幼童身上,它是由嬰兒在子宮發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特殊神經細胞(神經母細胞)發展而來的。 英國每年有100名兒童被診斷出患有神經母細胞瘤。
  • 科研人員發現改善CAR-T細胞治療新方法
    該研究從T細胞信號轉導的基礎研究出發,提出了改善CAR-T細胞治療的新方法。T細胞是人體內抗腫瘤的天然戰士,依靠T細胞受體(TCR)識別腫瘤抗原。但不是所有的TCR都針對腫瘤抗原,因此人們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為T細胞裝上特異性識別腫瘤抗原的嵌合型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改造後的T細胞可以精準「擊殺」體內腫瘤細胞。
  • 新綜述探究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潛力
    不斷發展的技術已提出了一系列可溶性和細胞「免疫武器(immunological weapons)」來殺死腫瘤細胞;它們包括識別腫瘤細胞表面上的腫瘤相關抗原的單克隆抗體和腫瘤特異性T細胞表面上表達的免疫細胞檢查點抑制受體。為了維持經過基因改造的T細胞傳遞的信號的質量、強度和持續時間,一系列強大的嵌合抗原受體(CAR)被設計出來用於特異性地靶向腫瘤細胞,同時將脫靶毒性最小化。
  • 新研究表明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CAR-T細胞治療之前接受放療似乎...
    這項研究發現,在輸注BCMA CAR-T細胞(即靶向BCMA抗原的CAR-T細胞)34天前或更短的時間內接受放療的患者中,他們的嚴重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或神經毒性(細胞治療的兩種常見副作用)和血液學毒性的發生率並不比沒有接受放療的患者差。
  • CCCP 2020|周勝華教授:二尖瓣治療術的未來新發展
    8月21日,在線上線下同時舉行的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學分會(CCCP)上,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周勝華教授對二尖瓣治療新技術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同時結合中國臨床病人的實際情對該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作出了新的展望。
  • 王榮福教授:腫瘤免疫治療——目前的狀況和未來的方向
    (腫瘤免疫治療:目前的狀況和未來的方向)」腫瘤免疫治療是應用免疫學原理和方法,提高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和對效應細胞殺傷的敏感性,激發和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並應用免疫細胞和效應分子輸注宿主體內,協同機體免疫系統殺傷腫瘤、抑制腫瘤生長。腫瘤免疫治療由於其卓越的療效和創新性,在2013年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
  • 未來20年醫療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2016年、未來5-10年,甚至於20年,生物醫療將朝著什麼方向發展?會在2015年熱門突破上實現哪些革新?微生物群對大健康的意義人體內共存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遠多有人體的細胞數。這些微小生命體對於我們的健康不可或缺。
  • ...建設的蛋白質(上海)設施用戶合作研究發展CAR-T細胞治療新方法
    近日,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北京大學醫學部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聯合研究團隊利用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從T細胞信號轉導的基礎研究出發,發展了CAR-T細胞治療的新方法。相關研究在線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CELL》上。
  • 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人體自然力的探究才是未來醫學發展新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在瀋陽抗風竤(綠色)醫療產業管理集團就抗風竤免疫調節科研成果匯報時明確指出:無論食品還是藥品,維護自然力才是治療疾病的根本和醫學研究的方向
  • 分泌白介素9的人CAR-T細胞用於腫瘤免疫治療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自2013年Science 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評定為年度重大科研突破以來,腫瘤免疫療法發展迅速。20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PD-1抗體對腫瘤的免疫治療這一工作,更是將腫瘤的免疫治療推向了新的高峰。腫瘤免疫臨床試驗和治療目前正在前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的開展,並取得了重大進展。
  • 上海仁濟醫院發表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癌成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袁蕙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科主任翟博教授團隊,與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科濟生物」)創始人、CAR-GPC3 T細胞的發明人李宗海教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的靶向GPC3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
  • 具有更強的清除腫瘤活性,中國科學家發展CAR-T細胞治療新方法
    該研究發展了CAR-T細胞治療的新方法,在血液瘤和實體瘤治療中展現出良好應用前景。CAR-T技術具有革命性,也有明顯缺點T細胞是免疫系統裡的「獵人」,它依靠T細胞受體(TCR)識別腫瘤抗原,殺傷腫瘤細胞。
  • iPSC來源的CAR-巨噬細胞(CAR-iMac)用於新型免疫細胞治療
    責編 | 兮  近日,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浙江省良渚實驗室張進團隊與浙江大學藥學院翁勤潔團隊以及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黃河團隊聯合在Journal of Hem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