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醫療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2021-01-11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2015,我們是否也應該停下腳步有所展望呢?2016年、未來5-10年,甚至於20年,生物醫療將朝著什麼方向發展?會在2015年熱門突破上實現哪些革新?

微生物群對大健康的意義

人體內共存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遠多有人體的細胞數。這些微小生命體對於我們的健康不可或缺。如今,隨著研究技術、維度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微生物能夠為一系列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全新的範式,包括精神分裂症、孤獨症、帕金森、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

2015年尤以腸道微生物的研究最為火熱。已有多項研究證實,腸道微生物與各類慢性炎症疾病有關聯,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症,甚至於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關係。

尋找幹擾微生物平衡的因素,解決耐藥性問題

「微生物群假說」認為改變微生物組成會破壞體內菌群平衡,從而影響免疫系統或者代謝反應等多種途徑,最終增加患病風險。未來,擾亂微生物平衡的許多因素將繼續成為研究的重點,包括最為突出的幹擾因素——抗生素,以及其他影響微生物群組成的環境因素(人口密度、接觸動物、空氣水體汙染、飲食等等)。

為了治療耐藥性微生物引發的感染,需要我們最低限度破壞菌群。有科學家預測,未來20年科學研究將更好的理解「微生物為什麼以及如何引發慢性炎症疾病」。通過了解微生物對健康的意義和影響,實現以噬菌體等運用於疾病治療領域。

作為疾病防治新靶點,實現新療法

耶魯大學兒童健康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MyronGenel推測,通過更好的了解導致蛀牙的微生物群,從而對蛀牙進行有效的預防措施。雖然,腸道菌群將可能成為疾病治療的新靶點,但是臨床轉化之前尚且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未來有望通過改善菌群實現對免疫類疾病、甚至於牙疼進行有效預防和治療。

目前的研究多針對於微生物失衡導致的感染類疾病(CDI)。未來,科學家們將通過理清楚微生物與癌症、精神類疾病等更致命性疾病之間的關聯,從而改變、平衡腸道微生物組成,實現對疾病進行幹預性診療。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抗生素、飲食結構、環境汙染甚至於心理壓力都會對人體微生物群平衡造成影響。未來20年,是否會出現人為改變微生物群從而治療疾病的新型療法?讓我們拭目以待!

基因大數據對醫學的革命

2003年4月,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人體內已命名的基因共有25000多條,目前已知一部分基因(3000)的突變會引起各類疾病。對於此類疾病的治療,最本質的手段是通過一些方法將突變後的遺傳物質矯正回原來的狀態。

基因測序:打開深入了解疾病的大門

外顯子組和基因組測序能夠篩查一些遺傳學疾病的突變基因,以及為預防和減緩疾病發展提供線索。未來,基因組測序技術將有望擴張應用疾病的範圍。

德雷克塞爾大學醫學院的臨床教授MaurieMarkman指出,對生殖系細胞的基因數據的挖掘將成為改變癌症風險一個重要方向,例如BACR1/2易感基因。Medscape主編、醫學博士EricTopol表示,當下我們正處於由CRISPR技術領銜的基因時代,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正在或者有望進軍臨床試驗、癌症治療、胎兒染色體異常篩查、以及其他致病機制不明的疾病。

隨著2015年100萬人基因組測序項目的啟動,基因治療的發展將會加速。該項目囊括了10億人,將於2025年完成全部的測序。科學家們期待全外顯子測序將協助疾病的診斷,並構建個性化醫療網絡。

藥物基因組學:完美結合基因功能學與分子藥理學

藥物基因組學是基因功能學與分子藥理學的有機結合,以藥物效應、安全性為目標,促進個性化醫療的發展。雖然仍然處於初級階段,但是科學家預計,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發展、對大數據解析的完善,將為基於基因型研發的個性化治療藥物提供可能。當然這種藥物的上市可能涉及多種問題,包括安全和成本。

基因組學:實現個性化癌症治療

除了臨床用藥,基因組學研究對於了解癌症機制及治療也有著重要意義,例如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一項始於2006年完結於2015年、斥資1億美元的項目,從遺傳學角度解析1萬個腫瘤細胞,旨在實現個性化癌症治療。未來20年,對生殖系基因、腫瘤易感基因的了解,將允許科學家集合信息,提前預估患病風險以及實現靶向治療。

未來20年,醫療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基因編輯、基因治療:基於基因水平的醫療手段

作為2015年度最熱門詞彙,基因編輯實現了對內源基因進行敲除、插入等操作。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模式主要包括矯正/沉默有害突變,插入保護性突變,加入治療性基因以及敲除病毒DNA。而基因治療則是通過導入外源正常基因進行治療,其歷史可以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時隔30年,圍繞基因治療的臨床試驗仍然處於新潮狀態。

