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指的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其在腫瘤治療上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使其廣泛的應用於臨床治療,圖1為CAR-T的作用流程圖。CAR-T治療早在1989年首次被提出,但從2011年起對於此療法的研究才有了緩慢的進展,直到2105年,相關研究呈突飛猛進的增長趨勢,圖2為相關領域專利的申請趨勢圖[1]。2017年8月,諾華公司Kymrial(靶向CD19的CAR-T細胞)被美國FDA批准上市,標誌著CAR-T細胞療法真正進入臨床應用。
美國血液學會(ASH)成立於195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關注血液疾病病因與基因治療的專業學會。
2018年,南京傳奇和合作夥伴楊森提供了LEGEND-2(NCT03090659)1/2期開放標籤研究的結果-客觀緩解率為88%(95%置信區間[ci]:76-95)。其中,74%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95%[ci]:60-85),4%的患者達到非常好的部分反應,11%的患者達到部分反應。值得注意的是,在42名CR患者中,39名患者(68%)骨髓中的微小殘留病變(MRD)。在所有患者中,中位隨訪時間為12個月,中位反應持續時間為16個月(95%[ci]:12-未達到[NR]),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5個月,在MRD陰性的CR患者中,中位PFS為24個月。今年,其開發的JNJ-4528(又名LCAR-B38M)取得了新的突破,試驗結果表明,JNJ-4528在治療29名R/R MM患者時表現出優異的療效,在中位隨訪時間為6個月時,達到100%的總緩解率。這些患者平均接受過5種前期療法,68%的患者對蛋白酶體抑制劑(PI),免疫調節藥物(IMiD),和抗CD38抗體三重耐藥,72%的患者接受過5種治療,31%的患者對5種療法耐藥。這些患者達到69%的完全緩解(CR)率,86%的患者達到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GPR)以上。在中位隨訪時間為6個月時,29名患者中有27名患者沒有出現疾病進展。
2018年,諾華公司在關鍵性臨床試驗ELIANA和JULIET中,對接受CAR-T療法的患者進行了長期分析。在ELIANA試驗的24個月裡,該療法在大部分患者中顯示出深度和持久的療效,無需額外的治療。在79名患者中,82%的患者在輸注後3個月內有完全緩解或完全緩解伴血細胞計數恢復不全,這些患者中98%的微小殘留病灶顯示為陰性(MRD-)。JULIET為期19個月的研究分析了Kymriah對復發或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成人的療效,全部患者曾進行過多輪化療和不成功的幹細胞移植,患者對該療法表現出了長期療效反應。隨訪至少3個月或隨後停藥的患者中位總反應率為54%。2019年,諾華公司發布了Kymrial的最新臨床數據,在對80名r/rDLBCL患者進行給藥的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後,數據顯示總緩解率為58%,其中40%達到了完全緩解。而在隨訪時間為4.5個月的JULIET試驗裡,115位患者中,ORR為52%,CR為38%(N = 115)。相比去年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吉利德科學收購的Kite製藥今年在會上公布了研究ZUMA-1為期兩年的試驗數據,該試驗於2017年10月開展,其中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接受了一次Yescarta的注射,並進行了為期至少兩年的跟蹤隨訪。在2018年的ASH大會上,其展示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在接受治療兩年後,患者(n=101)的總緩解率達到83% ,完全緩解率達到58%。在中位隨訪期為27.1個月時,39%接受治療的患者仍然對療法有響應。在接受療法12個月後對療法有響應的患者中,93%的患者在24個月後仍然對療法保持響應。今年的ASH大會上,吉利德展示了靶向CD19的CAR-T療法KTE-X19,在關鍵性2期臨床試驗ZUMA-2中獲得積極結果。在治療復發/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時,67%的患者在接受1次治療後達到完全緩解。
Anti-BCMA-CAR-T細胞(bb21217),是bluebird與Celgene聯合開發的新型CAR-T療法。在2018年ASH大會上報導了其臨床實驗結果,結果顯示,在接受治療的12名患者中,83%(n = 10)通過IMWG標準並獲得了客觀臨床反應。截至數據提取日期,10名患者中有9名正在進行反應,其中3名患者完全緩解或嚴格完全緩解,2名患者部分緩解,4名患者部分緩解。在2019年的ASH大會上,bluebird與百時美施貴寶公司合作開發了最新CAR-T細胞療法-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療法idecabtagene vicleucel(ide-cel,又名bb2121),其臨床數據表明,在128例患者中,客觀緩解率為73.4%,其中有31.3%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
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在2018年的ASH大會上公布了編號為CT053的CAR-BCMA-T細胞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臨床研究初步結果,臨床實驗結果表明,截止2018年7月12日,共有17例R/R 多發性骨髓瘤受試者接受單劑CT053輸注,細胞劑量範圍為0.5-1.8x108,輸注後觀察期為10-272天(中位92天),14例受試者獲得至少4周的有效性評價。所有受試者在接受CT053單次注射後1-3天均在外周血檢測到CAR-T細胞擴增,14例有效性評價的受試者在CT053輸注後2-4周後至少達到部分緩解及以上療效,總緩解率達到100%,非常好的部分緩解及完全緩解的比例為78.6%。在2019年的ASH大會上,該公司報導了最新研究數據,截至2019年9月30日,共有24名難治/復發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接受了CT053細胞療法的輸注,總緩解率為87.5%,完全緩解率為79.2%。未觀察到3級及以上的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
森朗生物的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李建強博士再次登上ASH大會,深入分享了CAR-T治療的最新研究成果。為了確定T細胞表面CAR分子密度對CAR-T細胞治療結果和不良反應的影響,分別構建了使用EF1α和MND啟動子的CAR-T載體,用來比較它們在細胞培養和臨床前研究中的區別。體外實驗結果表明,MND啟動子同EF1α啟動子相比,不但能顯著提高慢病毒的包裝效率,而且可以降低CAR分子在T細胞表面的表達密度。西比曼生物、藥明巨諾等生物公司在此次大會上也展示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儘管CAR-T細胞療法在血液系統腫瘤中取得了不錯的療效,但其在臨床應用中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例如,CAR-T細胞會激活工程T細胞的抗腫瘤免疫作用,進而導致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脫靶效應和神經系統紊亂等副作用。CAR-T可能會導致患者體內細胞因子的過度釋放,從而導致CRS,進而導致患者產生發熱、肌痛、低血壓、呼吸困難、凝血障礙、終末器官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由於大多數把抗原的表達沒有腫瘤組織特異性,因此,CAR-T細胞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也有損傷,因此產生脫靶效應,進而引起正常組織的損傷;接受CD19 CAR-T細胞治療的患者會出現幻覺、精神錯亂和癲癇等神經性疾病[2,3]。
儘管CAR-T細胞療法不斷的取得突破,但是其在技術上和臨床應用上仍然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減輕CAR-T細胞對患者產生的副作用以及提高其療效,是臨床上值得探索的問題。CAR-T細胞療法正在快速成為許多不同類型腫瘤的有效治療方式,給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參考文獻
[1] 晨 李.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技術相關專利分析 [J]. 天 津 科 技, 2019, 46(9): 60-62.
[2] 陳紹豐, 朱志朋, 吳豔峰. Car-t細胞治療腫瘤臨床應用的挑戰及對策 [J]. 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誌, 2019, 26(7): 802-809.
[3] Zhao Z, Chen Y, Francisco N M,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car-t cell therapy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J]. Acta Pharm Sin B, 2018, 8(4): 539-551.