目前,基因治療可以分為兩類:離體基因治療和體內基因治療。離體基因治療是從體內分離出異常細胞,在實驗室用基因治療方法改造好之後,再將改造後的輸入人體。體內基因治療是直接把攜帶有正常基因的病毒,注入人體相應器官,病毒會直接在人體內完成修復工作。例如基因療法讓失明者重獲視覺、恢復耳聾小鼠聽力、治療囊腫型纖維化等。

目前採用基因治療的疾病還很有限,多集中於單基因疾病和少量多基因疾病。未來20年,適用於基因治療進行診療的疾病範圍將拓寬,包括針對複雜的多基因疾病。但是,無論是基因治療還是基因編輯都存在安全顧慮和倫理擔憂,需要科學家們謹慎使用。

表觀遺傳學:基於基因表達的醫療策略

表觀遺傳學變異指的是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表達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並不改變DNA序列,易受到包括飲食、情緒、有害的化學物質等在內的多種環境因素影響。研究證實,表觀遺傳學變異對於疾病的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表觀遺傳標記可以作為生物標誌物,從而提高風險預測和疾病致病機理的機會。

表觀基因組的變化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於會遺傳給下一代。目前臨床研究多針對於癌症祖細胞,藉助表觀遺傳學標記修復消除癌變細胞對治療藥物的耐藥性。

考慮到很多複雜的疾病通常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遺傳學、表觀遺傳學、環境因素以及微生物,所以未來,表觀遺傳學變化將作為疾病治療的一個研究重點。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射頻?未來射頻的發展方向
    什麼是射頻?未來射頻的發展方向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21 09:00:00 射頻,大家聽著可能很熟悉,但是什麼是射頻,射頻集成電路難在哪裡?
  • 蘇州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蘇州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蘇州市作為我國普通地級市的帶頭大哥,已經連續多年處於全國經濟10強,在2019年蘇州的GDP總量已經達到19235.8億元,居全國第六,僅次於北上廣深渝,四大省會城市不能及,那麼這樣的蘇州,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下面我就提出一下幾點方向。
  • 醫療器械市場未來五大發展熱點
    點擊查看 根據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領域規模、投資併購及未來增長潛力判斷,以下5大領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熱點。早期篩查診斷液體活檢、DNA捕獲與擴增等技術的突破使早期篩查診斷技術再一次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 未來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方向
    , 以研究實現願景功能的建模、控制與優化新算法和新的自動化系統的設計方法和實現技術以及結合重大應用領域開展的應用研究為主線, 提出了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方向, 並結合新興應用領域對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需求與挑戰, 提出了未來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方向.
  • 未來農村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10年之後還有多少農村人口?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農村人口、經濟等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於未來農村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10年之後還有多少農村人口,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解答一下。一、未來農村會朝什麼樣方向發展?
  • 未來10年技術發展方向 李彥宏給了這樣的預判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李彥宏預判的未來10年八大技術發展方向:一、自動駕駛市場調研機構Million insights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底,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市場需求預計將達到420萬輛,而Research and Markets的報告也顯示,到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估計將達到20449億美元。長期來看,自動駕駛的想像空間巨大。
  • 神念科技「創新醫療」 可穿戴產業發展新方向
    聯動原素:您認為如今智能可穿戴產業正處於什麼階段?馮華:智能可穿戴產業現在已進入了冷靜、沉澱下來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階段,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快衰竭了,反而是質的變化快到了。而隨著我們「創新醫療」的部署,為智能可穿戴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縱向的發展方向,這個方向比過去幾年都要深入,是可以紮根的。聯動原素:能否介紹下神念科技「創新醫療」概念?
  • 超材料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2006年,Pendry又設計了零折射率超材料,可以用於製備「隱形鬥篷」(如圖3)。因為光在負折射率材料中的折射與常規材料中的折射是相反的,因此,光從正折射率的材料入射到負折射率材料的界面上時,其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處於界面法線方向同一側,從而可以帶來光的異常傳播和光的扭曲現象,基於這一原理設計了具有隱身特性的材料。
  • 中國科學院提出未來20年地球科學發展六大研究方向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學部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主任趙忠賢二十七日在此間稱,該院地學部已完成《關於地球科學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戰略研究諮詢報告》初稿,初步提出了未來十五到二十年地球科學發展的六個重大戰略研究方向。
  • 醫療產業什麼最熱?十大熱點投資方向全景掃描
    醫療健康領域政策逐漸細化,並在部分方向釋放紅利。2018年國務院進行醫療監管機構改革,形成逐漸完善的政策監管體系,並落地一系列政策。近期以來,醫療健康領域一直是資本長線關注的重點。藉助資本力量,企業在新產品研發和上下遊產業鏈整合方面都實現了快速發展,醫療健康產業向高精尖端方向發展。從融資輪次來看,醫療產業內融資仍主要集中在A輪以前,但天使輪融資事件佔比正在減少,大額融資不斷增加。
  • 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人體自然力的探究才是未來醫學發展新方向...
    :無論食品還是藥品,維護自然力才是治療疾病的根本和醫學研究的方向。 一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讓人驚心動魄,千百年來,人類是不斷地和病毒鬥爭才走到了今天。"一個化驗查核酸,一張胸片看肺炎,一瓶氧氣不斷地灌,實在不行弄一臺機器呼吸機就用全。這是我們僅有的本事,你說對病毒起了什麼作用,它不是對病毒起作用,而是呵護人體,等著人體自己長上抵抗力。"樊代明院士在抗風竤科研成果匯報暨新品發布會中分享了他對於病毒和人體的看法。
  • 杭州灣新區(前灣新區),是寧波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
    「前灣新區,是寧波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2018年,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最熱的「網紅」詞彙,當屬「大灣區」了!粵港澳大灣區、環杭州灣大灣區,浙江大灣區……風起雲湧般助推著本就熱度不低的環廣、環深、環滬、環杭樓市。
  • 人工智慧主要分為哪幾個研究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人工智慧主要分為哪幾個研究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人工智慧主要分為哪幾個研究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2018-08-13 10:46:55  來源:今日頭條從目前的一些前瞻性研究可以看出,未來人工智慧可能會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模糊處理、並行化、神經網絡和機器情感。
  • 「碳基晶片」未來發展的方向?
    什麼是 「碳基晶片」很多人聽說過 「矽基晶片」,但對 「碳基晶片」 的概念還是比較陌生。在了解 「碳基晶片」 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理論技術。20 世紀五、六十年代,集成電路發展開始提速,這是通過氧化、光刻、擴散、外延、蒸鋁等半導體製造工藝,把構成具有一定功能的電路所需的電晶體、電阻、電容等元件及它們之間的連接導線全部集成在一小塊矽片上,然後焊接封裝在一個管殼內。以單晶矽為主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已經變得無處不在,成為整個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柱。
  • 風險職能未來四大發展方向是什麼?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風險職能可能在以下四個方面有所改變: 1、積極和綜合的風險管理將成為最高管理層的優先事項 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包涵的公司,只有46%的公司在 Covid-19前的報告中將大流行病列為一種風險。僅在2020年第一季度,這些公司的市值就縮水了大約三分之一——每家公司約180億美元。
  • 中國精準醫療確立"自己的方向"
    2011年,美國政府又發表了《向精準醫學邁進》的報告,提出對疾病重新分類,並對每一細分類別對症用藥。這一分類方法跳出了傳統的使用疾病原發灶位置(如肺癌、胃癌)和細胞學特徵(如小細胞癌、腺癌)的分類手段,提出創建生物醫學知識網絡,為疾病做新的分類分型。回顧美國精準醫療的起步和發展,還有關鍵的一點是美國對精準醫療產業採取了鼓勵發展的策略。
  • 保險科技行業深度研究:未來真正有前景的方向是什麼
    中國網際網路保險未來 10 年:從千億到萬億保險科技產業鏈實現快速的螺旋向上式的發展 如圖 1,在技術應用周期和監管周期的共同推動下,中國網際網路保險的規模經歷了爆發式擴張到收縮又重回增長的螺旋向上式的發展歷程。
  • 未來醫療納米機器人能否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和成熟應用?
    打開APP 未來醫療納米機器人能否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和成熟應用? 眾所周知,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顯著增強,現代醫療發展已經進入到通過技術升級帶動行業升級的全新階段,一方面要實現對以往疑難雜症的有效攻克,另一方面要推動原有醫療技術、器械和理論的全面提升,通過兩方面的齊頭並進來滿足新時代醫療發展的迫切需要。  在這樣的背景下,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的崛起,無疑給醫療發展帶來了強勁動力和全新支撐。
  • 中國科學院院士談中醫藥發展:態靶結合是未來方向
    三峽藥博會組委會供圖「中醫藥是中國獨有的醫療資源,在14億人口的衛生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在2020·第二屆三峽道地中藥材交易博覽會上表示。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從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等六個方面提出了20條意見。在仝小林看來,振興中醫藥,關鍵在於守正、創新和發展。守正,就是繼承中醫整體觀、辨證論治的傳統,繼續發揮「調態」的優勢,特別是對老年病、慢性複雜性、疑難疾病,會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 速讀|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
    11月20日晚,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召開。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指出,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是亞太經濟騰飛的翅膀。要全面落實亞太經合組織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路線圖,促進新技術傳播和運用,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消除數字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